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珍

螳螂經常漫步于草叢與樹林之間,雖然行動緩慢,卻是一流的伏擊手。它們一般不主動追捕獵物,而是安靜地待在植物上,將一對前足放在胸前,隨時準備伏擊獵物。螳螂捕獵時的動作常常令人瞠目,不管是飛過來的還是爬過來的獵物,只要一靠近螳螂,螳螂都會精確計算出它們的行進速度,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其逼近。待時機成熟,螳螂便突然全身立起,用大刀般的前足猛地撲向獵物,幾乎一瞬間就將獵物殺死了;然后用它那小巧而強有力的嘴撕開獵物,大口大口地吃著美食。
強大的捕捉、咀嚼能力和“無肉不歡”的胃口,使得螳螂幾乎可以獵食任何體形比它小的昆蟲,因此它們也被稱為“昆蟲世界之虎”。螳螂一般生活在草叢、灌木、樹叢里,是農林害蟲的重要天敵,它們不但捕食棉鈴蟲、蝗蟲、蚜蟲、造橋蟲等多種危害農作物的害蟲,而且捕食松毛蟲、毒蛾、刺蛾、金龜子、松大蚜、楊樹毛蟲等林業和果樹害蟲,還可以捕食多種蔬菜、花卉害蟲。你知道嗎,不僅成年螳螂能捕食害蟲,剛孵化出的幼蟲也具有這種本領。
食肉動物一般兇殘好斗,螳螂似乎尤其如此。當缺乏食物時,它們經常會自相殘殺:體形大的會吃掉體形小的;早孵化出來的會吃掉晚孵化出來的;交配時,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能量產卵,有些雌螳螂也會吃掉雄螳螂。
漸變之美
螳螂一般一年一代,屬漸變態昆蟲,一生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以卵塊越冬,若蟲經過七八次蛻皮之后變為成蟲。若蟲與成蟲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生活習性也基本一致,都是不停地吃吃吃。
雌螳螂一般在秋季產卵。產卵后,雌螳螂很快就會死亡。
為了保證自己的后代能安全度過寒冷的冬季,螳螂媽媽也是費了不少心思。產卵時,它的腹部末端會先分泌出一種泡沫狀的保護性黏液,然后它會在黏液里產卵。泡沫狀的黏液很快就會凝固成堅硬的卵鞘,這種卵鞘既防水又防寒,還防震,可以保證里面的卵安枕無憂地度過條件惡劣的冬季。
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卵開始孵化,一個個小螳螂從卵鞘里爭先恐后地爬出來,然后四處分散,開始尋找食物。剛孵化出來的小螳螂,除身體小、無翅膀以外,其他方面都酷似父母。隨著食量的增大,小螳螂也在不斷地長大,每蛻一次皮,小螳螂就長大一些,翅膀也加長一些,直到變成成年螳螂。
螳螂隱身秀
很多螳螂都能憑借體色與周圍環境巧妙地融為一體。如生活于闊葉林頂層的廣斧螳螂,通體綠色,與周圍的綠色樹葉渾然一體;棕污斑螳生活于茂密樹林下靠近地面的雜草叢中,體色為棕黑色,可以很好地隱藏于枯枝落葉中。
為了能夠更好地隱身于環境中,許多螳螂還玩起了模仿秀。蘭花螳螂能夠成功模仿一朵蘭花的樣子,不僅體色和蘭花的花色一樣,三對足也相應特化成扁平狀,腹部向上翹起,怎么看都像是蘭花的花瓣。靜止不動的枯葉螳螂,看上去就像一片枯葉,幾乎可以和真樹葉完全融合在一起。為了更好地融入滿是樹枝的環境,馬來西亞巨樹枝螳竟然特化成了一根樹枝的樣子……
奇特的體形和色澤使得螳螂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動物園、自然館、昆蟲館,尤其是有活體飼養的館舍內,我們都能看到螳螂的身影。有些螳螂甚至還被人們當作寵物飼養、玩賞。隨著螳螂人工飼養技術的發展,人們全年都可以看到螳螂。
(從容摘自《百科知識》2023年第7期 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