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煜宇
基層是社會的單元和細胞,而黨建則是基層治理的“導航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正深入推進“黨建扎樁·治理結網”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改革,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凝聚起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立“聯動高效”的治理體系。要打通“縱貫線”,建立多級聯動責任鏈條,健全“鄉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黨組織—黨員(樓棟長)”四級黨建網格化組織體系,推動黨的建設與網格化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要織密“組織網”,釋放黨建統領網格治理新效能。深入實施黨建統領網格治理專項行動,把村(社區)內各類網格整合成“一張網”,科學劃分村(社區)網格,并同步全覆蓋組建網格黨組織,實現黨的組織覆蓋與網格治理同步推進。要用好“指揮棒”,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建立賽馬比拼機制,將基層治理納入黨建報表評價指標,并將其作為考核評價各級黨組織和領導班子的重要內容,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不斷整合優化體系,打通“服務群眾”的關鍵節點。要建立專業高效的網格隊伍,選優配強網格長、專兼職網格員、網格指導員等“1+3+N”網格力量,明確網格員職責任務;制訂“菜單式”培養計劃,聚焦矛盾糾紛排查等主題,對網格員分層次、分類別地開展專題學習培訓。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手段,推動基層治理網與數字網有機融合,實現縣、鄉鎮(街道)兩級貫通,并通過移動工作端延伸到村(社區)、網格。要不斷發揮黨組織作用,突出強化村(社區)黨組織領導作用,對網格實施管理服務,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推動各類問題及時解決。
完善聯動運行機制,形成“民呼我應”的溫馨磁場。要深入基層“知民心”,建立常態聯系走訪機制,縣領導班子成員直接聯系社區,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直接聯系網格,通過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民情民意,探出實情實況。要解決問題“暖民心”,健全“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問題閉環解決機制,形成“問題收集—研判交辦—協商辦理—調度督辦—反饋評價”工作閉環,讓群眾反映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強化各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推動縣級、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四級互聯互通互享,有效解決“看得見的無權管、有權管的看不見”的問題。要心系群眾“聚民心”,健全“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加快推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拓展便民服務功能,提供全程代辦、上門幫辦等服務。
有效整合社會力量,構建“一核多元”的共建格局。要擰緊“動力軸”,強化基層黨組織“軸心”作用,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決策、民主協商等各項制度,整合基層群防群治力量,依托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體化運行,扭轉基層綜治力量分散、工作統籌難的局面。要擴大“共治圈”,健全融合互動長效機制,健全鄉鎮(街道)、村(社區)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討論解決區域內社會性、群眾性工作以及村(社區)建設管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深化機關單位和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制度,整合鄉鎮(街道)、村(社區)、群團組織等服務資源,建立長效互動機制,形成“握指成拳”的共建合力。要共繪“同心圓”,增強基層社區自治活力,深化“楓橋經驗”彭水實踐活動,將“四議兩公開”等鄉村治理重要制度落實情況納入鄉鎮(街道)年度考核重要內容,探索鄉賢說理堂等新型協商形式,聚力解決基層治理難題,充分撬動黨建統領下的自治共治力量。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