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質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線。總編室作為出版社的中樞部門,是圖書出版全流程管理的執行者、服務者、監督者,應發揮自身的職能和作用,促進出版社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文章結合筆者工作實際,闡述圖書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分析總編室在圖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作用,以供借鑒。
[關鍵詞]總編室;圖書質量;保障體系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出版社需要實行精細化管理,實施全員、全流程的出版質量監督,調動多部門協作,實現各環節有效銜接,順利推進。而總編室作為出版社的綜合管理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應發揮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嚴格執行出版社各項出版管理制度,發布相關出版管理規定,履行協調、監督、管理等職能。筆者結合在廣東科技出版社和廣東新世紀出版社總編室的工作實際,分析總編室在圖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作用,以助力出版社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圖書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質量出版供給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費支出占比持續增大。這對圖書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社要踐行黨和國家對圖書出版的要求,強化社會責任擔當,筑牢主流意識形態陣地,充分發揮黨和人民喉舌的宣傳作用,嚴格執行圖書出版質量管理,多策劃和出版有品位、有格調的優質圖書,從而實現高質量出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二)提高圖書質量是實現出版強國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國的出版實力顯著增強,出版規模和數量大大提高,但要從出版大國邁向出版強國,出版業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也提出,出版業要以多出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出版產品和服務,為建成出版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可見,出版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素是出版高質量的圖書,提高圖書質量是實現出版強國的必由之路[1]。
二、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
1997年,新聞出版署發布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規定,編輯出版責任機制、出版管理宏觀調控機制、社會監督機制,其中編輯出版責任機制涉及前期保障機制、中期保障機制和后期保障機制,并涵蓋圖書出版從選題策劃、選題論證、“三審三校”、印刷、書號、樣書、評審到檔案等全流程工作。在諸多環節中,除了印刷環節,總編室深度參與圖書出版的其他環節。
2004年,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的《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對圖書質量做出明確規定:圖書質量包括內容、編校、設計、印制四項,分為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內容、編校、設計、印制四項均合格的圖書,其質量屬合格;內容、編校、設計、印制四項中有一項不合格的圖書,其質量屬不合格。
由此,出版社要以樹立質量意識為前提,以加強制度建設為基礎,以落實流程管理為抓手,構建科學、嚴格、有效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并分部門、分階段、分層次組織和實施。以廣東科技出版社為例,該社建立《導向管理制度》《圖書質量管理辦法》《責任編輯制度》《三審責任制度》《圖書校對管理辦法》《圖書質量抽檢流程》等30多項出版管理制度,明確圖書出版各環節流程及其責任,并壓實責任,以保障圖書質量。
三、總編室在圖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當前,出版社建立健全各項出版管理制度是圖書質量保障體系正常、有效實施的根本保證,也是規范各部門、各崗位工作的重要依據。出版社有制度可依是前提,將各項出版管理制度落到實處才是關鍵。出版社部分出版管理制度一般由總編室牽頭組織制訂與實施,總編室既是制度的制訂者,又是制度的執行者。因此,在實際圖書出版工作中,總編室不僅要加強制度建設,而且要強化流程管理,將各項出版管理制度落到實處[2]。
(一)加強制度建設,發揮制度功能
當前,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出版行業發展迅速,出版業呈現新業態,融合出版、跨界出版成為新趨勢,圖書營銷和發行發生變化。開卷數據顯示,2021年圖書零售市場中線上渠道規模占比接近80%。因此,出版社必須與時俱進,建立健全出版管理制度,總編室也要根據新形勢,發揮積極作用,組織制訂或修訂出版社相關出版管理制度。例如,近年來,出版社通過在圖書中印制二維碼,聯動音視頻內容,將受眾向微信公眾號等私域進行引流,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出版社加強對圖書二維碼中內容的審讀和校對,消除圖書質量隱患。總編室則應適時修訂出版社《圖書質量管理辦法》,增加對圖書二維碼中內容審核的規定,為圖書質量提供保障。
(二)做好宣傳培訓,提高編輯質量意識
總編室作為出版社不可或缺的部門,要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必須及時傳達與出版管理相關的文件精神,適時通報各類圖書質量檢查結果,積極履行協調、監督、管理的職能。例如,2019年中宣部印發的《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強調,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并提出《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指標和評分標準》,將出版質量作為考核的重要方面。對此,總編室應根據出版社相關出版管理規定,將相關文件及其精神傳達給出版社相關部門,牽頭開展宣傳和教育培訓,有效組織學習和實施,從而高效落實圖書出版相關管理規定,提高編輯質量意識,確保圖書出版質量。
(三)強化流程管理,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加強選題管理,提升選題質量
選題管理可分為年度選題管理和增補選題管理。年度選題側重于板塊建設、產品線搭建,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出版社出版年度乃至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方向、思路和布局,是出版社編輯和發行工作的軸心,對出版社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增補選題是對年度選題的有效補充和完善,是出版社針對新政策、市場熱點或突發性事件快速做出反應并提出的選題。年度選題和增補選題既各有主次,又相互補充。選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圖書質量。近年來,部分出版社的選題實現率尤其年度選題實現率不高,有的甚至低于20%,這既不利于出版社充分利用相關政策和行政資源,也無法有效發揮出版社的人力資源優勢。同時,部分出版社呈現合作圖書比例過高、本版圖書較少的現象,且自有品牌圖書市場表現力不足,出版社自身編發能力有待提高,實際運營狀況也有待改善。
因此,總編室應從出版社整體發展戰略出發,深入梳理和分析各出版編輯部門上報的選題,既要剔除可能存在導向問題和不符合出版社出版范圍的選題,也要避免選題出現交叉重復,并對相關選題提出建議和意見。同時,總編室也要落實選題論證制度,有效組織年度選題論證會,定期召開增補選題論證會,確保選題經過充分論證,杜絕影子選題和平庸選題[3]。
例如,2019年,廣東新世紀出版社重新設計選題流程,實行組稿論證、選題論證、印前論證的三級論證模式,并成立以社領導班子、編輯、發行、財務為主體的選題論證小組,有效提高了選題質量,解決了編發矛盾,大幅降低了出版經營風險。
2.落實編輯出版制度,嚴控圖書質量
發稿工作是總編室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發稿不是簡單地走流程,而是全方位把關稿件質量,是對編輯是否嚴格履行“三審三校”“重大選題備案”等制度的檢查和監督[4]。
目前,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在線上進行發稿工作。以廣東新世紀出版社ERP系統發稿為例,該社要求編輯在ERP系統上填寫圖書的各項基本信息,然后經過初審、復審、終審三個環節,最后打印出三審單和發稿單,并提供包括封面在內的完整紙質稿件,且稿件上要有初審、復審、終審人員簽名,方可發稿。同時,總編室負責發稿的人員要檢查稿件是否“齊、清、定”,稿件是否存在審稿痕跡,三審意見是否完備,發稿人員是否具備責任編輯資格,復審、終審人員資質是否符合要求,重要稿件是否履行重大選題備案手續,圖書的書名和作者是否與當初所報的選題相符等相關
信息。
3.加強書號管理,保障出版正常運行
2018年,隨著相關管理部門嚴格規范書號管理,出版社年度書號核發量出現零增長,增補書號也越來越細化要求,甚至部分出版社的年度書號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同時,相關管理部門也對出版社書號量增加或扣減進行明確要求。總編室作為出版社的書號管理部門,要根據政策變化迅速調整相關工作,統籌出版社出版計劃,梳理選題項目,實施書號調控,合理分配書號,優先滿足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四五”規劃項目、文化繁榮發展專項基金項目等重大出版項目的書號使用需求,并為突發選題或市場熱點選題備足相應書號資源,以有效實施出版社的整體發展戰略,靈活統籌編輯出版規模和出版計劃。
在實施書號調控的同時,總編室也要加強日常書號管理工作,精確整理和登記編輯出版書號額度,防止超額發稿或書號額度使用不到位,合理協調各編輯出版部門間的書號使用。此外,總編室還應適時在每個季度梳理出版計劃,根據出版計劃來調整分配書號,有效保障圖書出版工作的正常運行。
(四)組織召開印前會,把好圖書印前質量關
圖書從選題論證到組稿、編排、審校,再到書稿印前,涉及環節多、周期長,有的圖書尤其是原創類的圖書甚至要經過1—2年才進入印制環節,期間市場可能發生較大變化。因此,在書稿正式印發前,總編室應召開圖書印前論證會,對圖書內容、成書品相、封面設計、定價等與市場相關的內容進行再次審核,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廣東科技出版社為例,該社建立了《圖書付印前例會制度》,該制度要求由總編室組織,根據圖書發印時間不定期地召開圖書印前例會,參會人員包括社長、總編輯、分管社領導、營銷部、出版部、美編室以及相關編輯部。這有效促進了出版社編印發各部門協同聯動,提高了圖書印前的科學性,保證了圖書質量。
(五)定期開展質量抽檢,加大圖書質量管理力度
近年來,國家新聞出版署定期開展圖書質量管理專項檢查工作,引導出版社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加強出版質量管理,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各省份新聞出版管理部門也對出版社定期開展圖書質量檢查工作。2022年,國家新聞出版署通報“質量管理2021”編校質量不合格的圖書,在抽查的300種圖書中,有62種圖書差錯率超過萬分之一。2023年,國家新聞出版署通報“質量管理2022”編校質量不合格的圖書,在抽查的306種圖書中,有64種圖書差錯率超過萬分之一。可見,圖書出版質量現狀不容樂觀,出版社必須敲響質量警鐘,對圖書出版質量工作常抓不懈。
為了加強對圖書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出版社可采取社內抽檢的方式。例如,廣東科技出版社專門制訂《圖書質量抽檢流程》,廣東新世紀出版社制訂《關于成立質檢小組及相關規定》。該規定由總編室統籌實施,每年對上一年度出版的圖書進行質量抽查,按照國家相關管理規定整頓不合格的圖書,通過社內通報批評、扣罰等方式夯實責任,并對質量合格圖書中存在的差錯在圖書再版或下次重印時及時予以改正。此外,總編室要統一匯總、整理圖書質檢中發現的錯誤,根據錯誤類型進行歸類,并對出版社編校人員進行“圖書常見錯誤例析”的專題培訓,以增強編輯責任意識,切實提高出版社圖書出版質量水平。
四、結語
隨著“十四五”開局起步,在新的發展階段,出版社要適應出版業發展趨勢,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有效調整編輯出版規模和數量,整合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而總編室作為出版社的綜合性管理部門,要發揮積極作用,落實國家政策方針和出版行業的各項規章制度,關注國家文化產業的新思想、出版領域的新政策、出版行業的新動態,完善出版社出版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圖書質量,抓實出版流程管理,做好圖書質量監督與出版服務工作,從而推動出版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魏玉山.以出版融合促進高質量發展[J].編輯學刊,2020(01):1.
[2]徐洋.淺析總編室編務管理制度建設[J].傳媒論壇,2022(01):105-107,111.
[3]鄭海燕.社會效益考核下出版社總編室工作的優化[J].出版廣角,2019(23):34-36.
[4]王書挺,趙玉杰.樹意識、建體系、重執行,把質量意識貫徹到出版工作全流程:淺談人民郵電出版社的質量管理工作[J].科技與出版,2014(10):11-14.
[作者簡介]趙書蘭(1982—),女,江蘇連云港人,廣東科技出版社總編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