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治理是新時代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心任務。當前鄉村治理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依然是主要任務,也是實現鄉村善治的重要功能?;鶎又卫碇凶钇D巨的任務在農村,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充分發掘和探索我國鄉村治理的實踐路徑,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振興具有價值意蘊。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治理;中國式現代化
2035年遠景目標中提出要把鄉村建設放在我國發展現代化的重要位置。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在需要,展現了我國現代化鄉村建設的新圖景。[1]我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解決當前占我國人口大部分的基層人民及其所處鄉村的發展問題。鄉村治理是我們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是新時代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意涵
(一)鄉村振興的實施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 “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鄉村振興是新的歷史階段我國推動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推進鄉村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來看,民族要實現復興,鄉村必須振興,成功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含義有了新的補充。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治理是實現農民群體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目標的重要支撐。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
1.鄉村振興戰略的意涵
鄉村振興戰略以鄉村振興為核心內容,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觀視角,為我國鄉村治理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引領和戰略遵循。鄉村振興是全面的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道路的成功有利于破解難題,提升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擴大發展優勢,促進農業、農村和農民全面進步,使中國式現代化的演進更加堅實。
2.鄉村振興的目的
我國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共同富裕,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減小城市和鄉村之間存在的差距,解決鄉村發展過程中的農業經濟、鄉村文化以及農民文明等多方面的問題,因地制宜地推進鄉村治理,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鄉村治理發展的實踐路徑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
1.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直接影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效果,將鄉村振興的理論任務轉化為現實發展的實踐行動的主體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開展鄉村治理的系列工作時要做到 “協同”和 “嵌入”,把農民團結起來,凝聚基層力量?;鶎狱h組織的領導是開展基層工作的主心骨,要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工作過程中農民的向心力,團結鄉村治理過程中的一切人民力量。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的組織體系的終端,和農民面對面,是我們黨在鄉村功能作用發揮的 “最后一公里”,要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齊心協力為鄉村治理做貢獻。
2.保證基層工作的引領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扎實推進鄉村組織振興工作?;鶎狱h組織的引領能夠保證鄉村善治,也是鄉村治理的一個特色優勢。作為鄉村治理最具有核心領導力的基層黨組織,要在發展的過程中提高基礎執政的能力,夯實黨在鄉村的引領示范作用?;鶎狱h組織的領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組織保障,是鄉村治理開展過程中可以依托的一個優勢。
3.擴大基層干部的影響作用
鄉村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關乎政府與鄉村社會之間的各種協同,離不開健全嚴密的組織管理,在基層工作中黨的基層干部作為基層組織體系中的骨干力量發揮著重要作用?;鶎痈刹渴情_展鄉村基層工作的 “領路人”,不僅要做到在工作中以理服人、實現政治引領作用,還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做到以德服人,實現對村民的思想引領。
(二)堅持黨的宗旨,積極調動農民主體性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要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追求。農民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同時也是發展過程中的推動力,構建人人有責任、人人要盡責任、人人享有權利的鄉村治理是實現我國鄉村振興的重要一步。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式現代化是要能夠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現代化,在推動鄉村振興的現代化道路上就有必要讓參與鄉村治理的農民發揮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能力。作為鄉村治理體系中的關鍵群體,主動與被動地完成治理工作最終取得的成效是完全不同的。要把村民在治理推進過程中作為優先考慮對象,做到以人民為中心,更好推進工作的完成。
2.保障農民的各項權益
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以及配合,在工作開展時參與最多的還是農民群體,農民作為總量最大的人群,在鄉村振興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民的主體作用對鄉村治理體系的建構、推進鄉村治理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調動農民主體性的時候,一方面可以通過技術專家對農民進行培訓指導,幫助他們提升農耕種植技術,同時可以幫助農民開展可實踐性強的技能培訓,幫助農民實現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收入;另一方面利用好群眾工作方法,維護好農民的各種權益,提升農民的參與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發展變化中要考慮農民的實際情況,深入基層調查了解他們的需求,保證農民的權益不受損害,這樣才能在開展基層組織工作時得到他們的認可和配合。
3.突出農民主體地位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是農民,開展鄉村治理工作時要優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推動集體經濟發展時需要考慮到農民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發展中起決策者的作用,發揮農民的能動作用,挖掘他們的自覺主動性,保護好農民和集體的利益,動員群眾主動參與到鄉村治理中。要使基層民主的開展形式更加多樣化,發揮好村民在基層工作中的監督作用,讓農民可以自由暢談。推進鄉村治理就要突出廣大農民的主體地位,培育形成農民的主體性,轉變他們以前的順從性和依附性的關系,動員農民參與到鄉村治理的建設中,激發內生動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鄉村建設的主體性力量。
(三)嚴格落實制度并創新治理體系
1.嚴格執行法規制度
鄉村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要以嚴格的規章制度作為保障。黨中央、國務院 《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鄉村治理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和國家的最大優勢。”要把優化制度執行放在第一位,做到充分發揮制度優勢也是為鄉村治理的中國式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2]推進鄉村治理要在保障自治的基礎上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性,嚴格落實國家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來構建鄉村治理的機制,用法律來規范鄉村治理的方法和行為,用政策來維持鄉村治理的秩序,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執行的穩定以及可持久性。
2.完善優化治理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加重視農民、農村和農業相關問題,在優化鄉村治理方面出臺政策,為基層的黨組織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治理體系的優化過程中要考慮治理資源的分配問題,也要照顧到基層農民的實際需求,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動態調整優化。鄉村振興實現的前提是擁有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要想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就需要走鄉村善治之路,促進黨組織領導下的德法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持續改善,確保鄉村治理的良性互動,提高治理水平,在推進鄉村治理的發展時提供足夠的保障。只有優化治理體系的同時不忘農民的實際需要,才能在推動鄉村發展的資源下沉、政策落實上發揮出更大的振興效應。
3.保證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利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加強農村管理,創新治理方式,改進鄉村治理的整體架構并提高治理能力朝著現代化水平前進,鄉村治理的發展也在不斷保障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鄉村治理體系要與農村當前的經濟體系的發展相適配,要創新治理方法,綜合運用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增強鄉村治理的進程,同時優化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的具體內容,不斷完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推進鄉村治理在現實工作中的探索。
三、新時代推進鄉村治理的價值意蘊
(一)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內容,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人在發展過程中總結掌握了鄉村治理的一些問題規律,積極應對化解新時代鄉村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腳踏實地地以我國社會發展的現狀為立足點,頒布了一系列與鄉村治理相關文件和規章制度,深入實現鄉村治理,助力變革發展,并持續在具體的實踐中總結規律并加入新的理論,從而實現新的實踐發展。
(二)推動了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
通過鄉村治理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能夠使農民更加切身體會到在奮斗中取得的成果。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進鄉村治理就是實現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把為人民的服務化作實際行動,使人民能夠在推進鄉村治理過程中一起為建設美麗鄉村出一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農村和農民的支持,推進鄉村治理的發展要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護人民各項權益,激勵大家朝更好的方向努力,共同建設美麗鄉村。鄉村治理取得的成效與鄉村振興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治理取得的成果有益于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
(三)鞏固了鄉村振興的建設成果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道路上,尤其重視占有較大基數群體的農民,實現現代化就要幫助農村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推進鄉村治理的發展也就是以另外一種形式推進城市和農村實現融合發展,形成良好的城鄉關系,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治理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推進鄉村治理要能夠使農民自發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通過推進鄉村治理的建設提高農民自治意識,改變原有的封建觀念,向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努力奮斗。[3]
四、結束語
我們黨自十八大以來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戰略,回答了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之問,明示了新時代農業農村變革的方向,證明了走共同富裕和實現全面現代化的道路是正確的。到2022年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了五年,取得了這一階段的重大成就,為我國開啟第二個百年征程路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鄉村治理是實現現代化過程中解決鄉村現存問題的關鍵,鄉村治理的有效推進能夠縮小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差距,全方位提高治理的水平,為鄉村振興的實現提供助力。
增強鄉村治理的發展不僅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推進我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支撐。我們黨在開展治理過程中始終堅持密切聯系群眾,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回應農民的需求,破解發展難題,解決鄉村存在的各種問題,助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環境下,找到發展鄉村治理的實踐路徑有利于促進鄉村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的支撐,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參考文獻:
[1] 張宇伯,王丹.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意涵、著力點與實踐路徑[J].學術探索,2023(05):8-14.
[2] 何睦,何于一,任源鋼.鄉村治理中國式現代化:重要意義、現實困境及實踐路徑[J].重慶社會科學,2023(06):80-90.
[3] 鄭有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探索形成及其意義[J].教學與研究,2023(01):78-88.
作者簡介: 閆小玉,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