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近年來,云陽縣以“黨建扎樁·治理結網”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改革為抓手,抓基層、打基礎,探索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新實踐。
黨建統領強鏈,治理架構一體貫通。基層治理,黨的全面領導是最大的“壓艙石”。注重制度設計,縱向構建“縣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組織”四級架構,縣委書記擔任組長,壓實工作責任鏈條,實現指揮暢通、權責明晰、協同高效;橫向抓實“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建設,建強街道治理“中樞”,破除條塊壁壘、機制障礙。注重賦權減負,嚴格落實事項準入制度,取消蓋章12項、臺賬17個、事務14項,讓社區干部有更多精力辦實事。注重賽馬比拼,制發《駐區單位、派駐單位參與社區共駐共建工作考核細則》,把參與基層治理情況納入“雙曬”、“雙評”和“一把手”例會重要內容,通過量化評比、排榜通報,推動“以曬促治”。
網格重塑智治,數字賦能一網統管。網格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發揮著“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全領域健全網格體系。推進“多網合一”,將網格優化調整為242個,按照“1+3+N”模式,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300余名,同步全覆蓋組建黨組織,核定責任事項,建強網格治理“主心骨”。全鏈條重塑網格機制,聚焦多跨協同、平戰轉換,按照“網格吹哨、分級轉辦、響應處置、核查反饋、考核評價、事件歸檔”流程,實行分級流轉、閉環處置,今年以來網格內解決矛盾1920個、化解率達94.7%。全方位激發網格活力,加快重大應用集成落地,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數據實時更新、精準對接、關聯貫通。健全考核激勵機制,每年創評一批示范網格、優秀網格員,今年以來有42名優秀網格員被吸收入黨、13名網格員進入社區干部隊伍。
靶向發力破題,聯建聯動一域共享。提升治理效能,根本在于堅持開放融合的價值取向。“三張清單”帶全局,建立“需求、資源、服務”三張清單,借力數字化平臺,構建起“居民點單、社區分單、街道派單、單位領單”運行機制,今年以來已收集“訂單”4200余件、辦結率98.2%。“三項活動”聚人心,社區定期開展“社區一家親”、“黨員奉獻日”和在職黨員進社區“四個一”志愿服務活動,推動黨員干部做給群眾看變為黨員群眾一起干,今年已開展活動200余場次、覆蓋居民10萬余人。“三治融合”解難題,指導制訂社區居民公約、自治社團章程等規范,建立“民情懇談、社區聽證、社區評議”對話機制,推行公民道德“紅黑榜”,評選星級文明戶等1.5萬余戶。推廣“大事政府辦、小事協商辦、私事自己辦”三事分流工作法,構建訴調、檢調、警調、訪調“四調銜接”機制,化解矛盾糾紛2.3萬件次。
要素保障助力,治理支撐一核多元。建立高效順暢的基層治理體系,要素支撐是關鍵。建強骨干隊伍,拓寬來源渠道,把好招聘入口關,實施學歷提升行動,全覆蓋建立“四崗十級”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面向社區干部定向招錄鄉鎮公務員等,推動“學歷、能力、待遇”三提升;用好用活機關在職黨員,將全縣在職黨員編組聯樓、定崗定責。構建多維矩陣,整合黨群服務中心、勞動者港灣、“歇歇腳”驛站等公共服務陣地,構建“15分鐘黨群服務圈”,一體構建“城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服務陣地體系;打破社區界限,構建區域化黨群服務中心,整合黨建、治理、服務等功能,進行組團服務、融合服務。推動費隨事轉,縣級財政配套專項資金,并整合民政社工、綜治巡邏員、協管員等群體的工作經費,按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動態核定網格員待遇;明確社區權責事項,嚴格準入制度,鼓勵定點聯系單位提供黨建工作經費,推動基層治理工作有人辦事、有錢辦事。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云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