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宇

“六一”兒童節,學校組織“跳蚤書市”活動,小朋友們都高高興興地組隊賣書。熱熱鬧鬧的跳蚤市場上,只有小應一個人站在一旁,左顧右盼。看見我向他走過來的時候,忍不住大聲哭了。我問他原因,他說:“沒有人和我玩。”
旁邊幾個小男孩聽到了,馬上說:“老師,他會打我們,我們不敢和他玩!”話音剛落,我就看到小應攥緊拳頭,惡狠狠地盯著他們。
我趕緊握住他的手,問:“那你愿意和老師一起玩嗎?”他看著我,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過了好一會兒才點頭。
我順勢把他帶到辦公室,給了他幾張彩紙,說:“老師發現你很喜歡畫畫,那我們一起畫畫吧!”他選了一張綠色的彩紙開始畫,在畫畫的過程中,他慢慢平靜下來。我看到小應畫了一只怒目圓睜、張牙舞爪的怪獸。
原來這孩子心中住著一只小怪獸,我心疼地抱了抱小應,讓他先回教室。送走小應后,我便開始思考教育方案。我首先了解了小應的家庭情況,原來小應身處“4+2+1”的家庭結構中,他在6個成年人濃濃的關愛中形成了“老大意識”,并把這種意識帶到同學交往中,一有不如意就容易情緒失控。
“小怪獸”也需要小伙伴呀!于是,我引導同學們去發現小應身上的閃光點,從班里挑選出行為習慣好、樂于助人的同學,讓他們和小應組成“夸夸小組”,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幫助他,陪伴他,同時給他樹立好榜樣。之后,小應變乖了不少,我經常能看到他和小伙伴們一起討論題目,一起打掃衛生。然而,好景不長。
一天下課,班長慌張地跑到辦公室對我說:“老師,不好了,小應又打人了!你快去看看。”
我一進教室就看到小應漲紅了臉,像一只發怒的野獸。我趕緊上前制止,把他拉到身邊,輕聲詢問他原因。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同桌沒有把橡皮借給他。
我這才意識到,單單靠我給他找幾個伙伴幫他還遠遠不夠,他得改變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融入集體。正不知道該怎么辦時,我突然想到了他上次畫畫用的綠紙,那一抹綠給了我靈感。
我把他帶到農場,讓他看一看不同的植物,向他介紹它們的特點。我發現小應聽得特別認真,亮亮的大眼睛看著我,還時不時點頭。我問小應:“你看,這些植物長在哪里?”
小應說:“泥土里。”
這時,我看到角落有一棵瘦弱的青菜,根部露在外面,邊上都是小石子。我指著它說:“你看這棵青菜,它離開了泥土獨自在角落里,你覺得它長得怎么樣?”
小應仔細看了看,說:“長得不好,蔫蔫的。”
“陽光、泥土、水都是植物的好伙伴,植物離不開它們。小朋友也需要好伙伴。”我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那我們一起把它移到農場中間去,好嗎?”小應點點頭。
我和小應一起扶著青菜,把它種到泥土里。小應還從邊上捧了更多的泥土放在青菜根部。
看到他對植物這么感興趣,我靈機一動,讓他負責照顧綠植。之后,小應每天早上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農場看看,經常給植物澆水、施肥、修剪枯葉。他把農場里的植物當成自己的寶貝,小心呵護著。
小應的改變,同學們都看在眼里,他們在班會課上選了小應當農場管理員。小應仰起頭,咧開嘴笑了,一臉驕傲。
為了讓小應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我還給他準備了三個本子。
1. “秘密森林本”
“秘密森林本”是我模仿《秘密森林》創意涂色書設計的,是孩子自行記錄心情的本子:心情不太好,就涂成黑色;心情不錯,就涂成粉色;若有些暴躁,則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胡亂涂畫。
一方面,在涂畫“秘密森林本”的過程中,孩子發泄了一部分負面情緒,而不是把心里的不痛快轉移到同學身上。另一方面,翻閱“秘密森林本”也便于我了解、分析孩子近期的心情,及時給予他建議和幫助。
2. “好人好事本”
“好人好事本”掛在教室門口,無論誰發現了班級里的好人好事,都可以寫在上面。我會利用晨會時間公開表揚做好事的同學,把他的名字寫在黑板報的“光榮榜”上,并將上榜學生的照片發到家長群里。
小應愛表現,自從“好人好事本”上線,小應欺負同學的行為就大大減少,他把自己多余的精力用在打掃衛生和倒垃圾上面。一開始,同學們還沒有發現小應的變化,我就率先在“好人好事本”上記錄小應做過的好事:隨手撿垃圾、主動倒垃圾等。漸漸地,小應的名字在“好人好事本”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同學發現了小應身上的閃光點。
3. 家校聯系本
為了更好地幫助小應控制情緒,我在家校聯系本上開辟了“我的心情”一欄。小應可以在“我的心情”一欄中用表情符號記錄自己一天的心情,也可以寫下想說的話。我會在“老師說”一欄中簡單記錄他最近的表現。家長通過我和小應留下的信息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可以分享小應在家的表現,提出自己的想法。借助家校聯系本,我和家長可以及時了解情況,及時疏導。另外,我也經常和小應的父母在微信上溝通家庭教育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小應不像原先一樣,一下課就到處“點火”,尋找存在感,也不會一遇到事情就動手。有時候,他還是會忘記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別人的東西,但是反應過來后,他會立刻補上一句:“我沒經過你的同意用了你的東西,等會兒我還給你吧!”
有一次大課間踢足球,小應跟我說:“老師,小明踩我!”
“他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我問他。
“不小心的。”小應說。
“如果他是不小心的,那我們就原諒他吧。”我一邊說,一邊觀察小應的表情。
“好的。”小應欣然接受,轉身跑向球場和伙伴們踢球去了。
這是多么普通的一幕,可發生在小應身上卻十分不容易,這說明他信任老師,寬容同學,懂得控制情緒了。
同學們都說小應變得有禮貌了、更愛笑了。小應還把同學們帶去農場看自己養護的植物。當同學們夸小應是“植物小專家”時,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還邀請同學們和他一起照顧植物。
有一天,小應垂頭喪氣地來找我。原來,他們種的蠶豆雖然發芽了,但是長勢不好。于是,我聯系了小應的家長,肯定了小應這段時間的表現,并請她來當農場顧問。在媽媽的指導下,小應和同學們一起查資料,尋找蠶豆長不高的原因,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后來,小應讓我幫他在小怪獸的嘴巴里畫上43顆五角星,他說這是他和他的小伙伴,他現在一點都不孤單了。其實,只要把情緒管理好,“小怪獸”也能交到許多朋友。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織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