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川運
我們經常說,做好翻譯的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正確的認知理念和方法。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而且這恐怕是最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話題。沒有實踐的支持,認知的理念和方法便無從談起。認知的方法具體體現在結構和詞匯方面。最近幾期我們一直在討論結構問題,這一期我們討論詞匯與結構相結合的問題。
中譯英的過程中,譯者常常面臨既有利也不利的情況。有利的情況是,中文具有與英文相似的語法手段,因此從語法結構的角度來說,對應的翻譯完全可行。然而,面臨不利的情況也恰恰是因為語法手段的相似造成一種思維的惰性和局限性——既然可以對應翻譯,語法也沒有什么問題,那就不再考慮其他的選擇。
我們先看一個例句:李老師要求學生完成每個星期的作業。
這句話可以翻譯為:Professor Li asked his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ir homework assignments for each week.
或者:Professor Li asked that his students should complete their homework assignments for each week.
這句中文是連動結構中的一種,特點是“動詞+名詞+動詞”,中間的名詞既是第一個動詞的賓語,又是第二個動詞的主語。同樣一句中文,英文在這里用兩種不同的結構表述,實際上表現了句子使用的不同語境。第一句采用了與中文結構相對應的連動結構,句子中的 his students是前面動詞的賓語,也是后面動作的執行者。第二句中的asked后面跟的是一個賓語從句,要求的是做一件事,即學生要完成每周的作業。
通過英文的翻譯,我們可以看到這種中文連動結構的常見現象,即形式上可能是連動結構,但在意義上可以連動,也可以不連動。不連動的意思就是語義的重點不在前后動作的連續,而是在某一件事情的完成,即后面是一個賓語從句的含義。對中文的這種結構特點有較為清楚的了解,有助于擴大思路,跳出原文結構的束縛,否則常常會受到語法表層結構的干擾,翻譯中過多地使用一種結構。
看看這個例子:合同要求賣方支付交易費用。
按照中文的結構順序,一般都會這樣翻譯:The contract requires the seller to pay the costs of the transaction.
這樣翻譯當然是正確的,意思清楚,語法也沒有問題。但是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賣方支付交易費用”是合同中的一個條款,重點是把條款說清楚,至于誰“要求”的,可以通過句子結構表述,并非必須使用具體的動詞require。因此,有經驗的譯者為了增加語言結構的變化,可以很輕松地進行調整: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the costs of the transaction will be paid by the seller.
再看一句:區塊鏈要求每個連結點對每一筆交易進行分布式記賬。
如果按照中文的表層結構對應處理,可能會翻譯為:The blockchain requires every node to record each transaction in a distributed ledger.
但是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要求”后面的部分可以理解為一個賓語從句,句子的重點是“每個連結點對每一筆交易進行分布式記賬”。分布式記賬是區塊鏈的特點,區塊鏈在設計上就具備這樣的功能,因此在語義上就不存在“要求”的問題,使用這個動詞更多的是出于語法結構的需要。因此,這句話可以采用不同的結構來處理:
On the blockchain, a transaction is recorded on all the nodes in a distributed ledger.
我們再看看其他動詞在這種結構中的使用。
例如:我支持你去參加明年的會議。
I support you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next year.
這樣翻譯似乎在結構上過于對應,而且產生了support與不定式to搭配不當的語法問題。中文的連動結構常常會干擾翻譯思維,導致譯者容易采用“動詞+名詞+動詞不定式”的結構,而這個結構有時候行得通,有時則行不通。關鍵還是在于對原文的理解。“你去參加國際會議”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是一個想法、決定或者行動,而“我支持”的是你要做某一件事情。因此,根據不同的語境,這句話可以這樣處理:
I support your decision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next year.
I strongly agree that you should attend the conference next year.
I would love for you to go and attend the conference next year.
再看一個類似的句子:我們支持該組織維持地區和平。
這句話可以翻譯為:We support the organization in maintaining peace in the region.
這樣翻譯語法正確、表述清楚,完全沒有問題。但也可以把“該組織維持地區和平”作為一個賓語從句或者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采用不同的結構來處理:
We support the efforts of the organization to maintain peace in the region.
另外,也可以采用我們上一期提及的分布式處理,不采用動詞疊加的方式,而是將兩個動作分別用兩個句子表述:
We support the organization as it works to maintain peace in the region.
從以上例句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換一個角度來理解中文的連動結構,翻譯的可選擇性則大大增加,既能避免結構上的機械對應,也能避免對應翻譯造成英文結構或詞匯搭配的不當。
再如:我們將組織更多的企業參加明年的博覽會。
如果翻譯為“We will organize more businesses to attend the expo next year.”,單就語法來看沒什么問題,但organize more businesses與中文的“組織更多的企業”并不能直接對應,有詞匯搭配的問題。我們還是從原文的結構分析下手。這里可以把“更多的企業參加明年的博覽會”看成是一件事、一個目標,而要做成這件事需要一定的組織或者協調。譯文可以調整一下:
We will do some coordinating and make sure more businesses attend the expo next year.
或者:We will make good preparations and get more businesses involved in the expo next year.
另外一個類似的句子:我們組織了一個代表團出席11月即將召開的氣候變化會議。
We have organized a delegation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in November.
這句翻譯從語法上看也沒什么問題,但連續使用動作的時候,受母語影響,用不定式表示第二個動作比較常見。可以調整一下,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動作的連續:
We have organized a delegation for the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November.
或者:We have put together a delegation which will attend the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November.
另外一個在連動結構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動詞是“推動”。再看看我們在《中譯英策略與方法(五)》中使用過的一個例子:我們要推動大會通過一項關于氣候變化的決議。
在這句話里,可以把“大會通過一項關于氣候變化的決議”作為要推動的一件事情,而不是直接去push the conference。調整后的翻譯為:
We will push for the adoption by the conference of a resolution on climate change.
這樣表述,重點在推動一件事情,語氣上顯得比較客觀。
再看看“推動”在其他語境下的用法。
例如:我們要推動兩國關系排除干擾,克難前行。
這句話是一個連動結構,調整一下結構,意思上可以理解為“排除干擾、克服困難,推動兩國關系前行”。從這個角度理解原文的內涵,就可以脫離外在形式,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述:
We will strive to overcome all the disruptions and obstacles and move our relations forward.
用一個并列句將兩個意思分別表述,前后也有一個遞進關系。
或者:We must move our relations forward as we overcome all the disruptions and obstacles.
再看一句:收購后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供應商,推動公司產品向技術和價值鏈高端邁進了一大步。
這句話中的“推動”如何翻譯,關鍵要理解其內涵。顯然,這里的“推動”并不是一個要進行的動作,而是與后面“邁進了”搭配使用,表示一個已經實現的結果,即“公司產品向技術和價值鏈高端邁進了一大步”。這里如果按照字面義翻譯為 promote,則只表示“推動”的表層動作,不能表示結果,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翻譯:
The acquisition made the company the largest supplier in the country and brought its products one big step closer to the high-end of technology and value chain.
最后一個例句:縱橫交錯的交通設施構成城市的血脈和骨架,推動我市大踏步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這句話里面的“推動”確實表示一個動作,但這種使動結構也常常體現一種因果關系,前面的原因引起后面的結果,因此也可以嘗試通過結構來表述這種內在的關系:
With an extensiv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at forms the arteries and backbone of the city, we are well on track to become a moder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也就是說,有了縱橫交錯的交通措施,我市就能夠大踏步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這些例句再一次表明,形式與意義的認知視角在翻譯實踐中非常重要。如果側重形式上的理解,那么一個連動結構就是一個連動結構,在表述時結構的選擇也會受到原文的限制。將中文的特點反映在英文中,較多地采用動詞疊加的手段表述,有時候可能造成語言拘謹僵硬,而且也不一定能夠準確傳達意思。但如果對中文的詞匯和結構特點有透徹的了解,再培養起對句子內在意義關系進行分析的習慣,翻譯的思路便豁然開朗,翻譯的選擇性也大大增加,表述形式也就更加自然、地道。上面提到的詞匯與結構相結合就是這個道理。中文連動結構的特點就是動詞的疊加使用,但有時候動詞的意義并非必須通過對應的動詞形式表達,通過結構的變化也可以得到適當的表述。
Parkour Sayings and Quotes (2)
One of the main points of the philosophy behind parkour is being able to help people. To teach them the way of themselves, to gain confidence in themselves, building up from simple moves to more complex things, to teach them that they are worthwhile people.
—Chris Hayes
Rails, walls and rooftops are no longer boundaries, but instead have now become part of my playground. This playground also exists in my mind as I mentally push myself further than I ever thought possible.
—Ethan Scarl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