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 芬

教研活動承擔著轉變教師觀念、提高保教質量的重要任務。大自然是契合幼兒成長需要的教育資源,是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重要來源。為了開發和利用幼兒園及周邊的自然資源,我們依據《3~6 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基于教師的真實需求,開展以“在自然中學習”為主題的持續性、沉浸式教研活動,構建課程實踐新樣態。
教師立場指站位于教師,對教師話語權和表達方式的認可,對教師力量持信任、欣賞和期待的態度,把主動權還給教師,傾聽教師需求,關注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之道。為了優化教師關于課程的理性認識和實踐認知,一方面,我園開展專業書籍閱讀活動,力圖讓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學會識別和解讀幼兒的行為,進而轉變教育中心,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專業能力;另一方面,我園開展“案例研究”活動,展現教育規律,解決真實問題,形成教育共識。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強調終身學習:“學習先進的學前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教研活動承擔了傳播和介紹先進教育理念,優化教師知識結構,進而指導保教實踐的重要任務。近兩年結合“在自然中學習”課程故事的主題教研,我園開展了“大自然筆記”“幼兒園戶外游戲實戰攻略”“南京鶴琴——一所沒有特色的幼兒園”等專業書籍進階閱讀活動,通過領讀、共讀、精讀、泛讀相結合的讀書會活動,拓展了教師對自然資源的認知以及組織戶外游戲的技巧,促進了教師的自主學習,提升了教師反思性實踐的能力,幫助教師用課程思維解決一日生活的問題。
優秀的課程案例,蘊藏著值得借鑒的經驗,會帶給人啟發,參加完惠山區“在自然中學習”案例展評活動后,我們把《小鴿子,讓我們一起來愛你!》《地圖里的不舍情懷》《玉米拔節時》《六月“梅”好》等優秀案例引進教研現場,通過集體學習與研討,去發現這些課程故事中的出彩之處;再采用分組頭腦風暴的形式,辨析師幼立場。教師用思維導圖拓展研討思路,助力有效表達,重申“兒童本位”“資源意識”“課程審議”的重要性,關注幼兒發展的連續性和遞進性,追隨需要規劃和生成活動,支持幼兒的成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園本教研實踐,結合幼兒園的自然資源,各班開展了“在自然中學習”課程實踐,并將實踐成果在教研活動中分享,2021 年秋季學期,幼兒園涌現了《水稻寶寶向前沖》《探秘銀杏》《奚老師的菊花茶》《我與秋苔的故事》等較成熟的案例,2022年春季學期,又誕生了《當大二班遇上小蝌蚪》《小多肉,大世界》《邂逅春雨》《你好,四季豆》《菇色菇香》等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在這些案例中,自然資源被盤活,能感受到幼兒園的一草一木都與幼兒產生了互動。教師通過對自然資源的課程化改造,深入探究幼兒與自然建立關系的教育實踐,支持幼兒在自然中發現,在自然中體驗,在自然中成長,呈現了課程新樣態。
結合惠山區教育局公民辦結對、游戲共同體等合作發展的教研機制,我園誠邀長安中心幼兒園的男教師來園分享2022 年獲得惠山區一等獎的優秀課程故事《哇!300 萬的龍門項目》。該案例充分彰顯了教師先進的幼兒立場、資源意識、課程理念和實踐能力;滿足了幼兒熱愛游戲的天性,發展了他們動手、思維、社會交往等能力,提升了他們積極、認真專注、不怕困難、勇敢等良好學習品質。
分享結束后,該男教師還現場為全體教師答疑,從而解決教師“在自然中學習”課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例如,有的教師問道:“在課程故事中如何平衡幼兒的‘教’和‘玩’?”該教師回復道:“課程故事中,既要組織面向集體的教學活動,又要開展凸顯幼兒個性化的自主活動及游戲,搭建起教師的‘教’和幼兒自主的‘玩’有機結合的活動體系。”精彩的互動交流之后,教師對課程故事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對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更加充滿動力。教師都表示:這樣的教研活動多多益善,不僅搭建了實踐幼兒園教學理念、鍛煉自己、交流學習的平臺,還提升了教師的專業能力。
課程實踐改造過程即課程生長過程,通過課程改造最終讓“課程生長轉化為幼兒生長”。幼兒園里的兩只鴨子在幼兒的陪伴下由小可、小愛變成老可和老愛;春天,中(四)班在班級種植區里播種了艾草種子,端午節時正值收獲,幼兒親自動手剪艾草,掛在全園其他班級和其他部門的門上,一起過節;幼兒園里的銀杏樹、梧桐樹、桂花樹等變成幼兒在四季里最親密的朋友,春天萌發新芽,夏天郁郁蔥蔥,秋天一地金黃,冬天落葉飄飄。通過參與“在自然中學習”課程實踐活動,幼兒有更多機會在自然環境中感知、探索與體驗,獲得和拓展有益的經驗,并能運用言語、動作、表征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和實踐體驗,潛能被激發。
教研工作是推進學前教育優質發展的有效支撐,在幼兒園課程改革中,用教研去推進課程的實施,提升教師的能力至關重要。今后,我園將再接再厲,以研究“幼兒的學”為根本,注重理論知識向實踐性知識轉化,注重個人實踐智慧向集體智慧轉化,圍繞課程質量促進幼兒持續發展,整合多方力量,行思并舉,進一步提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