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蕾
(遼陽市林業和草原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遼陽 111000)
開展中德財政合作造林可以加速生態環境建設,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國際社會共同推進全球林業發展,積極引進、吸收和消化國際先進理念和技術模式,推動林業事業的國際化進程,對提升我國生態建設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我國財政部和德國復興銀行在法蘭克福簽訂了《合作協議》,由德國政府、遼寧省政府及各有關縣政府進行資金合作,使用德國聯邦共和國提供的低息預算資金,使該項目符合發展合作所要求的發展政策標準。貸款的期限和條件遵從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的要求,被視為官方發展援助。
在項目實施前編制了10年的森林可持續經營規劃方案,使項目區的森林經營工作按規劃方案進行,將人工油松純林轉化為與闊葉樹種混交的林分。在遼寧省實施項目建設面積32309公頃,主要是對人工油松純林進行撫育間伐、對生態島(林間天窗)進行造林、對稀疏林地進行補植、對有培育前途的荒山進行封山育林、對牛羊放牧嚴重的地方進行圍欄、在油松純林內修建作業路。主要采取撫育間伐,面積6984公頃;在林間空地建設多種闊葉樹種小塊混交林,面積495公頃;稀疏林地補植半耐陰樹種,面積609公頃;封山育林24221公頃;需要封禁保護的工程進行圍欄117.2公里;道路建設工程(支路、集材路)76公里。項目實施以來,引進德國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在遼寧相關各地全面實施。
根據各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地形特點,項目要求增加造林關鍵技術創新研究,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造林質量、解決造林成本過高的難題。項目實施過程中運用了造林關鍵技術,通過中德財政合作項目的實施與推廣,促進樹木生長,改善林分質量,保護生物多樣性,將單一油松純林改變為異齡混交林,提高林地質量;改善林分結構和樹種組成;增加森林生態功能和穩定性。積聚財富,惠及民生,對造林和森林經營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不僅成為遼陽地區森林可持續經營方面的典范,而且為周邊區域的森林可持續經營做出示范。
項目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小流域水體質量得到提升,水體的自我恢復和生態保育功能得到改善,在實現固碳制氧、減少有機質損失、保護農田、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主要表現在林木胸徑增長加快,林下鄉土樹種長勢良好,油松、榆樹、檸條、丁香等天然更新樹種增多。根據國家林業局發布的森林生態系統推算方法,實施面積32309公頃,在涵養水源、調節水量、固碳釋氧、固土保肥等方面,可以產生的生態效益為18147.4萬元。由于間伐地塊已經是林地,只是對林木的營養空間進行調整,所以,效益按10%計算。封山育林地塊5年后才能到達封育效果,故效益也按10%計算,具體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為1.81億元。見生態效益預算表(表1)。

表1 生態效益預算表
在取得生態效益的同時,經濟效益也非常顯著。林業的經濟效益能直接作用于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增加林農收入,成為發家致富的有效手段。
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如下。
木材收入:按每公頃采伐量10立方米,間伐面積6984公頃,木材價格按600元/立方米計算,可收入4190.4萬元。
苗木收入:造林1104公頃,需苗量1104公頃×2500株/公頃=276萬株,再加上補植30%苗木,共需苗木358.8萬株,每株按0.6元計算,可收入苗木費215.3萬元。
勞務收入:a 車工,間伐和造林平均車工費用1500元/公頃,共需要車工費用1500×(6984+495+609)=1213.2萬元。每個車工250元,需要車工4.853萬人。b人工,間伐面積6984公頃,每公頃用工45個,需要31.428個工,每個工100元,工時費3142.8萬元;造林面積1104公頃,每公頃用工210個,需要23.184個工,每個工100元,工時費2318.4萬元。共用人工54.612個,收入5461.2萬元。c管護費,每公頃440元,封山育林24221公頃,每年護林員管護費收入1065.72萬元。以上a、b、c三項合計收入7740.12萬元。
其他收入:林下產業及蘑菇等每年收入360萬元。
項目實施后平均每年可產生的經濟效益:
油松林地通過造林和間伐后,可加快林木生長,預計每公頃每年可增加木材生長量13.5立方米,按1000元/立方米計算,可收入8088×13.5×1000=10919萬元。封山育林面積2 4 2 2 1公頃,預計每公頃每年可增加木材生長量0.6立方米,按5 5 0 元/立方米計算,可收入24221×0.6×550=799萬元。兩項合計每年收入11718萬元。
村民對林業發展的思想觀念有所提高。原來為收集薪柴而破壞植被以及因生活垃圾堆放而導致污染等問題明顯減少。通過工程參與式管理,當地群眾參與到工程決策、實施等各個環節,極大激發了利益相關方的責任感,當地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得到體現,參與工程實施的熱情空前高漲。
通過這項工程的實施,培養了一批林業技術骨干,農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同時農民在造林中得到了補償,增加了收益,農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這將增強群眾造林的自信心,調動農民投資林業、發展林業的積極性。由于森林面積增加,林分質量提高,商業投資環境得到改善,一些林業相關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就為林業技術人員和剩余勞動力提供了一個較為廣闊的就業空間,促進了環境、人口與經濟的和諧發展,促進生態旅游和特色旅游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