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摘? 要:學校體育為了落實“四位一體”的工作目標,在“融通教育”的辦學念下,整合碎片化的課程,構建融健課程體系。融健課程體系建構以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核心素養為核心,以國家基礎課程、品牌課程、拓展課程為三大主題板塊。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多元融通,實現“導”與“學”相融合、“學”與“思”相融合、“學”與“用”相融合,達成完整的人的培養。
關鍵詞:多元融通;融建課程;學科教研;共育助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6-0052-03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學校體育落實“四位一體”的工作目標。《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和《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布指明了學校體育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目標,黨和國家對學校體育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的發展,需要文化立魂、特色課程立根、教研支撐、機制助力,構建文化、課程、教研、機制“四位一體”的管理體系,才能達成學生“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目標,學校體育才能落地生根。
一、學校文化,領航體育特色打造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三堡實驗小學地處古驛道旁,悠長的驛站文化豐富多彩,風雅別致,彰顯著開放融合的文化氣韻。在傳承歷史、回應時代、面向未來的過程中,學校努力挖掘開放融合的地域驛道文化,提出“融通教育”的辦學理念和“以文化立校,強枝獨秀,百花齊放”的體育工作思路。
“融”是融合、融通之意,“融通”是融會貫通。“融”是手段,“通”是目的。以文化立校,即在教育理念上,將康健、正道、睿智、博學、智雅的地域驛道文化精神融入到學校體育教育中,孕育生成學生的體育精神;在物質文化上,打造場館、教室、廊道體育育人文化空間,實現文化浸潤,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強枝獨秀,百花齊放”,即在課程建設中,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整合碎片化的課程,構建融健課程體系,以國家基礎課程為基礎,品牌三門球課程為龍頭,帶動多元項目的發展,打造一校多品體育特色;在教學實踐上,打破學科知識之間的壁壘,打通時間、空間、內容、形式的界限,進行大單元主題教學,開展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小型運動競賽等活動,實現多元融通,達成完整的人的培養。
二、融健課程,賦能學生健康成長
課程是學校育人的載體,融健課程在“五育”課程中承載著重要的價值與功能。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提出,“體者,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也,欲文明其精神,必野蠻其體魄”。蔡元培也指出,“完善人格,首在體育”。可見,體育應是“五育”之首,身心健康是人最基礎的生存之本。學生只有體魄強健,才能有精力、智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才能得到智力的發展、精神的富足、生命的成長。小學之時,更應專注于身體之發育,抓住學生生長發育的敏感期,給予匹配式的關照與呵護,讓學生在自由、自然的狀態下健康成長,享受適切的體育教育。
多年來,學校始終把“康健”作為首要的育人目標,并努力構建融健課程體系,把學校建成一個富有文化意蘊的體育場域,讓體育和文化融合,讓體育精神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體育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在運動中獲得體育文化的熏陶,得到意志的磨練、人格的完善、健康的成長,達到“養乎其性,樂乎吾心”的教育效果。
融健課程是學校體育教育有效落地的核心,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載體。融健課程體系建構以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為核心,以國家基礎課程、品牌課程、拓展課程為三大主題板塊。國家基礎課程整合碎片化的知識,對籃球、足球、排球、啦啦操、武術、三門球、韻律活動和舞蹈等運動項目,按照學生認知水平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進行縱向和橫向梯度構建,形成完善、系統的校本課程,有機融入到基礎課程中。通過體育課進行實施,縱向梯度銜接、橫向關聯、內外統一的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技能、發展能力、提高素養。
品牌課程即學校的三門球課程,它是學校融健課程的“魂”,“圓融、共贏、責任、分享”是三門球的文化精神。三門球運動是三方對抗,比賽三方既需要雙方合作,又處于對立關系,比賽中需要隊員不斷進行角色變化,處理好合作共贏與對立的關系,更能錘煉學生的判斷、決策等能力。三門球運動獨特的精神內涵與學校的融通教育理念互為表里,相得益彰。三門球品牌課程的實施既面向全體,又做到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學校開發了一至六年級三門球校本課程。低年級以三門球游戲和三門球操為主要學習內容,中、高年級以基本技術和戰術比賽為主要內容,按照國家規定的課時,低年級每周四節體育課,安排2節三門球特色課程,中、高年級每周三節體育課,安排1節三門球課程。每天大課間30分鐘,先集體做三門球特色操,然后分班級、分場地進行學校自編三門球游戲的練習。對有特長的學生,學校分年齡段組建了低、中、高三梯度的三門球運動隊,每周五下午利用社團活動80分鐘的時間進行訓練,為特長學生提供校內、校外比賽鍛煉的成長平臺,滿足他們的特長發展需求,為未來的人生奠基。
拓展課程著力打造社團課程、節日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課程。社團課程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為低、中、高年級學生制定課程選擇菜單,學生分年級、分項目選課走班,學校開設了籃球、啦啦操、三門球、田徑、跆拳道、足球、排球、趣味田徑等十余個體育社團,讓學生在不同的體育社團中釋放天性。節日課程每學期“六一”兒童節會開展“才藝秀”“體育技能大比拼”“游戲嘉年華”等活動,每年春季學校召開全員運動會,秋季開展體育節,邀請家長代表、社會人員參加,通過豐富多元的活動,建立學校與家庭、社會的關系,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提高家長、社會對學校體育的重視,為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學校在融健課程的建設中,始終秉承常做常新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追求“有趣、靈動、實效”的育人理念,積極構建“學、練、賽、評”一體化的通達教學模式,實現“導”與“學”相融合、“學”與“思”相融合、“學”與“用” 相融合,讓體育課堂教育有溫度、有厚度、有深度、有寬度,真正實現學科育人。在落實大課間層面,體育組教師不斷在實踐中創新,從基本球性練習、傳接球技術、攻防對抗、素質練習再到游戲的設計與融入,做到了音樂、動作、隊形、體能、游戲等多元融入與巧妙設計,每天全校2300多名學生人手一球,在音樂的伴奏下,享受球操和游戲的快樂,在強健體魄的同時,達成認知、技能、情感的協調統一發展。
通過不斷探索,學校融健課程建設形成了“強枝獨秀綻放、多元項目爭春”的樣態,充滿著生機與活力。通過六年的融健課程學習,學生人人會打三門球,能夠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在多元的體育項目學習中,其體能素質、情感、意志等品質得到了很好的錘煉,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
三、學科教研,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體育教師是學校課程實施的主力軍,其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直接決定著學校體育教育的質量。學科教研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提升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有效路徑。多年來,學校始終把教師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努力打造優質體育師資隊伍,提出體育教師專業成長“七會”的發展目標,即會備、會上、會評、會演、會研、會寫、會創。“會備”,要求體育教師能夠熟練課標、把握不同年級的教材,掌握備課方法,設計課每一節課;“會上”,每學期上好一節優質課,能夠遵循規律,體現自己的教學思想;“會評”,能夠用教育理念對一節課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會演”,能夠模擬好一堂課,會演講,敢表達;“會研”,善于捕捉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課例、課題研究,形成自己的主張;“會寫”,善于梳理日常教學中的心得體會,每周撰寫一篇教育隨筆,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會創”,能夠創新設計游戲、大課間操和策劃體育節目,構建了“讀、思、研、寫”四位一體的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利用每周周前會為體育教師搭建讀書分享的平臺;利用單、雙周周三上午一二節課進行集體備課、業務學習校本教研,圍繞主題開展線上、線下問題研討沙龍活動;每學期骨干教師引領上示范課,開展人人上一節優課,備課、上課、聽評課活動;每年學校體育節,每位教師登臺進行個人才藝展演,師生同臺展示社團成果。定期邀請區教研員、高校專家到校指導,進行區域校級聯動主題教研,發揮發揮名優教師的引領、帶頭、示范作用,多手段、多維度為體育教師搭建專業成長的平臺,以錘煉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七會”的發展目標要求、有效的學科教研為學校培養了優秀的師資隊伍。
四、共育機制,助力學校質量提升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教育沃土,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精神家園,社會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基地。好的學校教育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多方合力。多年來,學校在抓實體育管理中強化三種意識:主人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主人意識,即“學校是我的家園,我是學校發展的謀劃師,是學生成長的領銜人,是學科發展的排頭兵”理念。責任意識,即學生健康是體育教師的責任,上好每節課,抓好每個大課間,設計好每一次集體競賽活動;服務意識,入校即服務,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班級。強化體育教師三種意識,是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文化。
為了更好地抓實學校體育工作,學校制定了《家長委員會職責制度》《家、校、社三方聯席會議制度》等共育機制,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會議,商討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事宜,以明確職責,協助學校開展好各項體育活動。每年寒署假,體育組會根據季節、學生年齡特點、生長發育敏感期,開發寒暑期體育微課資源,通過班級微信群,學校公眾號進行鍛煉處方的推送,并借助家長委員會,班委會成員做好學生假期鍛煉“打卡”、過程學練與考評事宜,定期對各年級、各班級的學練情況進行一周一公示一總結。開學典禮,邀請家長到學校,頒發假期優秀體育打卡小健將榮譽獎章和班級、年級優秀家長標兵榮譽。通過開學典禮,授予家長榮譽證書,營造氛圍,傳承榜樣示范作用,親子同鍛煉,形成趕比超的氛圍,通過體育作業“打卡”,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每年體育節,學校會設計親子游戲比賽項目,家長參與其中,增進親子的感情,提高家長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高度認知。重大體育競賽活動,通過徐州教育在線現場直播,以學校公眾號推送,提高學校的影響力以及社會對學校體育的關注。家、校、社三方合力,為學校體育教育增添了生機、活力和動力,也讓學校整體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學校連續5年被評為區體育衛生先進單位,學生身體素質均值逐年上升。先后承辦了第十六屆全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現場會、省市合作鄉村體育骨干教師教學研討培訓、銅山區新興項目三門球進校園裁判員培訓、江蘇師范大學國培計劃新疆跟崗培訓現場會等。2021年省小學特色課程基地項目建設結項,承辦了市級小學課程基地建設現場會,學校體育已成為一種文化引領,帶動了學校的整體發展。
五、結語
新時代高質量的學校體育教育,需要文化引領,要基于校情、學情、師情,凝練出學校體育教育的文化哲學。以文化引領課程建設,打通知識之間的壁壘,打破課內外、時間、空間、內容、方式的界限,統整課程內容,構建完善的體育課程體系,拓寬課程實施的路徑,通過學科教研,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探尋共育機制策略,為每名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讓學生在多元體育課程的學習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實現生命的成長和精神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