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東,沈博謙,楊健彬,劉良坤,黃俊豪
摘 要:對《工程測量》課程的實際學情進行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在此基礎上,舉辦專項訓練和建筑工程測量課內技能競賽,并對競賽成效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出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從而實現教學活動設計的動態調整。
關鍵詞:技能競賽;工程測量;實踐改革;動態調整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3)04-0126-03
0 引言
技能競賽是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興趣、就業競爭力和工匠精神的最有效方法[1-2]。然而,在課時壓縮、學生普遍動手能力差[3]、大學教育制度設計“重理論輕實踐”以及技能型人才薪酬不對等背景下,學生普遍對實踐性較強的《工程測量》課程表現出抵觸情緒和得過且過的“交差”式心態。
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敏感性、積極性,引導其對工匠精神的向往,并實現“教學—實驗—實習—就業”環節目標需求的動態調整,將建筑工程測量技能競賽納入教學大綱要求,并通過舉辦技能競賽深入探索其成效、“教賽融合”的意義和改進策略。
1 學情分析
通過對近3年該課程的學生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評教反饋、師生互動討論及一周的實習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出以下問題。
1.1 學校投入少,就業崗位級別低
學生在實驗與實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損壞測量儀器的情況,在本就儀器不足、老舊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降低。另外,由于測量員在土木工程建設中的崗位級別較低,進一步導致學生的重視度下降。
1.2 內容龐雜
工程測量所研究的內容涉及面廣、測量儀器種類繁多、操作步驟差異較大,且與其他章節、課程關聯不大,缺乏系統性。
1.3 實操手足無措
學生在理解基本原理后,普遍感到其外業操作、內業計算枯燥乏味,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差,易使學生對課程理解不深,應用不靈活,最終導致部分學生在實驗和實習過程中手足無措,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2 技能競賽對實踐教學的引導與推動作用
2.1 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缺乏實踐經驗是本專業畢業生從事測繪行業工作的主要問題,而工程測量課程的實驗、實習和就業后的測量員崗位都是以團隊形式共同完成任務。因此,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要在學期末開展技能競賽,激發學生的主觀積極,并通過將技能競賽成績納入期末總評成績(占比10%),客觀提升團隊所有人成員對該競賽的重視程度和個人參與程度,充分保證所有隊員節奏的一致性,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的立體、全面,實現“零掉隊”。
2.2 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技能競賽,將傳統填鴨式學習和刻板重復變為討論式探索和自發式實操,鼓勵學生利用書籍、網絡資源和線上課程等多渠道學習,全方位增強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多次賽前模擬訓練、抗干擾訓練和真實比賽,提升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從而實現自我反省、激勵、更正、和突破的良心學習過程。
2.3 動態調整各教學活動設計
通過觀察學生在比賽過程的具體表現,并對比分析學生的期末總評成績和評教反饋意見,動態調整競賽題目,進一步將技能競賽和教學課堂有機結合,不斷更新教學大綱和授課方法,對不同章節采用快慢相宜的動態教學節奏和進度安排,從而實現對教學活動的針對性調整設計。
3 工程測量課內技能競賽說明
3.1 競賽內容
課內競賽包含水準測量和全站儀測量兩項。總分100分,水準測量部分40分,全站儀測量部分60分。
3.1.1 水準測量
參賽隊在規定時間內,對路線總長不超過1 km,由一個高程已知點A和兩個未知點組成的閉合水準路線(見圖1),按四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獨立完成指定路線的水準測量外業觀測和內業計算。
3.1.2 全站儀測量
參賽隊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給定的已知測站點T坐標和定向點P坐標,使用全站儀“測量”程序,測量組成三角形三個點的坐標(見圖2),并觀測三角形內角和邊長。在三角形的頂點上分別設站,用測回法一測回觀測水平角并計算角度平均值,在不同測站上,對測每一條邊長并計算其平均值;計算角度閉合差,在滿足限差要求的情況下,平差計算角度值。
3.2 誤差要求
水準測量[4]高差閉合差在20范圍內,為水準路線長度,完成時間≤40 min。
全站儀測量角度誤差<40″,邊長平均值誤差<1/5000,平面坐標誤差<2 cm,高程誤差<3 cm,完成時間≤40 min。
3.3 評分標準
競賽成績主要從參賽隊的儀器操作、記錄計算、成果精度和測量時間4個方面評估,具體見表1。
4 技能競賽成績分析
4.1 技能競賽成績
圖3為所有參賽隊伍的成績構成項和隊伍數量的分布情況。其中,橫坐標為實際得分與滿分之比,橫坐標為達到對應得分比所分布的隊伍數量,如圖3中,所有完成測量時間為16 min(16/20=0.8)的隊伍數量為1支。
從圖3可以看出,只有少數隊伍在“儀器操作”項中出現扣分問題,說明學生能充分理解基本理論知識和儀器的操作方法。但是在記錄計算和成果精度項出現較大問題,扣分點主要在記錄潦草、涂改,填寫不完整、缺項、字跡模糊、和閉合差計算錯誤。有個別隊伍甚至不滿足誤差要求,這說明對學生內業計算的掌握程度仍較低,并未吃透平差方法,對內業記錄重視程度不夠,工作普遍不夠嚴謹。個別隊伍測量時間超時主要是因為學生未正確對待賽前練習,態度不端正,操作隨意,未嚴格按操作步驟執行。
圖4為各模塊綜合成績和總綜合成績的對應隊伍數量分布圖,由圖4可以看出,學生對水準測量掌握程度相對較好,而對全站儀測量步驟和操作的理解和熟練程度普遍較低。
4.2 暴露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4.2.1 測量方法實踐運用生疏
部分學生對基本概念理解不足、基本原理及平差方法較生疏,對基本測量任務的實驗操作過程掌握不夠牢固,導致儀器操作項失分較多。因此,以后要加強對基本原理和概念部分的講授。增加更多關于全站儀測量的工程實踐問題,同時注意引導同學分析理論與實操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加深學生對本課程實踐教學部分目標的理解。
4.2.2 內業計算效率低且精度不夠
對內業計算的理論未能完全掌握,如高差閉合差分配與修正、角度計算等,頻繁出現錯算、漏算、記錯、重記等低級失誤。因此,仍需進一步增強日常作業中習題的靈活性、多樣性和真實性,合理設置其難度,同時宜增加重、難點和薄弱點的計算題作業量。
4.2.3 個別隊伍未能同心同力
少數學生存在課前不預習、課堂走神、課后不復習、作業抄襲、實驗課參與度低,嚴重依賴隊友等問題,導致所在團隊的競賽任務完成度較低。因此,需要更多關注這類學生的學習狀態,通過采用課堂提問、單獨考察實操動手能力和動員隊友監督等方法使其盡可能的參與到學習中。
5 結語
技能競賽是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團隊協作意識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能力的綜合考核與提升,通過競賽的形式不僅可以直接提高學生的課程成績,改善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而且還能間接解決企業對熟練掌握測繪技能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勝男,袁建剛,張清波.技能競賽對提高職校教學質量的價值研究——以工程測量項目為例[J].職教通訊,2013(29):40-42.
[2] 裴曉敏,佘麗超,熊琦,等.“新工科”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賽教融合教學模式探究[J].科技風,2022(7):114-116.
[3] 肖綱領.“技能競賽導向”的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1,41(4):88-9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變形測量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