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萍 赫蘭保 王成森 周蕾 王兆山 李義



摘 要:本文針對肉鴨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污難處理問題,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主要從“肉鴨糞水的特性”“黑膜氧化塘內鴨糞肥養分含量”“現行糞水處理方案的特點及合理的選擇”等方面研究有效處理肉鴨糞污的方案,以期探索出污染“零”排放的生態新模式,實現養殖環境清潔化、資源利用高效化和養殖生產生態化,保障地方農牧產業可持續發展,對促進和加快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關鍵詞:肉鴨;糞水特性;處理方案
中圖分類號:X713? ?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1085(2023)07-0043-05
1? 鴨糞水的特性
鴨糞水是包含飲水滴漏、體內代謝產物、消化道黏膜脫落物和分泌物、腸道微生物及其代解產物等共同組成的混合物。生產中收集的鴨糞一般還包含有飼喂時撒落的飼料、脫落的羽毛以及墊料等。鴨糞水產量大,含水量高。鴨糞水的實際含水量隨季節、日齡、溫度、飲水方式等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同時受飼養管理條件的影響也較大。鴨的消化道短,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因此,鴨糞水中含有大量未被自身消化吸收,但又可被其他生物所利用的營養成分。若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鴨糞水具有制成優質肥料的潛力。然而,鴨糞水污染程度高,后續處理繁瑣,需要在合理范圍內選擇成本投入低,設施、設備簡單,便于操作的處理工藝。
2? 鴨糞主要檢測指標
鴨糞中檢測指標包括含水量、密度、pH、有機質、氮、磷、鉀、總養分及化學需氧量(COD)等,檢測結果范圍見表1。
4 現行糞水處理方案的特點及合理的選擇
4.1 現行糞水處理方案
當前行業處理鴨糞水的主要方案包含黑膜氧化塘、固液分離、陽光房異位生物發酵床及肥水還田處理等幾種。
4.1.1 黑膜氧化塘 建設成本低,存儲量大,密閉存儲無臭味,但后續需要進一步處理方可還田,否則存在氣味大、還田燒苗現象。
4.1.2 固液分離 目前鴨糞水分離效果較好的設備有臥式分離設備和疊螺式固液分離設備,兩款設備分離銷量均較高,疊螺式分離設備分離效果較好,但需要加入絮凝劑,增加成本。臥式分離設備則無需加入絮凝劑。
4.1.3 陽光房異位生物發酵床 鴨糞水無需進行固液分離處理,可一步式加入以稻殼和鋸末組成的墊料床體進行發酵,最終產物為有機肥料,實現了鴨糞水的清潔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4.1.4 糞水還田處理 需要規劃足量的農田,將發酵后的糞水進行稀釋還田利用。
4.2 如何合理選擇鴨糞水處理模式
如何選擇鴨糞水處理模式需要結合養殖場自身的實際情況。如根據養殖場區周圍是否有足夠可供消納的土地進行選擇;根據當地對有機肥料的需求,看是否有必要建造有機肥設施,提高鴨糞的附加值;根據養殖規模選擇處理方案。總之,在合理范圍內選擇成本投入低,設施、設備簡單,便于操作的處理工藝。因為工藝復雜,流程延長,意味著成本增加,養殖場區防疫風險增大。此外,規模化養殖場不要局限在一種處理模式上,建議兩種方案配合處理,以提高處理效率,降低處理風險,目的是保證前端養殖穩定運行。
5 鴨糞水處理主要模式的研究
5.1 添加輔料袋裝發酵模式的研究
5.1.1 處理工藝 具體處理如圖1所示。第一步:鴨糞與輔料和菌種混合均勻,其中物料水分占50%,菌種按照1‰加入;第二步:進行袋裝,將混勻的物料裝入透氣袋;第三步:進行堆制并每天檢測袋內物料溫度,高溫不低于55 ℃;第四步:開袋監測,觀察袋體物料中心位置發酵狀態,重點監測氣味及菌落生長狀態;第五步:發酵完成,袋內物料溫度下降至室溫,中心物料無臭味且呈松散狀態;第六步:合格品檢測成肥。檢測指標:蛔蟲卵死亡率≥95%,酸堿度(pH)5.5~8.5,種子發芽指數(GI)≥70%。
5.1.2? 菌種的選擇 選擇好氧型有機肥發酵菌種,包含芽孢桿菌、霉菌、酵母菌等復合微生物菌群,富含蛋白酶、纖維素酶等多種復合酶類,能夠快速升溫發酵及分解纖維素。
5.1.3 可行性分析 鴨糞通過添加秸稈粉等輔料,加入發酵菌種,混勻后裝入透氣袋進行發酵處理,該模式是可行的。
5.1.4 存在問題分析 處理成本高(輔料、裝袋費、人工費、設備費等)。處理程序繁瑣(分離、輔料調配、混合、裝袋打包、堆垛等)。發酵周期長,發酵效果差,工藝可控性差,容易造成袋體內部物料厭氧,發酵不徹底現象(靠近袋體邊緣發酵效果好,內部因厭氧環境導致發酵效果差)。該糞水處理工藝不適合大型養殖場采用。
5.2 添加輔料通過條垛式或槽式進行堆肥發酵處理的研究
5.2.1 處理工藝 處理工藝具體如圖2所示。第一步是肉鴨糞便的前處理:配料混合(輔料、發酵菌劑、調節水分、C/N);第二步是一次發酵:主發酵—翻堆(起酵溫度監測、堆體狀態監測、成分被動檢測);第三步是后熟化:后熟發酵—翻堆(腐熟程度、溫度、含水量、重金屬、營養成分等監測);第四步是后處理:成品檢測—計量包裝—入庫(腐篩分、功能復配、制粒)。以上過程要進行全程檔案記錄。
5.2.2 菌種的選擇 好氧型有機肥發酵菌種,包含芽孢桿菌、霉菌、酵母菌等復合微生物菌群,富含蛋白酶、纖維素酶等多種復合酶類,能夠快速升溫發酵,分解纖維素較快的復合型微生物。
5.2.3 可行性分析 表3為利用鴨糞發酵后的有機肥營養指標檢測。表4為利用鴨糞發酵后的有機肥重金屬指標檢測。鴨糞通過添加秸稈粉等輔料,加入發酵菌種,混勻后進行堆肥發酵后,其營養指標和重金屬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因而,該模式是完全可行的,也是目前有機肥生產行業的主推模式。
5.2.4 存在問題分析 大量的輔料來源困難,成為制約該模式發展的主要問題。后續肥料的銷售體系不完善,附加值低,制約了該模式的推進。
6 小結
鴨糞是上好的有機肥原料,以鴨糞為原料進行條垛式或者槽式堆肥發酵生產的有機肥料符合NY525-2021標準。因此,在輔料充足的情況下,通過條垛式或者槽式進行堆肥發酵處理鴨糞是完全可行的。
*基金項目:2019山東省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項目(SD2019XM012):良種肉鴨智能化生態養殖創新技術集成與示范;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環境保護工程研究所項目;濰坊市畜禽環境監測重點實驗室項目;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TDZX2022137)。
第一作者簡介:郭瑞萍(1981—),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家禽生產,E-mail:guoruiping1981@126.com。
**通信作者簡介:李義(1965—),男,教授,主要從事畜禽環境控制與清潔生產的研究,E-mail:Dch20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