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亭亭" 孔琳" 閆新怡
摘要: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方面的系列論述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提供了一把鑰匙。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具有深刻時代意蘊,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深刻剖析:首先,立志教育是立德樹人之根本;其次,父母身教是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最后,和諧夫妻關系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紐帶。
關鍵詞:家教家風;立志;立德樹人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和萬事興。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近年來,圍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發表的一系列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家風建設重要論述
2012年至2020年期間,在一些重要的報告、講話、談話、說明、答問等多篇文獻中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作出重要論述,主要體現在:
注重家風建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同時將家庭、家風建設與實現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將家庭建設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中。
重視家風建設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在論述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時,引用了大量經典詩詞和故事,這些恰當表達了在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引用唐代詩人孟郊的 《游子吟》生動表達濃濃的親情;講述北宋楊家興隆三代更是畫龍點睛,突出家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注重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系統講述品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尤其是遵守社會公德,維系良好家庭關系、鄰里關系和社會關系等,這些中華傳統美德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教育子女如何做人的教育。
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家風好,家庭幸福美滿;家風差,家庭支離破碎,不利于社會穩定,因此,需要弘揚優良家風,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對于青少年成長,家長、老師、學校要承擔起教育責任,引導他們愛國、愛家;對于領導干部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嚴格要求親屬子女,過好親情關,保持廉潔自律引領全社會崇德向善,形成良好道德風尚。對于工會、婦聯等群眾團體,要積極開展家庭家風建設活動,引領公民形成相親相愛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二、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時代意蘊
加強家庭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建設優良家風,可以促進立德樹人目標實現。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貫穿家庭教育全過程,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強家庭教育,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要求。注重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讓廣大家長理解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支持和配合學校開展教學改革和育人工作,讓家校真正協同起來、同向同行。加強家庭教育,是構建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必然之舉。要推動將家庭教育納入教育治理發展全局,統籌協調各方面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推動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效銜接,形成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
(一)立志教育是立德樹人之根本
“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1]廣大青年要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因此,做好 “大志”教育是今后教育重要使命。我們可以觀察到能夠干成一番大事的人,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很早就能立下大志,能夠不斷提升和完善自身,最終實現宏偉目標。只有當一個人真正領悟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將自己的一生安住在奮斗目標上,才能做到艱苦奮斗,持之以恒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也可以說,立志教育是立德樹人之根本。
如何立志?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笨鬃拥娜松窃鯓拥哪??孔子在他人生的暮年對自己的人生歷程進行了回顧,從他的這一番人生疏理中,人們可以感悟到一個道理:人無志不立。在這方面,孔子為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樹立了終生進德修業的榜樣??鬃訌?“十有五志于學”,到晚年 “學而不厭”,不曾有片刻松懈。正因為他一生勤奮好學,才成為儒家的開山鼻祖,成為中國古代的 “至圣先師”,儒學成為中華文化的根源。通過對古圣先賢人生觀研究,發現他們都能夠早立志,盡早確定人生方向,進而也會自覺自愿、不知疲倦去做自己想去做、愿意去做和應該去做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研究表明,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志向,做任何事情都是迷茫沒有方向感、做任何事情是沒有動力的,而就學習而言,學習過程就一定是被動的,因為他不知道為什么要讀書,該怎樣好好讀書,因此他們的成長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與指導,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他們認為不是為自己而學習,是為父母而學習,即使成績很好,因為學習沒有目標,也很難成才,所以早一點培養孩子立志,有孝心、利他、感恩、誠敬、恭儉、有志向,這樣才能學有所成,把工作做好,能處理好夫妻關系、工作關系,這樣也就直接決定了他人生是否幸福。
另外,一個立志的人也很容易營造一個有德行的環境,并影響子孫后代。《易經·蒙卦》有云:“蒙以養正,圣功也?!币痪浜唵蔚脑捳Z,包含了古人對兒童教育的深刻見解。如今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教育方式。“蒙以養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所以要以身作則,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共同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這才是家長該有的樣子。這樣的家長為什么不做呢?父母幫著孩子立志是一種最簡潔、高效成才途徑。家長們要深刻認識到抓立志比抓成績還要快,立德樹人是教育孩子唯一正確的道路,是育人的光明大道。
同時大量實踐證明,孩子們學習知識其實并不難,甚至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知識僅占3%,這就意味著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是需要下功夫的深學問。在家庭教育中,作為父母要多給孩子創造實踐鍛煉機會,讓孩子在做中學、在做中體悟歷史擔當;當我們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并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多加以培養,孩子慢慢長大,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和方向。人才放錯了地方就是普通人,庸才是放錯了地方的人才。一個人在喜歡的專業上持續用功,刻苦鉆研,同時有發展自己、改變命運的迫切感,甚至在讀書和奮斗中廢寢忘食,他一定會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他不僅具備一技之長,而且會成為德才兼備人才,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
(二)父母身教是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
能不能達到立德樹人目標,取決于家長。言傳身教、立德樹人,引導孩子成人成才,作為家長絲毫不能有所懈怠。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知識文化,甚至認為這是教育的全部,其實學校傳授的僅僅是知識,而孩子們真正的德行養成是在家庭,父母才是孩子們真正的啟蒙老師,他們一定要在家里身體力行遵守五德,這樣才能創造環境涵養孩子們的德行。學校僅是輔助家長,家庭教育才是根本。為什么很多家長不能給孩子立德?因為,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是有道德的,認為不需要修德,而且家長認為孩子德行不錯。為什么孩子沒有智呢?然而認為自己和孩子德行好僅是家長的錯誤認知。很多家長僅憑著 “我認為”這樣的錯知錯見教育孩子,這樣很容易出問題。人才培養要符合天地大道,所以家長錯誤認知會導致培養不出人才,孩子出現很多問題。孩子教育沒有小事,然而家長錯誤思想、錯誤行為會誤導孩子,家長不良習性會傳遞給孩子,家長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孩子是復印件,家長是原件,培養孩子立志成才,實質就是父母修身修德的過程。
孝—利他—誠敬—感恩—勤儉—立志,這個是立志的重要環節,缺一不可。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能夠以身作則,按照這樣順序教育和引導孩子,我們會發現確立的這個志向是穩定的,孩子能夠胸懷天地、國家,如果沒有這五種善行,孩子不可能立志,立志是五種善行推動后產生志向,是大善推動大志,所以有志的孩子一定是有大量善行、家族家庭有大量善行,有大量福德才能立志,孩子大善怎么來的?靠父母身教,靠父母大善,所以教育孩子,實質就是父母修身修德的過程。目前,在一些地區,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學館,這里可以看出其實家長已經意識到德行的重要性。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家長關注點卻是背誦經典、寫書法等,會背誦經典、寫書法就能立志嗎?很多家長盲目地讓孩子背誦經典,主要目的還是增長孩子才藝、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高考成績,這樣披著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外衣,而無法真正按照經典內容身體力行,涵養德行,學習會出現本末倒置現象,如果家長做不到孝、利他、誠敬、感恩、勤儉等美德,而且不能很好引導孩子做到這五德,孩子是立不了志向的。
提升孩子德行的正確方法:家長加強道德修養,涵養品格,做孩子榜樣,而不是過多干涉和要求孩子。家長身體力行遵循教育的 “道”,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悅和幸福的家庭氛圍,引導孩子做有道德修養的人,培養他們立鴻鵠之志。如果單單從成績評判孩子的好與壞,或者僅僅是讓孩子從較為膚淺的層面學習傳統文化,就偏離了立德樹人目標。偏離目標,就離孩子成長成才這個結果越來越遠。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可以感受到:對于一個人來說,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學習讀書,可能暫時孩子離自己認為的優秀還有距離,其實他們就是慢慢爬行的蝸牛,我們需要慢慢等他們長大,不應該用成人眼光去評判他們,學習成績僅僅是階段性學習的成果,但是我們要知道最終目的是立德,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胸懷天下,能夠成才。立德樹人與提高學習成績目標相比孰輕孰重,這兩者不可相提并論,一個是本,一個是末。立德樹人是萬事之功,所以家長修身,才能立德樹人;建立良好家風,才是立德樹人的根本。
(三)和諧夫妻關系是立德樹人重要紐帶
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和傳承中,夫妻關系至關重要,夫妻關系幸福和諧狀態是立德樹人紐帶,決定著周圍的一些關系,是做好立德樹人的根基。[2]夫妻關系不和睦會在孩子心里種下恐懼和不安全因素,給孩子造成心靈創傷,影響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影響事業、婚姻、家庭,影響一生的幸福。對于夫妻雙方來說還會影響身心健康,導致事業不順,后代不興。因此,建立和諧幸福夫妻關系,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夫妻需要明確維系雙方關系長久的秘訣是為彼此多付出更多的愛。夫妻雙方因愛結合,因此雙方要共同經營愛巢,明確愛就是無條件的給予,夫妻雙方的使命就是愛對方,而不是要求對方,而且夫妻關系不是交易關系,否則就違背愛的真諦,違背了夫妻曾經的承諾。如果每個家庭中夫妻都是這樣彼此付出和相愛,那么每個家庭成員都會沐浴在愛的陽光中,當然家庭中的孩子們也會被父母的愛滋養,他們會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夫妻應該有的正確價值觀。
2.夫妻雙方應該明確解決矛盾沖突的秘訣是行有不足,反諸自己。出現一切矛盾,找自己的過錯。夫妻雙方,在家庭瑣事中發生沖突時,需冷靜看待自己的行為,誠懇向對方表達:“對不起,我錯了,謝謝,我愛你!”這是才是維系夫妻雙方關系的正確思維方式。學習中華優秀家風文化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自己學會愛,擁有愛的能力。因為內心只有愛,才能變得更智慧。因此,當家庭出現糾紛時,深刻反思自己的問題,需找到自己不足,找到自己的提升點,這也是學習中華優秀家風文化的根本原因。
3.夫妻雙方需用辯證思維方式看問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夫妻雙方的缺點和優點是相對的,看問題要用整體觀點看問題,不能片面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只是不能接受自己的缺點,而放大對方缺點。學習中華優秀家風文化,才能真切看對方,甚至是對方的缺點也要悅納,這才是真正愛的能力。多傾聽,多寬慰,多從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少說多做,多多付出,身體力行為孩子們樹立榜樣。
三、結束語
在新時代的今天,立志仍然是一個亙古不變、常話常新的話題,如何引導孩子們確立人生的志向,是教育面臨的嚴峻問題。每一個人的終極存在不僅僅是小我存在,更重要的是能夠以 “大我”追求,通過自己的努力,力所能及造福更多的人,這也是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陽明.傳習錄[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21.
[2] 秦攀博,秦桂平.新時代家風建設向縱深發展的價值導向與路徑選擇[J].探求,2019(01):35-41.
課題項目: 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河北省滄州市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2023276。
作者簡介: 王小紅,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亭亭 (通訊作者),女,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孔琳,女,漢族,河北黃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閆新怡,女,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學科教學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