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受新課改的影響,教師所接觸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愈來愈多元化,但都有共同之處,即全面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語文新課標提出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基于此,文章從學習任務群的概念出發,探討如何將學習任務群理念落實到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學習任務群
作者簡介:葉?。?982—),男,江蘇省溧陽市教育局教師發展中心。
新課改的實施,令廣大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應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學習任務群理念的提出,為落實語文高質量教育教學提供了方向。
一、學習任務群的概念
顧名思義,學習任務群即以任務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它既包含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包含學生的學習任務。在落實學習任務群理念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發揮主導者的作用,細分教學任務,整合并呈現課程內容,將相關要素有機組合成“群”,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在主題情境中實現教學目標,以導向性的語文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令學生更好地汲取核心素養的養分。
二、學習任務群理念的落實策略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理念,筆者深入分析教材,確定教學主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任務,促進學生發展語文綜合能力,并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深入分析教材,確定教學主題
教材是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媒介,是明確學習任務群內容的重要工具。若教師僅憑教學經驗授課,不僅無益于學習任務群理念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落實,也難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難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效率。因此,教師應保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的態度,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主題,明晰學習任務群的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達到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詩兩首”這一節內容為例,筆者基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確定教學主題為“現代詩歌”,學習任務群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通過感悟意向來體會詩歌意境的鑒賞方法,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作者所抒發的情感,充分滲透文化理解與傳承、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發展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活動初始環節,筆者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了《雨巷》和《再別康橋》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視聽體驗之下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營造充滿生機的學習氛圍。接著,筆者要求學生獨立誦讀,感受詩歌之美,進而引導學生了解戴望舒和徐志摩兩位詩人,以及這兩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帶領學生進一步探究文本,品味詩歌語言之美。
之后,筆者進行了課外拓展,讓學生認識到現代詩歌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是表現新思想的一種新詩,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現代詩歌的主觀意愿。最后,筆者對教學內容做了整體梳理,讓學生從音樂、繪畫、意境、情感、建筑等不同的角度感受詩歌的情感和思想。
這樣,教師通過深入分析教材,確定教學主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充分落實了學習任務群理念,營造了充滿美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生欣賞現代詩歌的水平,促進了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達到了提高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質量的目的。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問題是引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有效驅動力,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問題的形式和內容需要教師優化創新。教師應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語文認知水平,以學習任務群為導向,向學生提出循序漸進的問題,在問題情境中引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展開探究,進而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確保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第七課“詩三首”的教學為例,《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在古代詩歌中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因此,該課學習任務群的目標為提升學生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對此,筆者采取了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以讓學生在思考中收獲知識,充分吸收語文核心
素養。
在活動導入環節,筆者結合歷史資料,為學生介紹了漢、魏、晉詩歌的特點和藝術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筆者對學生提問:“這三首詩歌分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以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詩歌的欲望,使學生進入思考的狀態,營造開放且充滿活力的語文學習環境。
之后,筆者結合知人論世的策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詩歌意向,幫助學生理解這三首詩歌的語言表達技巧,讓學生充分領會詩歌意蘊,汲取詩歌中的精神營養液。最后,筆者提出讓學生在課下背誦這三首詩歌,以讓學生將詩歌精神內化于心,豐富自身的人文內涵。
這樣,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逐漸落實學習任務群目標,使學生在思考中探究語文知識,充分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學生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
(三)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參與
合作學習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在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一人包攬了全部的教學任務,常常令學生陷入被動的學習狀態當中。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基于教學內容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鼓勵學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古文時,為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文學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筆者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合作閱讀課文,嘗試合作了解基本的文言文常識,如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接著,筆者為學生介紹了鉤玄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再次合作閱讀,共同探討文章的故事情節。接著,筆者再根據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對學生展開更為精確的指導,使學生充分領會古代散文的語言魅力和敘事藝術。
這樣,為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讓學生獲得了學習的主動權,令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度投入課堂學習,激發了學生對古文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
(四)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廣大教師也開始注重將生活元素滲透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在了解教材內容后,將學習任務群的設置與生活實際相融合,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讓學生感受語文知識的學習意義,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時,筆者根據對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四單元的分析,確定該單元的學習任務群目標是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筆者立足于學習任務群目標,結合生活實際開展了以下教學活動。
活動導入階段,筆者結合教學內容,簡單講述了演講的意義和作用,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然后,筆者為學生介紹了該單元三篇演講辭的學習側重點,又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了現實生活中涉及教育、政治、哲學三個領域的演講視頻,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多方面了解演講辭的特點。之后,筆者回歸教材本身,要求學生基于對演講辭特點的了解進行演講,提升了學生的演講能力與自信心。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對演講的意義做進一步的總結,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演講方法。
上述案例中,教師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進入專注的學習狀態,鍛煉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充分踐行了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五)開展教學評價,發展核心素養
落實學習任務群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學習評價的有效開展,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更為精準的方向,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愈來愈高,學習動力愈來愈強。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根據教學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及時取長補短,獲得能力的提升。
以名著導讀《紅樓夢》這部分內容為例,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筆者確定了該課學習任務群的目標是培養學生閱讀《紅樓夢》的興趣,使學生了解這部名著的主要內容,細細品味和賞讀名著,通過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理解這本書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
教學時,筆者以“開卷不讀《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為導入,向學生強調紅樓夢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重要地位,繼而為學生介紹了作者曹雪芹,以及《紅樓夢》的完成過程。之后,筆者簡單介紹了書中人物名字所飽含的寓意,并讓學生嘗試思考其他人物名字的寓意,再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進行評價,從而加深學生對這部名著的理解和印象,鼓勵學生在課后閱讀《紅樓夢》,從《紅樓夢》中獲得成長。
這樣,教師根據學生學情對學生進行評價,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能動性,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增添了力量,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大大增強了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童志國,熊樂收.“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大單元教學探索:以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2(8):45-49.
[2]葛蕊.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語文,2022(21):79-80.
[3]鄭少華.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高中語文讀寫共生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2,18(6):34-36.
[4]劉保鋒.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學習任務群設計實踐探究:以“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學習任務群”為例[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2(6):70-71.
[5]孫樹楠.例談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策略[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2(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