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網絡強國,讓互聯網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助力?!被ヂ摼W環境下,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自媒體人,網民依靠自媒體平臺發表觀點、表達思想、傳播文化,但是當各個自媒體人蜂擁而入時一些問題也顯露出來。本文分析自媒體亂象對網民的影響及成因,并提出應對措施,以期共同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
關鍵詞:自媒體;亂象;網民;影響;對策
互聯網環境下,特別是5G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網民也擁有了更多參與社會生活、表達自身想法和需求的機會,自媒體開始煥發出時代活力,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
一、自媒體的發展現狀
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引起社交平臺自媒體風潮;2012年微信公眾號上線,自媒體向移動端發展;2012—2014年門戶網站、視頻、電商平臺等紛紛涉足自媒體領域,平臺多元化;2015—至今,直播、短視頻等形式成為自媒體內容創業新熱點。
自媒體是指以個人或者組織的方式,自主創造、生產傳播內容的一種媒體形式,當下自媒體人依靠自媒體平臺創造文字、圖片、視頻音樂等內容,他們表達自己的興趣,契合受眾的需求,與網民進行互動交流,成為主流媒體重要的補充力量。自媒體工作者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向網民傳遞信息,引導網民的價值觀和情感價值,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話題表達自身對一些新聞事件的看法,特別是近年來網絡直播的興起、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出現,讓人人有機會成為自媒體人,人人都有機會通過平臺展現自己。
自媒體的發展興盛具有一定的原因,首先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在滿足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人們往往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如感情和情感的需求?,F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卻越來越感覺孤獨,自媒體平臺會滿足其情感宣泄需求,使人找到一種歸屬感。自媒體平臺上的網民在自身圈層內分享自己所見所想,表達自身需求,正如一位學者所說:“青少年時期是最渴望被理解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往往感到孤獨、無助,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本W絡直播平臺為這一群體提供了情感宣泄的窗口,讓他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表達自身的情感需求。日本學者中野收提出了 “容器人”的概念:在當今社會人們渴望和他人交流,但是又不愿意親身接觸,人們之間的交往只是容器外壁的交往,不能深入內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的距離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最佳選擇。[1]人們為了保護自己,守護著自己所謂的 “私人空間”,不愿意他人入侵自己的領地,于是私人空間成為一種讓人好奇、讓人向往的地方。如今的一些自媒體平臺打破了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界限,通過直播的方式讓受眾可以深入他人的日常生活、窺探他人的隱私而又避免了親身接觸,滿足了窺探他人隱私的好奇心理需求。其次是滿足了資本運營的需要。資本具有整合媒介資源、設置公共議題的功能。自媒體平臺依靠資本化運營方式,賺取流量分成,擴大自身影響力。從資本層面看,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如百度、騰訊、網易和投資商看重網絡實時直播的未來,并紛紛在這一領域投資。最后是順應分享經濟的潮流。分享經濟能夠將眾多閑置資源集中起來,實現資源的最優化利用。各個國家高度重視分享經濟,許多國家確立了分享經濟的重要地位,中國也不例外,自媒體平臺也順流而上,網絡直播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分享經濟,因為許多優質內容由于地點、時間等原因限制,不能及時有效傳遞信息。但網絡直播解決了這一個問題,人們可以跨地域看演唱會、看博物館云展覽,實現了稀缺資源的高效率配置和利用。
但是自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缺乏真實性和權威性:" "由于自媒體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查和監管,一些自媒體作者往往缺乏真實性和權威性。他們可能發布虛假信息、夸大事實、利用標題黨等手段來吸引閱讀量和關注度,這種現象時常出現在短視頻、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上,想盡方法制造轟動性標題,讓人根本無法拒絕?!膀_子竟然敢這么干!”,“某某某爆料真相!”這類試圖用超級贊詞捕獲眼球的文章和視頻,實際上大多是虛假、夸張、甚至是毫無根據的內容。從而誤導讀者和公眾。其次是追求流量和點擊量:一些自媒體作者為了追求流量和點擊量,可能會使用低俗、惡搞、煽情等方式來吸引讀者和公眾。這些行為不僅容易引發社會矛盾和沖突,還可能損害公共利益和社會道德。再次是侵犯個人隱私:一些自媒體作者可能會通過偷拍、偷錄、盜取等手段來獲取他人的隱私信息,并進行公開披露或者散布。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規定,還會對個人權利和尊嚴造成損害。最后抄襲和侵權:一些自媒體作者為了節省成本和時間,可能會抄襲、剽竊、侵權他人的原創作品,從而損害原作者的權益和利益。
二、自媒體亂象對網民的影響及成因分析
新聞反轉事件的出現,降低了網民對自媒體的信任度。自媒體信息傳播者一方面想要博得受眾眼球,另一方面想贏得第一手的新聞資料,反復地利用公眾的同理心以及對一些事件行為的刻板印象,對一些不真實的新聞進行傳播和發酵。還有一些自媒體人拼湊新聞事件、張冠李戴新聞事件的圖片和文字,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虛假新聞 “穿上了一層馬甲”而遮蓋了公眾的雙眼,讓公眾對 “有圖有真相”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近年來,一些新聞反轉事件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網民對自媒體的信任度,如地鐵上有女子指控某男子偷拍,在查看男子手機相冊后并未發現任何信息,依然在自媒體平臺曝光此事,一些網友出于對女子的保護而支持其維權,但是后期新聞出現反轉,涉事女子道歉。新聞反轉事件的出現,擾亂了網絡空間健康發展。
迎合公眾關注信息,降低網民生活的私密性,縮短信息接收的范圍。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民更容易接受自己喜歡的和自己知識范圍以內的知識內容,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隨著網民在自媒體平臺的參與度提高,越來越多的網民注意到,自己在自媒體平臺上收藏、點贊某一信息內容后,平臺會持續向網民推送相關的信息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網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但是隨著網民維權意識提高,網民開始為自己的隱私信息泄露而擔憂。另外,一些網民只是偶然關注了一些內容,但是內容并不是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自媒體平臺卻反復推薦,給受眾造成很大的困擾,增大了其想要獲取真實信息的難度,網民身處于 “信息繭房”之中,越來越窄化自己的需求和知識面。一些網民心情比較低落,試圖通過搜索得到共鳴和解決方法,平臺會持續推送相關 “喪”的信息,這讓網民越看越emo,在一些網民處在抑郁的狀態下,會增大這些抑郁群體 “喪”的心理狀態,甚至引發一些危機事件。
網絡直播成為 “網紅”,直播打賞成為 “一哥”。青年學生通過在自媒體平臺上分享生活,以網絡直播的方式滿足自己的分享欲和表達欲,成為 “榜單一哥”讓青年學生有了巨大的滿足感,增強了青年學生的成就感。青年學生思想較為新奇獨特,一些學生攀比心理嚴重,在自媒體平臺找到了自身的存在感和所謂的自信,讓自己有被 “重視”的感覺。學生家長忙于工作,對子女關心程度不夠,缺乏對未成年子女的正確引導,一些家長使用新媒體新技術能力不夠,學生和家長溝通交流存在一定的代溝,學生的價值觀沒有得到合理的引導,緊張情緒沒有得到很好的疏導。一些青年學生在平臺為自己的偶像打賞,甚至出現了一種惡性競爭,打賞越多說明和主播的關系越密切,近日某高中學生在某直播平臺上毫無節制地打賞自己喜歡的主播,打賞金額累計達39萬元,成功成為平臺上的 “榜一大哥”,但是卻給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其父親把這一平臺告上法庭。青少年由于心智不夠健全,對事情看法較為簡單,不能較好地辨別事情的真偽,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青少年的年齡和心智特點,利用AI換臉、AI制圖等技術手段向未成年人傳播低俗的信息內容,影響青年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一些網紅在自媒體平臺展現自己豐富的物質生活,直播平臺上豐富多彩、讓人眼花繚亂的直播內容極大調動了青年人的胃口,讓青年學生羨慕不已。網絡直播進入門檻低,可以張揚自己的性格,一些視頻制作新奇古怪,缺少嚴格審核的信息傳播內容,經過炒作爆火網絡,卻可以獲得高額收入,這讓眾多的青年網民為之向往。他們渴望像一些網紅一樣既能出名也能夠獲取金錢收益,青年學生形成了懶惰和攀比心理。
隨意轉發信息,使用語言暴力,降低了網民的社交形象,激化了社會矛盾。一些網民為低收入、低年齡、低學歷的 “三低用戶”,他們在接收自媒體傳播的信息之后,特別是看到一些新奇的內容后,在沒有印證信息真偽性的情況下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社交形象,在社交平臺上塑造了一個缺乏自身判斷、喜歡盲目跟風甚至是傳播虛假信息的形象。通過自媒體傳播,網民接收信息渠道增加,人人都可以對某一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網民接觸到一些新聞事件之后,積極主動為當事人發聲,幫助當事人進行人肉搜索,共同找到犯罪嫌疑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作為互聯網主人的責任意識。但是網民在參與一些事件討論、在發表自己觀點的時候,容易受極端情緒的影響而盲目跟風,甚至被一些鍵盤俠影響、被網絡水軍煽動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如某小學生在校內被老師開車撞死之后,孩子母親在接受采訪后希望為孩子討回一些說法,但被一些網民在自媒體平臺上評論孩子母親的穿著和身材:“學生母親還有時間化精致的妝容,想要成為網紅嗎?”孩子母親不堪壓力跳樓墜亡。一些網民在不了解事件真偽的前提下而盲目跟風,跟帖不真實的新聞評論,這是一種語言的暴力,甚至比身體傷害更傷人。網絡暴力害人害己,惡化了社會風氣,影響了網絡環境的健康發展。
三、應對自媒體亂象的措施
自媒體平臺需要強行業自律,增強自身 “把關人”的作用?!鞍殃P人”這一概念由庫爾特·庫因在 《群體生活的渠道》中提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者 “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2]自媒體人在發布和傳播信息的時候要堅持真實性客觀性,對新聞內容加以辨別和篩選,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同時通過提供優質、豐富的新聞內容吸引網民。以優質內容為王,減少娛樂化比例,生產貼近和滿足用戶需求的新聞內容。自媒體平臺想要實現自身的長久發展,就需要減少娛樂化的比例,多普及一些教育知識、醫療知識、科學知識等,以此來吸引網民,引導網民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需要持續生產優質的內容,優質內容將成為自媒體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很多網站也紛紛加入自媒體平臺的優質內容布局。進一步建構 “PUGC”的內容生產模式,自媒體平臺要在UGC (用戶生產內容)模式和PGC (專家內容生產)模式的基礎上建構 “PUGC”內容生產模式,既鼓勵用戶創造內容使內容更加多元化,也有專家指導下制作的內容以保證直播內容的高質量、高水準,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這種草根和精英的聚集會增加用戶的選擇,將來會成為自媒體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會協力構建擁有優質內容的傳播矩陣模式。
進一步提升網民的媒介素養,發揮意見領袖的引導作用。網絡主播需要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做一個守法的網民。進一步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制,同時提供對主播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課程,對直播平臺上的主播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主播的專業認知水平。隨著各個自媒體平臺興起,微博大咖、互聯網領袖等一些網紅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中,2022年 “網紅”一詞被納入 《現代漢語規范詞典》。一方面體現了時代之變,另一方面也回應了公眾的現實需求。青年學生要以優秀網紅為榜樣,腳踏實地工作和學習,樹立艱苦奮斗的學習和人生態度,認清網紅的本質,消除借助自媒體快速暴富的想法。一些優秀的自媒體人要積極發揮 “意見領袖”的作用,以豐富的內容、淵博的知識迅速圈粉。如退休物理教師唐守平把原本枯燥的實驗以豐富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一堂堂魔法課堂喚起網民對科學的興趣。網民在接受媒介信息時候,面對一些不能完全辨認真偽的信息,擁有一種 “讓新聞再飛一飛”的心態,謠言止于智者,不傳謠、不信謠、不造謠,不做鍵盤俠,爭做傳播優秀網絡文化的使者。
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健全法律法規,出臺有針對性的制度規定,進一步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監管。近日中央網信辦發布 《關于加強 “自媒體”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通知》從強化資質認證展示、嚴格違規行為處理、完善謠言標簽功能等13個方面,進一步規范自媒體管理,引導自媒體傳播優質健康內容。近期國家有關部門依法對一些賬號和平臺進行取締,如 “張陌陌”等千余賬號已被要求關閉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了肅清了網絡環境。中央網信辦也開展了未成年人網絡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整治對未成年人具有顯著影響的網站平臺,從嚴從重處置處罰,重點聚焦了有害內容隱形變異、網絡欺凌等七個方面問題,進一步凈化了網絡生態。
四、結束語
自媒體行業將繼續持續發展,并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和機遇。隨著短視頻內容的崛起、行業內垂直領域的專業化、創新營銷方式的應用以及社交平臺的差異化發展,都將會成為自媒體創作者關注的重點。新媒體時代下只有緊跟時代的變化,不斷創新,才能在自媒體行業中脫穎而出。未來的自媒體行業內充滿了無限可能,當然自媒體在發展變遷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在 “人人都是自媒體人”的環境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需要變亂象為挑戰,變挑戰為機遇,通過多方協力、多措并舉,共同扶持優質內容傳播,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瀟月.從容器人理論視角看微信朋友圈使用率下降現象[J].科技傳播,2022,14(24):137-140.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30-131.
作者簡介: 李楠,女,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