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豪



“山環水繞、江峽相擁”,這是許多人對重慶的第一印象。翻開重慶地圖,浩浩湯湯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橫貫全域,山水緊緊相連,密密疏疏的樓宇街巷勾勒出獨特的城市紋理。
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重慶基層治理面臨的問題更加錯綜復雜。同時,這片山水也賦予重慶人不斷向上跋涉、一往無前的性格,并將這股韌勁深深融入推動基層治理各項工作中。
近年來,重慶推進“黨建扎樁·治理結網”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改革,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以健全體制機制為關鍵,以數字賦能為動力,著力構建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基層治理體系,以高效能治理護航現代化新重慶建設。
“黨建扎樁”,就是讓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成為“主心骨”,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方方面面,確保基層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治理結網”,則是織密延伸進城市樓棟和鄉村院落的“大網”,不斷提升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實現基層各類問題“一網解決”。
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居民小區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區,社區服務的“最后一百米”在居民小區。
重慶堅持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把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相結合,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讓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鑄牢魂、扎穩根。
在黨建統領下,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正最大程度轉化為治理效能。
走進璧山區璧泉街道宏康浩宇小區,植物郁郁蔥蔥、巷道整潔有序,年輕人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有說有笑地鍛煉身體。
而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當地出名的“臟亂差”小區,因為消防設施問題,大多數高層住戶家里都常備逃生繩。
后來,璧山區創新開展“黨建統領、小區治理”試點,通過黨建統領,實現業主委員會實體化運作,積極探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路徑。
2020年2月,宏康浩宇小區成立黨支部,隨即成立業主委員會,并注冊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實現實體化運行。在黨組織的引領下,該小區開展“百名黨員亮身份”活動,100多名黨員在小區承諾踐諾,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在身邊、身邊有黨”。在黨支部的指導下,業主委員會堅持服務提質,通過物業企業盤活廣告位等方式,2022年小區創收37萬元。
如今,璧山區已建立300多個小區黨支部、150多個業主委員會,超過一萬名黨員回小區報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當前,重慶高度重視提高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健全完善領導有力、統籌協調的體制機制,推動治理服務精準化、精細化。
“累了進來休息,熱了進來乘涼,渴了進來喝水,這個驛站挺好,有家的感覺。”剛完成一單配送任務的網約配送員王威滿頭大汗地走進房間,在飲水機旁接了一大杯水。
王威口中的這個“家”,指的是巴南區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2022年,該中心正式投用,是巴南區專門為網約配送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打造的一塊集黨建引領、溫情關懷與基層治理等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服務陣地。
除了黨群服務中心外,巴南區還在各鎮街建立了6個黨群服務驛站、若干個黨群服務點。這些服務站點不僅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了歇腳的地方,還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哥驛站”。
今年以來,巴南區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還先后成立了“先鋒騎士黨支部”和“先鋒騎士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外賣騎手、快遞小哥“走街串巷、上門入戶”的工作優勢,引導新就業群體積極參與基層治理。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
要實現“治理結網”,關鍵是要實現基層各類問題“一網解決”。
近年來,重慶著眼基層“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現象,大力推進工作整合、力量融合,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基層治理格局。
網格是在城鄉社區及其他特定管理區域內劃分的基層服務管理單元,與群眾聯系最緊密、最直接、最快捷。
“請問一下各位專家,我的果樹有些葉子發黃,是什么原因呢?”潼南區雙江鎮雙林村的一位農戶在網格服務群中提問。
“請問你種的是什么果樹?”僅僅幾秒鐘后,網格員陳明海便關心起這個問題。不一會兒,另外一位網格員劉會,在微信群里發送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并告訴這位村民會聯系農業技術指導員前來指導。
精準、高效、暖心,這是基層治理中最需要的品質。
在潼南區,依托網格建立的“潼心共治”網格服務微信群有1800余個,覆蓋約45萬戶城鄉居民。通過推行“群眾點單、平臺派單、網格接單”工作模式,網格員及村(社區)干部、黨員骨干、網格長24小時在線,提供“線上”答疑解惑、“線下”辦事服務的“一站式”服務,讓群眾的事情有著落、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
創新基層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如何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讓基層的每一個小小網格,都能成為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一畝三分地”,重慶各地正在積極探索。
“這一次各位網格員反映的問題,社區把重點事項都做了梳理,散會后網格員要及時傳達給居民。”6月19日,在沙坪壩區覃家崗街道鳳天路社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安淳就近期網格員反映的基層治理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像這樣的碰頭會,該社區會定期召開,梳理社區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截至目前,沙坪壩已劃定城市網格1030個、農村網格136個,初步構建起人員管理、事件流轉、職責清單制度體系。
江北區實施“紅網智治”工程,科學劃分基礎網格725個、專屬網格83個,建立“發現問題—分解派單—處置反饋—核查結案”閉環處置制度,收集解決群眾反映問題6250個。
銅梁區整合職能部門下沉基層的專職平安員、綜治巡邏員、駐所調解員、城管協管員、市場監管員、司法協管員、禁毒社工等7類人員,組建專職網格員隊伍,建設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治理中心,形成聯通共享、全面覆蓋、動態跟蹤的基層治理格局。
數字化激發基層治理“大能量”
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離不開大數據的運用。近年來,重慶基層治理智能化逐漸突出系統性、協同性和集成性特點,基層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
2021年9月,重慶搭建起基層智慧治理平臺,該平臺具備指揮調度、社區日常服務等多重功能,能夠滿足各級多元化的管理服務需求。
在人口密集的渝中區,許多小區樓道都安裝了煙感霧感報警器,通過探測煙霧濃度和環境溫度,實現火災聲光的報警提示。車輛擁堵、垃圾桶滿溢、高空拋物……這些社區治理中常見的問題,同樣會有警報提醒專人處理。社區工作人員仿佛有了“千里眼”“順風耳”,管理更高效,服務更及時。
打開基層智慧治理平臺,人、房、地、事、物等數據躍然“屏”上。平臺通過接入物聯感知設備,形成數字孿生展示,無論是社區網格地圖、轄區人口、轄區房屋等基礎信息,還是安全巡查、垃圾分類、出租房管理等與社區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均可一屏縱覽。
基層智慧是基層治理最大和最有潛力的資源,許多制度創新都來源于此。
渝中區按照專群結合、以專帶群、群防群治的工作思路,整合社區巡防隊員、流動人口協管員、禁毒社工、義務消防員等4支力量,統編建立專職群防隊伍——“渝中群防”。身穿“群防”標識制服的巡邏隊員,穿梭于大街小巷,閃爍的警用肩燈在夜色中尤為醒目,他們與社區黨員、網格員、社區工作者、樓棟長、平安志愿者等一起,將網格“微力量”匯聚成基層治理“大能量”。
大渡口區健全在職黨員“一到二崗三單”報到制度,組織在職黨員每半年到社區、小區報到一次以上,由社區黨組織統一設崗、黨員認崗,建立服務紀實、工作評價、積分管理“三聯單”,激勵引導在職黨員報到服務1.2萬余人次。
永川區按照“草根群體、民間力量”的定位,開展“我們的鄉賢我們評”活動,累計評選出1000多名新鄉賢,并搭建了區、鎮兩級鄉賢聯誼會及“鄉賢評理堂”平臺,組建了“鄉賢智囊團”“鄉賢創業團”等隊伍,引導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
渝北區在農民群眾集中居住的地方創新設立“民情茶室”,通過“一室、一桌、一茶”,聽民情、問民需、解民憂,調糾紛、化矛盾、辦實事。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市委六屆三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重慶正推進“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系,加快構建鄉鎮(街道)新型治理體系,探索建立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構建黨建統領、經濟生態、平安法治、公共服務“四板塊”,建設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深化黨建統領網格治理專項行動,推動重慶高效能治理不斷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