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茜,王燕萍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SPOC 結合騰訊會議的混合教學具有靈活多樣、互動性強的特點,可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互動,為學生學習進階奠定良好的基礎。機械專業通過系統學習機械設計、制造、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科學、工程素養,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育機械設計制造、應用研究、運行管理方面的工程技術人才。在機械專業的教學活動中,采用SPOC 與騰訊會議同步互動的混合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其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方面的優勢,培養具有創新創造精神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在SPOC 與騰訊會議同步互動的教學基礎上,采用線上發放問卷的方式,對機械專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教師問卷發放109 份,回收調查問卷109 份,經檢查去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為105 份,有效率為96.3%;學生問卷發放了907 份,回收907 份,去除無效問卷以后,有效問卷為900 份,有效率為99.2%。教師問卷涵蓋了教師對SPOC、騰訊會議平臺的使用情況、意見反饋、優缺點等內容;學生問卷涵蓋了學生的課堂互動表現、學習動機、學習時間等內容。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學習行為的有效性反映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組織形式是否有效,因而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從學生在線課堂互動情況、學習態度、對SPOC 與騰訊會議同步互動的混合教學活動的滿意情況、課程成績等方面進行分析,以分析教學活動是否有效。
1.1.1 在線課堂互動情況
在線課堂互動情況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主要方式,互動情況反映了教學活動對學生是否有吸引力,學生是否能夠充分融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騰訊會議對學生發起提問、語音,讓學生回答問題及討論,或是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學生課堂互動情況如下:47.8%的學生是在教師提問的情況下才會主動互動,22.2%的學生則是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時才會互動,能夠主動參與互動的學生占比為17.9%,只有12.1%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互動。由此可知,同步互動的混合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與積極性有待提高,教師的教學內容是否生動有趣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1.1.2 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態度反映出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接受程度,是評價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學習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程的學習效果。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學生學習態度情況如下:38.9%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認真聽講,注意做好相應的筆記;31.9%的學生能夠認真聽講,跟隨教師的教學活動完成課程的學習;25.7%的學生則表示聽一會就會玩一會,學習態度不夠認真,不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其學習;3.5%的學生的學習態度較為消極、敷衍,沒有真正地參與到在線課程之中。由此可知,在混合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整體上較為理想,能夠做到認真聽講,認真學習課程的相關知識,反映了混合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但也有小部分的學生不能認真聽講,存在消極敷衍的情況,需要通過加強監督管理去完善。
1.1.3 滿意情況
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滿意情況是評價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混合教學的重要指標,當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滿意度較高時,表明混合教學模式受到學生的認可與歡迎。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學生滿意情況如下:59.7%的學生對教學活動非常滿意,認為SPOC 與騰訊會議同步互動的混合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滿足其對機械專業課程知識點的學習,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11.8%的學生對教學活動表示滿意,在線學習具有一定的優勢;19%的學生表示一般,認為混合教學活動的實踐性不夠突出,雖然理論知識講解較為到位,但需要相應的實踐活動的配合;9.5%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對混合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主動性較低。由此可知,在混合教學活動中,絕大部分的學生高度認可,對其較為滿意。
1.1.4 課程成績
教學活動的結果最終體現在課程成績方面,課程成績是否進步成為衡量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學生課程成績情況如下:47%的學生表示在教學活動中,其相應的課程成績顯著提高,學習情況較為理想;29%的學生表示成績有所提高;15.8%的學生成績沒有什么變化;8.2%的學生的成績則降低了。上述數據表明,基于SPOC 與騰訊會議同步互動的混合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課程成績具有推動作用,但一些影響因素的存在,使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實施主體,通過對教師教學情況的分析,能夠從教師的視角發現教學活動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2.1 教師教學互動情況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教師教學互動情況如下:43.8%的教師能夠應用騰訊會議的語音和文字功能與學生進行在線溝通交流,且交流情況較為理想;30.5%的教師通過騰訊會議對學生進行隨機提問,與部分學生能夠進行溝通交流;6.7%的教師很少運用騰訊會議與學生進行在線溝通,溝通的次數較少;19%的教師表示主要通過課下的對話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由此可知,在混合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機械專業的教師們是可以運用騰訊會議與學生進行互動的,發揮了騰訊會議在線溝通交流的作用,但是交流的次數、頻率、方式均有待繼續深化,以提高在線交流過程中的有效性。
1.2.2 混合教學的優越性
混合教學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沖擊與改變,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混合教學優越性分析如圖1 所示。從圖1 中可知,內容可回放,便于學生多次學習;時間靈活,滿足學生差異化學習需要;突出重點,提高學習效率等選項受到教師們的高度認可。認為同步互動的混合教學活動的開展,相較傳統教學模式,能夠精簡教學過程,將更多的時間集中于課程的重、難點引導與突破之上;借助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如圖表、短視頻等,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貼合教學實踐;內容詳盡,可塑性較強等選項數據相對較低一些,反映出在混合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活動組織形式與專業實踐的結合程度有待提高。與線下教學聯動,增強線下實踐性這一項的數據最低,反映出混合教學活動作為線上教學活動,并未發揮出線上教學在輔助線下教學活動方面的優越性,這一方面需要教師繼續深化研究,才能夠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圖1 混合教學優越性分析
1.2.3 混合教學的不足
在混合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審視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能夠推動混合教學活動效果更為有效地提升。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混合教學活動的不足分析如圖2 所示。從圖2 中可知,受網絡的影響較大,存在卡頓、延遲現象;難以從整體上把握學生的精神狀態;對學生的實時監督力度較弱;屏幕空間有限,難以展示全體學生等是教師普遍認為的不足之處。這些不足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影響而存在,解決這些問題依賴網絡建設和技術的提升。而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待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學生的回答情況不理想、實時交流存在一定的延遲也是教師認為的不足,引發學生回答不理想的因素較多,如學生對專業課知識點不理解、未認真聽講等,有待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深化此方面的研究。

圖2 混合教學活動不足分析
教師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對教學的有效性影響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2.1.1 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和方法,包括授課方式、教學技巧、課程設計等。當教師教學能力不足時,會導致教學模式中的教學資源不足、教學內容質量不高、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導致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和交流,缺乏反饋機制,難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導致教學評估和效果分析不夠科學、準確,無法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該通過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以適應混合教學模式的要求,從而更好地推動教學的發展。
2.1.2 課堂管理能力
混合教學中,教師需要管理學生的在線自主學習和線上會議的互動混動學習,要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回答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等,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強,能更好地規劃授課內容和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更加高效,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管理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更加專注于學習,提升學習效果。如果教師對課堂管理掌控不夠,則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各種問題,影響教學效果;而過度控制和管理則會抑制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性,影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和學生需求,靈活運用課堂管理策略,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升教學效果。
2.1.3 技術能力
教師需要積極學習和應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更好地適應混合教學的發展趨勢。利用在線教學工具和平臺,實現個性化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定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當教師技術能力不足時,可能會導致在線教學過程中出現技術故障,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靈活運用在線教學工具和平臺,同時注意在技術與教學方法之間保持平衡,提高教學效果。
2.2.1 自我調節能力
混合教學中,學生需要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學習進度,以確保能夠按時完成任務和達到學習目標。學生自我調節能力低,難以自主管理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容易產生拖延、分散注意力、淺嘗輒止等學習習慣,導致學習效果較差;遇到學習困難和挫折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動力,影響學習動機的形成和維持。
2.2.2 學習背景
學生的學習背景、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會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大、效果差,可能需要額外的支持和指導。一些學生可能缺乏使用電腦和網絡的基礎技能,無法順利地參與到線上教學活動中,也會對學習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2.2.3 時間管理能力
如果學生時間管理能力差,容易在學習中浪費時間,比如在某些無關緊要的任務上花費過多時間,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生難以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可能會在學習期限臨近時加重學習負擔,導致學生壓力增大。學生難以自主管理和控制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和認知,可能會錯過一些重要的學習機會和收獲,從而限制學習成果的產生。
3.1.1 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專業能力
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對教師的信息素養與專業能力進行系統化培訓,讓教師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相應地提升信息素養與專業能力[1-3]。高??山M織教師集中學習關于教學視頻、同步互動、在線評價等方面的知識。通過系統的學習,使教師們具備駕馭MOOC、微課、翻轉課堂、騰訊會議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能根據機械專業課程的實際需要,制作相應的教學視頻、教學課件;能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建立學生動態化的評價體系。
3.1.2 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
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的提高離不開高校的重視與支持,一方面,高校應通過建立科研體系、教研體系,讓教師們圍繞教學,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然后對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進行討論、評比與互相學習[4-6]。就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從而使教師對教學設計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勵教師的大膽創新,鼓勵教師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對創新富有成效的教師,要大力表揚,通過相應的獎懲制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3.2.1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為更好地開展混合教學,高校應當立足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合作意識、質疑意識、探究意識。一方面,高校要基于混合教學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由自己把控的,而不是依賴于教師,消除學生心中對教師教學過度依賴的心理[7-8]。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發展方向,向學生展示學習成效,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學習。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教學活動中,開展更多的合作探究活動,設計更多由學生自主完成的活動,通過加大對學生學習檢查的力度,配合學分制度,督促學生思想意識的轉變,使其能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
3.2.2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方面,高校要結合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思想,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9]。另一方面,高校應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學生能夠開展的探究式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逐漸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長時間的引導、培養,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形成[10]。此外,還應配合過程性評價,將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表現作為評價的重點,以形成合力,促成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形成。
綜上所述,在SPOC 與騰訊會議同步互動的混合教學活動中,應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構建教學體系,做好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增強學生學習意識與能力、完善學校頂層設計、開展過程性評價等方面的工作,以凸顯混合教學活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