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寧
晚飯前,我去教室檢查衛生,沒想到看見了小桐。這個時間點,學生剛下課,她怎么可能這么快就吃完飯了?帶著疑惑,我走到了小桐身旁,仔細一看,原來她正在寫英語作業??炭鄬W習固然好,但也不能不吃飯啊。想到這兒,我輕輕拍了拍小桐的肩膀,說:“先去吃飯吧,吃完再寫也來得及?!钡⊥﹫桃獠豢?,堅持要寫完作業再吃飯。她哭著說:“老師,我之前生病落下了好多課,我感覺有些跟不上。再過一個月就要考試了,我擔心自己會退步,很焦慮?!?/p>
我拍了拍她的后背,輕輕替她拭去眼淚,說:“走吧,先和老師一起去食堂吃飯,老師請你?!蔽依⊥┮黄鹱呦蚴程?。
一路上,我思考了許多。小桐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她的自我期許過高,進而對即將來臨的期中考試產生恐懼。厘清了問題的癥結,我的心中豁然開朗。眼下,重要的不是給她講大道理,而是先共情。
于是,吃完飯回教室的路上,我對小桐說:“小桐,焦慮是一種普遍的心理感受,老師偶爾也會焦慮。焦慮并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如何面對它。相信老師,我們一起直面它,好嗎?”小桐看向我,用力點了點頭。
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小桐的情緒管理進行干預。
接受焦慮,加強積極的心理暗示。情緒ABC理論認為人的情緒、行為是由其對事件的觀念態度決定的,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由個體對事件的偏差認知引發的。我要從認知層面幫助小桐理解負面情緒,學會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我與小桐一起總結了她經常說的增加焦慮的高頻語句,比如“我應該考多少分”“排名應該前進多少”等,改變她的“應該化”思維,用“我已經做得很好了”“我會繼續努力”等帶有積極能量的語句替代。我告訴小桐,一旦她意識到自己產生了消極念頭,就及時轉換思維方式,說一些自我肯定的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在學著放下憂慮,每一天我緩解焦慮的能力都在提高。”“我已經認真復習了,不用害怕考試?!毙⊥┩ㄟ^加強積極的心理暗示,調整自我期許,從而增強了對學習和生活的掌控感,焦慮感逐漸減弱。
合理宣泄,釋放負面情緒。心理學家認為,合理的宣泄是發泄負面情緒的有效途徑。由于小桐性格內向、不善交際,我建議她通過運動、聽音樂、寫作、涂鴉、傾訴等方式宣泄負面情緒。每當感到焦慮、煩躁時,先停下手邊的事情,通過這些途徑讓焦慮的心情平復下來,釋放負面情緒后,再繼續做該做的事情。
關注“小確幸”,找到滋養心靈的能量源。勝任感會帶給我們滿足感,但由于我們要得太多,經常忽略了生活中的“小確幸”。我給小桐提了一個小要求:每天記錄3件令自己快樂、感動或者有成就感的事情。比如,今天達到了一個學習小目標,為自己認真執行學習計劃點個贊;一周用完了好幾支筆,為自己的勤奮鼓掌;一整節課都能跟上數學老師的思維,完全聽懂的感覺真棒;傍晚看到了美麗的晚霞;今天食堂的飯菜很合胃口;交到了一個可以傾訴煩惱的好朋友……我引導小桐將注意力轉移到積極事件上,通過記錄每天的“小確幸”,增強對幸福的感知能力,讓這些閃光的瞬間治愈心靈。
當學生因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而自信心受挫,甚至焦慮或者恐懼時,他們需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理解和接納,教師的共情理解和鼓勵引導就是治愈學生“情緒感冒”的良藥。(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藝術學校)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