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琴 溫權
摘 ? ?要:赤松茸色澤艷麗、菌肉肥厚、營養價值較高,深受消費者喜愛。和政縣太子山麓水資源充沛,具有高海拔、高濕潤、高森林覆蓋率的自然環境優勢,其土壤富含腐殖質、質地松軟、有較好通透性,適宜露地仿野生種植赤松茸。為科學調整和政縣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壯大赤松茸產業,文章提出了赤松茸大田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幫助種植戶準確把握防治技術要點,以提高赤松茸的產量和品質,進一步提高和政縣農業經濟收入。
關鍵詞:仿野生大田種植;赤松茸;病蟲害防治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1-0098-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46 ? ? ? 文獻標志碼:B
1 赤松茸的功效
赤松茸,俗稱益腎菇、粗腿蘑,其朵大,色澤艷麗,蓋滑柄脆,肉質細嫩,香味濃郁[1]。人工種植的赤松茸可與野生松茸相媲美,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及維生素。食用赤松茸不但能強壯身體,還能預防各類疾病,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和人們對健康飲食文化的重視,赤松茸產業的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 仿野生大田種植赤松茸基本情況
和政縣大力發展培育食用菌特色產業,將其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布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攻方向,以及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開啟“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和政縣高站位謀劃、高標準定位,逐步探索構建了以6大支柱產業為主、食用菌產業發展為補充的縣域產業發展格局,主要沿太子山沿線打造食用菌產業帶,適宜地區種植赤松茸、雙孢菇、羊肚菌、木耳等菌類,培育壯大食用菌產業,建立“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持續完善產業鏈,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太子山沿線,和政縣松鳴鎮狼土泉村赤松茸大田基地海拔2 500 m左右,夏季氣溫較低,平均溫度在28 ℃以下,特別適合赤松茸生長,因此可將赤松茸種植在露地大田里。和政縣在2020年種植赤松茸取得成功的基礎上,2021年繼續將赤松茸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在太子山沿線鄉鎮推廣種植赤松茸,特別是依托夏潤公司在松鳴鎮狼土泉村、新營鎮尕莊村以及大莊村建成2個333.3 hm2赤松茸大田種植基地,依托和政縣扶貧開發公司建成1個200 hm2的大棚種植基地,同時帶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食用菌,全縣種植面積達436.7 hm2(其中赤松茸約333.3 hm2,雙孢菇、香菇、木耳等其他食用菌約103.3 hm2),產量達1.3萬 t,產值約2.08億元。與2020年相比,2021年種植規模擴大了3.3倍,產值同比增長約300%,取得了“一畝園十畝田、一畝菌十畝園”的巨大收益,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政策扶持、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良好發展格局。
3 種植赤松茸的經濟效益
和政縣赤松茸吸收了高山雪水和黑土地的營養,非常接近野生狀態。同時,和政縣內赤松茸出菇時間在夏季,屬于反季節銷售,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經2021年對赤松茸種植情況的測算,赤松茸產量可達37 500 kg/hm2。
在赤松茸種植經營過程中,采摘、揀選、切片、裝箱等加工環節可提供大量季節性務工崗位,使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群眾既有土地流轉收入,又有務工收入,整體促收增收效益非常明顯。據初步估算,2021年赤松茸總產值將達到10億元左右,為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和政縣仿野生大田種植赤松茸狼土泉基地未發現明顯病害,赤松茸抗性強,易栽培。據2020年和2021年基地赤松茸的種植情況來看,在全縣范圍內沒有發現明顯的病害。
4 和政縣狼土泉赤松茸種植基地蟲害發生情況
興建于2020年的太子山麓赤松茸大田種植基地土質無污染,目前尚未發現嚴重為害赤松茸生長的病蟲害,但由于栽培場所是大田露地,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栽培面積的擴大,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會逐年加大,這無疑會對赤松茸產品的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202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有40 d左右的干旱天氣,高溫天氣持續20 d左右,基地未能按時灑水保濕保持赤松茸適宜的濕度,同時由于基地規模逐漸擴大,基地赤松茸未能適時采摘,大量赤松茸開傘并出現大量紅蜘蛛。9月8日,由于降水的原因,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基地赤松茸蟲害程度達到頂峰。
5 仿野生大田種植赤松茸蟲害預防建議
為了預防赤松茸種植中出現病蟲害,保持赤松茸的品質,增加赤松茸的商品性,提高赤松茸的經濟效益,就預防大田種植赤松茸蟲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5.1 種植前進行整地和消毒
大田種植前,先清理田間雜草及其他植物根莖,借助農業機械化設備及時清理地塊里的各類雜物。大田種植赤松茸時,老鼠經常會在草堆做窩,破壞菌床,傷害菌絲及菇蕾。針對鼠害,可向菌床噴施辛硫磷藥劑,向菌床四周噴施敵敵畏藥劑等。
為了提高赤松茸的品質,對藥物也有嚴格要求,必須使用生物制劑,如苦參堿、蛇床素、植物性活性表面劑(預防裂果)、魚肽素等。播前對整個栽培區撒石灰,然后鋪一層料播一層菌,如此重復。栽培草料要新鮮無霉變,收集前使其在烈日下暴曬2~3 d,能有效滅殺雜菌。控制栽培料的碳氮比及含水量,使栽培料發酵充分。菇床上一旦出現鬼傘、糞碗等競爭性雜菌,需在開傘前及時進行人工拔除。為了防止孢子傳播,需摳出培養料中菌絲,進行生物處理[2]。
赤松茸栽培中常見的害蟲主要有松蕈蠅、螨蟲、跳蟲、菇蠅、蛞蝓等。使用化學農藥雖然能起到滅殺害蟲的效果,但會有一定的農藥殘留,而且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3]。
5.2 松蕈蠅的為害特征和防治方法
松蕈蠅對赤松茸為害最嚴重。松蕈蠅秋季產卵于赤松茸子實體上,孵化后會立即侵入菌蓋中,后進入菌柄和菌褶中并在表面穿很多蟲眼,隨后變為蛹過冬,翌年又變為成蟲,再侵入松茸的子實體中。
1)生物防治。松蕈蠅屬于雙翅目穿孔性害蟲,成蟲在子實體表面產卵,而赤松茸的生長規律是原基形成時地溫為19 ℃以下,當子實體露出地表后7 d進入收獲適宜期,收獲期約30 d,在這種情況下應在子實體露出地表前把成蟲全部消滅。
2)物理防治。在松茸的菌蕾上扣聚乙烯制成的保護罩,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也能收獲質量好無蟲蛀的松茸。放粘蟲板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經濟方面也比較實惠,既能增產又能減小經濟損失且不污染,是一種比較實用的蟲害防治方法。因此,應進一步研究用防蟲網等簡便可行的方法防止松茸發生害蟲。
5.3 螨蟲的為害特征和防治方法
螨蟲是赤松茸菌種生產中為害極大的微小蛛形類害蟲,俗稱菌虱或“歹”。螨蟲主要以若螨或成螨為害赤松茸的菌絲體,將菌絲咬斷后食用,也會為害赤松茸的菇體,使菇體顏色轉為褐色或失去光澤。螨蟲還會為害赤松茸的幼菇體,使幼菇生長發育變得遲緩,同時會改變幼菇的形狀。
仔細清理赤松茸種植區域周圍的雜物,對耕種的土地進行翻曬、殺菌等處理,在種植區域內進行噴藥殺螨,用50%氧化樂果1 000倍液進行噴霧殺螨。研究發現,用洗衣粉500倍液連續噴霧3~4次,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4 跳蟲的為害特征和防治方法
跳蟲又名煙灰蟲,大量發生時,赤松茸菇床上好似鋪了一層煙灰缸的粉,即俗稱煙灰蟲。跳蟲的活動隱蔽性特別強,常以群體的形式存在于赤松茸菇體表面或者菇體內,通過咬食菌種或已生長的菌絲,使赤松茸菌體枯萎或死亡,也能鉆進赤松茸菇柄取食,1~2 d內能讓已成熟的赤松茸菇體失去商品經濟價值。
1)化學防治。在赤松茸菇出土之前,通過噴灑魚藤清200倍液殺滅跳蟲。也可80%敵敵畏或敵百蟲稀釋1 000倍液加少量蜂蜜配比成誘殺劑,放在臉盆或盤中,放置在赤松茸種植區域內,達到誘殺跳蟲的目的。這種方法簡單易操作,同時可以殺滅其他害蟲。
2)物理防治。一是要及時整理土地,清除田間雜草,將耕地旋耕后進行暴曬、殺菌。二是由于跳蟲有喜水的特性,可在赤松茸種植區域內放置多個裝有清水的小盆以達到誘殺的目的,這種方法會減少跳蟲的蟲口密度。三是赤松茸出菇期間,在種植區域內撒上一些石灰粉或草木灰,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四是跳蟲喜溫潮濕,不耐高溫,因此赤松茸的基料最好采用發酵料(1次長發酵或多次發酵),使料溫達在70 ℃左右,可以殺死成蟲及蟲卵。
5.5 蛞蝓的為害特征和防治方法
蛞蝓又名鼻涕蟲,屬軟體動物,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為害食用菌的蛞蝓種類主要有野蛞蝓、雙線嗜黏液蛞蝓、黃蛞蝓等。為害嚴重的是雙線嗜黏液蛞蝓。蛞蝓會咬食原基和菇體,造成孔洞和缺刻,并留下黏液,嚴重影響菇體的商品性和產量。蛞蝓經常爬行于菇床中,攜帶和傳播病蟲害,從傷口侵染引發多種病害[4]。
1)物理防治。可以在地面和四周撒上干石灰粉,無土面露出,有效減少蛞蝓躲藏場所。在夜間和陰雨天,待蛞蝓取食時進行捕捉。
2)化學防治。可噴施500倍液菇凈,或者在蛞蝓經常活動處噴施100倍氨水稀釋液,或者在第1茬采摘結束后噴1∶800的驅蟲藥加1∶500樂果。
5.6 菇蠅的為害特征和防治方法
蠅類的幼蟲也就是蛆類,會嚴重為害赤松茸的菇體,不但吃菇體菌絲,還攜帶多種病害,嚴重影響赤松茸正常發育。菇蠅主要寄生在糞便中,通過培養基料帶入。出菇后往往發現各種顏色的菌蛆聚集在菌蓋與菌柄的接觸處,或鉆入菌柄內部,嚴重影響赤松茸的質量和產量。
1)物理防治。在堆料期間經常對基料進行環境消毒,堆料前糞肥先進行預堆,能有效預防菇蠅蛆對赤松茸的為害。
2)化學防治。出菇后若發生菇蠅或菌蛆,可用除蟲菊酯1 000倍液噴灑,既沒有藥害殘留,又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5.7 種植赤松茸的注意事項
在赤松茸種植過程中,使用植物源農藥和生物農藥等防治病蟲害,高效、低毒、低殘留、與環境相容性好。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出菇期不使用任何農藥。大田種植赤松茸,屬于人種天養狀態。如果遭遇持續高溫或大風陰雨連綿的極端天氣,勢必會對產量和菇質以及對采收帶來影響,這是大田種植最主要的弊端。和政縣屬于高寒陰濕區,由于氣溫影響,只能選擇在春季種植,這樣就導致出菇期間正值高溫季節,遮陽和保濕都有很大的難度。
6 種植赤松茸模式
6.1 小塊田種植
將大田劃分成可以加蓋遮陽網(雙層)和遮雨塑料的小區域,其大小可以參照塑料大棚的面積。種植區域內的農業自動化利用率相對較低,需要人工來完成,所以盡量避免大棚長度過長,以降低人工成本,一般40~60 m較為合適。每小塊田中間預留40 cm左右的作業通道。
6.2 林下種植
林下種植的優點是菌菇借助樹木枝葉的遮陽,可以在低溫保濕的環境下生長,這樣就可使林上林下得到互補,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而菌菇吸取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林木通過種植的灑水過程吸取足夠的水分,菌菇種植基料也會給林木帶來足夠的營養。赤松茸種植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種植區域內要有充足的水源。如種植區域內降水過多,要及時開溝排水,達到雨停無積水,防治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在采摘期可以利用“網(防蟲網)—板(黃板、藍板)—燈(殺蟲燈)”措施,有效防治病蟲害,整個栽培過程無須使用農藥,增加了產品的質量安全性。林下種植赤松茸受樹木行間距所限,種植量約為大田種植的1/2,但優點是遮陽好、濕度大,尤其在干旱季節,優質菇出菇率較大田種植的高,鮮菇出菇量15 000 kg/hm2左右,其中優質菇能達到50%以上。
2021年夏潤公司在赤松茸種植基地附近栽種高原夏菜186.7 hm2,產量在30 000 kg/hm2左右,赤松茸與高原夏菜優勢互補,使得赤松茸病蟲害發生概率大幅度降低。
近年來,和政縣堅持把種植赤松茸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和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種植的高原夏菜也已成為和政縣具有特色優勢的產業之一,是赤松茸種植的最佳倒茬作物,因此建議合理、高效地利用高原夏菜和赤松茸的種植地塊,相互倒茬,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參考文獻:
[1]吳川,崔航,朱瑜.邳州銀杏林下套種赤松茸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22,39(1):51-53.
[2]張道順.食用菌病蟲害規范化綜合防治技術[J].山東蔬菜,2004(1):45-46.
[3]艾永蘭.赤松茸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8(9):22.
[4]楊淑云.姬松茸主要病蟲害發生與防治[J].北方園藝,2007(12):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