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偉

本報訊 6月28日,由國家文物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出版集團承辦的“中國畫·畫文物——2023北京中軸線主題采風寫生活動”在永定門公園舉行。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滕盛萍;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解冰;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杰;北京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愛軍;國家文物局辦公室主任張俊峰;國家文物局法規司司長金瑞國;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副主任、機關服務中心主任陳紅;國家文物局古跡司副司長張磊;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陳高潮;以及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于文江,畫家何加林、孔紫、李乃宙、許俊、姚大伍、王永亮、劉建、唐健、徐水平、馬碩山、袁學君、董雷、王躍奎、常欣、黨震、王一帆、莊小蕾、姚瑞江、任清、任賽、崔東湑、趙建軍、杜學輝、黃紅濤、付振寶、陳散吟、賀海峰、汪浩然、陳子豐等參與了此次活動。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情感。黨的二十大是站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戰略高度,對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文物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充分體現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內涵要求。“中國畫·畫文物”將成為國家文物局和中國國家畫院的長期合作項目。通過中國畫這一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手段來講好中國文物故事,是踐行新時代“讓文物活起來”文物工作方針的創新方式,也是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有效助力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很榮幸接受國家文物局與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的委托,中國國家畫院與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一起負責“中國畫·畫文物”的項目。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重要指示的具體實踐,我們用中國畫這種傳統的藝術方式來表現中國文物,意義重大,發揮出1+1>2的效應,在促使中國畫創新的同時,也是用另外一種形式宣傳文化遺產,使我國的文物引起社會公眾更多的關注,從而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杰認為,這次活動由國家文物局和中國國家畫院聯手,代表了文化遺產領域的最高水平和繪畫領域的最高水平之間的強強合作。通過專業畫家創作的方式,把他們心目中的中軸線形象用藝術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能夠讓更多的人接受和感知我們的文化遺產。讓我們的文化遺產走出小眾的專業圈,走向人民大眾,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這是“中國畫·畫文物”的意義所在。
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表示,中國畫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畫·畫文物”項目以“讓文物活起來”的理念,用中國畫藝術的表現形式描繪我們的文物,引領和推廣以“畫文物”為主題的創作方向,以中國畫的藝術視角、藝術語言,引導和鼓勵更多中國畫從業者、愛好者和廣大的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到文物的保護和利用中來,努力推動讓文物“活起來”。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于文江表示,“中國畫·畫文物”活動是通過中國畫的表現形式講好中國文物故事,畫的不僅僅是一個插圖、一個解說,甚至是某件文物的再現,而是要表現,要是有自己的情感,真正創作出經得起歷史考驗的作品。作為畫家,這是一次重要的跨界,是通過藝術的方式把文物的內涵更好地發掘出來,為這個時代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副主任、機關服務中心主任陳紅認為,“中國畫·畫文物”存在著文明載體的功能,以中國畫的水暈墨章來表現北京中軸線的建筑之美,體現了文明傳承載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同時也是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的文化活動之一。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陳高潮表示,文物是國家瑰寶,用中國畫的形式去表現文物,30多位國內知名的畫家今天聚集在這里寫生,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促進作用,尤其能夠激發我們保護文物的意識。讓畫家用畫筆去感受中國的文物,去表達對文物的熱愛和保護,是非常可貴的。
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袁學君介紹道,5000年的中華文明擁有大量的文物遺存,這些文物遺存代表著中國人的智慧、記憶和對天地人的認知,而如何保護利用,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是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中國畫·畫文物”活動是在新的文物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真正讓文物“活起來”,讓世人去了解中國更多的文物遺存,體現中國人的思想、精神和理念,讓文物通過中國畫的形式走得更遠。
北京中軸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區域,縱貫北京老城南北,是中國都城中軸線規劃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典范之作,以城市空間營造對中國古代“居中”理念、國家禮儀制度、自然山水觀念的集中展現,表現出中國古代傳統觀念中對社會秩序的極致追求,及其對現代城市發展的持續影響。此次寫生是“中國畫·畫文物”項目的第一次集中寫生,畫家們通過現場寫生,對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含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續此項活動還會繼續深入推進,用優秀的創作成果展現推廣北京中軸線蘊含的中華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