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群
【摘? ?要】當前,媒體融合持續深化,短視頻的飛速發展給傳統媒體的法治宣傳帶來了新的契機。如何有效提升短視頻制作質量和傳播效果,使之成為傳統媒體普法宣傳的新陣地,本文結合安徽日報普法短視頻欄目“曉群說法”,從短視頻內容定位、制作創新、傳播策略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思考。
【關鍵詞】短視頻;普法;正能量;融合創新
短視頻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一種新傳播形態,廣泛在各種互聯網平臺上播放,時長從幾秒到幾分鐘不等。短視頻傳播速度快,能在極短的時間里吸引受眾,使得受眾的碎片化時間得到填充,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方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當前,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不斷深入推進,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普法宣傳產品,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服務方面的需求十分必要。同時,短視頻等新的傳播方式給傳統普法方式帶來巨大沖擊,因此,將普法與短視頻相融合,提供內容更加有效、傳播更加有力的普法短視頻,將成為普法宣傳的新態勢。安徽日報普法短視頻“曉群說法”欄目是安徽日報視頻號于2022年9月推出的一款普法短視頻產品,其以幽默風趣的風格贏得了受眾的普遍歡迎。本文結合“曉群說法”短視頻,對提升普法短視頻制作質量與傳播效力進行分析和思考。
一、幽默+專業,讓信息傳播接地氣聚人氣
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讓信息傳播更加接地氣聚人氣,是黨報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曉群說法”,是安徽日報視頻號推出的一款普法短視頻欄目。主創人員通過對當下短視頻傳播特點的研究,借鑒吸收了傳統電視節目和現代短視頻的多種優勢,確定了“表達要幽默,說法要專業”的欄目定位。
欄目自推出以來,以其輕松幽默的語言表達、簡潔明快的敘述方式、深入淺出的法律故事講述和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贏得了受眾的贊許。特別是在每期短視頻中,主創人員都會精心設置一個或數個“梗”,讓受眾在開心一笑之余,留下回味,從而對短視頻中講述的法律知識也記憶猶新。
如在“說酒駕”這期短視頻中,出鏡人“曉群”以自嘲口吻,通過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糗事”,引入“酒駕”這一嚴肅的話題,和大家一起分析涉及“酒駕、醉駕”的相應情形,進而引發受眾的思考。其中,特別設置的“梗”——朋友小酌時,有人問“群哥,酒后挪車算不算酒駕?”群哥說“送你兩個字,絕對不行!”緊接著群哥說“您看這酒喝多了,連數都數不清了,更何況是開車呢?”讓大家在哈哈一笑中,進一步認識到“酒駕”的危害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了交通法律法規。
又如2022年11月1日推出的關于安全駕駛電動車的短視頻中,一男子超速駕駛電動車,小男孩在后座上左搖右晃,差點要掉落。路人將其攔停后,男子一句話十分雷人“兒子啊,你媽媽呢?”至此,一個在“小光棍節”把老婆弄丟了的搞笑故事展現給了大家。有受眾在觀后留言說,以這樣的方式展示超速駕駛的危害,比枯燥的說教讓人更加容易接受。
針對部分手機APP傳播不良文化內容,侵犯群眾個人信息隱私等行為,“曉群說法”欄目推出“說說APP那些事”短視頻,細數不良APP給大家帶來的煩惱,普及相關法律法規,為大家避免不良APP的騷擾 “支招”,體現了短視頻“實用性”的特點。
下一步,“曉群說法”欄目將繼續按照自身的定位要求,明確方向、守好底線、擦亮標簽,發揮“幽默+專業”的優勢,努力讓普法短視頻的信息傳播更加接地氣聚人氣。
二、熱點+引導,“內容為王”是關鍵
“忘記和脫離人民群眾是文藝創作最大的危險”[1],普法短視頻的創作更是如此。當前,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蓬勃開展,社會生產、群眾生活都離不開法治。大到國家安全,小至日常生活,法治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普法短視頻應關心群眾所關心,想群眾之所想,答群眾之所問,真正把黨報的社會責任、關心群眾利益與普法短視頻的創作緊密聯系起來。特別是對一些極易引發社會關注的法治焦點和輿論熱點,要加以重點研究和進行主題策劃。
2023年年初,合肥發生了一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受害者眾多的突發事件——“一家知名連鎖健身房跑路了”。面對這一突發事件,受害者群情激憤,甚至有的人打算采取極端手段來解決。“曉群說法”主創人員敏銳把握這一動態,及時推出了“健身房跑路,該咋辦?”的短視頻,通過情景演繹的方式,引導大家走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為事件的妥善解決起到了助力作用,受到受眾好評。
普法短視頻只有關注社會熱點,貼近群眾生活,主動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才能引發受眾的觀看興趣。如2022年世界杯開賽伊始,“曉群說法”在主流媒體中較早地推出了關于“世界杯賭球”話題的短視頻,通過講述參與賭球的球迷的小故事,生動展示了賭球的巨大危害,起到了良好的輿論引導作用。
三、融合+創意,以正能量贏得大流量
目前,各大短視頻平臺和新聞媒體網站并不缺少法治題材的短視頻作品,而實際上能廣泛傳播并為大眾所熟悉的法治短視頻數量卻并不多。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大部分法治題材的短視頻作品內容同質化嚴重,敘事手法單一,難以引起受眾的觀看興趣。[2]
從實踐來看,碎片化、可視化是當下新媒體傳播的顯著特點,短視頻正是上述特征的集大成者。而短視頻內容良莠不齊,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情況。黨報等傳統媒體在開展普法宣傳中,要準確把握短視頻的制作與傳播特點,既要牢牢把握主流輿論方向,又要追求最佳的傳播效果,迅速抓住受眾的目光,決定其不能照搬傳統普法視頻的制作方式,不能陷入娛樂化陷阱,要做到“普法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給受眾健康向上的引導,助其樹立良好的道德觀。”[3]
普法短視頻,要進一步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筆者認為,除了精準定位、精心選擇內容之外,還應當從表現手法和推廣路徑多元化方面加以努力。
眾所周知,普法內容涵蓋范圍廣,類型豐富多樣。因此,在媒體融合時代,普法短視頻的制作,不能沿用傳統新聞類視頻的模式,應善于創新,采取更加多元化的表現形式,讓用戶能始終保持“新鮮感”,讓普法短視頻常看常新。
從“曉群說法”來看,最初推出的時候,主要是以出鏡人“脫口秀”的形式,“說交通”“說假日安全”“說新法規”……以出鏡人“曉群”個人的講述作為基本表達方式。隨著品牌定位的逐步完善,“曉群說法”欄目主動聽取熱心受眾和相關專家的意見建議,推出了情景劇普法模式,讓短視頻更有趣味。如在短視頻“殺豬盤,怎么破?”中,由主創人員傾力出演,將從事電信詐騙的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丑惡嘴臉,以及受害人的單純輕信、彷徨無助,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受眾對于防范電信詐騙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情景劇普法模式也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在新媒體時代,許多熱點事件往往自帶流量,能夠快速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媒體常以“搭便車”的方式跟隨或追隨社會熱點問題,以此實現借勢營銷、吸引公眾眼球、提升關注度等傳播目的。[4]“曉群說法”在短視頻的推廣中,除了“蹭熱點”之外,還增強“借船出海”意識,加強與有影響力的相關渠道合作。如與“安徽普法”平臺合作,發布“曉群說法”的部分短視頻,收效良好。
結語
安徽日報普法短視頻欄目“曉群說法”,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一種探索嘗試,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品牌。做好普法短視頻,需要創作者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持續提升自身素質,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表達方式,更加注重短視頻內容的定位、質量、創新,保持連續性、一貫性,努力推出更加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短視頻,以期實現良好的普法宣傳效果。
注釋 :
[1]李韻.忘記和脫離人民群眾是文藝創作最大危險[N].光明日報,2012-5-18(06).
[2]李雁佳,曹晉敏.融媒時代法治題材短視頻的傳播策略[J].青年記者,2019(29):91-92.
[3]胡亞奇.普法短視頻內容生成策略研究——以B站“羅翔說刑法”為例 [D].東北師范大學,2021.
[4]梁建業.政務新媒體平臺“蹭熱點”的正確方式 [J].傳媒,2021(10):80-81.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政治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