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現代主義的藝術使傳統的古典主義審美趣味受到挑戰,挑戰帶來的變化創新了藝術發展的面貌,現代主義的藝術極具感官的沖擊性與爆發性,產生的藝術效果抓人眼球,那么他們的產生與發展包含著怎樣的不可避免的矛盾與沖突。質變的過程往往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不同時期現代主義美術流派的過渡讓我們明白了變化對于發展的重要性,在這一時期的漫漫過程當中,即時性的藝術發展不只是一個前奏,也給人們現在的藝術發展、藝術鑒賞與批評、藝術史研究等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獻材料,現時的諸多藝術家在融入本國文化特色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啟發與教益,其中,每一時期的繪畫特點和文化風暴讓諸位藝術家對于藝術創作語言的構成得以取長補短,現在人們可以看到事物間的發展是有聯系的、具有客觀性的,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要求的。
【關鍵詞】現代主義;矛盾;聯系;變化
【中圖分類號】J5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5-007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5.026
一、引言
閱讀中國傳統文化寶庫里的跨學科經典文史材料,人們才更能體會到前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深遠教益,其中,古希臘文化是西方美術發展的源頭,西方現代主義美術指的是歐洲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中期的美術流派集合,它沖擊了當時被西方社會確立為藝術正統的古典主義美術的權威地位,改變了當時墨守成規的藝術創作模式,帶來了藝術創作的主觀性變化,這里代指的現代主義美術是包括人們所說的現代主義或是現代派的美術,而這正是經由藝術史家界定的,它指的是歐洲具有反傳統傾向的美術,而不是20世紀的整個美術發展過程,找出現代派與眾不同的外部因素與內在的差異,人們才能明白這一時期的主客觀因素對于藝術發展的作用,以便解決主要矛盾從而獲得藝術新發展的動力,抑或是解決矛盾的主要方面從而得到新的平衡。
現代主義美術的產生是一個多方面綜合發展的結果,我們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諸多聲名赫赫的藝術家們都學習過現代主義美術的創作技法與材料應用,弄清楚這個時期的現代主義美術發展流變在我國的藝術研究發展史上的地位也存在著重要意義,在中國的美術史上現代主義藝術在油畫的創作與教學中占據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現代主義藝術的存在對于今天的藝術創作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現代主義美術的起源
(一)環境因素
西方現代主義美術的發展符合哲學上唯物史觀的范疇,其形成過程是各種矛盾的綜合體,符合歷史的客觀規律,經過多重環境條件的雜糅而成,人們還能看到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作用與意義,他們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當前生活上的革新與歷史更替的推動作用。
西方在19世紀下半葉開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到20世紀20年代才基本完成,這一時期的科學技術獲得了飛速發展,出現了眾多影響人們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的新科技與新發明,例如原子模型的建構、量子理論的問世、射線的出現等等,以大企業為主要支柱的新興產業部門也陸續地建立起來,全球經濟逐步走向了一個繁榮時期,當時的美國在相當多的經濟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是當時經濟發展最發達、社會最穩定的國家之一。
在20世紀30年代時美國爆發了嚴重的次貨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是通貨膨脹,生產的成本大大超過了消費的利潤,勞動者和資本家之間的剝削關系不只沒得到任何的緩解,還日益惡化,這種生產力同勞動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在當時是無法調和的,造成了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嚴重倒退的經濟使得發展陷入遲滯,人民的生活也一落千丈,失業者顯著增多,影響范圍特別廣,破壞性也特別大,可以說是世界型的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把世界各國聯系起來一起遭受這種一觸即發的負面影響,經濟危機的迅速蔓延便說明了這點,當遇到大的災難時無論是誰都不能獨善其身,“每個人都要符合他在時代中的瞬間、他的種族環境和社會地位。”[1]環境的變化或多或少的會引起個人的改變,這種影響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性格,喜好甚至是思維方式,個人也在影響著環境,這種變化往往是相互的,當時的生活環境使人們固有的思想觀念產生變化,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表現在藝術、文學、哲學等多個領域。
(二)觀念變化
當時的人民渴望新的執政者上臺后能改變這種經濟蕭條、社會紊亂的狀況,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德國總統希特勒上臺后帶來的卻是戰爭與屠殺,其實在19世紀時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之間的矛盾就已埋下了伏筆,沖突最激烈的場所便是德國[2],其中宗教信仰和民族差異的隔閡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英、法等國家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戰爭的威脅使人們感到迷惘與恐懼,生活遍布著不安與恐慌,當時歐洲藝術的成果遭到了極大的損害,藝術家們的優秀作品付之一炬,各種藝術團體徹底解散,戰后的藝術家所面對的是戰爭后的破壞景象,他們在目睹舊的藝術秩序毀壞的同時,又從新的藝術家那吸收了他們的思想觀念,于是,他們的理論思想的來源被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自古以來就為人認可的價值和對其根深蒂固的堅信,即便遭到二戰后的迷惘與幻滅的嚴重挑戰也不動搖分毫;另一部分是出于二戰后的易被人接受的新的思想,這些都在無形的影響人們心理矛盾的轉變進程,流露在作品中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宣泄方式,而藝術在當時間接地起到了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
人們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可以知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社會環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社會意識形態中的組成部分包括藝術、哲學與宗教等,藝術被社會展現的意識形態所影響,是與個人、社會、國家息息相關的具有先驗性的意識形態,現代派的藝術在當時確實受到了相當多的政治經濟的影響,其作品的創作更加注重了獨特性與差異性,每個藝術流派都在尋求與其他藝術流派之間的不同,比如古埃及雕刻家在表現人物時,始終遵循著正面律,在刻畫除頭部之外的身體部位比較簡略,畫眼睛時不管處在什么觀察位置均畫成正面,在人物身體結構方面都簡化成抽象的幾何圖案形狀,而這種表現手法引起了現代主義畫家畢加索的關注,畢加索在其風格形成之初傾向于古埃及藝術的正面律和幾何化的特征。他在表現人體時,經常把人體簡化概括成菱形和三角形之類的幾何圖形,并把形體做隨心所欲的組合以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
三、現代主義美術的矛盾分化
(一)早期現代主義
早期的現代主義美術指的是一戰前形成的幾個現代主義畫派,例如奧弗斯主義、漩渦派、輻射主義、至上主義等等,其中,奧弗斯主義的主要代表德勞內的兩幅《埃菲爾鐵塔》,前一幅稍顯形狀,后一幅則是一種抽象主義形式的繪畫了,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后一幅完全不是一幅能被大眾所感知與接受的作品,作者的目的是希望在作品中完全抹除具象的元素,創造色彩的抽象,這是作者對于現代主義美術的獨特表現,對同一個東西的繪畫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映像,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矛盾的特殊性對于矛盾事物發展之間的作用,矛盾是無處不在的,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我們對于自身認識的不足就可以隨之得到改進了,藝術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是理解藝術作品構成問題的重要范疇,藝術是需要內容的豐富與形式的多樣共同維系的,藝術內容的好壞決定形式的參差,形式服從內容,要立足于藝術是內容與形式結合體的辯證統一關系。
(二)中期現代主義
中期的現代主義涵蓋了諸如抽象主義、包豪斯、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藝術流派,其中康定斯基曾經說過:“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彈奏各個琴鍵來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3]藝術作品的創作是一種目的性強烈的勞動,人不同于動物的地方在于人是有意識的、有思維的,而動物則是依靠于本能,意識是本質的,它具有能動性,我們通過實踐創造出具有自身意志的作品是符合人的本能需要的,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把這種意識性的作用與實踐相結合,創造出更優秀的藝術作品,我們看到的能稱之為藝術品的都是創新的,奇怪的,具有多重層次的,比如波普藝術、大地藝術等,但在現在來看他們的藝術便遠不如初見時那般震撼與不可思議了,時間與空間給他們附上了一層面紗,使得就算提出與他們相似的創作理念,在其下產生的作品也無法超越他們,他們有其獨屬的創新點,這是那個時代留下的藝術痕跡與獨特創造。
(三)后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這個詞出現后便在文學、政治學、藝術學、哲學等領域廣泛運用,其形成是由于“后工業”社會發展與新政治力量出現、文化商品化的集成因素造成的,后現代主義美術包括新具象型繪畫、色場派、奧普藝術、最低限藝術、人體藝術等等,從當時的文化現象來看,后現代主義主張學會享受自由,不用去承擔社會與道德的責任,就導致了風格的多樣,正如“每一種美的特殊成分來自激情,而由于我們有我們特殊的激情,所以我們有我們的美”。[4]這些多樣的藝術風格對現在的藝術創作也發揮了極大的影響,每一個藝術流派都是后現代主義美術的分支,這些分支組成的系統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通過對作品的鑒賞也可以看出它們之間聯系的特殊性,但每個藝術流派又不是獨立存在的,都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到其他流派的影子。
四、對自己的哲學啟發
理論與實踐在任何學科發展中都是不能分開的,我們雖沒有經歷過那個復雜的時代,但那個時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獻材料,對于現在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學習要與社會現實相結合,要站在聯系與發展的角度去提高個人的價值與修養,腳踏實地,用馬克思主義的智慧來省察自身、克服不足,湯川秀樹對老子、對道家的認識是,正確的道指的是自然帶給人們的啟示,而不是循規蹈矩,一成不變的道,真正的名,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正因如此,不去爭取外在的名而堅守內在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各個時期的發展與改革中都熠熠生輝的,對自然、社會和規律的客觀認知,是經過了生活的檢驗而得出的,體現在我們革命與改革的歷史中,體現在我們的創新發展中,所含內容相當豐富,能具體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當代人關于生活中觀點和 態度的確立;關于發展與改革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矛盾規律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基本觀點等等,這些是歷史變遷時留下的前人的教益,人們掌握這些基本觀點并把它們融入各門學科中作為方法論的指導,肯定會使其在學習中受益匪淺,生活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依賴、相互關聯的,人們生存發展的所需條件也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經過前人的探尋,被實踐檢驗后獲得的,人們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導個人的發展,國家的富強以及民眾的幸福,這是毋庸置疑的。
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的投影,其內容的豐富性與形式的多樣性令人心潮澎湃,馬克思在歐洲的思想文明基礎之上,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藝術觀念,豐富了人類藝術發展的進程并改進了現有的研究方法,這很好地為當代人引經據典提供了解釋與說明,為當下更好地展示藝術的本質與現實的價值,藝術的生產與發展等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這對于現在的美術史研究而言也是一種方法論的存在,使人們能客觀的進行學術分析與研究,避免感情色彩所帶來的誤差。
我國改革開放后的文化發展已經不再致力于追求一個方向,一種方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藝術家如羅工柳等人在經過留法后學到的系統的繪畫方法與教育理論給我國的美術教育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們把西方的印象主義等現代藝術融入中國的民族化繪畫創作中,使這一時期的油畫從“土”變“洋”。第二代油畫家中, 吳作人的畫作抒情平淡, 董希文的作品熱烈傳情, 羅工柳的繪畫則情趣求意[5]。這一代藝術家也為國家藝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極其重要的嘗試與貢獻,他們把家國意識看的是如此之重,這一時期的藝術充斥著求變的導向。
油畫由明萬歷年間引入至今,便不斷地有人去嘗試把中國畫的長處與這一西方藝術形式相交融,以使藝術無國界,變洋為中,在我們的繪畫傳統中注重平面與意境,而油畫則要求透視與科學,各有各的側重點,人們無法對其進行否定與批評,這是一種歷史的選擇,其中文藝復興時期對于繪畫的科學性要求無疑是為了提高當時藝術家的地位,羅工柳他們也是為了體現中國的特色與文化在那個時代不斷努力從而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藝術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這是他作為一個畫家與一個老師的雙重身份所做出的文化貢獻,他的這種對于文化發展的嘗試在現在人看來是確實可行的,畢竟他有著扎實的素描功底,也系統性地學習過西方油畫,這遠勝過那些紙上談兵的人,他的寫意油畫作品在現在的畫家們看來也使人眼前一亮,在他之后的畫家如朱德群等人也在油畫中融入了自己的獨特元素,留下了眾多珍貴的作品,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這種重復模仿僅僅是打底,只能讓自己成為藝術的工匠,而在系統的學習后,在比別人多走一步注入自己的東西才才有成為藝術家的可能。
中國的主體文化思想必須堅定,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統攝意識形態領域,確定指導地位,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在任何一個國家形態中都適用,當代人要自覺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及方法,馬克思主義具有值得人們欣賞的鮮明的特點,這種鮮明的特點使它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馬克思主義把無產階級的解放和全人類的解放作為重中之重,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美好目標,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們今天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文化、藝術各個領域深入挖掘其存在的必要性,不斷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深入人心,也要學習鉆研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切實成為新時代精神的傳遞者,努力掌握反映時代進步的有價值的東西來借以不斷豐富完善自我,在這個漫長學習過程中的諸多矛盾終將被一往無前的渴求變化與發展的恒心與毅力所克服。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威廉姆斯:藝術理論——從荷馬到鮑德里亞[M].許春陽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錢坤譯.克勞斯·費舍爾:德國反猶史[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3]李潤生.多視角美術賞析[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4]波德萊爾.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M].郭宏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5]周麗萱.中國四代油畫家的風格嬗變分析[J].美與時代(下),2017,(06).
作者簡介:
楊莉,女,漢族,山東淄博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