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煜 李芹


為了更好地煥發基層治理活力,推動工作力量在一線,為民服務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白洋灣街道精心策劃了“流動服務”項目,旨在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記者從白洋灣街道玉景灣社區了解到,該社區黨支部在黨建引領下聚焦居民對“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需求,依托“海棠紅韻”微陣地服務功能,試點探索“流動服務”項目,已經構建“海棠流動課堂、海棠流動服務、海棠流動民情”3個“一體化”服務模式,不斷夯實社區治理根基,下好社區治理“一盤棋”。截至目前,該社區已通過“流動服務”項目開展服務150余次,問題解決80余條,惠及500余人。
流動課堂,豐富家庭特色教育
“上一秒還母慈子孝,下一秒就雞飛狗跳,瑣事充斥著生活,往往會顧此失彼,多虧社區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流動課堂。現在,我和孩子的關系越來越好,家庭和睦多了,生活也越來越順心。”玉景灣11幢27樓居民小劉提起社區近期推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流動課堂贊不絕口。
此前,“海棠先鋒”志愿者郭瑾在“雙百雙解”入戶走訪時了解到居民小劉的家庭關系出了問題:由于丈夫經常出差在外,家里老人身體不好,家人的生活起居、孩子的成長教育全部落在小劉一個人身上。兩年前,小劉又生了二寶,這兩年忙于帶兒子,從而忽視了對大女兒的關心。再加上大女兒進入青春叛逆期,母女關系愈發緊張,令她頭疼不已。
在了解到很多人都碰到了類似小劉這樣的家庭問題后,玉景灣社區組織黨員志愿者開設了“攜手同心,為家庭和諧賦能”心理健康教育流動課堂,擁有24年哲學、11年心理學及公益咨詢經驗的郭瑾就是流動課堂的志愿者之一。據她介紹,他們結合每個家庭的特殊情況,通過上門走訪送學的流動方式,主要從“如何溝通、如何傾聽、如何表達”三個方面為大家講解如何跟孩子以及家人溝通,助力構建良好的家庭關系。
與此同時,玉景灣社區黨支部還聚焦“工學矛盾”突出問題,通過“線上在職黨員微課堂”,由領學黨員在黨支部微信群里發送學習資料,以線上方式帶領黨員學習,為黨員教育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此外,社區“先鋒直播間”還設計了和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直播主題和學習內容,由“海棠先鋒”志愿者定期在線與社區居民、周邊商戶、新就業群體等進行直播互動,推動黨的組織根系在基層落地生根。
流動驛站,服務高效更惠民
“感謝劉師傅,這么快就幫我修好了車子,不然今天工作又要被耽誤了。”楊波是一名快遞員,對于他們來說,在派件過程中車子出了問題,可是大事。“我們每天的工作量挺大的,工作時間也很長,以前碰到車壞了,到處尋找維修的地方很費時費力。現在有了這個流動驛站,可以提供及時服務,真是太方便了!”
楊波口中的劉師傅叫劉忠民是玉景灣社區物業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一名黨員志愿者。細心的他發現穿梭于小區內的快遞小哥們時常會遇到車胎沒氣、車子壞了無法及時維修等問題,于是購買了一輛三輪車和維修工具,為他們解決打氣、充電、補胎等實際問題。此外,他還幫助轄區居民提供各類維修服務。
為了擴大服務群體,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玉景灣社區黨支部對劉忠民的三輪車進行了提檔升級,把它打造成可流動的“驛路先鋒便民站”紅色流動車,原有的服務項目也得到了拓展。
令人高興的是,這還激發了更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和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不斷提升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的能力,以實實在在的惠民服務營造了更和諧溫馨的社區環境。
“流動服務”不僅在線下。家住玉景灣花園6幢的居民小周在“民情往來”小程序“下單”,表示小游園草坪上有幾個燈倒在地上,希望物業部門進行維修。系統分類“派單”后,小區物業工程部立刻“接單”,當天上午就讓路燈“站”了起來,并把小區其他路燈全部檢查一遍。
據了解,玉景灣社區黨支部以“便民、惠民、利民”為出發點,以打造智慧型社區為方向,將原有“U+Family”小程序進行提檔升級,實現了全年365天在線“不打烊”便民服務,至今共計開展服務100余場次,為500多位居民提供了各類服務。
流動民情站,深入一線解民憂
“每天夜里11點樓上動靜就很大,我們老夫妻倆最近睡也睡不踏實,能否請社區幫忙協調一下……”近日,小區15幢29樓的宣老伯通過玉景灣社區“海棠民情站”提出該訴求。據了解,宣老伯今年65歲,和老伴習慣了早睡早起,但最近一兩個月,樓上半夜總是發出類似機器運作的聲音,老夫妻倆被吵得無法踏實睡覺。“海棠先鋒”志愿者陳亞莉和小區物業主管錢余春得知此事后,立即前往15幢30樓開展入戶走訪調解,介紹了樓下老人的困擾。經過勸說與調解,租住在30樓的幾位年輕人均表示理解,并允諾以后夜班回家一定會避免大動靜,以免打擾老人休息。
據悉,根據小區實際情況,玉景灣社區在推進“海棠民情站”建設過程中,創新設置了流動站點,以各個樓棟架空層作為臨時議事處,推出“‘玉見周六”聯系日常態化活動。具體來說,就是在每周六上午9時至11時,由每個網格的黨員中心戶組織“海棠先鋒”志愿者、居民代表對收集到的居民訴求和意見進行協商議事。此外,該社區自4月起,還將依托“海棠紅韻”微陣地,提升優化并增加6個“海棠民情站”,方便小區居民、周邊商戶、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等向“海棠先鋒”志愿者反映問題、提出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玉景灣社區還打造了線上“民情郵箱”,除了可以精準掌握社情民意,也方便了工作繁忙、出行不便的居民隨時反饋意見和建議,從而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完善民意收集和反饋渠道。今年以來,該社區共協商解決居民提出的停車位緊張、修剪綠化頻次低、居民養狗衛生等25條訴求意見,并且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未來,玉景灣社區黨支部將持續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同步結合“三優”海棠先鋒隊伍建設,凝聚社區黨群力量共同推進社區治理,進一步夯實組織扎根基層、黨員聯系群眾基礎,努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