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葉

幼兒園應準確把握幼兒教學的專業發展方向,以專業引領幼兒園文化建設,打造良好的師德師風,認真履行職業道德規范,樹立崇高的職業觀。要不斷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形成科學的教育文化。
幼兒園要加強教師業務學習,經常開展幼兒教育研討活動,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教育信念,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以課題為抓手,組織教師根據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在班級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不斷優化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并逐步形成幼兒園教研文化。
一是在美術活動中運用本土資源。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將家鄉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中的美術元素進行提煉,并進行資源整合,激發幼兒對地域文化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美術素養。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搜集本土資源,開展相應的美術活動。例如,教師利用收集的蘆葦等材料,帶領幼兒動手做風箏,并在風箏上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二是在科學活動中運用本土資源。科學區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體現本地文化特色。例如,本地是“中國西蘭花之鄉”,幼兒經常可以看到路邊成片種植西蘭花的塑料大棚。于是,我們決定和幼兒一起研究塑料大棚的構造,帶領幼兒在科學區里搭建塑料棚。和幼兒一起將泡沫盒裝滿泥土,再將兩根柳條插入土里,用一張透明的塑料薄膜覆蓋在柳條上。讓幼兒還在塑料棚里種上幾顆草莓,觀察大棚里的草莓和大棚外的草莓生長過程中的不同之處。
三是在手工活動中運用本土資源。本地是沿海地區,幼兒經常品嘗到扇貝、花蛤等海鮮。為此,我們收集各種貝殼作為幼兒的手工材料。在認真清洗、消毒、篩選的基礎上,組織幼兒把貝殼涂上顏色,讓幼兒和貝殼近距離接觸,初步體驗和感受貝殼的特征,引發幼兒對本土素材的興趣。幼兒還可以將彩色的貝殼穿洞,并用繩子串起來,制作成彩色的“貝殼項鏈”,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提升了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是暢通溝通渠道。幼兒園要將家園共育擺到突出位置,通過多元化的溝通渠道,隨時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如開展“家長接待日”活動、成立家長委員會、組織開放日活動、建立微信群和公眾號等,共同促進幼兒成長。
二是營造家園氛圍。親情是十分寶貴的,幼兒園要注重運用信息技術,開展一系列親子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這樣能夠幫助家長優化育兒理念,提高家教水平。
三是增進家園交流。在幼兒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幼兒園應堅持以幼兒為本,在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教師、家長加強合作,共同創建家園共育文化,以內涵豐富的幼兒園文化滋養幼兒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