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燕
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檔案管理的規范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檢驗行政審批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行政審批檔案管理的規范與否,直接影響到行政審批服務的質效高低。不斷優化行政審批檔案的收集、管理、利用流程,對于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檔案管理工作效率,推進行政審批工作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溧陽市行政審批局為例,探索新時代提高行政審批檔案管理工作水平的路徑。
一、 加強行政審批檔案管理工作的迫切性
(一)行政審批檔案生成速度快、數量大。行政審批檔案是行政機關依法建立的對行政許可、行政確認等事項批準的原始記錄。行政審批事項多,生成的檔案數量較大。本輪機構改革以來,溧陽市行政審批局承接了11個部門52個行政審批事項,同步接受了各類行政審批檔案10萬余份。隨著行政審批流程的日益規范化、系統化,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產生的審批檔案逐年增加,年移交數量不斷加大。溧陽市行政審批局現存審批檔案分為4種,總量達30萬份,時間跨度超過20年。
(二)行政審批檔案利用率高。行政審批檔案與公眾權利密切相關,企業、群眾查詢利用需求大。行政審批檔案在服務執法、監督、檢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僅2022年上半年,溧陽市公安、法院等執法部門的調檔量占76%,每天申請調閱檔案的人數達30多人次。尤其是在涉及財產糾紛、法院判決、行政處罰等方面,檔案的證據作用更明顯。
二、 行政審批檔案管理工作探索與實踐
溧陽市行政審批局組建于2020年,由于職能的強化,每年歸檔數量呈上升趨勢。溧陽市行政審批局高度重視行政審批檔案管理工作,按照市委《2022年全市檔案工作要點》《溧陽市推進“十四五”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緊緊圍繞檔案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推進檔案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完善體制機制,強化責任意識。遵循“誰審批、誰負責”的要求,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一手抓、指定專人具體管理的工作機制。溧陽市行政審批局行政審批檔案管理實行“四級管理制度”,局主要領導對檔案的管理負主要責任,重要行政審批檔案的借閱及收錄須由局主要領導簽字確認;分管領導協助做好檔案管理,主要負責檔案的審核和科室協調;各審批業務科室負責行政審批檔案的基礎整理和統計、移交等工作;檔案管理科具體負責檔案收集、整理、歸檔、查詢等工作。
(二)突出業務建設,提升隊伍素質。加強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企業登記檔案資料查詢工作的通知》等檔案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熟悉和掌握檔案管理業務知識,努力提高檔案業務能力。2022年以來,開展檔案管理人員專題培訓兩次,檔案管理相關人員教育培訓實現百分百覆蓋。
(三)強化規范管理,注重服務質效。建立嚴格的檔案管理制度,規范行政審批檔案工作內容、流程。制定了《溧陽市行政審批局行政審批檔案管理辦法》,明確檔案保管、查閱、移交、銷毀等各項工作要求。針對市場準入個體檔案仍分散在各為民服務中心的現狀,建立檔案管理工作群,加強與各為民服務中心窗口的聯系與溝通,齊心協力處理檔案查詢疑難問題。2022年以來,市行政審批局共制定檔案管理規章制度兩部,并根據工作情況適時完善相關制度。
(四)筑牢安全防線,確保檔案安全。實行檔案管理全流程責任制,手續辦理及查閱有關事宜全部同步納入存檔范圍,對可能成為法律證據的文件進行重點保存,累計對4萬份重點檔案做到“單獨標記存放”。進一步強化庫房管理,精準做到事事有記錄、人人守規矩。增設安保設備及消防設施,加裝安全消防智能化管理設備,匹配監控系統提供全天候安保服務。配齊專業的檔案裝具,定時更新與檢修維護,嚴格執行“八防”措施,多措并舉確保檔案安全。
三、 行政審批檔案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檔案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溧陽市行政審批局除檔案管理科工作人員外,各審批業務科室負責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多以兼職為主,專業素質良莠不齊,檔案管理的思路和模式陳舊,過于突出行政審批檔案的存證屬性,對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未能給予足夠重視。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處理技術能力也明顯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推進。
(二)檔案信息化建設滯后。由于投入成本高、審批系統數據共享存在壁壘等原因,溧陽市行政審批局目前只對企業登記檔案進行了信息化處理,其余行政審批檔案仍舊采用傳統管理模式。這不僅影響了檔案管理尤其是查詢利用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一定的風險——一些年代久遠的紙質行政審批檔案極易出現字跡模糊、破損等問題。
(三)檔案管理工作難度不斷加大。隨著行政審批辦理服務事項的增多和細化,檔案門類不斷增加,而常規性收集方法效率較低,直接影響到檔案收集齊全。檔案載體的多元化對檔案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檔案人員并不具備一專多能的素質。
四、 行政審批檔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路徑思考
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按照行政審批檔案管理的規律、特點和需求,選擇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規范行政審批檔案的管理環節、管理內容、管理程序,增強行政審批檔案的服務功能,是檔案管理工作面臨的一項新挑戰。
(一)提升檔案管理規范化水平。要加強對具體性工作的標準制定,為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更多支撐,進而全面提升行政審批檔案工作水平;要優化行政審批檔案管理流程,進一步梳理行政審批檔案的種類、內容,采取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式對行政審批檔案進行管理;要規范開展線上線下檔案的綜合管理,按照各類檔案業務標準嚴格分揀、歸類;要結合行政審批工作特性,不斷拓展服務載體,并加強監督指導,確保載體收集的準確性;要引用最新編碼規則,有序標號編碼,同步導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做到一一對應、精準無誤。
(二)加快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新修訂《檔案法》明確提出,要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行政審批局要發揮大數據管理部門的職能優勢,在檔案管理電子化進程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全程參與數字化檔案館(室)建設,做到全流程跟蹤服務。同時,積極擴展電子檔案的歸檔與服務范圍,搭建檔案信息管理和查詢平臺,實現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登記檔案自助查詢,提高檔案查詢利用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滿足社會利用需求。探索以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推動實現檔案業務管理自動化,提升收集、整理、歸檔效率,使檔案工作人員從繁雜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更為深入地推進檔案信息開發利用工作,充分發揮行政審批檔案工作的資政襄政作用。
(三)堅持監督指導常態化。嚴格執行檔案管理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按標準化流程做好各類行政審批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確保歸檔材料完整、準確。檔案管理科室要加強對各部門的檔案業務指導,定期對歸檔情況進行檢查,推動行政審批檔案管理科學規范、有力有序。
(四)深入推進檔案服務延伸。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進一步加強檔案統籌管理,著力構建檔案立體服務網絡,切實提升檔案服務效能。與行政服務平臺建設相結合,探索市、鎮、村三級聯動檔案管理模式,共建共享檔案資源,將檔案服務向基層延伸,提高服務精準度和便捷度。積極開展行政審批檔案信息資源調查工作,明確共享項目,根據基層部門檔案資源數字化程度的實際情況,制定共享計劃,切實將檔案服務民生落到實處,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五)切實重視檔案隊伍建設。要完善人才隊伍培養機制,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要求,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強化行政審批檔案工作人員對行政審批基礎知識、管理流程的認知,實現檔案業務與行政審批業務的有機結合,努力提升檔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要重視完善激勵機制,增強檔案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提升執行力,努力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