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明
對初中生來說,化學是他們在初中階段接觸到的一門新課程,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對此,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引導學生開啟學習化學之路,帶領學生走入化學世界。新時代的初中化學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教學語言的創新,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以此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增強初中化學教學效果。本文探討了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途徑,以期幫助教師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促進學生進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一)用巧妙的手段,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每個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教師沒有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不檢查預習作業,導致學生對預習環節不夠重視,認為預習可有可無,從而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在日常的教學中,初中化學教師應采取一些手段,督促學生高效完成預習任務,為構建高效課堂做準備。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有層次的、針對性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同時,教師要認真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及時發現學生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二)用激勵的方法,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
動手動腦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也是啟迪學生智慧、激發學生創造性的重要方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用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做好課堂記錄,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翻看學生的課本,檢查學生的筆記本,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如有沒有認真聽講、有沒有隨時準備記錄等,并通過語言表揚來激勵學生,如“你的課堂學習習慣很好,一定要堅持”“你的記錄很準確,這類知識點看著簡單,但也容易忘記”等。這樣既能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動手動腦,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二、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當前,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能夠為學生呈現豐富的知識,讓學生清晰、直觀地觀察化學現象、實驗過程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更深入地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一)借助多媒體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它不僅能直觀地為學生呈現知識,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還能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讓學生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輔助設備,為學生直觀地呈現內容、解析內容,帶領學生走進豐富的化學世界。
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包括“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走進化學實驗室”三個課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這些內容。在教學“物質的變化和性質”這一課題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鐵生銹、紙張燃燒等過程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相關化學變化,學會判斷身邊物質的性質。在教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走進化學實驗室”這兩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各種化學實驗儀器以及實驗儀器的組裝、用法等。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相比,教師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為學生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看到豐富的化學世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二)運用微視頻
教師可以將教材中各個重要的知識點錄制成微視頻,也可以將某道題目的講解過程錄制成微視頻,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可以在校園網上建立專門的化學微視頻課件數據庫,讓教師把教學中的精彩片段剪輯成微視頻,或者根據校本特色錄制系列微視頻,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使微視頻成為學生的學習助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針對“教材解讀、預習指導、考點歸納、題型精講、重難點突破”等相關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把它們錄制成微視頻,輔助學生學習,以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
(三)利用網絡資源
信息時代,網絡資源非常豐富,教師應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關于實驗的知識內容,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或者觀看實驗演示。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求,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或者利用網絡上的化學實驗視頻資源,讓學生直接觀察化學現象,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比如,在化學教學中,有一些操作難度較大、相對比較危險的實驗,教師可以在既要保障學生安全,又要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在網絡資源中搜集相關的實驗視頻,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聽視頻講解,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過程,總結實驗結果。再比如,為了節省教學時間,教師可以省去演示實驗環節,向學生展示網絡上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進入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時,不能完全依靠網絡資源。對于一些必要的和重要的實驗活動,教師必須親身示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三、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初中生的身心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教師如果采取灌輸式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自身觀察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組織學生分組學習
在以往的化學課堂中,教師大多偏向于單一的知識傳授,過分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難以提高,學習效果無法達到預期。針對這種情況,初中化學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為例,這一單元包括“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有機合成材料”三個課題。在教學“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查找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有哪些及生活中與之相對應的食品。如含有蛋白質的食物有牛奶、魚類、雞蛋等,含有糖分的食物有玉米、馬鈴薯等,含有維生素的食物有菠菜、蘋果、西蘭花等。教師組織分組討論活動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二)運用漸進式提問
提問是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但是要想真正發揮提問的作用,教師就要注意問題的難度,運用漸進式提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以下漸進式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學習內容。一是“同學們,你們知道人體的必須元素有哪些嗎”,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積極尋找答案,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二是“哪些元素對人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如何在生活中攝入這些元素”。這些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關注相應的知識點,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三是“請同學們說說化學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如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作用”。以上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化學與生活的關系,思考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事物、現象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引導學生動手實踐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燃燒的條件”等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要全程參與、觀察實驗過程中的化學反應,總結、分析知識點。同時,在實驗開始前,學生需準備好實驗儀器、實驗材料,復習鞏固相關化學實驗的步驟、操作方法等,這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動手操作的需求,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知識,增強學生的體驗感。筆者認為,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把一些安全性高、操作難度適中的實驗交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參與,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化學知識。
結語
為了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轉變思想,創新教學,大膽、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發現知識、探究知識,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做好保障。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