劉璐
摘要:舞蹈藝術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行為藝術,舞蹈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單人舞蹈、雙人舞蹈、多人舞蹈等。隨著我國舞蹈行業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融入舞蹈學習中,舞蹈也成了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重要形式。為了進一步滿足當代人的精神需求,中國當代雙人舞蹈要進一步加強對動作的研究,進一步體現舞蹈美感,展現舞蹈魅力。本文就是基于中國當代雙人舞蹈的動作形式進行研究,通過分析舞蹈表演的特性,了解舞蹈動作與舞蹈表演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分析雙人舞蹈動作的表現形式,促進舞蹈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雙人舞蹈? 動作形式? 當代舞蹈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3)12-0079-05
舞蹈就是用肢體語言搜索表達人物內心、抒發人物情感、展現故事的一種行為藝術。舞蹈家就是用優美的舞蹈動作,向觀眾傳達內心情緒,營造一個良好的視覺氛圍,引起觀眾共鳴。舞蹈動作是舞蹈的靈魂,也是舞蹈重心,是舞蹈核心藝術。加強中國當代雙人舞動作的藝術表現形式探究,融合動作表現形式,讓表演者利用肢體語言塑造人物角色,讓舞蹈藝術更加富有藝術靈魂,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好的感官體驗,提高雙人舞蹈的藝術性。
一、中國當代雙人舞蹈表演的特性
中國當代雙人舞蹈作為一種舞蹈藝術形式,是兩個舞者通過肢體語言結合音樂節奏,以及各種各樣高難度的動作匯聚而成的藝術表現形式。舞蹈動作具有一定的節奏感,要利用動作彰顯人物性格,利用動作體現藝術美感,利用動作表達音樂藝術內涵,給觀眾良好的視覺和聽覺雙重體驗。中國當代雙人舞蹈表演特性是借助多種多樣的因素綜合形成的,結合音樂道具以及雙人之間的配合,具有一定的技術技巧和規律特征,對舞者的舞蹈、基本功動作的編創、二人之間的協調配合有著極高要求,不僅如此,中國當代雙人舞蹈表演具有較強的技術性,需要舞蹈演員具有較強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具有較強平衡能力。中國當代雙人舞蹈動作包括托舉、旋轉等,將動作與音樂律動有機結合在一起,演繹舞蹈故事,展現舞蹈魅力。
二、中國當代雙人舞蹈動作形式分類
中國當代雙人舞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動作形式豐富多彩。按當代雙人舞蹈的動作劃分,主要的舞蹈動作形式包括,點(一人點另一人,一人主動,一人被動)、套(用一種動作圍住另一個人)、鏡子(兩個人的動作完全相反,像鏡子一樣)、影子(比較抽象的技法)等。各種舞蹈動作表現形式各具特色,都體現著不同動作形式的不同美感。雙人舞是由兩位演員表演的,表演形式豐富多彩,無論是華爾茲還是倫巴都有獨立主題,都有完整的舞蹈表現方法,是完整的舞蹈表演作品。因此雙人舞蹈相比單人舞蹈來說,其對舞者的要求更多。加強中國當代雙人舞蹈形式研究,探究非接觸性動作,包括眼神交流、空間范圍變化、肢體語言交流等,提高二人配合程度,進一步加強接觸性動作的研究,包括托舉動作、把位動作等,進一步加強兩者肢體語言的溝通和交流,形成獨特的空間視覺感受,豐富動作的表現形式,提高舞蹈動作美感。
(一)“非接觸性”動作形式
在中國當代雙人舞蹈中,雙人舞蹈的配合不僅展現在肢體語言的交流,對于非接觸性的動作形式也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大空間范圍內,進一步加強眼神交流,讓舞蹈呈現出更多美感。舞蹈動作與舞蹈表演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往往舞蹈表演美感藏在動作細節中,是由動作細節所決定的。在中國當代雙人舞蹈表演過程中,許多表演者更加在意動作的規范和整齊,一些舞者缺乏對細節動作的處理,認為大體動作做得規范就可以,但是細節可以決定成敗,在整個表演過程中,一個小小的細節會成為舞蹈表演中的點睛之筆,成為舞蹈中的一大亮點。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要注意眼神交流,注意動作拿捏,讓舞蹈富有靈魂,變得更加具有美感,促進舞蹈教育發展。
為了進一步體現舞蹈美感,舞蹈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肩膀部位動作,在做肩膀動作的過程中要標準到位,塑造肩膀優美的線條。隨著肩膀的變化改變舞者身軀輪廓,再決定是圓潤還是挺拔,讓舞蹈表演更加具有張力。尤其是在中國當代雙人舞蹈表演過程中,肩膀動作也是非常明顯的,是人們塑造形象、抒發情感的關鍵,舞者要學會控制肩膀,利用肩膀傳遞語言傳遞效果,塑造一個標準而又挺拔的舞者形象,讓舞蹈藝術富有生命力。
為了進一步保證舞蹈動作流程,讓舞蹈動作有序地進行連接,在動作轉變的過程中要制定連接動作,進一步加強空間預留。在表演過程中,作為一名舞者,除了要保證自己的表演內容,保證每一個動作規范、具體、標準、靈動,還要準確地把握舞蹈動作轉換的相互連接,要對下一個連接動作進行鋪墊,以免在動作轉換過程中給人突兀的感覺,影響了表演質量。不僅如此,進一步加強對舞蹈動作的空間預留,也可以有效降低舞蹈表演中出現的失誤現象,哪怕中間舞者由于緊張而忘掉舞蹈動作,給予一定的空間預留可以讓舞者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考慮,進而臨時改變舞蹈動作,確保舞蹈表演嫻熟,以免舞蹈動作調整得過于倉促,影響了觀眾的觀看體驗。加強舞蹈動作的空間預留,能夠幫助舞者解決許多在舞臺上可能出現的問題,給舞者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舞者更好地進行舞蹈表演。
(二)“接觸性”動作形式
1.托舉動作
托舉是舞蹈表演者重要的基本功練習部分,也是中國當代雙人舞蹈接觸性動作的重要形式。舞蹈表演者通過托舉動作,進行舞蹈動作形式變化,提高表演者對節奏的把握,讓舞蹈表演變得更加輕快,展現舞蹈的靈活性。在中國雙人舞蹈表演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中國當代雙人舞的訓練特點,進一步優化托舉舞蹈動作,讓學生精進托舉技巧,領略托舉內涵。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不同的表演曲目,其托舉的技巧和方法也有所不同。舞者要深入研究舞蹈的內部精髓,結合托舉的舞蹈技巧,以及自己對舞蹈的理解,將舞姿完美呈現在觀眾眼前,準確拿捏舞蹈的表演風格,以及規范托舉的方法和技巧。舞蹈表演是需要舞者用基本功支撐的,舞者扎實的基本功有助于舞者塑造各種各樣的舞蹈動作,以及對表演角色和內容進一步分析和把握,如此才能立體地為觀眾呈現出來,進一步把握舞蹈的托舉技巧,塑造舞蹈表演的人物形象,提高表達內涵。在雙人舞蹈表演過程中,表演者需要結合對聲音的理解,配合著音樂節奏,加強托舉練習,提高對舞蹈的表現能力。
2.旋轉動作
旋轉也是中國當代雙人舞蹈基本功訓練主要內容之一,也是中國當代舞蹈動作的重要表現形式。舞蹈表演者以自我為中心,完成相應的旋轉動作,進行語言傳遞和情感表達。加強旋轉練習,提高舞者的表演能力,讓表演者在旋轉過程中不僅展示自己的技巧,還要進行語言溝通和交流,加強對情感的拿捏和表達。中國當代雙人舞蹈中離不開旋轉動作,不同地區的舞蹈都呈現出不同的特征。舞者要進一步加強旋轉練習,在旋轉的練習過程中學會彼此相互配合,利用舞姿來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了解旋轉的內容以及旋轉的多樣性表達,促進中國當代雙人舞的融合發展,展現中國當代雙人舞蹈的魅力和精髓。旋轉是舞蹈作品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舞蹈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舞蹈設計宣傳形式不同,節奏和旋轉方法也不一樣。在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中,作為舞者要進一步加強對伴奏的了解程度,結合節奏和韻律,以及自己要表達出的內涵,有針對性地設計旋轉動作,進一步提高舞蹈藝術美感。
3.把位動作
把位是舞蹈練習的基礎,也是設計舞蹈動作的關鍵,關系到雙人舞蹈之間的配合,是中國當代雙人舞蹈接觸性動作表現形式的關鍵,每一個經典的舞蹈把位動作都需要舞者利用基本功進行動作演繹。舞蹈動作中把位主要練習學生身體的柔韌性、舞蹈的技術技巧、體態的表現和對音樂的節奏韻律等,通過兩者之間的相互配合,雙人表演者之間進行把位練習,通過位置變化,呈現出多種動作形式。不同的舞蹈所需要的舞蹈動作不同,藝術形態也有所不同,將多種舞蹈動作形式相互融合,有利于促進中國當代雙人舞蹈的創新與發展。把位是中國當代雙人舞中一種非常常見的表現形式,在舞蹈表演過程中,編劇為了使舞蹈更加富有個性化特征,展現舞蹈的獨特個性和魅力,深化表演舞蹈主題。在進行舞蹈設計時會以腰為軸,讓表演者進行把位變化,彰顯舞蹈魅力。因此作為表演者,要進一步加強把位的基本功訓練,表演者在把位過程中要將舞蹈與把位的技術技巧有機結合在一起,將把位技巧與舞蹈動作相互融合,充分展現中國當代雙人舞蹈的靈活性。
4.雙人接觸磨合
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塑造當代雙人舞的舞蹈形象,提高當代雙人舞的藝術美感。在進行舞蹈的過程中,舞者相互之間要進一步加強肢體交流,進一步加強雙人肢體的接觸和磨合,讓舞蹈動作更加嫻熟,彼此之間配合得更加默契,讓舞蹈呈現出一種和諧的美感。在舞蹈磨合的過程中,舞者要充分考慮到舞蹈動作的發力人和受力人,兩個舞者要分別承擔著A和B的主動關系和被動關系,一個主動發力,一個被動接受,讓舞蹈呈現和諧統一之美。發力人在做舞蹈動作的過程中,要承接住動作重心,穩住身體重心。而受力人在做舞蹈動作的過程中,要學會被動接受,在承接對方動作的同時展現自己的身軀,二者合二為一,進一步加強接觸和磨合,讓兩個舞者在接觸過程中,提高彼此對彼此的信任感,增強彼此之間的默契程度,進一步加強肢體交流。雙人舞與單人舞有所不同,雙人舞的美展現在二人之間的配合上,結合二人肢體之間的交流,更加清晰地展現舞蹈動作以及相應的舞蹈軌跡,賦予舞蹈鮮活的生命力,提高舞蹈藝術性。
三、舞蹈動作形式與舞蹈表演之間的關系分析
(一)舞蹈動作形式與舞蹈細節表演的關系
對于舞蹈表演來說,舞蹈動作形式具有情節表達的作用,舞蹈具有一定的故事性,通過舞蹈去訴說,通過舞蹈去表達,通過舞蹈傳遞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感受。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當代雙人舞蹈的表現形式,就要進一步研究雙人舞蹈動作,在研究動作的過程中,舞者要充分了解舞蹈表演曲目背后的故事,了解曲目深刻的含義,從而準確把握情感,梳理故事線索,為觀眾營造一個濃濃的舞蹈表演氛圍,向觀眾傳遞舞蹈思想。舞蹈動作與舞蹈表演成功與否有著直接關系,觀眾可以從舞者的表演動作中感受舞者表演時的內心想法,走進舞蹈者內心,加強觀眾的視覺感官體驗。
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舞者可以通過動作形式變化,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充分表達出舞蹈作品背后的故事,既是抒發情緒,又是渲染場景。故事的表達往往是舞蹈表演的重點,也是舞蹈連續性的關鍵,舞蹈情節對舞蹈表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會使舞蹈推向高潮。通過扣人心弦的故事節奏,給人目不暇接的感覺,讓人眼前一亮,使觀眾久久回味,產生情感和故事共鳴。在雙人舞蹈表演《刑場上的婚禮》過程中,舞者通過肢體配合,舞蹈動作形式變化,給觀眾營造一種痛苦與掙扎的氛圍。舞者在表演的前半部分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人物的展現,充分抓住人物特征,將人物內心的掙扎與絕望刻畫得淋漓盡致。舞者通過托舉動作,將整個舞蹈推向高潮,迎來時空轉化。
(二)舞蹈動作形式和舞蹈表演主體形象的關系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可以通過舞蹈動作形式對舞蹈表演人物進行形象塑造。舞蹈表演者的藝術形態展現在每一個動作中,每一個動作都呈現了不同的美感,包括動作中曲線美的造型,扭、傾、圓、曲,每一個動作都表現出表演者優美的曲線美;也包括表演者動態美的塑造,動態就是讓表演者呈現立體化特征,包括了跳、翻、轉、滾。不同的舞蹈對動作形式的要求不同,對表演者形態要求有所不同,表演風格也有所不同。不同風格的舞蹈形態各異,所展現出來的內容也多種多樣。在進行中國當代雙人舞蹈表演過程中,形態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形態塑造離不開演員的扎實基本功,舞者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在表演中充分感受到舞蹈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舞蹈動作對人物形象塑造非常關鍵,每一個舞蹈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人物的表現方式和動作形態也各不一樣。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是結合舞蹈情節以及舞蹈人物表現所形成的,舞蹈既是展現美的一種方式,又具有一定的寫實意義。舞者通過不同的動作形式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進一步加強對舞蹈動作情節的展示,使得舞蹈呈現出美的特質。
(三)舞蹈動作形式和舞蹈音樂的關系
舞蹈動作形式設計在舞蹈表演中與音樂相互作用,舞蹈在動作設計過程中講究“美”,要用肢體語言、肢體動作等將美充分展現出來。離開了美學研究,舞蹈就失去了靈魂和意義。舞蹈動作的美不僅是靠肢體展現的,更是與音樂配合起來的,和音樂有著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關系。在音樂節奏中展現技術技巧,加強對美的研究和探討,讓舞蹈并不僅僅是技巧展現,而是美學表達。在進行舞蹈動作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考慮到舞蹈音樂的故事性,考慮到舞蹈音樂的內涵,更要充分考慮到舞蹈音樂節奏、舞蹈音樂的表達形式。在進行舞蹈設計的過程中,動作往往是和音樂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舞蹈動作都是在特定的音樂氛圍下隨著音樂變化而變化,與音樂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體,進而展現舞蹈的統一和諧美。舞者要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感受音樂、體會音樂,提高舞蹈的感染能力,感受音樂張力。
(四)舞蹈動作和舞蹈表演過程中情緒表達的關系
舞蹈動作形式在舞蹈表演中有利于促進情緒表達。舞蹈雖然是肢體動作,但是以肢體動作形成的肢體語言是有表達功能的。舞蹈是表達情感的一種直接方式,是抒發人物情感的一種肢體語言。這種語言是無聲的,是聽不見的,但卻可以觸摸到。舞者進一步加強對人物的內心解讀,讓人物更加富有情感,讓舞蹈動作富有情感,充分展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表達人物的情感變化,是舞蹈表演重點。動作是不會說話的,但表演卻是會說話的,要賦予舞蹈動作情感,讓舞者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并不僅僅只是將動作進行表達,更要做到肢體協調,將自己的情緒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來,準確演繹舞蹈作品,表達出良好的效果,從而提高觀眾的視覺體驗。在舞蹈表演中,要進一步加強表演者神韻塑造,重視表演者眼神的溝通和交流。
(五)舞蹈動作和舞蹈表演素養的關系
中國當代雙人舞蹈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要將對人物的理解運用藝術知識表現出來。舞臺表演是人物塑造,要想讓人物更加鮮活生動,就必須了解人物本身神韻。中國當代雙人舞蹈在表演過程中,兩個人分別承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隨著角色劇情不斷推進,也迎來了不一樣的故事走向,將舞蹈推向高潮,將人物內心的情感波動和情緒變化展現給觀眾,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演員在表演過程中不能憑空想象,更不能夸張化地進行表演,要結合生活實際,結合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利用一定的藝術表現手法,深化人物內涵。在表演過程中,針對同一個角色,不同表演者展現的方式和表現手法不同,刻畫的人物形象也不一樣,但都展示著表演者對角色的理解,是表演者生活的體驗和積累。為了更好地塑造中國當代雙人舞蹈人物形象,引發觀眾共鳴,不僅要在舞蹈功底上下“真功夫”,而且要苦學人物塑造表演技術方法和技巧,更要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和藝術造詣,加強對人物的解讀,將人物角色塑造帶入生活,融入真情實感,深化角色內涵。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舞蹈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要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為觀眾塑造人物形象、傳遞情感和神韻。舞蹈者的肢體語言要會說話,要靈動,有內容,不僅如此,中國當代雙人舞蹈表演者要學會塑造人物角色,賦予舞蹈動作情感,加強雙人之間的配合。提高舞蹈表演者的基本功,讓表演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技巧,將舞蹈藝術通過復雜優美的身段和肢體語言充分表現出來,提高對人物和角色的塑造,加強對舞蹈故事的演繹,為觀眾呈現一場完美的舞蹈表演。
參考文獻:
[1]李夢雨.“動作編舞”在舞蹈編創教學中的應用——以新疆藝術學院2018級舞蹈編導班雙人舞教學為例[J].大眾文藝,2020(16):185-186.
[2]左珊.在舞蹈語境中重現紅色經典——淺析當代舞雙人舞作品《閃亮的紅燈》[J].東方藝術,2021(04):128-131.
[3]李夢雨.“動作編舞”在舞蹈編創教學中的應用——以新疆藝術學院2018級舞蹈編導班雙人舞教學為例[J].大眾文藝,2020(16):185-186.
[4]周欣怡.中國古典雙人舞中托舉技術的運用——以《萋萋長亭》為例[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1(07):104-106.
[5]儲松扁.我國優秀職業拉丁舞選手倫巴舞雙人配合的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21年.
[6]白玲,胡郢.交互行為框架下的雙人舞編舞技法與音樂融合研究——以廣西原創民族舞劇《京島人家》為例[J].牡丹,2022(10):57-59.
[7]閆子樂.舞蹈編導中雙人舞的技法與創作研究與創新——編舞體系創作的閆子樂研究(二)[J].戲劇之家,2015(14):157+164.
[8]陳靜芳.紅凳“糾葛”剪不斷理還亂——評第四屆福建“百合花獎”專業舞蹈大賽雙人舞作品《不屬于她的他》[J].藝苑,2018(0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