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為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孩子放學后無人監管的問題,學校立足課后服務平臺,在規范性、有效性上做文章,不僅讓家長無后顧之憂,而且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深入調研,“一份意見”指方向
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教育部《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課后服務的目的、意義、要求,強化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責任意識。根據指導意見,我們一方面深入調研學生課后活動情況,了解家長對學校實行課后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統籌學校現有的人力、物力,盡力滿足學生課后活動需求。
縝密謀劃,立足“雙減”定方案
學校組建了校長牽頭的課后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實際擬訂了《粉陽路小學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制訂了課后服務工作系列管理制度,為課后服務的有序有效開展做了充分準備。實施方案充分考慮了“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堅持“立足需求、服務社會、家長自愿、學生發展”的原則。根據方案,家長需向學校提出參加課后延時服務的書面申請,經班級和學校審核同意后,再與學校簽訂《課后服務協議書》。
加強管理,“三項機制”促落實
為常態長效地開展課后服務活動,學校通過建立三項機制,加強課后服務管理。
一是建立家校合作監督管理機制。學校把課后服務工作納入家長委員會監督管理范圍,讓家長了解課后服務、認同課后服務、支持課后服務,保證課后服務良性運作。二是建立校內督導檢查機制。每個年級均安排一位學校管理人員進行檢查督導,每天對教師到崗情況、輔導情況、學生參與狀態等全面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課后服務規范常態化。三是建立學期考核評價機制。學校一方面通過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等活動,對課后服務特色課程實施效果進行考核評價;另一方面輔導基礎課程,結合學生學習態度轉化、學習習慣培養、學業成績提升等進行評價考核。
關注效果,“四條渠道”保師資
學校通過四條渠道加強課后服務的師資建設。一是骨干先行我帶頭。黨員干部、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積極加入課后服務隊伍。二是薄弱學科走出去。針對整體薄弱的藝術、體育、科學等學科,學校先后組織二十余人次赴外參加學習培訓。三是緊缺課程請進來。學校特邀社會上有專業特長的專家、達人等參與課后服務,補充服務力量。四是家長參與同攜手。學校邀請有藝術特長的家長參與課后輔導,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
立足發展,“五育并舉”顯特色
學校充分依據教育規律和學生個性特點,創設了“1+X”課后服務課程體系。“1”是指優化整合后的學習輔導基礎課程,“X”是指實現個性發展的特色課程。其一,課業輔導,為學生學業提升助力。目前,學校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學科的學業輔導。教師重點對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進行點撥、指導,耐心答疑解惑。其二,特色培養,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奠基。學校特色課程從“一手好字畫、一項好才藝、一身好體魄、一個善思腦”四個領域展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有余力、學有所長”的學生開設富有個性的特色課程。目前,學校開設了3類課程:一是“啟人之智,樂學睿思”課程,即快樂創客課程,注重培養學生思考、辨析、判斷、發明和創新的能力;二是“強人之體,體健意堅”課程,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等課程,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三是“成人之美,通文達藝”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
豐富多彩的課程讓學生得到了發展,讓課后服務落到了實處,真正做到了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認可。
(作者單位:湖北省谷城縣粉陽路小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