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尚尚
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程中,教師運用支架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支架的幫助下,精準地挖掘閱讀材料中的基礎信息、文化要素、因果關系等,從而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認知體系,提升英語核心素養。因此,立足于英語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教師應在支架式教學的指導下,細化教學內容,為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拓展教學深度做足準備。
一、支架式教學類型
(一)情境支架
情境型支架主要是在學習活動開始時,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借助圖片、視頻、文本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汲取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創設情境,盡量使情境接近真實場景,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發展創造性思維。
(二)知識支架
知識型支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可以是教師所展示的視頻或板書,也可以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所提出的問題、講解的詞匯,還可以是學生小組交流、師生互動的話題,等等。知識型支架在教學中的使用較為頻繁,以師生交流互動為例,它可以為學生提供分享的機會,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加深他們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教師將知識型支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并設計相對應的閱讀任務,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建議支架
建議型支架是教師在學生學習和思考過程中的一種引導與干預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考路徑。比如,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機會,也要及時發現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通過建議型支架引導學生保持正確的思考方向,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度探索。在小組合作交流結束后,教師可以運用建議型支架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問題所在,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與思維方式,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二、支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一)搭建情境支架,引入新課話題
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應通過適當的提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原有的知識結構,搭建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型教學支架,引導學生了解閱讀材料所涉及的話題,促進他們汲取新的知識。
以滬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Reading”板塊的閱讀材料“A blind man and his ‘eyes in a fire”為例,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圖片,如耕地的牛、拉車的馬、馱貨的駱駝等,并組織學生討論“What other animals do you know that are helpful to humans?”這一話題。學生們踴躍發言,如有的學生說“Police dogs can find out crimes.Frogs eat pests.”,有的學生說“Woodpeckers are forest doctors.Dolphins can rescue at sea.”。隨后教師可以總結學生的想法,并導入這篇文章的主題“What does a guide dog/police dog/rescue dog do?”,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文本材料,并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搭建知識支架,引導學生思考
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先搭建知識支架,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快速閱讀材料的前三段,“Did the receptionist want to allow Charlie to stay in the hotel? Why or why not? What was Charlie? What did the receptionist?”。這幾段交代了事件的背景、人物、起因等內容,學生在快速閱讀后可以了解文章大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搭建知識支架,給予學生幫助,讓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技巧,關注閱讀細節,如注意when、where、who、what、how等詞。英語閱讀材料的中心句通常會出現在段首或是段末,因此,教師需要鍛煉學生尋找關鍵點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跳讀的方法抓住段落和文章大意,以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學生在閱讀前三段后,能夠獨立完成上述問題的解答,對材料的大致背景、人物有一定的了解,為之后的閱讀奠定基礎。
(三)搭建建議支架,開展小組合作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讀全篇文章,聚焦細節,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內容(表1)。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在此期間,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表現,并及時為學生提供指導。在每個小組進行分享后,學生需作出評價,包括小組自評和小組互評。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可以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反思,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質疑能力,形成批判思維。
(四)總結反思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這篇閱讀材料的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結構,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推理歸納等能力,從而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不同支架,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體驗、探究、合作的空間與機會,使他們成為英語閱讀的主體,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小組探討來解決各種問題,最終獲取知識、掌握關鍵技能。
三、支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以趣味教具搭建支架
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因此,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汲取豐富的知識。為此,教師可以趣味教學道具為載體,搭建認知支架,使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從而積極探索課文的意義、邏輯結構和主旨。
例如,在學習滬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Reading”板塊的閱讀材料“France is calling”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視頻和圖片材料,然后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Where is France? Which city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Are there any countries near France? What are they?”。通過觀看法國旅游的宣傳片,學生可以了解法國的風土人情和名勝古跡,知曉法國的地理位置。在視聽融合的趣味導入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語篇內容的背景信息,還可以通過教材文本閱讀領略異域文化的魅力。由此可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使用有趣的教學道具作為搭建支架的載體,有助于活躍英語課堂的氛圍,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二)以設問探究搭建支架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啟迪學生智慧為目標,利用設問探究搭建學習支架,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查閱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可以不斷提升英語素養。因此,教師不僅要考慮初中生的英語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還要緊扣閱讀課文的內容和主題,通過設問探究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滬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Reading”板塊的閱讀材料“Electricity all around”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標題展開合理的猜想,并向學生提問“What kinds of things need electricity?
How do people produce electricity? What would our life be like without?electricity?”。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將問題與閱讀材料內容相結合,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投入深度閱讀中。
(三)以多元活動搭建支架
初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礎的英語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場景中靈活應用英語知識。教師應以多元活動為載體搭建支架,讓學生在活動中擴大閱讀范圍,強化閱讀體驗,并鼓勵學生遷移和應用所學知識。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際要求,借助情景表演、公益活動、主題演講等活動搭建閱讀支架,從而豐富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深化他們對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滬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Reading”板塊的閱讀材料“Voluntary work”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自己做過哪些志愿工作,講講自身的感受和收獲,并回答問題“How to do voluntary work and how to pass the positive energy along.”,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并學會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My voluntary work”為主題進行演講活動,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他們更為深入地理解閱讀語篇的主旨,體會熱心助人的意義和價值。
結語
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營造深度學習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英語閱讀的過程。同時,教師應用情境支架、知識支架和建議支架開展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支架的啟發和引領下,對知識進行深度理解與遷移,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相關活動,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知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