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診斷、激勵、鼓舞等作用,是美術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模式存在不足,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模式也應該跟隨改革的步伐進行有效的調整和優化,為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保駕護航。
【關鍵詞】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
作者簡介:文雅(1984—),女,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中學。
中學美術是基礎教育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中學美術課程的邊緣地位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作為教與學的重要反饋,深受教師和學生的關注。當前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具體的實施情況還存在著一些誤區,這給美術課堂教學帶來了消極的影響。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推動中學美術教學的良好發展,構建良好的中學美術教學體系,教師應該積極探究,尋求整改的對策。
一、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誤區
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認為的評價范圍比較狹隘,難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評價主體缺乏多樣性
當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環節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根據特定的項目和程序,結合自己的主觀體驗,給美術教師進行打分或者劃分等級。
就中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能夠基于具體的問題做出有效的分析。但是,以學生為主體實施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說明評價主體缺乏多元性,評價工作的實施者過于單一。
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學質量評價強調科學性、合理性,這無疑對評價的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嚴格的標準。在當前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環節,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參與不足,甚至存在零參與的情況,導致最終的評價難以全面、科學、有效地反映實際的教學質量。
(二)評價內容缺乏全面性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應該全面關注課堂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指標。不可忽視的是,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本身是一項復雜、煩瑣的工作。當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內容、標準層面存在缺失,評價內容相對片面,評價標準過于單一。
例如,評價主體更多的是將目光聚焦于課堂的實施階段,對課堂的設置、課堂結構的安排、教學目標的達成等多個環節的關注度不高。
又如,評價標準缺乏針對性,過于籠統,沒有切實關注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態度、教學能力等。
(三)評價方法缺乏合理性
對于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而言,應該綜合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實際上,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方法欠缺合理性,比較粗放,不夠嚴謹、精細,更多的是關注總結性評價,對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診斷性評價的關注度不夠,最終導致難以實現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科學有效的
評價。
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過程中,如果采用的評價方法不當,就難以有效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難以發揮評價對教師的激勵、引導、診斷作用,稍有不慎,還容易消磨教師的工作熱情,打擊教師的工作信心。
當前,中學美術教學質量評價方法過于強調量化,忽視定量和定性的有機結合,無法客觀、全面地反映評價對象的本質特征。如在中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教學落腳點之一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而評價這一目標是否達成,僅用3分、5分、7分進行量化概括。如此用量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容易催生盲目量化的現象[1]。
(四)評價結果欠缺透明性
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基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做出教學的調整和改進,以此促進中學美術教學的良好發展,推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非常重要。
中學美術教學的內容比較煩瑣,教學環節比較復雜,評價難度比較大,加之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反饋體系,導致課堂教學的反饋不夠及時。特別是有的學校沒有將課堂教學評價結果向全校師生公布,透明度不足,導致評價的結果沒有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成為花架子,形式大過內容。
二、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對策
根據上文對當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現狀的分析,結合當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需要,筆者認為要改變現狀,重點是尋找有效的評價策略。
(一)構建多方參與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主體
傳統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主體比較單一,主要依靠學生評價,缺乏其他相關主體的共同參與。學生的評價權重過大,難以有效考究最終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評價不可避免地摻雜比較多的主觀因素。學生如果對美術具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就會對美術課堂有更高的評價,而如果學生的美術興趣欠缺,盡管教師的教學質量高,學生的評價也可能比較低。為了提升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學校方面應該打破評價主體單一的格局,形成多方參與、結構合理的新型評價模式。
例如,引入多元校內評價主體。校內評價主體主要包括學生個體、學生小組、專業教師、學術委員會等。又如,引入多元校外評價主體。校外評價主體主要包括校外教師、學生家長、教育實踐基地、教育行政部門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評價主體的評價信息所發揮的功能和價值是不同的,學校方面要分配合理的評價權重,以整體性視角和綜合性思維健全和完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如校內評價所占的權重為6,校外評價所占的權重為4;校內評價中學生個體、學生小組所占的權重為6,專業教師、學術委員會以及其他評價主體所占的權重為4。在實際的評價環節,學校方面要切實根據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評價主體的權重,確保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公正性、公平性[2]。
(二)構建涵蓋整個教學環節的多維評價內容
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過程中,評價內容、評價標準不應是單一的,而應該是多維的。教學質量評價本身具有極強的導向功能,在確立教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切實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多個維度,以創新的視角,制訂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評價內容和標準。
評價環節要切實關注課堂結構和課堂設置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資源是否具有拓展性和豐富性;整個教學活動的實施是否具有開放性、銜接性和科學性。這些都是整個評價環節應該重點考核的內容。與此同時,還要評價教師是否能夠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多個維度達成教學目標。
以人教版美術必修《美術鑒賞》第3課“象外之境—中國傳統山水畫”為例,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要切實關注教師在課前導入、課堂教學、探究發現、作品內容識讀等多個教學環節,從而評價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是否契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規律,是否取得實效。此外,評價主體要具體考查學生在知識技能層面是否了解山水畫的特點,是否掌握鑒賞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方法;在過程與方法層面,是否能夠基于畫作的內容、構圖、筆墨,體會山水畫的情懷、意境;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層面,是否能夠感悟中國山水畫的魅力,領悟人文
精神[3]。
教學條件、教學物質基礎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對中學美術課堂質量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切實考慮師資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設施保障、資源保障等多方面的內容;要立足大局觀,立足整體,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優化評價內容,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推進課堂教學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課堂教學評價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三)優化以質量保障為基點的綜合評價方法
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提高評價質量,優化評價效果能夠推動中學美術教學的持續性發展,能夠構建更優質、更高效的人才培養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學改革的內在驅動力量,評價應該關注評價方法,提升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客觀性。
中學階段的美術課程本身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比較豐富,內涵比較深刻,具有比較強的技能性與教育性。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如果僅是針對教師的某一項教學技能或者教學目標進行評價,就難以反饋當前教學質量的優劣,難以發揮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導向作用。
基于此,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要立足課程特點,結合考核需求,將知識性考核與表現性考核有機結合,將量化考核與質化考核有機結合,進而形成具有過程性、診斷性的評價方法,以此落實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最終評價,提升評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
(四)構建以持續改進為目標的透明評價反饋
模式
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是一種定向監測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發揮著診斷、激勵、導向、引領的作用。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進行評價反饋,能夠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從而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反饋是教師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評價反饋有利于形成“評價—有效反饋—持續優化—再評價”的良性循環,從而推動中學美術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構建動態的評價反饋體系十分重要。學校方面要積極聯合校內評價主體和校外評價主體,對評價工作進行統籌安排,讓不同評價主體之間明確分工、協同合作。
在學校的統籌安排之下,各評價主體要科學客觀地開展評價,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改進的措施,積極反饋評價信息,讓評價工作更加公開、透明、公平和公正。
透明的評價反饋模式,有利于構建起以質量保障為基點、以診斷反饋為指導、以優化調整為路徑、以持續性改進為目標的動態評價新模式,形成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新格局。
三、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注意事項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整個評價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也是廣大師生非常關心的一項評價活動。在構建中學美術教學質量評價新模式的過程中,一是要充分了解評價的導向功能,切實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二是要樹立持續改進的意識,不斷地對評價過程進行優化,以此激勵、引導、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三是既要貼合實際,又要注重靈活性、科學性和開放性,既要符合評價體系的固有標準和準則,又要能夠打破傳統評價模式的桎梏,避免用硬性的、固定的、僵硬的條條框框打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四是要盡可能地為教師的特色教學行為和教學風格提供更廣闊、更自由的發展空間。
結語
總而言之,學校、教師等方面應該從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反饋等多個維度著手,不斷優化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完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所取得的成效進行診斷、判定,繼而引導教師在不斷反思中創新教學模式,為中學美術課堂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1]黃武全.淺談中學美術教學評價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0(5):136-137.
[2]王玉峰.談初中美術教學評價[J].美術教育研究,2017(6):168.
[3]梁濤.提升高中美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10):147.
[4]鄭泓灝.高校美術專業的教學質量評價探析[J].高教探索,2013(3):91-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