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青
[摘要]近年來,不論是在宏觀政策層面,還是在出版業實際操作層面,“融合出版”概念被多次提及,成為出版業的熱詞。許多出版機構策劃出版了一大批AR圖書、AR游戲書,建立了以AR技術為支撐的知識服務系統平臺。文章以《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為例,探討AR技術在童書融合出版中的實踐運用。《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通過應用AR技術,不僅讓文學“躍然紙上”,而且實現立體閱讀新模式,值得其他出版單位借鑒。
[關鍵詞]融合出版;AR技術;兒童文學;《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
一、融合出版的概念及應用于出版業的現狀
(一)融合出版的概念
“‘融合出版是在‘媒介融合學術語境下、順應中國出版融合發展趨勢、基于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產生的新興出版現象,是解決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融合發展問題的新興出版范式。”[1]
近年來,我國新聞出版業不斷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持續深化。出版機構在思想上對融合發展進行深刻思考,在行動上積極規劃布局融合出版,借助新興科技,在內容、產品、品牌、模式等方面持續探索,并順應媒體融合發展形勢,滿足不同用戶在不同場景的閱讀需求。融合出版已經成為傳統出版主業轉型的主要方向,也成為出版企業數字化的重要戰略方向。
(二)AR技術應用于出版業的現狀
1. AR技術的概念
AR全稱為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強現實,是一種實時計算攝影機圖像的位置及角度,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讓虛擬的圖像信息與現實生活場景同時存在,給人以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其基礎技術包括跟蹤定位技術、用戶交互技術、虛擬融合技術和系統顯示技術。
AR技術的突出特點是: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信息集成;具有實時交互性;是在三維尺度空間中增添定位虛擬物體。AR技術目前已運用在旅游、建筑、游戲、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
2. AR技術應用于出版業的現狀
AR技術在出版業主要應用在3D模型建立、AR編輯器運用和圖像識別顯示三個核心領域。其中,出版單位是內容提供商,為3D模型庫提供內容。目前,AR技術主要應用在AR圖書、AR游戲和知識服務系統平臺中。
少兒科普讀物是最早運用AR技術的圖書門類。2016年被稱為“AR/VR元年”,AR/VR技術炫酷的展示效果、立體的交互式體驗讓大眾耳目一新,催生了各種消費體驗需求,許多行業加入這股新技術推動產業創新的AR/VR發展浪潮,出版業也在其中。有資料顯示,僅2016年出版AR圖書約200種。如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的“艾布克的立體筆記”探索系列叢書、海天出版社的“童喜樂魔幻互動百科”系列、江西美術出版社的“AR世界大探索”系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的《有趣的中國節日—AR互動游戲書》等[2]。
2017年以后,AR技術應用從少兒圖書出版領域轉向教育出版領域,如教輔類、高職高專類AR讀物;也開始轉向大眾科普出版領域和專業出版領域,如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科學跑出來系列”、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汽車文化(AR增強現實版)》、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世界遺產影像志》等。這些AR出版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傳統出版物無法比擬的優勢,成為出版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起到引領行業新風向的作用。
二、讓文學“躍然紙上”,實現立體閱讀新模式
在融合發展的浪潮下,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充分挖掘出版資源的內容優勢,積極探索AR技術在童書融合出版中的運用。其以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為藍本,重磅推出《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讓文學“躍然紙上”,實現立體閱讀新模式。
(一)優選文本:一次對經典動物小說的精彩呈現
“一種普遍被認同的觀點是,在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內容的競爭將發生最為基礎和核心的作用。誰能更好地開發、整合內容資源,迎合閱讀習慣正在發生深刻轉變的受眾,滿足其遠不同于從前的閱讀需求,誰就能在未來的出版競爭中占領制高點。”[3]
在文本選擇上,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從沈石溪創作的兩百多部動物小說中擷取精華,最終選定兒童、家長和教師最為熟知和喜愛的二十多部長篇及中短篇小說,通過應用AR技術,推出《狼王夢》《老鹿王哈克》《棕熊的故事》《最后一頭戰象》《苦豺制度》《斑羚飛渡》六冊“可讀、可視、可聽、可互動”的手機版AR圖書。
(二)科學運用:臻選AR應用點,內容與技術高度契合
當前,市場上的AR童書主要為科普圖書。《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將AR技術運用于兒童文學圖書在國內尚屬先例,其首創童書融合出版新模式。
1.科普知識,掃描即可識別
《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運用AR檢測識別和人臉識別功能,當讀者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打開圖書時,便能享受數字延伸服務。讀者掃描書上沈石溪的照片,即可與他“面對面”,聆聽作家講述創作這套書背后的故事;掃描書上動物圖案,即可觀察動物的立體形象,聽配音解說了解動物生活習性等。
2.融合展示,實時互動添趣味
目前,AR技術最普遍的應用形式為“融合展示”,圖書內容能夠轉化為栩栩如生的立體動畫,當讀者移動手機、平板電腦時,立體動畫的背景也會發生變化,讀者還可以通過旋轉、放大、縮小等操作改變立體動畫中的動物形態。AR技術能夠實現實時融合變化展示,有利于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某種動物的形態,其足不出戶就能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領略作者筆下的大自然風光。另外,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在《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專用App中設置了拍照合影、分享給微信好友和朋友圈等功能,增加了圖書實時互動的趣味性。
3.忠實原著,突出文學性,以內容為核心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在《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中制作的AR動畫,使AR技術成為圖書內容的輔助閱讀工具,是童書融合出版的創新嘗試。
AR技術在文學圖書中的運用與科普圖書不同。AR科普圖書重在展示“形態”,而一部長篇兒童文學小說的情節是連貫的,主題是有內涵、有深度的。倘若讀者閱讀到有AR提示標識的內容,出版社穿插AR動畫會不會影響其閱讀節奏?對時長有限的AR動畫,出版社如何濃縮情節,讓讀者看得懂?如何通過短暫的AR動畫,加深讀者對故事的理解,使其產生情感共鳴?這是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在編輯出版《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因此,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選擇將《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中每本書的精彩情節作為AR動畫制作的底本。為了便于讀者閱讀理解故事情節的來龍去脈,該出版社在AR動畫中加入旁白配音。比如《斑羚飛渡》中的AR內容畫面為:為了保住種群,老斑羚犧牲自己,從懸崖邊一躍而下,年輕斑羚將老斑羚當作跳板凌空躍起,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而每一只年輕斑羚成功飛渡到對岸,就有一只老斑羚摔得粉身碎骨……通過生動的畫面,緊張的音樂、音效,加以斑羚起跳的特效,該出版社呈現了壯烈與凄美的斑羚飛渡AR畫面,帶給讀者強烈的心靈震撼。通過應用AR技術,《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中的狼、鹿、棕熊、象、豺、斑羚等動物成功地“動起來”。
三、項目實踐中的制約因素及應對策略
(一)AR圖書的技術難題
傳統出版社在AR圖書策劃、運營維護環節中缺乏相關技術。由于傳統出版社沒有自主研發支撐AR應用的軟件,因此其需要找到合適的終端硬件以適配AR圖書內容。AR圖書的整個出版過程技術性強,工作量大,并且資金投入高。
《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由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數字部門牽頭立項,項目團隊考察了多個數字制作公司,并認真評估這些公司的技術能力和研發經驗。項目團隊在選擇數字制作公司時,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核:一是看公司的技術實力,考察負責項目實施的技術管理和開發人員;二是看公司的發展前景,保障該項目的技術發展具有持續性。
開發AR圖書,出版社仍然要遵循“內容為王”。本項目技術雖然外包,但是研發過程仍由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主導。借助優質的名家資源和讀者資源,在《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的AR內容研發上,項目團隊采取了“穩步推進”的方案:一是遴選能代表沈石溪多年來動物小說創作成就的作品,為AR技術應用奠定扎實的內容基礎;二是以內容為根本,立足沈石溪動物小說的內容特色,加強與AR技術的深度融合;三是從讀者反饋出發,在程序上線之前邀請小讀者和家長一起體驗圖書專用App,并將讀者反饋意見提供給開發端。
(二)AR圖書成本高,實現收益較困難
相較于傳統圖書,AR圖書定價普遍高于一般圖書。一方面,在AR圖書的制作過程中,AR動畫、3D建模等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為達到較好的畫質效果,對每本AR圖書出版社需要投入5至10萬元。另一方面,出版社出版AR圖書后還需要在AR內容服務器平臺中投入一定的資金,后續維護系統也需要投入資金。如果AR圖書印量不大,為了分攤圖書成本,每本書的定價勢必會比較高。如果出版社為了降低投入,不重視AR動畫質量,將會使讀者的閱讀體驗不甚良好。
《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的AR內容制作雖然資金投入較高,但是基于這套動物小說文本內容的優質性以及AR文學圖書的獨特性,項目團隊提煉了這套書的特色,總結出了能打動讀者的賣點。由此,項目團隊在大規模印制圖書之前找到了適銷的發行渠道,有效地解決了AR圖書“投入高、產出低”的收益難題,實現了良好的市場預期。
四、項目實施過程中對編輯的磨煉和成長
(一)拓展文學編輯的知識邊界,提高AR技術素養
AR圖書的作家雖然擅長圖書內容創作,能夠為項目團隊開發AR圖書提供支持,但是對AR技術了解較少。AR圖書的設計方案指導、腳本撰寫、AR內容制作等,都需要編輯與作家進行細致的探討,編輯要完成大量的文案再創作工作。
一般而言,從事傳統出版的編輯的工作以文字類審稿、文案工作為主,很少接觸音頻、視頻、游戲、動漫等內容,沒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和相關工作經驗,尚未掌握AR技術,面對新的領域難免“一頭霧水”。
想要開發一本優質的AR圖書,編輯就需要學習并掌握AR知識。第一,深入研究圖書市場中的AR圖書,進行實際操作以熟悉AR圖書形式,了解AR能夠實現圖書的哪些轉化,并從讀者角度體驗AR圖書的交互功能。第二,學習成功案例的經驗。《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在編輯出版前,項目團隊借鑒了許多已出版AR圖書的流程,由此掌握了AR開發流程,了解了技術標準。在該項目的編輯出版過程中,項目團隊與數字制作公司多次進行研討,并立足于沈石溪動物小說內容,以“文學感染力”和“技術體驗感”作為改進每個環節的質量標尺,最終實現圖書與AR技術的高質量融合創新。
(二)AR圖書編輯扮演好“橋梁角色”,提升過程管理的效率
在AR圖書開發過程中,編輯除了專注于AR內容再開發,還要具備統籌過程的管理能力。為提高項目開展效率,《沈石溪畫本·融媒體出版工程》項目團隊建立了團隊工作QQ群、微信群,將包括出版社項目負責人、骨干編輯、美編設計、數字制作公司技術經理、AR動畫制作人員、音頻制作人員等人員囊括在內。AR圖書的出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編輯的統籌力是很大的考驗。編輯在AR圖書制作過程中應扮演好 “橋梁角色”,向數字制作公司講明圖書的特點、主題,與其擬定細致、完善的設計腳本,并告訴美編設計要求,告知配樂師配樂要求等。
五、結語
近年來,一系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為出版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為AR圖書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作為信息化時代下的童書出版者,相關出版社要有因勢而新的眼界和魄力,更要有不斷超越的行業追求,唯有腳踏實地,秉持專業精神,從自身內容資源優勢出發,在AR技術方面繼續發力,積極與相關技術平臺攜手為童書出版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讓AR圖書走進更多讀者視野,從而開拓融合出版的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曹繼東.基于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的“融合出版”[J].科技與出版,2014(09):15-18.
[2]李俊.AR圖書出版的困境與突破[J].出版發行研究,2020(10):49-54,35.
[3]段鵬,張媛媛.傳統出版社數字化轉型方向與突破點[J].中國出版,2019(08):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