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波
《紅樓夢》的文化價值極高,最大的藝術成就在于小說本身與現實生活渾然天成,內容復雜且豐富,將建筑、民俗、歷史風情囊括其中。《紅樓夢》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繼承了前朝優秀小說的傳統,大事件的描寫繪聲繪色,故事以及人物性格都洋溢著生活的興味,也揭露了封建時期的綱常倫理。在人物描寫方面,只需三言兩語就能勾畫出鮮明的形象特征,因此,讀者可以根據簡短的詞匯以及動作,判斷出人物的個性。同時,作品將敘事、詩詞等融為一體,敘述語言表現力極高。《紅樓夢》的語言藝術成就達到了中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的頂峰,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瑰寶。
一、《紅樓夢》的文學意境解讀
《紅樓夢》第一回中寫,女媧補天煉彩石,大荒山無稽崖剩一塊頑石,被丟棄再無人過問。這塊頑石經過數萬年的修煉,精通靈性具備幻化的功能,他不能去補天,但常懷悲憫之心。后來的僧人與道士將這塊石頭變成扇墜大小,將他帶到“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寶玉就是這塊頑石,全書都說他頑劣,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與這人世間格格不入,是他選擇了命運,反之命運也遺棄了他。《紅樓夢》的故事實際上就是賈寶玉的人生故事,不同的人閱讀這個故事,讀到了不同的含義。有人將其看作寓言,寓言通常有勸諫、諷刺的意味,使用夸張的手法講述一個個令人醒悟的道理,讓人們試圖從故事當中解讀那些意義,使用擬人化的手法反襯深奧的生活哲理。寓言不是給小孩子看的,能讀懂深意的人閱歷豐富,而一塊石頭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是哲理,還是教訓,是啟迪,還是呼喚,還是人生的另一種暗示和隱喻?人們在充滿魅惑、充滿陷阱的世界中,渴望找到關于人生的答案,渴望開啟屬于人生的寶藏來點醒自己。《紅樓夢》正是通過它深遠的意蘊給人暗示、指引、喚醒,這需要每一位讀者去揣摩和體會,而最終能得到什么,都是看個人罷了。
《紅樓夢》在語言方面有很大的藝術魅力,同時也反映出童真和淳樸。大部分人在讀它的時候,很容易帶入自己,實際上大觀園的女孩子和男孩子,不過是二八年華的小孩,甚至更小,那些稚嫩是可以在字里行間看出來的。讀者只需要細細品味,就可以得到辯證思維背后深厚的哲理,而且在語言的使用上“刪繁就簡”,整體語言雅俗共賞,大量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表達了一個時代的變遷,讓整部作品都散發出迷人的魅力。《紅樓夢》既有深度,也有廣度,讀者不能人云亦云,而需要自己去體會這部文學著作的魅力。紅學家周汝昌說,《紅樓夢》是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其文學造詣可見一斑。它雖然是部悲劇,但始終在文學之林中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二、《紅樓夢》的文學特征
(一)具有鮮明的悲劇色彩
《紅樓夢》深刻揭示了中國歷史環境下人生和社會的悲劇,有鮮明的悲劇色彩。在《紅樓夢》之前,古典小說多是以離為開端,以合為結尾;或者以悲傷開始,以歡樂結束。無論是唐朝時期的傳奇還是宋元明清時期的話本,多是在結尾處闔家團圓、夫妻美滿、好人富貴、壞人得懲,這也導致整部作品都令人十分滿意,在中國的古典小說圖譜中缺乏真正的悲劇。《紅樓夢》改變了這一現狀,它的開篇花滿富貴,以大觀園女眷們的嬉笑相聚開始,卻在大觀園中人去樓空、花落人亡中結束,奠定了整個作品的悲劇基調。從行文上來看,故事中每一個人物基本上都在過著失意的人生,徹底失去生活信念的賈寶玉出家當了和尚;令人惋惜的絳珠仙草林黛玉含恨而終;薛寶釵與賈寶玉度過一年夫妻生活便獨自守寡;曾經威風八面的王熙鳳在重重壓力之下病重而亡。賈府曾經一度沐浴在皇恩之下,門楣顯赫,傲視一方,最終卻變成陋室空房再無人踏足。《紅樓夢》激發了人們對文學、哲學、宇宙的思考。小說的悲劇色彩基本上是通過作品人物故事反映出來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這也是《紅樓夢》的特征。這部著作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700多個,全部人物數量上千,描寫這些復雜的人物形象非一般文人所能及,可想而知曹雪芹的功底多深厚。如薛寶釵,出場落落大方、敦厚溫柔,是大觀園眾多女眷中十分出彩的一位,當故事情節不斷發展,薛寶釵的世故和成熟也逐漸顯露出來,金釧被王夫人逼死以后,曾經與她有過節的襲人都曾痛苦,但是薛寶釵只顧著安慰王夫人,認為金釧的死是因為自己“糊涂”,甚至認為“用幾兩銀子打發,也算是盡主仆的情誼”。她是十分冷酷世故的,為籠絡人心而給趙姨娘送禮,討好賈母。曹雪芹將她對封建社會制度的維護描寫出來,同時也讓讀者看到一個深受封建社會毒害的復雜人物形象。除了薛寶釵以外,《紅樓夢》中每一個人,包括主子、丫鬟、市井之徒都各有特色,曹雪芹深刻的刻畫就是作品的一大亮點。
(二)敘述手法十分成熟
《紅樓夢》敘事手法成熟恢弘,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主線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悲劇愛情故事,其中穿插多條支線,《紅樓夢》中的“隱筆”是語言含蓄的表現形式,言在此而意在彼,看似寫明實則寫暗,如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真摯而熱烈,但又甜美而痛苦,好似飲一杯有毒的酒,顏色醉人卻是毒藥,賈府是封建文化中典型的貴族,林黛玉卻是一個人,這注定她的情感將無疾而終,再多的情誼也無法表達出來,他們只能通過曲折的方式來表露情感,這一過程甜美卻痛苦,言語曲折、情誼表達曲折,其中出現諸多口誤、口角,增加兩人的痛苦,同時也讓讀者在兩人誤會解除之后欣然一笑。這樣的愛情看起來更真實,雖然是前朝往事,讀起來卻宛如在眼前。在兩人的情感中,有四大家族的榮寵興衰、甄士隱的寥落、賈雨村的宦海沉浮、尤三姐的悲劇等。無數故事穿插在一起,在讀者面前一一閃過,以自己的經驗講述封建社會的林林總總,既不雜亂,又顯得豐厚,以至于剔除一個支線,都會讓整部巨作受到損傷。有人說《聊齋志異》是散段,削其一二無礙,但是《紅樓夢》乃整章,不可刪其分毫。比如在第五回中,十二金釵的命運已經初現端倪,第八回就暗示了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之間的情感糾葛,而在“離魂”“乞巧”等四出戲中埋伏了寶玉送玉的情節,《長生殿》影射賈元春的死,等等。《紅樓夢》展示出的敘事手法奇妙,有粗有細、大氣深沉,不得不贊嘆作者精巧的構思。
(三)貼近現實的語言
語言能夠體現出文學創作的功底,《紅樓夢》語言洗練優美、雅俗共賞,無論是描述性的語言還是對話,都蘊含強大的感染力。在語言上,文字類似白話文,以北方話為主,夾雜各地方言,很容易就看懂了。在書中各種對仗、押韻、詩詞隨處可見,可以讓人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中,寫劉姥姥的“扭扭捏捏于炕沿上坐下”,短短幾個字將劉姥姥沒有見過世面的小氣和拘謹之態描寫出來。在書中大部分都是家長里短的日常對話,但是每一個對話都可以看出角色的性格,比如在諸多對話中,可以看出同為主子,薛寶釵沉穩世故,史湘云坦誠爽快,林黛玉機敏尖利;婦孺中的王熙鳳詼諧尖酸,李紈寡淡無味,秦可卿溫柔可人。宏觀上看,《紅樓夢》是一部封建主義夾雜理想主義的宏大詩篇,氣勢恢宏,體系龐大,以至于人們往往遺憾它的殘缺。僅僅從語言上來看,《紅樓夢》單純而含蓄的語言風格讓人讀起來流連忘返。小說語言向讀者輸送信息的時候,僅僅是有限的文字卻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這種文字語言恰如“環肥燕瘦”,多一分嫌膩,少一分則柴。在寫作上還使用兩種事物之間的關聯,透過現象看本質,很多時候雖然只是瞬間,但是背后的意義無可限量,無盡的想象空間讓讀者在含蓄的語言表達中沉醉,隨著作者的文字起伏波動,這就是有情感的表達所營造的虛擬世界。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讀《紅樓夢》,有人看見纏綿,有人看見建筑,有人看見美食,有人看見封建歷史,有人看到宮闈秘事,可見它的內涵是多么豐富。也有很多人稱譽它是一本形象的百科全書,是風俗畫卷。《紅樓夢》本身文學藝術價值超前,迎來無數人的深度解讀。一部作品,以濃厚的情感寫就,所以歷久彌新,成為無數人拜讀的佳作。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它,都可以讓它卓立于世界文學之林而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