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
2021年12月,經過近一年努力,《近代藝術史論著集成(第一輯)》二十冊終得出版。拙編問世后,眾多師友多有褒獎之語,勉勵我們繼續推進對近代藝術史相關文獻的整理工作。更有未曾謀面的學人,表現出對這部書第二輯的極大興趣。上述學界的種種反饋,給予了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在思考第二輯入選書目的過程中,近代藝術史的另一道亮光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晚清、民國之交,如雨后春筍般次第出現的新辦期刊是出版史上頗值得關注的現象,彼時的知識分子渴慕以辦刊開啟民智,并進而扭轉自鴉片戰爭以來陡降的國運。聚焦近代藝術界,同樣有一大群藝術創作及研究人員殫精竭慮地從事著藝術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這個時期的藝術期刊尚處于萌芽階段,或許在內容呈現上常有不盡成熟之處,但這些先賢最初的嘗試自有其獨特魅力。我們對近代藝術期刊的重視,一方面是被這道靚麗的景致吸引,另一方面是希望借此探尋現今藝術學體系形成的內在驅動。
當我們把主編《近代藝術期刊集成》的想法向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提出時,文獻分社的魯朝陽社長同樣認為這是個頗有價值的出版選題,通過系統的藝術史文獻整理,將助益于構建中國藝術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在選題正式通過后,柴方召、徐良妍兩位老師相繼擔任了該套叢書的責任編輯。回想起來,從前年推出的《近代藝術史論著集成》到今年著力進行的《近代藝術期刊集成》,魯朝陽社長與兩位責編都竭心盡力地鼓勵著我們去探索近代藝術的奧義之處。兩套叢書能夠最終出版,與幾位老師的及時鞭策與盡心推動是分不開的,而蘊藏其中的殊勝因緣,自是難以忘懷。
《近代藝術期刊集成(第一輯)》里,我們精選了出版于晚清民國間的數十種藝術期刊,成四十冊,分藝術理論、美術、音樂、戲劇、電影、攝影六大類。之所以采用這樣的分類方法,除了考慮每種藝術期刊所涉的具體內容外,還為了呼應現今的藝術學學科設置,通過諸如此類的前后對應,以求其中的脈絡關系更為明晰。當細讀《當代攝影》《晨風》《電影月報》《文藝電影》等攝影、電影類藝術期刊時,能夠窺探出這兩種因新興技術的引入而出現的藝術樣式在中國大地上的最初呈現情形;當翻看《獨立漫畫》《中國美術會季刊》《現代戲劇》《戲劇與音樂》等美術、戲劇類藝術期刊時,古與今、中與西及內與外等多重因素在這兩門古老的藝術樣式中的互動異乎尋常地激烈且精彩;當品鑒《每月新歌選》《音樂世界》《青年藝術》《藝術與教育》等音樂、藝術理論期刊時,頗可見出其中關涉實踐層面的精雕細琢與理論層面的上下求索。本書揭開近代中國藝術期刊界的諸般情狀,細味深思之余,讓人感喟、動容良久。需要說明的是,在第一輯擇選的藝術期刊中,既有僅出版數期而不得不停刊者,如《美術界》《畫室》《舞臺藝術》《晨光》等,辦刊經費、內容審查及國家時勢等因素都左右著尚處于襁褓之中的各種藝術期刊的命運;又有在困難重重下,依然能夠堅持數年者,如《音樂教育》《故宮書畫集》《文華》《劇場藝術》等,這批藝術學人在近代內憂外患、戰亂頻仍的局勢下,能夠長久地堅持推進藝術發展,百年之后回看,不禁讓人感動不已。
從選題通過到叢書付梓,諸多師友時常暖心鼓勵與盡心扶助。浙江大學周明初教授作為兩位主編的共同導師,一直關心著弟子們的學術成長,每當我們取得一點微小進步時,多能得到導師的及時鼓勵,繼2021年為《近代藝術史論著集成(第一輯)》所作的那篇考鏡源流的精彩序言后,這次的《近代藝術期刊集成(第一輯)》序言同樣是辨章學術的典范之作。正如前文所述,拙編能夠問世,魯朝陽社長與兩位責編均付出了頗多心力。正是有賴于眾多師友的合力幫助,拙編才能夠以較為精致的面貌呈現出來。而兩位主編初涉藝術學,在藝術期刊方面的學識積累更是薄弱,因此拙編難免存在很多不足,也祈請各位讀者閱后不吝指正,以便將來進一步補缺完善。兩位主編的學術方向都在2019年年初發生了一次大的轉變,即從中國古代文學轉向藝術學。進入新領域,倏忽之間已然四年有余。爬梳藝術文獻是我們進入這門學問的路徑,探幽尋勝、怡然自得之外,愿將我們一路上見到的景致分享給諸位同道者,唯有以眾人之合力,才能共同促進這門新興學科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