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垚 卞柯穎 王瑾妍 孔祥愷 蔡璐
摘要:隨著互聯網短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短視頻網絡輿情時有發生。目前短視頻網絡輿情風險應對策略還缺少全面的研究。本文對短視頻網絡輿情危害進行了系統分析,提出從平臺源頭控制輿情,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主動溯源技術評估、監測輿情,以及在過程中導控輿情、從根源上降低輿情風險等方面,實現預防、監測、評估、控制和解決短視頻輿情風險的策略。
關鍵詞:短視頻; 輿情風險; 對策; 溯源
一、引言
短視頻平臺最開始是出現于美國的網絡社區軟件Viddy,用戶只要輕松幾下就可以把拍攝的視頻制作成30秒的短片并上傳至網絡社區。2016年至今,短視頻在我國發展迅速。截至2021年12月,在網民中,網絡短視頻用戶使用率為90.5%,用戶規模為9.34億[1]。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短視頻一方面在宣傳、營銷、培訓、工作呈現、娛樂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短視頻的大規模普及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在傳播信息的同時給用戶帶來視覺與聽覺的沖擊效果,讓人們更加“零距離”面對視頻中的場景;但同時短視頻本身碎片化、不完整、低門檻等的缺陷,再加上自媒體娛樂至上、流量第一、色情低俗等亂象,更加展現了短視頻的“雙面性”[2]。如在“四川瀘縣中學生墜亡”事件中,微博、抖音上都出現了不少與該事件無關但吸人眼球、配以“瀘縣太伏中學生被打視頻”等文字的短視頻。在類似“暴力欺壓”的敏感詞匯的裹挾下,“被打”視頻在社交媒體病毒式傳播[3],輿情迅速發酵。不難發現,網絡輿情陣地逐漸由“兩微一端”轉向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短視頻平臺,網絡短視頻輿情風險對策研究是必要的、迫切的、刻不容緩的。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已經有一定的成果,這些研究基本是從輿情應對角度出發,制定相關措施,但缺乏全面的對策,尤其在技術層面對短視頻防治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短視頻輿情風險
短視頻往往成為一些網民表達關注和訴求的一種方式,同時由于短視頻信息虛實的不確定性,為了流量將短視頻重心放在視覺沖擊力強的畫面上、標題黨以及偏激性的言論,以及低俗性內容的“病毒式”傳播,已經引發了較多的網絡輿情風險和隱患。目前,短視頻的輿情風險不容小覷,于個人、社會、政府都會有極大的
危害。
于個人,短視頻傳播泄露個人信息,放大個人私生活。一些短視頻傳播者將短視頻平臺作為伸張正義、輿論監督的平臺,展開對不良社會現象、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的拍攝和傳播活動;還有一些短視頻傳播者為了吸引關注和點贊,放大他人行為,曲解他人行為,未經他人允許偷拍、偷錄并上傳至社交網站。還有普通用戶借助平臺實現自我展示,分享生活點滴,為了獲得流量與關注卻往往忽略個人隱私。此類視頻往往泄露個人長相,甚至會暴露姓名、工作等隱私信息,一旦獲得流量,會對個人造成極大的困擾,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網絡暴力,造成悲劇。
于社會,短視頻輿情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擴散,一種風氣的傳播。互聯網輿情特點,是瓦解、解構、焦慮、恐慌、憤怒和憎恨的轟炸,負面的短視頻輿情對于社會的危害性很大。首先,短視頻輿情中法治制約的缺失會導致權利的侵犯與被侵犯變得習以為常,導致權利義務被漠視。其次,短視頻輿情可能造成虛假信息泛濫,網民只看到了傳播者想讓他們看到的,網民“被”片面看待問題于是不能清楚分析事物,導致網民對事物刻板成見、夸大其詞。最重要的是,短視頻輿情帶來的不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會導致社會撕裂,阻礙社會和諧,影響社會穩定,極端的可能導致沖突、動蕩,造成人員生命、財產損失。
于政府,短視頻輿情的擴散會破壞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增加了政府管理社會的難度。涉及醫療、教育、生命健康等民生話題、重大政策措施被誤解誤讀、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應對,由于不同階層群體的利益不同、立場不同,易在網絡引起爭議,誘發風險。短視頻傳播的蝴蝶效應進一步擴大網絡世界里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加強了社會公民對社會不平等的感知,使社會相當一部分公民產生共鳴,加劇了社會公民對政府的對立情緒,削弱了社會公民對政府的認同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6],增加了政府對社會管理的難度。
三、應對策略
目前,相關組織、公司、政府機關均對短視頻輿情發展還未具有前瞻性及快速有效的管理體系,短視頻引發的網絡輿情常常發生。
(一)從源頭控制輿情,將風險扼殺于搖籃
面對短視頻帶來的輿情,首先要重視短視頻平臺對網絡輿論和網絡空間的影響,從源頭控制輿情、將風險扼殺于搖籃,要落實短視頻平臺的主體責任、加大對短視頻平臺的關注,劃定有大量用戶的短視頻平臺的言行邊界、行為規范。其次,短視頻平臺本身應加強監管,從視頻內容方面進行監督和控制,對違規或內容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頻進行嚴格控制。最后,短視頻平臺也應放開監控權,把監督的權利交給大眾,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保障大眾的切身利益,讓大眾可以針對輿情視頻進行舉報等,并對用戶舉報的不良視頻制作者給予嚴肅處理。
(二)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評估監測短視頻輿情風險
政府部門在輿情分析中應重點對短視頻進行監測、分析與研判,以便針對相關短視頻輿情可以迅速響應,及時應對。在技術上,可以利用視頻內容多媒體分析與檢索技術以及視頻情感語義分析技術進行平臺輿情監測評估。
利用視頻內容多媒體分析與檢索技術進行短視頻輿情風險評估監測,可以將目光投向人工智能。通過多媒體分析與檢索,進行視頻內容語義檢測,并分類分析不同類型的視頻的特定語義。其中訪談、新聞、監控視頻比較容易引發輿情風險,純文本、純語音、自拍偷拍、評論區評論都更具有思想性、更有風險性;熱度飆升的視頻,熱度異常、評論異常的,都值得重點檢測關注。視頻攜帶大量的文本信息,可以直接在視頻圖像中檢測文字區域、提取文字信息,進行字符識別;使用自動語音識別技術直接將音頻信號中的內容翻譯成文本信息。通過將短視頻畫面結構化,檢測畫面語義事件,提取畫面關鍵詞,將音頻轉為文本,將關鍵詞、文本進行敏感詞匯篩選,同時評論區的文本也要加入敏感詞匯篩選的范圍。將短視頻按不同語義分類,要涉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些重要的檢索要素,來檢索一個復雜的語義片段,從而達到從短視頻中提取出敏感風險片段的目的。
對于一些用詞模糊不清,語義檢測無法識別的視頻,就需要對視頻的情感語義進行分析。情感語義分析要在視頻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而視頻內容大致可分為感知內容、認知內容、情感內容。情感語義分析主要就是針對情感層面進行的,在這三個層次的內容中,與用戶關系最密切、用戶最關心的是情感層的內容。人在觀看視頻文件時,受到視頻數據對視覺神經產生刺激,出現情感反應,這里的反應包括初級情感,即情緒反應,也包括高級情感。初級情感在與人自身的信念、價值體系相結合,形成了視頻的高級情感內容,如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情感概念是視頻情感語義分析的核心概念,為視頻情感識別算法的設計和特征向量的選擇提供依據。通過情感語義分析,對視頻情感傾向做出判斷,從感情層面評估短視頻輿情風險[8]。
(三)主動溯源,從根源控制輿情
輿情溯源,是根據短視頻的視頻內容去還原短視頻拍攝的時間、地點、位置、所處環境等盡可能多的信息,還原事件的來龍去脈。當前,在提取目標視頻信息與視頻溯源方面還沒有成熟的系統與程序,須依靠人力對視頻及其更深入的信息進行研判分析,如果可以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對視頻的每個畫面進行全景分割、場景文字檢測與識別,完全可以更加準確、高效的判斷目標視頻畫面中的物體種類,分析視頻的拍攝環境并進行溯源。視頻的信息提取與溯源,就是根據人的觀察結合計算機的搜索分析,提取放大視頻中的關鍵有用信息,實現對目標視頻的時間位置等一系列信息的確認。可以采用的手段有:
(1)根據目標視頻的 Exif 信息,查看拍攝日期和 GPS 定位數據。
(2)通過肉眼觀察視頻中的文字、建筑與其他明顯的特征信息,如道路、植被、光照與陰影等,判斷視頻場景。如根據植被種類,推測視頻場景所處緯度范圍;根據建筑風格,分析視頻拍攝居住區域;根據太陽位置與陰影部分,通過日照分析軟件SunClac 、FastSUN等,分析拍攝時間與南北朝向。
(3)根據視頻畫面提取出的信息,進行搜索溯源。將視頻畫面中的文字(如道路名稱,商鋪名稱,廣告牌等)、建筑、植被等提取出的信息凝聚提煉關鍵詞,通過搜索引擎、衛星地圖、街景地圖以及點評網站的實景圖片進行搜索溯源,獲取更多地理位置信息。但是一個視頻有非常多的畫面,若只根據肉眼觀察,非常耗時耗力。而僅僅截取圖片進行圖片識別非常容易遺漏關鍵信息。故如果可以對視頻的每個畫面進行全景分割、場景文字檢測與識別,完全可以更加準確、高效地判斷目標視頻畫面中的物體種類,分析視頻。全景分割,自動處理圖片亮度清晰度及對比度并將視頻畫面圖片進行分割,每一部分都進行像素級別的分類與標注,大大提高提取信息的效率。
場景文字識別技術,可以自動識別視頻畫面中的文字,尤其是商鋪名稱,道路指示牌,廣告牌,車身廣告及文字和車牌號碼,都能很大程度縮小查找范圍,提高效率,進行溯源。通過鎖定地理源頭、時間信息可以鎖定監控時間段,獲得更多的視頻信息[9]。
(四)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在過程中導控輿情
短視頻輿情出現后,輿情特別是重大輿情一般熱度較高,應在第一時間發出聲音,做到盡可能早的、準確的、透明的、信息量大的發出聲音,引導輿論[10]。發聲的時候要注意先報事實,謹慎報原因,跟進報道進展等事實清晰、原因清楚、意見統一后再一起發布。
對于個人的輿情事件,要鼓勵個人要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聲,并且積極主動聯系有話語權的媒體以及有證明力的組織機構,拿出有說服力的證據,立場明確態度堅決,個人力量雖小也絕不縱容輿情,向輿情低頭。
對于社會性的輿情要不要將社會問題政治化,把社會壓力分解到社會治理的各個環節去逐一處置。絕大多數的社會矛盾沖突是利益的沖突,不要輕易把它上升到政治和意識形態,也不要把它當作一個刑事、治安案件。有關政府的輿情事件可以采取一有新的進展就開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調查和發布同時進行。黨政各職能部門聯動通力合作,特別是建立輿情磋商和應對聯席會議制度,避免口徑不一致,輿情反復[10]。主流媒體應該在尊重新聞傳播基本規律的基礎上,秉承著專業性和嚴肅性的職業素養,緊跟輿論熱點及時謹防輿論走偏,在彰顯輿論的主導作用,倡導社會主流價值方面應該發揮更加有效的功能[11]。
(五)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注重人文關懷,從根源降低輿情風險
短視頻平臺用戶數量激增,龐大的用戶群體讓法治宣傳教育迫在眉睫。公安機關要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進行法治宣傳,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培育公民網絡素養,讓公民意識到網絡也是一個需要對自己言行負責的空間。通過建設社會網絡道德體系,讓公民在道德層面形成自覺,在虛擬空間保持自身素養,與公安機關攜手共建風清氣正網絡環境[12]。
法治之外更是德育。面對復雜的短視頻輿論環境,要加強公眾媒介對公眾素養的教化作用,用戶要學會明辨是非,提高自身判斷力,注意言論避免激化情緒,更好地制作和傳播短視頻。短視頻用戶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法律素養,提高審美品位,重視文化需求;除此之外,用戶們要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現有的網絡知識,培養出積極和健康有益的網上興趣愛好,這樣他們才能比較正確地來接受網絡信息、解讀互聯網信息。要自覺保持理性批判審美意識,提升批判審美批判能力,這樣網絡才能最精確高效地用來傳達信息、制造網絡信息[13]。只有這樣,短視頻傳播之下才能呈現更好的輿論氛圍。
注重體現人文關懷。人文關懷即體現在注重對身邊人自身的價值人格和尊重教育的過程同時也關注到人整體的基本生存價值狀況與生命境遇,包括到人生存的內在尊嚴、人性存在的根本價值追求和對人生存在的價值意義,如“以人為本”就是對人文關懷主題的一項重要表達體現。無論事件發布者主體定位有何不同,輿情語境條件下短新聞視頻內容的主要情緒與表達訴求都始終應站在體現人文關懷內容的大框架條件下進行。在整個社會情緒治理體系層面,情緒問題不僅只是包括本文所主要討論涉及內容的所有發布行為主體本身的負面情緒,更可能包含各種復雜程度的社會性公眾情緒,在短視頻行業中,輿情主要是基于短視頻用戶對某些特定突發公共事件而表達出的積極情緒、態度反應和反饋意見等等的加權總和,對公共情緒管理的具體探討也最終也要逐步回歸至對社會輿情體系的總體探討研究層面,而這種對公眾輿情管理體系的整體探討則最終僅僅是要為了能以更為有效合理的公共輿論機制引導社會、疏通人心和排解整個社會上的消極情緒,使在公共空間環境中人的自我意見及其表達活動逐漸趨于科學理性。
四、結束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迭代更新,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生的媒介形態成為公眾意見表達和溝通的工具,在輿論場內逐漸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新形勢下把握好短視頻傳播的輿情演化規律,充分發揮其正向的輿論引導作用,是網絡輿情引導工作面臨的現實問題,更是做好輿情引導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本文預期通過技術法律德育“三結合”達到“五步走”,即一從短視頻平臺源頭控制輿情、將風險扼殺于搖籃,二用人工智能技術,評估監測短視頻輿情風險,三要主動溯源,從根源控制輿情,四敢于面對輿情,積極擔當作為,解決輿情,五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從根源預防輿情。實現從預防、監測、控制、解決、又重新回到預防輿情風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短視頻輿情風險導控閉環。
作者單位:許垚 卞柯穎 王瑾妍 孔祥愷 蔡璐
江蘇警官學院刑事科學技術系
參 ?考 ?文 ?獻
[1]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一種短視頻網絡輿情用數據展示裝置[P].中國專利:CN202122558055.2,2021-10-19.
[2]康寧津.大數據時代S市政府治理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問題對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21.
[3]白紫璇. 短視頻的傳播效果探究與引導策略——以新浪微博中的短視頻為例[J]. 今傳媒(學術版), 2020(4):52-54.
[4]林志軍.論社會治理視域下的網絡負面輿情及其管控[J].魅力中國,2018(36):42-43.
[5]劉安安.感知,思維,行為:層次化的視頻內容分析技術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0.
[6]張良.基于內容的視頻情感語義分析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2.
[7]蘇昱聲,林瑞華,王華朋.圖片信息挖掘與地理定位的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1(07):124-125.
[8]夏維華.網絡輿情爆發特點及對策措施研究[N].河南日報農村版,2022-04-12.
[9]李萍.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的特點及對策[J].社科縱橫,2018,33(10):62-67.
[10]茍琨鵬.短視頻涉警網絡輿情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21,37(02):73-77.
[11]韓樹麗.社交媒體時代短視頻傳播對社會輿論的影響[J].新聞傳播,2020(0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