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描述的是在穿針引線中織就情義,而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恰如織密干部與群眾“連心網”的“繡花針”。黨員干部要躬身入局“穿針引線”,紓解群眾的憂愁繁雜心緒、破解政策落實的堵點難點。
實下針,抓問題導向。“調”是去看、去聽、去感,“調”的過程應以問題為導向實“下針”。“調”前,要做足功課,全面了解調研課題,做到心里明、家底清。“調”中,要堅持問題出在哪個環節就重點在哪個環節調研、哪些方面問題突出就聚焦哪些方面調研?!罢{”后,要盡量原汁原味地列明問題,客觀真實地分析原因,找準矛盾問題的根結所在。
細理線,找規律辦法。“研”是全面系統地梳理問題,抽絲剝繭地分析矛盾,耐心細致地尋找規律,于紛繁復雜的問題中理清“絲線”。要“掰開揉碎”信息資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地剖析理解。要“解剖麻雀”抓住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特征,找出內在規律、做到由此及彼,實現從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個性到共性的總結歸納。
密織網,解痛點難點。調研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為發展出謀劃策,將民生之網、發展之網織密織實。對于經過充分研究、論證成熟的調研成果,應及時實踐,跟蹤有效地推廣運用;對于尚未透徹研究、需要持續推進的,要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對于情況復雜、一時難以解決的,應積極對上尋求指導和支持,找準癥結、大膽突破。
(中共濱州市濱城區委組織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必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守住政治關、權力關、交往關、生活關、親情關。年輕干部肩負著時代使命,承載著人民希望,務必嚴把“五道關口”,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圩印薄?/p>
鍛造忠誠的政治品格。“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對黨忠誠是黨員干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年輕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更要守住政治關。要始終站穩政治立場,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秉承忠誠之志、永葆忠誠本色。
樹牢正確的權力觀念。“權為民用則利民,為己謀則害己?!蹦贻p干部要倍加珍惜手中的權力,始終保持對權力的敬畏感,堅持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要牢固樹立權力就是服務的意識,把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為群眾多辦事,為百姓多造福;要牢固樹立權力就是責任的理念,務必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做到有權不搞特殊、掌權不謀私利,敢于擔當干事,善于謀事力作。
推崇清爽的交往原則。年輕干部正處于工作上升期,更要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更要慎重交友。要知人而交、擇善而從,多交一些諍友、益友,讓自己的朋友圈清清爽爽、干干凈凈,達到“人伴賢良品自高”的境界。否則,什么人都交,什么情都領,什么忙都幫,不講原則和紀律,最終會在“溫水效應”中自我沉淪下去。
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坝麩o度者,其心無度;心無度者,則其所為不可知矣?!笔刈∩铌P,守的是為官為人的道德基準。對于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而言,要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擰緊,時刻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慎獨慎初慎微慎欲,任何時候都能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
涵養良好的家風門風?!皩⒔烫煜?,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泵恳幻h員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充分認識加強家風建設的重要性,推崇以德治家、以廉保家、以儉興家,正好家風、管好家人、處好家事,真正以良好的家風養成廉潔的作風、促成優良的黨風、孕育向善的政風。
(中共鄄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黃金果)
人才興則農業興,人才強則農村強。構建強大的鄉村人才譜系,是推動高質量鄉村振興的關鍵路徑,各級組織部門要打破鄉村人才的瓶頸,著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人才隊伍。
靶向引才當好“賢伯樂”,打造鄉村人才“新高地”。鄉村人才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所在。要廣開“招賢納士”之路,堅持“用什么、引什么”的人才需求導向,加大對本土人才的調查摸底,分類別、分層次建立“鄉賢智庫”,開辟引才“綠色通道”,引導外出就業創業致富能手、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返鄉建設家鄉,為鄉村振興引入汩汩“人才活水”。
多措并舉搭好“大舞臺”,激發鄉村人才“內動力”。育才造士,為國之本,“輸血”“造血”式引才雖可解燃眉之急,但切不可引而不用、一引了之。要圍繞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建立健全培養計劃,建立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實現“專業”與“本土”接軌,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鄉村人才分類評價體系,讓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留才愛才筑好“暖心巢”,厚植鄉村人才“肥沃土”。實現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人才不僅要“引進來”,更要“留得住”。要結合實際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充分發揮“親情、鄉情、友情”的情感紐帶作用,不斷完善鄉村人才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務保障,讓鄉村人才感情上愿意留、事業上留得住。
(梁 艷)
年輕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要擦亮“傳家寶”、練好“基本功”,以調查研究能力的全面提升撬動干部履職能力的全面增強。

厚植“人民至上”的為民情懷。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多聽聽老百姓的心聲,多看看基層一線的實情。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和甘當小學生的精神,向基層學、向一線學、向實踐學,拜人民群眾為師,少一些“官話”“套話”,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溝通交流,用真心、真情、真意贏得群眾信任。
樹牢“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要有直面問題、追求真理的勇氣,充分發揚“嚴真細實快”的務實作風,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掩蓋問題,要到工作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更要到群眾意見集中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對于實地調研了解到的真實情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報喜也要報憂,著力在“實”字上下功夫,防止陷入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的“陷阱”。
書寫“實干擔當”的時代答卷。開展調查研究不僅要“求實”,更要“求是”,必須把推動問題解決作為調查研究的落腳點,找準癥結、摸清規律,深入思考、由表及里,在搞清楚“是什么”“怎么樣”的同時,重點思考“為什么”“怎么辦”,扎實做好調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切實讓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破解難題、推進工作、惠及群眾的實際成效。
(孫亞星)
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全黨深入開展。黨員干部要從主題教育中汲取奮發進取的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中勇建新功。
“學之彌固”,讓主題教育“沁于心”。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主題教育蘊含馬克思主義思想光輝。黨員干部要學懂主題教育“精神內涵”,筑牢“思想燈塔”,守定“政治航向”,在主題教育中涵養理想之源以立報國為民之志,追尋信仰之光以強忠誠擔當之心,在始終站穩政治立場和人民立場中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凝心鑄魂,正心明性。
“思之彌堅”,讓主題教育“化于識”。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主題教育閃耀共產主義真理光芒。黨員干部要讀懂主題教育“思維路徑”,探究真理,掌握規律,在主題教育中找到干事創業“金鑰匙”,把握繪就藍圖“如椽筆”,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自己的科學思想方法,深研細悟,內化于識。
“履之彌篤”,讓主題教育“踐于行”。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主題教育既具思想性、真理性,又富實踐性。黨員干部要讀懂主題教育“行動準則”,立足實際,躬身實踐,在主題教育中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遵循新的趕考之路的實踐要求,培樹一抓到底的實干精神,養成善作善成的斗爭本領,以務實抓落實,以實干求實效,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王 旗)
對于年輕干部而言,基層一線是磨煉意志、增長才干的“磨刀石”,只有練好內功、提高本領,才能在基層的廣闊天地中大有作為。
在基層的實踐良田中“俯身干事、奉獻為民”,上好“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蝶變”課。年輕干部想要“蝶變”,不僅要在理論學習上“蝶變”,更要實現群眾工作的“蝶變”。不僅要從黨的創新理論中體悟精髓、汲取營養,更要在實踐中學習群眾工作經驗,要將工作思路打開,破除常規思維定式,從多種角度學習和分析問題。要涵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意識,在關鍵時刻要沖得上、頂得住,激發攻堅克難、攀險登峰的志氣、勇氣和銳氣,用青春的激情熱血推進工作,用實際行動展現青年人的新作為、新氣象。
在基層的民生寶典中“憂民之憂、急民之急”,上好“知屋漏者在宇下”的“蝶變”課。年輕干部想要“蝶變”,就要堅持田間地頭走一走,房前屋后看一看,要擼得起袖子、踏得出步子,牢記艱苦奮斗,扎“實干”之根。還要學會眼睛向下、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多出汗水、常沾泥水,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努力把生澀難懂的理論轉化為“群眾話”“口頭語”,用人民“小角度”講好治理“大道理”,用群眾“身邊事”講實發展“硬道理”,讓調查研究在解決人民急難愁盼問題上彰顯活力。
在基層的時代大考中“提筆答題、不負人民”,上好“一片丹心永向陽”的“蝶變”課。年輕干部想要“蝶變”,就要甘當為人民服務的拓荒牛、挑山工,履職盡責、擔當作為,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做好組織和人民交給的每一項任務,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勁,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一步步化為現實,在基層的大課堂中學思悟踐,用青春和奮斗回答好屬于青年的時代之問。
(閆西彪)
作為新時代選調生,要深入基層,沉下身子,走近群眾,讓身上帶點“土”味,做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和領路人。
多沾“土”氣養正氣。高學歷并不代表高能力,在基層這個“大畫布”面前,我們每個年輕干部都是“小白”,這就要求我們撲下身子,放下架子,盡快完成角色轉變,將自己從大學生轉變為為民謀利的基層干部。在基層就要說“土話”、穿“土衣”,在基層辦事要接地氣,符合基層實際,要把政策中的專業術語翻譯成老百姓能聽懂的土語,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坐一條板凳,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辦實事,讓自己也成為群眾,不斷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多走“土”路定根基。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不出去走走,沾染點泥土的氣息,也便稱不上是下基層。黨中央號召,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真正了解基層實際情況,這就要求我們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不斷提高調查研究能力。作為選調生,每年要求進行國情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如果我們不去真正走訪、真正調研,就不會找出任職村存在的具體問題,更不能為村子謀發展出路。
多學“土”法長本領。要虛心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與群眾交友,甘當群眾的小學生,學點“土點子”,用點“土法子”,真抓實干,以任職村黨組織建設、“實體強村”工程開展、村集體經濟增收、鄉村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為切入點,利用所學知識,為任職村破解發展難題。
(王 帥)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黨員干部多到情況復雜、矛盾尖銳、民聲集聚的“問題現場”走一走,或許會打開破解難題的新思路。

以“尋求問題最優解”為調研理念,以實事求是為預研規范,用心做實調研基礎。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調研前要把“事前功課”做足,聚焦民生目標,提前列好調研大綱和調研方案,擺出日常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與自己工作中掌握的實際情況去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下一番功夫深入分析、不斷創新“民生微實事”工作,使調有所得、研有所獲。
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為調研范圍,以崗位所能為調研方向,用情踐行人民至上。深入實際,方可睹蛟龍之大觀?!皢栴}現場”不僅有問題,也蘊含著破解問題的辦法。在“問題現場”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既有助于破解問題,也有益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在調研中,要立足崗位所在,著眼實際情況,找準群眾呼聲的第一信號,什么事“煩”就列入問題清單,什么事“難”就列入攻堅范疇,從一線的“金點子”“好辦法”里提升自身認識水平,真正把調查研究作為聽民聲、察民情、匯民智的有效途徑。
以“破有始無終之形”為調研要求,以實招硬招繪制調研藍圖,用力解決實際問題。調查研究是基礎,解決問題是關鍵。要拿出當下“改”的辦法和長久“立”的機制,推進調研的成果轉化和長效落實。要堅持丁是丁、卯是卯,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以“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態度,讓調查研究真正成為破解難題的有效行動。
(王 晨)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對同學們“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觀點表示充分肯定。新時代的青年人特別是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續奮斗者,更須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在“自找苦吃”中書寫奮斗新篇。
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態度,在苦學中堅定信念、汲取力量?!扒ж鹬畼涑捎诟艑又_起于土?!备畈拍苤Ψ比~茂,土堅才能穩如磐石。強化學習、打牢根基,是年輕干部健康成長之道。要深學理論,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研學歷史,了解時代發展歷程,把握歷史發展脈絡,強化初心使命,砥礪奮進力量;要講究學習方法,以孜孜以求、研精究微的精神,在學懂弄通中找到方法路徑,在付諸實踐中檢驗成效。
以“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堅守,在苦修中克己慎行、潛心篤志?!柏澣缁?,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年輕干部一定要用心參透“苦”字修身要訣,守得住清貧之苦、耐得住寂寞之苦、受得了約束之苦,擦亮正心明道、懷德自重的清廉底色。要常葆一顆奉獻之心,不圖虛名、不務虛功,敬終如始、兢兢業業,在寵辱不驚中提升人生境界,在擔當奉獻中做大人生格局,在推進發展中彰顯人生價值。
以“寶劍鋒從磨礪出”的信念,在苦行中磨礪意志、增強本領?!皠诳嘀聞t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新征程上,年輕干部要踴躍到吃勁崗位上磨礪自我,去一線摸爬滾打,勇于直面問題、敢于破解難題,在櫛風沐雨中壯筋骨,在實干篤行中積后勁,在奮楫爭先中見實效,以奮斗之姿激揚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精彩華章。
(郝超良)
調查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廣大黨員干部要充分認識調查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躬身入局、扎根一線,廣調查、求實效,推動基層調研“吹糠見米”。
堅持聽真話,走好群眾路線。求“真”是調查研究的第一步,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真正實現通過調查研究摸透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廣大黨員干部要放下“官架子”,不擺“造型”、不出“虛招”,深入田間地頭、街頭巷尾,與群眾同一條板凳拉呱,同一張桌子喝茶,切實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手資料”,在了解民之所急、民之所盼中找準群眾“真心聲”。
堅持真研究,保持優良作風。要善于抓住核心問題和要害環節,準確把握事物規律,對調研收集到的素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找到“人人心中都有、個個筆下皆無”的現實問題。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敢于直面矛盾和問題,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深查細究、找準癥結,從而“對癥下藥”,消除病根。
堅持出真招,強化成果轉化。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要在探幽索隱中得到真知灼見,推動工作“向前跑”,把調研成果轉化為決策思路和工作舉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政策,形成改進工作的長效機制,在即知即改中做到“破題有道”。要在督導落實中看到整改實效,適時開展“回頭看”,突出“效”的應用導向,密切跟蹤關注調研問題整改進展情況,察看是否存在“紙面落實”“案頭整改”的現象,把整改問題實不實、落實效果好不好、能不能有效推動工作與干部“能上能下”相結合,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活力,提升整體工作質效。
(張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