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二
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理事長、安徽省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創新中心負責人
《決策》:安徽省委、省政府用一整天時間,召開了一場高規格、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有著怎樣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潘軼山:《安徽省“十四五”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安徽省汽車產業產值力爭超過10000億元。
而產業龍頭城市合肥,2022年汽車產業實現產值僅1200億元。目前,合肥力爭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80萬輛、產值超2000億元,同時爭取“十四五”末,產能突破300萬輛、產值達5000億元。可見,目標宏大,任重道遠!
安徽要實現發展目標,政府需要把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需要每一個企業都能夠自覺圍繞全省目標去規劃企業發展,才能夠為總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任何一個企業,沒有政府的支持,僅靠自身努力,往往難以實現快速發展與成功。而在政府內部,從政府領導到職能部門,也要形成統一意志,否則服務和支持企業,就可能流于空話。
當然,企業的成功,同樣離不開創新力量的支持,離不開資本力量的支持,因此,需要大力推動政產學研資的深入合作。
6月21日,安徽省委省政府用一整天的時間召開汽車產業發展推進會,對于統一發展意志,匯聚政產學研資各方力量,推動安徽省實現汽車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明確了發展目標,二是向政府各級各部門下達了具體的任務,三是推動了政產學研資的合作對接,四是極大地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
有理由相信,此次會議之后,政府發展產業和服務企業的舉措將更加務實,安徽省汽車產業鏈“補短板強長板”的招商工作會更加有效,產業鏈布局將更加合理,整車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會進一步增強,一個新的全員行動的局面將開始形成,最終,“十四五”萬億汽車產業規模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決策》:從汽車產業發展來看,整車、零部件、后市場是汽車產業強大的基礎和標志,整車發展好的地方,都擁有強大的零部件產業和后市場服務能力,具體到安徽,整車、零部件、后市場發展取得了怎樣的成效?還有哪些短板?
潘軼山:安徽擁有7大整車企業,具有強大的產能和品牌影響力,這是安徽省發展萬億產業規模的底氣和基礎。
但從目前來看,安徽整車產業的省內零部件自主供給能力還很不足,一方面提高了整車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整車企業的產業龍頭效應發揮不夠明顯。
一般來說,汽車產業強,強在零部件。隨著汽車產業“新四化”的深入發展,汽車零部件同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這是零部件企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也是安徽省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按照安徽省規劃,力爭2025年形成布局完整、結構合理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過70%的目標,挑戰還是比較大的,但實現后的效應也是顯著的。
安徽擁有許多世界級的零部件企業,但大多面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新技術新產品革新的挑戰,特別是在智能化網聯化技術領域,安徽尚有大量的零部件產業空缺,需要我們加快營造發展環境,集聚產業發展。在這方面,如包河經開區作了很好地先發示范,后續還需全省相關開發區作出更多的努力。
合肥作為國家換電試點城市,長遠來看,換電模式作為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模式的重要選擇,對于國家電網調節波峰波谷的作用,一定高于充電模式。這也可能是蔚來汽車能夠發展壯大且獲得政府大力支持的潛在理由。
《決策》:做大做強汽車產業首先要培養一大批新型汽車人才,安徽如何培養一批具有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新型汽車人才?
潘軼山:汽車人才的培養,已經遠不能局限在諸如“車輛工程”這樣的專業,也不能局限在一個院系,而是在機械、材料、化工、計算機、電氣等諸多學科領域,均能夠培養現代汽車所需的人才。
在中國,合肥工業大學是中國汽車界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位列中國現代汽車人才培養高校的第一方陣。安徽其它以工科見長的高校,在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上,可以恰當的嵌入汽車人才培養目標,為海量的汽車人才需求提供支持。

在汽車制造與維修服務領域,安徽同樣擁有眾多的高職院校能夠提供這樣的人才培養支持,關鍵是要增強這些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可以在政府支持和牽線搭橋下,推動諸如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其它工科見長的高校,與高職院校加強合作。
《決策》:做大做強汽車產業,需要良好的汽車產業生態,安徽將怎樣構建新能源智能汽車生態體系?
潘軼山:汽車產業生態概念,包含汽車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這兩個關鍵詞,包含政策、人才、研發、試驗、成果轉化、生產、檢測、市場銷售、基礎設施建設、維保、回收利用、投資等等各環節的有機結合所形成的產業生態系統。
經過多年的發展,安徽汽車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形成,現在正處于升級過程中。如新能源汽車,有三大技術路線,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和燃料電池汽車,每一個技術路線的產業鏈都有很大的區別。
但智能網聯汽車,是安徽汽車產業比較薄弱的環節,其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生態,包含整車廠商(包含乘用車、商用車、無人清掃車等)、智能化解決方案商(包含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執行系統集成方案等)、重要零部件供應商(包含傳感設備、車載軟件、通訊設備、芯片等)、應用服務商(包含出行服務、物流服務、市政服務、數據增值服務等),以上各塊內容還可再細分成大量的、具體的、提供技術產品的企業。
安徽在新能源智能汽車生態體系構建方面,要重點關注五個著力點:一要做好頂層設計,做好發展規劃;二要打造服務生態體系構建的政策環境,以及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三要圍繞新能源整車智能化發展需要,政府和孵化器應合力幫助本地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實現有效對接;四是要瞄準頭部企業加大產業招商;五是建設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及時解決企業技術創新因人才短缺和試驗測試能力不足出現的創新難題。
在科學規劃、目標引領下,相信安徽的新能源智能汽車生態體系構建一定能夠快速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