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連
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在幼兒教育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符合幼兒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突出了生活實踐的育人功能,可以為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提供支持?!?~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lián)系的過程?!痹诨谏罱逃砟铋_展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探究自然事物,讓幼兒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既能幫助幼兒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又能初步發(fā)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幼兒深入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夯實基礎。
一、生活教育理念概述
(一)生活教育理念的內容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內容的集中體現?!吧罴唇逃睆慕逃齼热莸膶用鎻娬{了生活與教育的關系,即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回歸于生活,生活與教育是不可分割且相互影響的關系?!吧罴唇逃睆娬{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而存在,教師需要在明確教育活動內容的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和幼兒的已有經驗開展活動。因此,在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實踐中,教師應做到以幼兒為主體,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生成與開展科學活動。
(二)生活教育理念的教學方式
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教育方式集中體現為“教學做合一”,即把“教”“學”“做”三者結合成一個整體,這三者在陶行知先生看來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的,他曾說:“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因此,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強調教師教、幼兒學與幼兒做結合的活動效果,以幼兒做為核心,強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體驗。
二、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實踐的價值
(一)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
在生活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為幼兒科學活動提供了支持。一方面,教師開展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實踐能夠支持幼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激發(fā)潛能,在體驗式的活動中滿足自身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從而起到豐富幼兒生活經驗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開展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實踐可以滿足幼兒自我實現的需要,如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
在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一方面可以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滿足幼兒認知需求的基礎上,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和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初步發(fā)展幼兒的探究能力。
(三)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在生活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一方面,教師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設計一系列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法,如觀察法、比較法與實驗法,能夠幫助幼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發(fā)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高效發(fā)揮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的育人價值;另一方面,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師根據幼兒具象化的思維特點開展科學活動可以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踐操作、親身體驗來獲取知識和經驗,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類型
(一)園所科學活動
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的核心是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從生活化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出發(fā),促使幼兒體驗探究過程。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與實驗等方法,初步發(fā)展幼兒的探究能力,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遷移學習經驗,進而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例如,在中班以“蛋”為主題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讓幼兒收集生活中常見的蛋,如鵪鶉蛋、雞蛋、鴨蛋、鵝蛋等,然后利用幼兒收集的蛋開展與主題“蛋”有關的觀察和討論活動,通過讓幼兒進行簡單的收集和調查信息,初步培養(yǎng)中班幼兒的探究能力。
(二)家庭科學活動
家長是教師開展高質量幼兒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師可以通過與家長協(xié)同開展家庭科學活動,達成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一方面,教師可以向家長傳遞正確的生活教育理念,讓家長認識到生活化科學教育的育人價值,引導家長發(fā)現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及時抓住家庭中的教育契機,從而幫助孩子不斷地積累生活經驗;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指導家長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如銀耳、木耳、黃花菜等,引導幼兒觀察這些食物在泡水前和泡水后的變化,進而促使幼兒對相關知識有形象化的認識。
四、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明確生活教育目的,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教師應幫助幼兒從生活中積累直接經驗,讓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讓幼兒發(fā)現和體驗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到數字是其中的一個教學目標。對此,教師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引導幼兒關注周圍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字信息;二是引導幼兒體會數字在生活中所代表的不同意義,如鐘表上的數字表示時間、溫度計上的數字代表溫度等。
例如,為了達成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數、量、數量關系的科學教育目標,教師可以依托生活化的活動材料開展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科學教育教學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可以用餐具作為活動材料,讓幼兒感知和區(qū)分物體的基本特點,如準備5個湯勺,讓幼兒描述湯勺的數量,支持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讓幼兒做到按數取物并能說出總數。對于中班幼兒,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活動場景,如讓幼兒整理繪本,感知和區(qū)分兩本繪本的輕重與厚薄,并能用相應的詞語描述出來,或讓幼兒通過數數的方式比較上下兩排書籍的數量,為幼兒提供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的機會。教師還可以設計“我找到了”游戲活動,讓幼兒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找到第2排的第3本書,支持幼兒利用數字描述事物的位置。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幼兒思考“如何將4塊餅干分給3個小朋友?”,并鼓勵幼兒通過合并與拿取的形象化操作方式積極動腦思考,使幼兒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理解加與減的實際意義。
(二)關注生活教育內容,面向幼兒生活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教師可以經常帶領幼兒接觸身邊的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事物的欲望。
第一,教師應認識到幼兒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教育活動元素,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以“探索摩擦力的奧秘”這一科學活動為例,在幼兒認識到推動不同重量的箱子所用的力量不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摩擦力有關的現象,使幼兒自主發(fā)現和探索摩擦力現象產生的條件和影響因素,并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將摩擦力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如下雨天地板滑如何避免摔倒,使幼兒感知摩擦力對生活的影響。
第二,教師可以與幼兒分享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創(chuàng)設師幼協(xié)同尋找答案的活動。比如,在中班的戶外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猜想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的位置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幼兒一起結合已有經驗驗證猜測,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能力。
第三,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體會人與自然、動植物的關系,如季節(jié)變化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常見災害性天氣給人們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等。例如,在冬春交替之際,氣候依舊寒冷,冷空氣刺激強烈易使人的抵抗力下降而誘發(fā)呼吸道疾病。對此,教師可以向幼兒形象地介紹與呼吸道有關的科學知識,如利用多媒體讓幼兒認識呼吸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還可以在其中融入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知識,依托多元化的科學活動使幼兒感受到科學對生活的影響。
(三)運用生活化教育方式,引導幼兒學會生活
教師可以在“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支持下,鼓勵與引導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依托實際生活創(chuàng)新科學教育方法,促使幼兒在體驗式的活動中收獲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以大班科學活動“水的溶解”為例,教師可以先向幼兒展示砂糖溶于水這一現象,引導幼兒通過直觀的實驗思考水會有什么變化。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對溶解現象的好奇心,因勢利導地為幼兒提供生活化的活動材料,如食鹽、食用油、沙子等,讓幼兒通過自主操作了解水的溶解性。在動手操作后,幼兒仔細地觀察實驗現象可以發(fā)現,有些材料能溶于水,如食鹽,有些材料不能溶于水,如食用油、沙子等,進而對水的溶解性形成較為全面的認識。最后,教師可以開展多元化的分享活動,將活動分享與活動評價有機融合,這既能鞏固幼兒所學的水溶解性知識,又能在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索意識與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發(fā)揮活動分享與評價的育人價值。
結語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活動,既需要教師明確幼兒科學教育的理念,及時更新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又需要教師通過科學的方式實現對幼兒科學思想、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發(fā)揮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育人價值,促使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青島市高新區(qū)魯商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