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婧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要以核心素養為宗旨,讓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態度責任。單元教學設計是一種整體教學設計理念和策略,強調把相關的學科知識重新整合成一個整體,通過實施系統的教學過程來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單元教學設計有助于教師打破注重零散知識點落實的課時思維,從整體的角度籌劃學科教學,注重學科整體化、結構化知識的建構,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所以,單元教學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提高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提供了可行的路徑。下面以“保護紅樹林”單元為例,具體闡述核心素養視角下單元教學的實踐和摸索。
1 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生物與環境”是《課程標準》確立的七大課程內容之一,淇澳島紅樹林則是珠海本地有名的濕地生態公園,基于此,本單元以“保護紅樹林”作為單元主題,進行單元重構,將學習置于真實的情境和任務驅動中,從而使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進而尊重環境的發展規律,確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本單元涉及的大概念為概念3:“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其中包含2個重要概念和8個次位概念,每個次位概念又包含若干個具體的小概念,如“生態因素”“食物鏈”“自我調節能力”等。這些小概念知識雖然零碎,卻是解釋具體事例、建構重要概念從而理解大概念的基礎。根據《課程標準》內容要求,梳理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本單元的知識框架如圖1所示。
2 單元教學學情分析
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地球上存在多種多樣的生物,掌握了動物、植物、微生物主要類群的特征和作用等基礎知識,初步形成了生物適應環境的觀念。
八年級的學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勇于探索,可以對資料內容進行歸納和概括,為本單元學習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單元學習目標
(1)通過調查紅樹林活動,初步掌握調查、觀察的方法;以紅樹林實例為切入點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嘗試解釋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聯系;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闡明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形成生態觀。
(2)通過資料分析和角色扮演,描述食物鏈和食物網,培養演繹與推理、歸納與概括等科學思維方法;通過對生態系統能量的定量分析,發展分析、推理的科學思維;學會運用資料處理信息、說明問題,從而掌握能量流動的過程、特點以及物質循環中碳循環的過程,形成物質和能量觀。
(3)通過對紅樹林的調查和學習,明確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培養愛護家鄉環境的情感,并認識到人類的各種活動都必須遵循生態系統的客觀規律,交流并宣傳保護紅樹林等各類生態系統的事實和觀念。
4 單元活動設計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單元學習活動由若干個學習活動組成的,它們彼此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本單元以“情境-問題-活動”為基本教學流程開展,用“珠海淇澳島紅樹林及其保護”這一情境串聯整個單元的教學。本單元的核心問題是:“以紅樹林為代表的生態系統有什么特點?我們為什么要保護生態系統?”,并基于核心問題分解出關鍵問題和核心任務以達成學習的目標,如圖2所示。
根據核心任務,本單元設計了不同的單元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的基礎上建構重要概念,最終理解大概念,形成生態觀。本單元的學習活動設計如圖3所示。
例如,在活動4中,以紅樹林中的退漁魚塘濕地及周圍主要生物為代表。首先,每個參與活動的學生抽取一張生物名片作為所要扮演的角色。接著,學生領取繩子,將其與自己角色有食物關系的生物連接,其余學生判斷其連接的食物關系是否正確,并進行記錄,加深學生對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認識和理解。
在活動5中,學生若要理解“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通過食物鏈在生物之間傳遞”這一次位概念,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傳遞過程和數據變化。教師可引導學生收集或利用教師提供的生態系統能量數據,形成能量逐級遞減的證據鏈,分析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過程和特點,并初步形成能量和物質觀。具體學習活動設計如表1所示。
5 單元學習評價設計
素養導向下的評價方式不能僅局限在對知識的評價,而是應以任務情境為載體,基于核心素養的內涵和表現維度進行情境化的問題設計。
例如,在“調查紅樹林的生物種類”活動中,可以設計評價量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表2),引領學生觀察并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
6 單元教學反思
本單元設計主要依托于北師大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同時還借鑒了其他版本的生物學教材,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了整合和概括。單元教學以“珠海淇澳島紅樹林”為主線,通過創設真實情境,利用各種實例,整合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從現象到本質到應用,并結合評價目標幫助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符合學科的內在邏輯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達成了高效教學的目的。同時單元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關注實際生活,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5.
[2]周初霞.聚焦生物學重要概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實踐研究[J].生物學教學,2019,44(04):7-10.
[3]劉世華.系統觀視角下的初中生物大單元設計——以“種下一粒花生等待開花結果”單元教學設計為例[J].中學生物學,2021,37(06):11-13+47.
[4]蔣金珍.單元教學設計引導下的中學生物學課堂教學變革與實踐[J].生物學教學,2020,45(11):31-35.
[5]王健.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33.
[6]李竹青.整體化視角下的單元教學設計實踐——以“生物的進化”單元為例[J].生物學教學,2021,46(0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