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海洋與漁業》記者 黃兆瓊 周禮雄

院士專家齊聚鵬城
現 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是落實糧食安全戰略、踐行大食物觀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構建“藍色糧倉”,種業是核心基礎。5月11日下午,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現代水產種業合作發展院士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成功舉辦。
本屆院士論壇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指導,大百匯集團、華大海洋、深圳港集團等主辦,以“現代水產種業發展”為主題,匯聚國內外漁業種業領域多位院士以及我國水產養殖業、水產遺傳育種、水產動物營養研究及成果轉化等領域的20余位頂尖專家代表,共同探討國內外現代水產種業發展路徑和趨勢,為我國現代漁業種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為線上線下觀眾帶來了一場思想碰撞的交流盛宴,助力深圳打造南方漁業種業創新中心,做大做強水產種業“中國芯”。
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劉棕會,深圳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余鋼,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局長王幼鵬,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中國工程院林浩然院士、麥康森院士、包振民院士、劉少軍院士、陳松林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方輝,深圳港集團董事長胡朝陽、大百匯實業集團董事長溫純青等政企代表、行業領袖、專家學者出席本次活動。
在論壇上,劉棕會表示,水產種業是現代漁業的芯片,是漁業的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對發展現代海洋牧場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廣東是我國水產大省,水產苗種數量穩居全國第一。廣東水產品核心種自主可控,基本實現了廣東魚用廣東種。同時,廣東的海水養殖種業依然存在薄弱環節,接下來將緊盯這個短板,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攻破制約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的瓶頸,為現代化海洋牧場提供強勁芯片,注入發展原動力。
本次論壇搭建了慧智匯力、共謀發展的平臺,各位專家、企業代表通過智慧火花的碰撞,為推進水產種業振興,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王幼鵬表示,發展現代漁業,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大食物觀”重要論述精神的戰略路徑,是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農業強國的關鍵一環。深圳一直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發展,持續加大對漁業科技、現代種業等重點領域的扶持力度。
王幼鵬指出,接下來,深圳將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大力度,建設藍色種業創新發展高地,進一步增強水產種業源頭創新能力,高標準籌建深圳現代漁業(種業)創新園,探索組建中國藍色種業研究院(深圳);打造漁業科技創新策源地,持續引進漁業領域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鼓勵開展漁業重大基礎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搭建現代漁業人才新梯隊,引進一批“高精尖缺”漁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動漁業專家庫和咨詢專家委員會等漁業智庫組建,打造“基礎科研+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漁業全過程生態鏈。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以“現代漁業種業”主題發表演講,他指出,良種是水產養殖最為關鍵的物質基礎,種業在推動我國水產品消費升級,水產養殖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壓艙石作用。為提升水產良種質量,一方面我們應努力發掘國內具有良好潛力的優良水產品種,不斷提高本土良種的質量和養殖規模;另一方面,要注重引進國外的水產優良新品種,并通過不斷選育和雜交,使其適應國內的養殖環境和養殖方式,不斷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
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振民指出,發展深遠海設施養殖,需要種質創新。“種苗占了深遠海養殖成本的30%-40%,優良品種和健康苗種是實現高效生產的基礎,一方面要找到適合在中國深遠海養殖的魚種,如借用黃海冷水灘的環境開展一些歸珍魚的養殖;另一方面要找到適合產業化開發的良種,面向市場尋找新的養殖模式。”他提到,工船養殖和網箱養殖都需要大規模的苗種供應,陸地上要有強大的種苗生產基地配套,深遠海養殖要思考如何縮短海上的養殖周期,保證養殖過程安全,提高養殖效率,這些均有待未來構建整套的生產基地保障系統。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指出,良種是種業的龍頭,良養是種業的保障,良銷是拉動種業和養殖業的動力。深遠海養殖要把數量、質量和效益三者結合起來,在良種方面使用雌核發育技術回歸到生態育種方法;在良養方面以大水面、池塘養殖、設施養殖、稻漁綜合種養作為4種養殖模式;在良銷方面,可以做魚凍等產品拓展銷售。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松林表示,很多海水養殖魚類存在近親繁殖種質退化,雌雄大小無差異導致繁育難的問題,需要從源頭上找到這些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技術攻關。預測10年后,我國的種質資源挖掘利用將進入新階段,將建成一批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包括青島的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和海南的南海種質資源庫。
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指出,近年來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驅動了水產養殖的模式創新和變革,中國的水產種業走向了良性循環,包括自主研發、育種聯合體的形成等。隨著遺傳和發育的技術突破,如今產生了一些比較有潛力的新育種技術,水產種業與水產養殖技術創新也將有更大的發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方輝研究員發表了以“深遠海養殖全鏈數智化與藍色食品認證”為主題的演講。他希望,未來能將深遠海養殖的信息和品質結合起來,尤其是從溯源化種苗管理、智能化養殖生產、精細化流通加工到增效化品牌的運營上,以數智興漁為核心,建立從岸上到海上的監測和管控系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包振民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教授、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少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生物技術領域首席科學家、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方輝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