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鋼琴教學改革相關概念
(一)多元文化的含義
多元文化是指向于世界文化不斷交流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文化的變更也愈來愈迅速,于是多種文化在經歷曲折艱難的考驗后來到了我們身邊,新的文化也爭相映入我們的生活?,F今多元化的文化融入社會,帶領社會也走上多元化的道路,多元化的社會發展將不僅限于現有的文化,而是將目光放遠到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文化沉淀。正因為多元文化參與到社會的發展中,所以就形成了當今的多元化社會。
(二)鋼琴教學模式的含義
鋼琴教學模式與其他音樂教學模式有一定區別,鋼琴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鋼琴的教學要在理解作品含義的同時將作品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演奏出來?,F如今培養鋼琴專業人才,要放眼于多個方面,首先著重注意變化的一個方面就是創新教學模式,針對于傳統的教學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優秀的成果保留延續并與新時代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為祖國培養更優秀的高素質人才。而改革傳統鋼琴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正確教育理念的滲透,讓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教育方式有充分的理解。改革后的的鋼琴教育模式中更加注重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也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所以,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對于鋼琴演奏的審美,讓學生懂得如何欣賞鋼琴演奏,從而使得學生提高對鋼琴學習的積極性,再將鋼琴的文化素養傳授給學生;緊隨其后的是要充分了解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和內涵,將鋼琴教學與教育學、心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進行深度融合,由此創新傳統鋼琴教學模式。還要融合鋼琴教學模式中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創新基本能力,在實際教學課堂中要從以教師為主體核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去探索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鋼琴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伴隨著當今社會經濟文化多層面的快速發展,當今時代的大趨勢一直是朝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其中文化多元化是根基,因此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不僅致力于智育,更傾向于美育的發展。西方鋼琴自十八世紀傳入中國,就打破了中國傳統硬性教育的現狀。鋼琴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教學方式也隨著多元文化背景的發展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鋼琴教育想深化改革,首先必須要清楚鋼琴教育在教育領域的意義,了解其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多元化改革的重要性。
(一)鋼琴教學在音樂教育中舉足輕重
鋼琴是音樂教育的基礎,鋼琴技能的掌握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鋼琴教學的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為從事音樂教育的師范生鋪設了學業規劃及就業技能的道路,對學業及就業起到了雙導向作用。正因為鋼琴教學的重要導向作用,鋼琴教育改革往往會被格外重視,對改革的要求也不拘一格。鋼琴教學是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基礎類課程,試想如果沒有鋼琴的加持,音樂教育怎么向前推進?這必將影響音樂專業的前景及發展,關系著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是否能承擔起藝術教育培養人才的重擔。
(二)鋼琴教學改革有助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現今,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大力扶持藝術類教育,對藝術人才的管理方式也趨于多元化,并且在極力追求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傳統鋼琴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于藝術實踐方面,而輕視了藝術文化;更投入于對學生鋼琴技能的鍛煉,卻因此忽略了鋼琴教育的全面性,多元文化背景的帶動下,新教育理念逐漸浮出水面,這恰恰填補了現在教學模式中藝術文化方面的空缺。新教育理念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這也就順應了國家對人才的發展要求。首先,多元化的新教育理念倡導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新教育理念的多元化發展對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使得他們具有更專業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這將更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得到更多的重用,讓更多學習鋼琴專業領域的同學能夠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貢獻。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鋼琴教學模式改革措施
在多元文化背景的趨勢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鋼琴的教學中從學生自主學習的掌握程度出發,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教育方法。鋼琴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具體的方式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授知識與創新開拓思維引導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知識傳授的環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需要教師用通俗易懂的言語來幫助理解。而將傳統傳授知識的方式與新型鋼琴教學方式中創新開拓思維深度融合,是鋼琴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開拓思維的重要方法。這兩種教學手段如果單獨使用,學生在鋼琴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缺乏對音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有固定知識與思維。由此而見,在教學課堂上,首先需要鋼琴教師向同學講解鋼琴曲目的豐富內涵和演奏風格,其次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去思考,教會學生用創新的眼光,積極擴展自身的知識與實踐技能。
1.采用情感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鋼琴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的任務,也不是讓教師成為主體,而是要讓教師和學生有一定的溝通與交流。要想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現狀,則要用情感教學方式可以增加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學生就可以積極融入到課堂之中,達到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師要用語言魅力打動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充滿未知的探索心,才會對知識更加感興趣,從而加強了學習的濃厚氛圍。情感教學方式也從幾個方面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度對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鼓勵他們繼續加油,幫助他們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努力克服學習鋼琴時所遇到的困難。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要耐心地與他們進行深度交流,解決學生自身在學習方面的難題,不要采用批評式教育,不要磨滅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素質修養,對知識的充分掌握和專業的技能,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地向上攀登。
2.豐富鋼琴課程理論學習的內容?,F如今,鋼琴的教學課程在選材重點上更加偏向于西方鋼琴作品。換個角度來看,中外文化差異使得學生對鋼琴作品的理解不夠深入。由此可見,鋼琴課程的內容必須不斷豐富,采用中外優秀藝術作品相結合的方式。在欣賞西方鋼琴藝術作品時,可以將我國的古典藝術音樂逐步融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古典藝術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弘揚東方古典文化。其次,在傳統鋼琴教學模式中,教師過于注重實踐方面,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學生演奏鋼琴曲目的熟練程度和演奏效果,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缺乏培養。鋼琴理論知識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熟練掌握鋼琴理論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有利于接下來的鋼琴實踐環節,也加強了學生對于鋼琴演奏的興趣。在鋼琴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的熟練掌握十分重要。
3.鋼琴“三結合”教學,主要在于集體、個人、小組三個方面?!叭Y合”教學填補了單獨授課和集體授課的缺點,更適合學生解決東西方文化差異問題和個性化發展。鋼琴三結合教學法,重點以學生為主,教師起到啟迪學生進步的作用。新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提高對鋼琴學習的熱情,改革后的新教學模式會將重心放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從而達到提高鋼琴教學質量的目的,并帶領學生朝向自我思考、自我理解、自我堅持的方向努力?!叭Y合”的教學方法更能提高鋼琴課程的學習效率。每節集體教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在實踐過程中,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部分為講授新知識,學生需要預習新知識自行研究,遇到難題可請教老師。集體課為小組課鋪墊道路,下一步在小組課中會給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解決個性化差異的問題。在小組課中,由于每位同學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組,讓每位同學都能夠有機會演奏自己的作品,充分發揮自己的演奏水平。在此過程中,其余學生和教師可以給出自己的建議,演奏者會虛心接受并改正問題。個別化教學是指教師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所做出的教學計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最全面的教育。
(二)音樂設計的教學模式
音樂設計是鋼琴教學改革中重要的環節,它可以使學生的創新型思維得到進一步開拓,使學生散發創新思維的一種途徑,音樂設計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演奏和表演能力,還可以開拓創新思維。這種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它不是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行為,主體也不是教師。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學生,重點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采用音樂設計的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從教師傳授為主演變成為學生主觀設計作品,再到講述設計的中心主旨,又到演奏音樂作品,由教師幫助學生修改音樂設計方案,讓學生的設計得到進一步升華。教學模式的改革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并會重點培養學生以下三種能力:
1.聽辯能力。在鋼琴課堂教學中對于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聽辨能力的提高會幫助學生在課下練習時聽出自己在演奏時所犯的錯誤。正因為聽辨能力的重要性,教師應不斷訓練學生的音樂聽辨能力。首先,聆聽自己的演奏,準確指出自己的缺點,幫助學生不過度依賴老師的指導;其次,可以在他人的演奏中聽出閃光點,并虛心學習;最后,好的聽辨能力可以增加我們的藝術素養,更好地欣賞來自全世界的優美音樂。
2.分析教材能力。這一能力充分體現在課前工作之中,同樣在鋼琴學習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鋼琴教材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演奏中清楚音樂作品的難點,及應該多加注意彈奏的部分。每一位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分析都是不同的,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這時候需要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幫助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督促學生改進。舉個例子,在拜厄100課中,不同的學生對于課程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保留指”“倚音”“兩手交替”這都是同學們所遇到的困難,但根據教材知識點的邏輯性來講,“倚音”的彈奏應是本課中的難點,而其他的難點因學生自身演奏能力的不同而有差異化問題。
3.解決問題能力。鋼琴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問題例如彈奏指法分配不當,基本理論知識存在問題,節奏訓練方面欠缺等問題的浮現,都需要學生能都熟練具備這個能力。鋼琴教學中節奏和指法一直是長期存在的問題,這個時候可以多加以節拍器的幫助,勤加練習。也需要教師用更加形象生動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并持續提高教學質量。在遇到節奏等問題時,教師還可以請掌握準確的同學來進行示范彈奏這一段節奏。每個同學運用的方法都不盡相同,采用“劃拍法”“口念法”“節奏細分法”等方法將問題解決。在學生的的演示過程中,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效果往往比教師的語言更加貼合學生的理解點,更方便于學生的鋼琴練習。
(三)探討研究型教學模式
研究型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其創造性。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是采用特殊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教學模式的具體內容是讓教師靈活運用高科技手段來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氛圍。讓學生對于鋼琴曲目的演奏中去發現音樂作品的獨到之處,以及研究鋼琴作品的專業技巧等。教師和學生針對于音樂作品進行討論,創新傳統教育模式中以教師為主的方式,學生的意見和教師的意見同等重要,在探討的過程中啟迪學生展開思考,積極深入研究。
1.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看,鋼琴演奏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的難題。這就要求鋼琴教師在傳授過程中,要找到每個學生所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每一位同學出現的問題,絕不以偏概全。及時發現學生在鋼琴學習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并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另外,教會學生如何主動地參與學習,讓學生不再是“趕鴨子上架”式的學習。在關于對鋼琴的欣賞這類課程中,教師可以尋找鋼琴家演奏的藝術視頻,讓學生感受演奏和鋼琴曲本身的魅力,并在結束時拋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相關資料,增加學生對于鋼琴演奏的熱情。其次,通過改革傳統鋼琴教學模式中單人授課的方式,采用小組鋼琴課的方式。小組鋼琴課的形式突破了傳統一對一的模式,讓學生不再處于緊張的狀態,學生之間探討,交流學習經驗,指出在演奏過程中自己遇到的難題和演奏技巧。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這種教學方式會使課堂氛圍活躍,實踐性強,實行這種授課方式可以穩步提高教學質量,收獲優秀成果。
2.構建健全的鋼琴課程評價機制。傳統鋼琴課程評價機制只以考試成績進行教學評價,教學質量并不明顯,反而凸顯出傳統鋼琴課程評價機制局限性的弊端。所以為了進一步顯現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成果,鋼琴課程評價機制進行了改革,不僅要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方法之一,還要積極鼓勵學生采用自評、互評、他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從而得到真實有效且能充分顯示教學成果和質量的評價結果。健全了鋼琴課程評價機制,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了解得更加清晰,,然后根據每位同學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屬于個人的教學方案,解決差異化問題,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鋼琴。最重要的好處在于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接受了他人的建議,更好的改善自身在學習上的問題,并學習他人在學習方面的閃光點,點燃學生學習鋼琴的熱情。因此,構建健全的鋼琴課程評價機制十分重要,各高校在評價機制方面也應提起重視,各高校老師也應積極創新思維并倡導多種評價方法的機制。
四、結語
在現如今多元文化并存的大趨勢之下,各高校的音樂領域教學應該加強對鋼琴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將多元文化充分融入新教學模式中,進一步了解鋼琴教學的重要性;順應時代背景,為鋼琴教學模式革新提供更好的時代基礎。滿足學生在鋼琴演奏和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性需求,著重強化學生的鋼琴專業技能,培養綜合素質修養優秀的人才,為國家及社會培育眾多具有創新性思維,藝術涵養高尚的綜合性人才,由此促進多元文化經典的長遠發展,加快鋼琴藝術文化發展的腳步。
參考文獻:
[1]趙倩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探討》,《戲劇之家》2022年第30期。
[2]楊靖:《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藝術大觀》2021年第4期。
[3]劉雅琴:《多元文化視野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途徑分析》,《大眾文藝》2021年第15期。
[4]馬赫苒:《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研究》,《戲劇之家》2021年第23期。
[5]邱璇:《普通高校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中國文藝家》2018年第11期。
[6]祝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探析》,《北方音樂》2019年第23期。
[7]李響:《多元文化視角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8期。
[8]劉娟:《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鋼琴教學改革——評〈鋼琴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教育學刊》2018年第6期。
[9]閔小敏:《多元文化教育視域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探析》,《中國民族博覽》2020年第3期。
[10]呂維:周子雯,蒲俊宏《互聯網新技術引領下的鋼琴教學模式改革》,《四川戲劇》2020年第6期。
[11]姬明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研究》,《音樂天地》2017年第6期。
[12]岳磊:《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研究》,《北方音樂》2020年第5期。
張 璐 鋼琴演奏博士,沈陽大學音樂與傳媒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