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常州市鐘樓區清潭幼兒園的市級前瞻性項目“小小職業家—清悠園‘百行百業兒童成長初體驗”為例,分析了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幼兒園體驗項目的實施路徑,提出了基于幼兒成長需求完善幼兒園環境、分析社區環境以確定“家門口”的資源、開展教研活動以確定項目準備工作、整合多方面活動資源、促進多方合作以形成教育合力、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六項措施。
【關鍵詞】幼兒;勞動教育;職業體驗
作者簡介:吳春(1985—),女,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清潭幼兒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痹谛碌臅r期,推動幼兒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擺在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務。為此,常州市鐘樓區清潭幼兒園(以下簡稱“清潭幼兒園”)舉辦了體驗項目“小小職業家—清悠園‘百行百業兒童成長初體驗”,在尊重幼兒年齡特點、發展規律、學習方式的基礎上,讓幼兒接受勞動教育,在幼兒園中順利學習、成長。
一、清潭幼兒園體驗項目介紹
在該項目中,“小小職業家”是指在職業環境中積累經驗的3~6歲幼兒,“清”指教師要“持一顆清心、似一股清流、點一處清亮”;“悠”則指的是幼兒園要陪伴幼兒“慢悠悠地過、樂悠悠地長”,總的來說,“清悠園”是指包含幼兒園、家庭、社區在內的良好教育環境。
在開展體驗活動時,清潭幼兒園立足家園共育、勞動教育的具體要求,根據幼兒家長職業種類豐富、幼兒園所在社區配套設施完善的事實,以真實生活為資源庫,鼓勵教師引導幼兒在真實生活和游戲中發現不同職業的勞動特點,參與不同程度的職業體驗與探索,從而主動積累成長經驗,理解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幼兒在了解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未來想從事的職業形成一定的暢想。該體驗項目的具體思路如圖1所示。
二、體驗項目的實施路徑分析
(一)基于幼兒成長需求,完善幼兒園環境
體驗項目的主陣地在幼兒園,優化幼兒園環境,使之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成長規律和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讓幼兒更好地成長,也能保障體驗項目順利實施。為此,清潭幼兒園進行了三項改革。
1.在戶外打造“職業體驗場”
清潭幼兒園通過挪動綠化植物、打通園區道路等方式,拓寬了戶外空間,打造了九處“職業體驗場”,包括消費經營類的“清清菜場”“民俗街”,公共服務類的“汽車租賃處”“清速快遞”,休閑娛樂類的“小舞臺”“健身房”“沙雕工藝坊”等。此外,清潭幼兒園還增設了山坡、水渠、隧洞、樹叢等設施,以滿足幼兒運動、種植、建構游戲等的需要。
2.在公共區域建設“創玩游戲館”
清潭幼兒園利用室外長廊、轉角等公共活動區建設了“創玩游戲館”,讓幼兒進行服務性勞動、生產性勞動。在“創玩游戲館”中,幼兒主要以小組形式參與體驗活動。
3.在教室內增設體驗區域
清潭幼兒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在教室內增設了一系列體驗區,如建構類的“光華橋”“天寧寶塔”“清潭小學”,角色扮演類的“美美發屋”“叮當超市”“寶貝廚房”,美工類的“泡泡禮品屋”“悠悠花坊”“楊四龍蝦館”等。在合理規劃教室空間后,清潭幼兒園還投放了一批低結構游戲材料,以創設真實的體驗環境,讓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逐漸愛上勞動,掌握使用勞動工具的技巧,成為具備良好勞動品質的“小小職業家”。
(二)分析社區環境,梳理“家門口”的資源
幼兒每天都需要接觸社區環境,幼兒園在推進體驗項目時,也應當充分挖掘社區內的教育資源。清潭幼兒園在改造園內環境的基礎上,又將目光聚焦于幼兒園所在社區,梳理了社區內的教育資源。為方便幼兒使用這些資源,幼兒園從幼兒的生活邏輯出發,進行了資源篩選,找到貼近幼兒學習特點的交通運輸、餐飲行業、公共服務、休閑娛樂、個體經營五類勞動教育資源,以幫助幼兒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認識世界。在梳理資源的過程中,清潭幼兒園通過先普查,再篩選,后歸類的方式生成了適合幼兒的社區資源網絡圖。
(三)開展教研活動,確定項目準備工作
此外,體驗項目的主體是幼兒和教師,為保障項目實施的質量,清潭幼兒園總結了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開展了深度的專題教研活動,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1.確定職業體驗項目涉及的基本范疇
教師根據3~6歲幼兒接觸社會生活的情況,篩選了適合幼兒的職業和勞動形式,以確保幼兒在體驗項目中感到有趣、熟悉。
2.進行項目分解
為了有效實施體驗項目,教師分解了引導幼兒進行職業體驗、勞動的總目標,形成了具體的活動目標和活動流程。例如,“跟著爸媽去上班”這一活動的實施目標為:幼兒能說出父母的職業,了解父母職業的特點及對社會的貢獻,了解愛崗敬業的具體體現。
3.設計日?;顒?/p>
教師以一日生活活動為載體,基于幼兒年齡特點與學習方式,明確了針對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勞動目標,并設計了較簡單、日常的職業體驗活動與勞動,以引導幼兒進行有目的、有意義的學習與探究。于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沙坑探秘”“環島騎行”“園內漫步”等活動,成了幼兒體驗職業、進行勞動實踐的載體。
當然,在設計具體活動前,清潭幼兒園基于科學性與可行性兩個維度,確定了項目推進的四個層次:(1)讓幼兒了解父母等親人的職業;(2)讓幼兒了解生活中的勞動與“我”的關系;(3)讓幼兒通過游戲體驗各種各樣的職業;(4)引導幼兒暢想自己未來的職業,讓幼兒樹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的信念。
(四)整合活動課程、傳統節日與社會熱點
為了打造更具實用性的體驗項目,清潭幼兒園整合了綜合活動課程、傳統節日、社會熱點等內容,支持幼兒以職業體驗和勞動實踐為切入點,在與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資源互動的基礎上,積累生活經驗,更好地成長。同時,清潭幼兒園的教師還鼓勵幼兒以游戲或活動的方式分享自己已有的經驗,傾聽同伴的生活經驗,從而更好地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質。
(五)多方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挖掘家長資源
為了讓體驗項目具有更大的能量,清潭幼兒園通過以下三方面的舉措充分挖掘了家長資源:(1)尋找一批重視孩子成長情況且有空閑時間的家長,鼓勵其參與體驗項目;(2)引導家長和幼兒分享自己的職業生活,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領幼兒到實際的工作地點體驗;(3)鼓勵家長與教師一同反思、調整活動的實施目標和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地利用家長資源,清潭幼兒園還根據《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要求,為家長提供了陪伴孩子進行職業體驗的指導意見,以幫助家長理解幼兒的行為,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合理評價。
2.整合線上資源
為了讓教師明確教學思路,清潭幼兒園整合了線上的資源,生成了四類教學案例,以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清潭幼兒園整合的資源有生活服務類活動案例(包括“我來當爸媽”“送報員”等)、職業認識與探究類活動案例(包括“跟著爸媽去上班”“學做解放軍”等)、利用社區資源的活動案例(包括“‘清清新村我設計”“擺攤”“停車場管理員”等)、理想職業開發類活動案例(包括“與‘鎮坪娃的山海之約”“我是老板”等)。此外,清潭幼兒園組織了針對典型案例的剖析解讀、后續跟進活動,讓體驗項目具有強大的支撐,讓高質量發展有保障,讓幼兒教育工作者切實理解開展體驗項目的具體步驟。
(六)構建評價體系,給出過程性評價
要評價體驗項目是否符合高質量要求,是否有力地推動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實施路徑是否真實有效,幼兒園及教師應當根據真實活動的現場記錄、幼兒的表現與發展、師幼互動給出過程性評價。在構建評價體系時,清潭幼兒園確定了評價導向、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及評價要點等方面的內容。
1.評價導向
在評價時,教師需要明確,該項目旨在引導3~6歲幼兒進行職業體驗,使幼兒對各行業有一定的認知,明白職業不應分高低,能推動社會發展的勞動者都應該被尊重。本項目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準繩,聚焦“向各行業勞動人民學習”的五方面(學習理解與尊重、學習使用工具材料、學習勞動技能、學習勞動實踐、學習職業精神),以推動幼兒整體發展。
2.評價主體及評價方式
針對該項目中具體活動的評價應以幼兒與教師為主體,評價方式應包括教師評價、幼兒自評、幼兒小組互評、家園合作評價等。教師在評價前,需要記錄幼兒多方面的表現,在評價時,應基于自己觀察記錄、傾聽交流的結果,給出符合幼兒興趣與成長需求的評語。為此,教師應認真研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并據此對幼兒的成長情況進行判斷與分析。
3.評價要點
清潭幼兒園確定的幼兒發展要點包含樂探究、勤動手、會合作、善表達四方面的內容。其中,樂探究指的是喜歡提問,初步具備觀察、發現、探究能力;勤動手指的是健康、陽光,具備動手、操作、體驗能力;會合作指的是人格健全,具有交流、協商、合作意識;善表達指的是表達靈活,具有感受、欣賞、創造能力。清潭幼兒園確定的教師專業成長要點則包含勤于觀察、樂于解讀、敢于整合、善于反思四個方面。其中,勤于觀察指的是教師能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和能力點;樂于解讀指的是教師了解幼兒在職業體驗中的經歷,能走進幼兒內心;敢于整合指的是教師能因地制宜開發各類職業體驗資源,并進行篩選和使用;善于反思指的是教師對具體的活動目標、內容、實施效果有一定的反思。
結語
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動開發能夠促進幼兒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活動,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成長。清潭幼兒園的“小小職業家—清悠園‘百行百業兒童成長初體驗”活動回歸了幼兒的實際生活,滲透了勞動教育,同時有效挖掘了家長資源,讓幼兒獲得了豐富的游戲體驗。與此同時,清潭幼兒園也積極探索了“有呼吸感的空間與時間、有自然感的材料、有陪伴感的互動”,并致力打破時空界限,讓體驗活動回歸生活,讓幼兒通過參與游戲體驗職業生活,進行勞動實踐,從而逐漸掌握基本勞動技能,積累成長經驗,對未來有更多的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