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趙德發的長篇紀實文學《黃海傳》

2023-07-25 05:23:57姬志海
百家評論 2023年3期

內容提要:依照文學地理學的觀點,近年來,作家趙德發的創作重心開始從土地走向海洋,長篇紀實文學《黃海傳》無疑是這一創作譜系的有機延伸。文章在深入探討該書思想內容、結構布局及文學表征的基礎上,從西漢的“海陸絲綢之路”到當代的“一帶一路”,集中探討了《黃海傳》里以濃墨重彩之筆書寫的中華民族與鄰邦外國共享海洋惠利的友好交流史,以及在去“人類中心主義”這一生態文學觀照下對人與海洋和諧共處、永續共存的美好展望。

關鍵詞:《黃海傳》 文學表征 中外友好交流史 人類共同體 生態主義文學觀

這部以黃海為傳主的特殊傳記對作家趙德發而言一直應是一個縈繞在心頭的創作誘惑。早在1992年來到日照第一海水養殖總場掛職時,作家就開始考察黃海,三十多年來對于黃海的理性認識和切身體驗日益加深,其創作重心也從土地走向海洋,近年來寫的長篇小說《人類世》《經山海》都是與海洋有關的故事,紀實文學《黃海傳》無疑是這一創作譜系的有機展延,是作家趙德發先生三十多年來浸潤于黃海的結晶之作。用作家在《后記》中自己的話來說:他像沿襲古法的老鹽工那樣,懷抱滿腔熱情、不懼煙熏火燎,日復一日地煮“海”為“鹽”,終于這一個個煮出來的鹽粒子最后形成了《黃海傳》這樣一部篇幅達三十萬方塊字的長篇紀實文學。

一、《黃海傳》的傳記內容與文學表征

基于自然、社會環境的復合的影響,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在其長期的孕育、發展中,塑成了若干不同序列的地域文化,對此,在學界,有的將其劃分成所謂黃河流域文化區、長江流域文化區、珠江流域文化區、遼河流域文化區。也有的將其分為所謂中原文化、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這部《黃海傳》則在立足黃海沿岸的文明板塊基礎上,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將摹寫的觸角大大地擴展到了幾乎全部華夏文明,其輻射的視閾更是遠涉一衣帶水的朝鮮、韓國、日本、東南亞和以海洋匯通天下的整個世界。

具體而言,《黃海傳》共分“亙古滄溟”“藍海帆影”“風云激蕩”“巨變種種”四章和作為尾聲的“望洋興嘆”。第一章從三十年前的“我”對父親有關“浩瀚大水哪里來”的問題思考切入,講述了海洋形成的地質學背景,黃海沿岸的“洪州”“膠州”“石河縣”作為最后一次海侵結果的文化萌芽及其變遷,黃海的命名由來以及記載種種沿海生物的《海錯圖》與《記海錯》等。第二章分別講述了秦皇漢武的海上仙藥幻夢;以箕子、徐福們為首領遠渡日本、朝鮮的華夏移民及其后裔回國祭祖的重要外交事件;晉、唐、宋、元時期中國與印度、日本、朝鮮各國的宗教交流、友好往來;中、朝、日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發生在黃海海域上波詭云譎的浴血鏖戰、絢麗多姿的文化傳說以及海運、海鹽、海禁等歷史史實。第三章主要寫自鴉片戰爭以降,晚清落后的海防沒能抵擋住外國殖民者的堅船利炮,中國怎樣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一步步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社會的屈辱歷程,以及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為了實現祖國的獨立富強而進行的一次次前赴后繼、艱苦卓絕的偉大革命、救亡活動。第四章主要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迄今,中國海軍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軍威浩蕩”、海上捕撈、海洋“放牧”、海上綠電、遠洋運輸等等的長足發展以及針對海洋污染、過度開發造成的當代問題進行的有關海洋倫理的沉思和對未來智慧海洋的展望。最后在“尾聲”中,作者面對上下幾十億年,縱橫40萬平方公里的這片被叫做“黃海”的海,發出了“愿黃海永遠是一片和平之海、和諧之海、豐饒之海、美麗之海!”a的誠摯祝愿。

《黃海傳》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歷史、地理書籍或泛泛而論的某種旅游指南,而是以黃海為載體,雜糅民族文化、地理歷史、經濟民俗與環境生態多個維度粽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誠如在該書后記中所說的,三十年下去,對大海愈加親近的作家,一直都在努力認知黃海、研究黃海,試圖弄清黃海的內涵與外延。為此他聽人們講海上故事,隨漁民出海捕撈;深入了解海洋的歷史,深刻感受海洋在新時代的律動……正基于此,趙德發這部特殊的傳記,寫出了萬古澎湃的亙久黃海自身的博大精深。在他的筆下,流過寥廓空間、悠古歲月的黃海不僅負載著顯赫王朝的更迭、繁華都市的興衰,更見證了華夏兒女在古往今來創建、書寫的輝煌文化和民族史詩。更進一步,踞于全球史的格局,從昔日聯結歐亞生存圈的海上絲綢之路到今天匯通全球的一帶一路,從海洋命運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黃海傳》高屋建瓴地寫出了黃海這片特殊海域對整個人類文明歷史、現在和未來的寓言。

翻開《黃海傳》,透過書中學者式的豐富知識,讀者自然不難窺測到作家那爬梳海量資料,鉤沉黃海歷史的辛苦面影。于一般學術作品的思想性、科學性表征而外,筆者以為,該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其處處彰顯著自身不同于一般傳記作品的獨特文學才情。譬如在傳記第一章的“亙古滄溟”開頭,作家對“浩瀚大水哪里來”這一淡乎寡味的學術問題,并不是像一般學術著作那樣或是作抽象的概念推理,或是簡單給出幾組具體的統計數字,而是采用了種種迂回委婉的文學手法進行“破題”——先是以三十年前父子兩代地瓜秧對大海充滿陌生化的趣味對白進行引入,繼而以西晉文學家張華在《博物志》中講的“客星犯牽牛宿”的典故進一步進行延宕,最后還意猶未盡地借用大詩人李白那句“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天才想象進行隔斷,這層層渲染的曲道說禪手法將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識描述得繪聲繪色、文采煥然。卡西爾在討論藝術的形象化對于科學認知的作用時這樣說過:“科學的概念解釋并不排斥藝術的直觀解釋……在形式中見出實在與從原因中認識實在是同樣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任務。”。b在《黃海傳》中,這種盡量以色彩、圖畫代替數據、概念,刻意淡化傳記的人名、表格和種種文獻痕跡的形象化藝術直觀描寫手法貫穿始終,在具體的行文進程中,作家使用的各種形象化手法層出不窮,時而采擷古人涉筆成趣的雜說史論(如《東坡志林》“海屋添籌”的典故)、時而選取極富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說(如有關膠州、日照城的滄桑之變)、時而運用中華民族特有的宗教神話(如救助海難的媽祖、法力無邊的龍王、滴淚成珠的鮫人)。而在《黃海傳》第四章的“巨變種種”中,面對“日照海洋美學館”展廳里的一雙又長又重、通身幽黑,被汗水與海水浸泡了多年的大櫓,深有感觸的作家更是直接寫出了一首幽思深遠、意蘊豐贍的現代詠物長詩:“一雙大櫓,躺在海洋美學館的角落/身下,是一條比它還要短的舢板/舴艋舟,載不動李清照的愁/小舢板,載不動大櫓的過往/它曾是水手延展的胳膊/是大船長出的翅膀/劈波斬浪,欸乃聲聲/追逐大洋中的魚群/造訪海岸線上的商埠/抬頭仰望/見桅桿高聳,帆篷如云/日月星辰,交相輝映/它頻頻灑下/激動的水滴與淚滴/每當順風順水/大櫓到甲板上歇息/聽船老大眉飛色舞講航海奇遇/聽水手們扯開嗓門唱‘滿江紅/它把故事與旋律深深刻進木紋……”綜之,形象化的藝術手法使得《黃海傳》的寫作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爐,生動活潑、雅俗共賞。

在敘事和語言方面,《黃海傳》也彰顯了文學性傳記的若干特點。

在敘事學中,根據敘述者與所敘述的對象之間的關系,一般將敘述者劃分為同敘述者和異敘述者兩大類型。同敘述者敘述自己的故事,異敘述者則敘述他者的故事。在《黃海傳》一書中,作家選擇的敘述立足點顯然是異敘述者的站位。這種敘述位置讓作家在敘述上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就《黃海傳》的敘述范圍而言,這種異敘述者觀察點的選擇,可以使作家在掌握黃海所涉各類事件的全部線索、所涉各類人物的行止際遇基礎上,凌駕于傳主之上,以縱貫歷史,古今結合的氣勢,對寫作對象作大開大合的詳盡全面的解說。我們不妨隨便以《黃海傳》第一章“亙古滄溟”的“黃海之名何時得”中的這段引文為例:“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金兵大舉南侵,宋東京留守杜充異想天開,企圖用黃河水阻擋金兵鐵蹄,派人在今天的河南滑縣西南將河堤挖開。結果沒淹死一個金兵,卻將江淮一帶變成汪洋,老百姓流離失所,死了20多萬。黃河奪淮,強勢東流,此后它那尾巴雖然有過多次擺動,但基本固定在開封、蘭考、商丘、碭山、徐州、宿遷、淮陰一線,在今天的江蘇濱海縣入海。1855年8月1日(清咸豐五年六月十九日),黃河在河南蘭陽(今蘭考)北岸銅瓦廂決口,先向西北,后轉東北,奪山東大清河河道入渤海。1938年,為阻止日軍西侵鄭州,蔣介石效仿杜充,下令扒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致使黃河又從淮河入海,一時間洪水漫流,災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復花園口,黃河才回歸北道,自山東墾利縣入海。”這段描寫,從1128年金宋大戰時杜充派兵挖開黃河河堤人為造成的黃河奪淮改道說起,以穿越時空的騰挪變化之筆,寫出了不同時期、不同歷史背景下統治者為了自身安危不顧蒼生民瘼的共同嘴臉,構成了一幅幅類似魯迅雜文筆下對這些歷史罪人留此存照的群丑圖!蘊含于其中的春秋筆法、微言大義讓讀者慨嘆不已!

在語言方面,作家趙德發在《黃海傳》里使用了不少輕松俏皮的口語、方言,譬如“黃河之所以叫黃河,是因為河水的顏色。它本來是從青藏高原淌下來的一道清流,流經黃土高原,便‘黃袍加身”、“有一些脊椎動物覺得陸地上不好混,又回到海中,但仍然保留用肺呼吸、給幼崽喂奶等習慣,成為海洋哺乳動物”、“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還是相信方士道、黃老道。有一位來自齊地的方士公孫卿特別能忽悠,講了黃帝如何升天成仙”、“日軍的膏藥旗插遍黃海西岸之后,這些地方的中國人并沒有俯首甘作亡國奴”、“此后,“大和民族”的優越感爆棚,軍國主義走上了快車道,一場世界性的災難將要來了”……這些別具一格、流暢新穎的幽默筆觸極富感染力,讀來讓人口齒生香,釋卷難忘。

二、《黃海傳》中以濃墨重彩之筆書寫的

中外交流史

海洋是生命之源,人類是經由海洋中誕生的原始生命進化而來。自古至今,海洋不斷地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提供物質基礎。在漢字中,“海”字固化了“水是人類之母”的深刻寓意,它分別由水、人、母三部分構成。代表了幾千年來華夏文明的海洋觀。華夏文明也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文明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舟”的跨湖橋獨木舟,與“刳木為舟,剡木為楫”的《易經》記載互為印證,從實驗考古學的角度,驗證了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航海文明就已經肇始。根據《漢書·地理志》《島夷志略校釋》的文獻所錄,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派遣使者出海,遠訪范圍達到黃支等國。到了公元前后一、二世紀間,中國已經開辟了通往世界的通道,發展成為當時歐亞文明友好交流的國際中心。漢朝統治者建立“絲綢之路”的海洋經略不僅在古代中國堪稱壯舉,其重大意義也得到了西方學術界的廣泛認可。繼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于19世紀70年代首提“絲綢之路”這一概念后不久,法國漢學家沙畹接踵論斷的“海上絲綢之路”范疇也被學界廣泛接受。漢代以降,一直到唐宋元明初時期,中國的海外貿易對象在不斷增加,新的海上交流航線也在不停地被開拓,鄭和七下西洋在揭開了世界大航海序幕的同時,也使中外的經濟文化交流達到鼎盛。但到了明后期至清朝晚期,本就一直奉行重農抑商政策的這個古老東方大國又因為戰爭、國防等原因開始屢屢實行海禁,最后,長期的閉關鎖國讓中華文明白白錯過了歷史機遇,終于被世界海洋發展的大潮流沖向邊緣。

打開《黃海傳》,不難發現,中華民族以海為載體與海外友邦進行互惠交流是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華民族與海上各國進行友好交流、共享海洋惠利的形式靈活多樣。在“東渡移民”一節,作家詳細地追溯了從新石器時期開始,歷經先秦、漢唐以降各代從山東半島乃至中原一帶的人因為種種原因渡海移民到了朝鮮和日本。早期的移民東渡,比較著名的有箕子赴朝和徐福渡日,都可謂是中外交往史上意義深遠的劃時代重大事件,他們分別將周代、秦代的先進文化傳給了朝鮮、日本先民,對兩國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箕子到朝鮮以后,主要的政績有三:一是教民以耕作。運用商代中原地區的先進生產技術開荒種植,對朝鮮半島早期的經濟發展起了開拓性作用。二是教人民以禮儀。他將商代書籍、文字、禮樂制度、陰陽五行、風俗習慣等也帶到了朝鮮。三是教民崇尚法治。古朝鮮國成為當時文化程度較高、講禮儀重法制的文明國家。同樣,徐福渡日,因為帶去了古代中國的“百工之事”,如漢字、中草藥和水稻種植等許多文化和科學技術。直接促成了日本一代“彌生文化”的誕生。除了“海上移民”的人口輸出促進鄰邦朝鮮、日本的發展進步以外,《黃海傳》還描述了朝鮮、日本兩國使者前往中國學習佛法和先進文化的“求法取經”這一友好交流形式,“求法取經”造成了漢傳佛教的東擴和東北亞漢文化圈的形成,其意義同樣不容小覷。

如果說“東渡移民”“求法取經”還專注于東北亞范圍的地緣國際交往而言,那么,從“海上絲路”這一節開始,到該書全部第三章“風云激蕩”、第四章“巨變種種”以及作為尾聲的“望洋興嘆”的巨大篇幅則將寫作的視閾大大地提升到了一個從遠古、中古到近代、當代四大階段不同的人類共同體形式演變的全球史認識高度!

迥異于湯因比、布羅代爾的文明史觀和蘭克宣揚的民族國家史觀,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全球史在學理上摒棄了以“西方中心論”為代表的各種本土中心論,被視為具有真正意義的“世界史”。在其倡導使用的長時段、大空間的考察視角下,在對不同歷史階段跨地域、跨文明的人類交往活動如何影響歷史進程的考察中,全球史認為人類文明已經經過了三個不同階段的共同體形式:早在遠古的人類文明興起之時(約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歐亞大陸各文明就已經初具了人類共同體的雛形(遠古人類共同體)。到了中古,從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5世紀,以中國為主要開拓者和貢獻者的陸、海“絲綢之路”塑成了更加龐大的歐亞交流網絡(中古人類共同體)。這以后,美洲新大陸于15—18世紀也接踵被納入這一文明互動圈。彼時的歐洲雖然經過文藝復興的洗禮后開始興起,但中國仍踞于這一網絡的中心位置。到了近代,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遠航技術的進步,原本在中古人類共同體的歐亞交流網絡中一直處于邊緣位置的歐洲,憑借其在“絲綢之路”中積累的“后發優勢”,積聚量變,完成從“黑暗中世紀”到資本主義時代的轉變。一個由歐洲主導的全球性的海洋交流網絡逐漸取代了過去的歐亞大陸網絡,人類共同體的形式也隨之進入第三個階段:近代人類共同體。這用經濟史學者弗蘭克的話來說,就是“美洲白銀幫助歐洲人搭上了亞洲經濟發展的列車,最初只是一個三等車廂,到了19世紀才在車頭找到了一席之地”。c

在全球史視閾下的中古人類共同體和近代人類共同體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共同體形式。

中古共同體——即是以中國為樞紐和輻射中心的海陸“絲綢之路”通過互惠貿易聯結著的各國之間是個多方共贏的網絡。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通過陸、海絲路流通于歐亞世界。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東南亞各國的豐富物產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這一共同體促進了古代諸文明的交流聯系,是連接各貿易國的友誼紐帶。相較于以“絲綢之路”為紐帶建立的中古人類共同體這一以各文明為中心的橫向聯系網絡(在這一網絡中,各地區、各文明之間互通有無,地位平等),近代人類共同體則是一個以歐洲為塔尖的垂直世界體系(以西方國家為中心、亞非拉地區為外圍的這一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勞動分工基礎上的,中心生產工業制成品,外圍生產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外圍依附于中心)。這一共同體的建立的基礎不是互惠貿易、平等交流,而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列強對世界海洋交通線的爭奪和世界性的殖民大擴張基礎上的。1890—1905年美國人馬漢出版的《1660—1783年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793—1812年制海權對法國革命及法蘭西帝國的影響》《制海權與1812年戰爭的聯系》海權論三部曲可謂對志在用強大艦隊,通過戰爭手段達到稱霸海洋的戰略目標的列強嘴臉的最好寫照。《海權論》適應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海洋擴張潮流,掀起了英、德、法、日等國海軍的造艦狂瀾,推進了西方以海軍征服世界的歷史,在《黃海傳》中,作家以晚清以來的中國被列強瓜分為切片,透析了這段歐美日列強血腥的弱肉強食、爭霸海洋的歷史:“十五世紀至十七世紀,新航線逐漸開辟,一些西方人貪得無厭,殺氣騰騰,橫行海上,爭當霸主。十九世紀,他們盯上了遙遠的中國。1841年,冒黑煙的火輪船初次經過成山頭,西方列強開始挺進黃海,氣勢洶洶,銳不可當。1874年,成山頭矗立起一座燈塔,由英國人把持的大清海關出資建造。成山頭海域霧多,燈塔旁邊又多了一只大霧笛,每隔兩分鐘自動鳴笛一次,可以傳出30海里。這讓當地漁民受益,也為更多的外國船只提供了方便。大清政府建起的北洋水師也能沾光,但僅僅過了七年便全軍覆沒。那一場極其慘烈的黃海大戰,就發生在成山頭東北方向,老百姓聽說后悲傷不已,在始皇廟內設立鄧公祠揮淚祭奠。有海無權,有海無防,中國人灑向黃海的血淚與日俱增。”

時至今日,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深切地認識到海洋本身就是維持各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聚寶盆”。人類的海洋爭奪也由是轉向對海洋本體的主權爭奪和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競爭。在此背景下,昔日開拓出“絲綢之路”的中國以史為鑒、審時度勢地提出了利用“一帶一路”積極構建更高水平的“海洋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設想,體現了中國的博大胸懷和世界擔當。針對這些嶄新的當代人類共同體的概念內涵,作家在《黃海傳》的尾聲中熱情地這樣闡釋道:與“封閉”“野蠻”相對的海洋文明,應該是人類認識到海洋對于世界的密切聯結,在堅決反對西方國家奉行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的同時,世界各國應當努力傳承海洋文明的“文化基因”,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讓“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

三、《黃海傳》中去“人類中心主義”的

生態文學觀

《黃海傳》體現了作家在創作這部海洋傳記時所秉承的生態主義文學觀。

在生態危機的特定背景下催生的生態主義文學,以生態學與文學的相互滲透為鮮明表征,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時至今日一直還是一股勢頭強勁的世界性文學創作潮流,“由于現代社會人對自然的主宰意識與無度的掠奪行為已經造成了環境惡化,因而生態文學在生態思想的指導下致力于揭示這種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張關系,從觀念意識、實踐行為、社會形態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全面進行反思”。d這種以尊重自然為本位的生態主義文學追求,深刻表現在其對人類中心主義哲學批判基礎上實現“物我同一”“物我統一”的審美理想。

作為太平洋西部最大的邊緣海,黃海給中國沿海地區的經濟繁榮注入了強有力的動力。 在古代,歷朝歷代廣興“漁鹽之利”,為東方璀璨的中華農業文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給養。此外,海洋漕運也為南糧北運做出過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迄今,無論是海上航運業、海洋捕撈業、海水養殖業、海上綠電建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黃海為新中國提供著越來越多的生存資料和發展空間。

然而,約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黃海海域出現了兩大海洋生態困境的表征:一是由于過度的捕撈造成了海洋魚類的大量減產。在《黃海傳》第四章的“捕撈升級”中我們看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許多沿海漁民置辦了新的船具,意欲展身手、發大財,卻發現了一個讓他們吃驚的現象:船多了,魚少了。海邊人過去講一句老話:‘舀不干的海水,捕不完的魚,這話不能再講了……我抬頭向海的深處望去。那里,是一條又一條漁船,機器轟響。我想,有這樣的陣勢,大魚怎能游到海邊?遠海中即便還有大魚,也經不起這梳篦一樣的捕撈啊!”二是在《黃海傳》第四章的“污凈之變”一節中作家痛陳的:因為農藥、石油、工業、生活污水和塑料垃圾的污染,導致了海水的富營養化繼而造成了綠潮、赤潮、金潮等廣泛的海洋公害現象。

事實上,《黃海傳》里反映的海洋危機,早已經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了。2004年,在以“海洋存亡,匹夫有責”為主題的第33個世界環境日,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就提出了幾組足以警示世人的數據:“海洋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70%,地球上90%以上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等原因導致輸入海洋中氮濃度的增加,不少近海海域水質富營養化趨勢明顯,并已在全球形成了150處小至1平方公里大到70萬平方公里的無氧‘死亡區域,同時,赤潮大面積泛濫,魚類即使沒有被毒死,也集聚超量的有害物質,最后轉嫁給人類。全球70%以上的海洋魚類已遭到過度捕撈,不少魚類已經滅絕。每年,多達100萬只海鳥、10萬只海洋哺乳動物和數不清的魚類因誤食塑料垃圾而死亡。紅樹林、珊瑚礁等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也不斷遭到人類的破壞。目前,全球35億人口主要依靠海洋獲取食物,而這一數字在20年后可能會翻一番。”e。在《海洋的末日:全球海洋危機親歷記》一書中,科林·伍達德以黑海這一古希臘史詩中阿爾戈英雄歷險的“富饒之海”因為濕地破壞、廢棄物污染、捕撈過度、油料滲漏等人為破壞而一變成為今日的“死亡之海”的駭人事實,預言了未來全球74個大型海洋生態系統難逃劫難的末日圖景。而如果人們繼續不加警醒,一任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崩潰,那么,占地球表面70%的藍色海洋的末日也就是整個人類棲居的這個星球的末日。

本來,海洋作為獨立的生態系統,與人類處于同等的生態位置,但在西方,歷來都有以固有的功利主義、經濟主義觀念來衡量海洋價值的傳統,可以好不隱諱地斷言:今日的世界性海洋生態困境與西方一直奉行的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人類中心主義密切相關。

18世紀向來被奉為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大解放的啟蒙時代,百歲老人浮士德運用種種作為啟蒙果實的科技知識圍海造田——為其同胞——人類服務的定格畫面往往被視為人類用智謀馴服了海洋這樣一個巨大自然體的偉力象征而被反復歌頌,這正是對西方由來已久的人類中心主義的聚光一照。且讓我們爬梳一下人類中心主義思維范式整體譜系的生成、發展及其特點。

在古希臘,關于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原本類同于古代中國“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以自然萬物為與”的重神、重和諧的天人合一觀。但是,自西哲普羅塔戈拉首次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論斷后,古希臘的這種有機的、辯證統一的“泛神主義”自然觀就開始被解構從而步入瓦潰,與天神宙斯、冥王哈迪斯鼎足而三的海神“波塞冬”的光環也由此被祛魅。到了中世紀,在古希臘“同形同性”的神人關系走向了上帝創造人類和萬物的一神論神學進一步把人類中心論建立在了托勒密地球中心說的礎石之上,這種流行歐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說認為:居于“九重天”重重包裹的地球居于全宇宙的中心,巋然不動,人受命于上帝耶和華的托付來征服和統治地球。進入近代,隨著自然科學日新月異的進步,人們更是把昔日神秘有靈的自然視為可以依賴理性的武器進行識別、解剖、組合的類似蒸汽機、發電機那樣有規則的機器。更有甚者,一些人本主義者進而提出為了人類的利益可以任意地“給大自然上刑”的激進主張。至此,“人類中心主義成為了又一種宗教——對人的盲目信仰的宗教”。f這種建立在人類與自然二元對立基礎上的西方文化觀“斷然割開二者之間的聯系,視自然界為奴隸和掠奪對象,堅信人理所當然地就是自然界的主人,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就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g而征服、改造自然的法器就是被浮士德們深深迷醉與迷信的人的“純粹理智的產物”——科學和技術。在這種科技使人無所不能、無所不控思維范式的影響下,人類先是對陸地生態系統進行可謂“負債”累累的破壞,現如今,這種自私又自負的人類中心主義陰霾已經從陸地繼而進一步移襲、籠罩海洋,在“一個由巨大的技術實力和極度的人類需求所支配著的時代”,h把人類的利益擺在首位的這一人類中心主義,完全忽略和無視海洋生態系統的內在價值,僅僅把海洋當做一個純粹的資源供應庫,把人與海洋的關系單方規定為利用者與被利用者的關系、索取破壞者與供應犧牲者的關系。這正是造成海洋生態危機愈演愈烈的“罪魁禍首”。隨著海洋開發利用的愈加深入,海洋污染、海洋過度捕撈、生物多樣性破壞、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危及全球的海洋環境問題愈加凸顯,作為人類生存發展最后的邊疆,i人類倘若繼續奉人類中心主義為圭臬,繼續無休止地、功利性地利用海洋,那么,最終將在葬送海洋生態的同時也將整個人類的文明作為陪葬。

回望古老中國,也許薪傳了幾千年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傳統更能為我們提供解決當下海洋危機的生存智慧。所謂“天人合一”是指“在自然界與人類、自然環境的平衡與自我身心的平衡、自然理性與道德理性之間達成的一種有機統一的理想境界。它強調天與人、天道與人道、天性與人性之間的相類相通、不可割裂,二者有必要也完全可以達到和諧統一。人類應該視自然界的萬物為自己的朋友,在順從自然規律的條件下去利用自然、調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類的需要,而不應該違背自然規律,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壞自然。”因為從根本上來說,人與自然界是由人類社會自身和自然生態環境構成的開放的、循環的有機系統,這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人與海洋彼此從屬于生態系統的兩個不同空間,然而卻又相互重疊交織,是人類的社會活動構建了人與海洋的依存關系,伴隨著能量、生物的交換。生命始于海洋也依托于海洋,與作為地球上一個物種的人類相比,覆蓋地球近3/4表面積的海洋對于地球的重要性更大。海洋作為滋養人類的血脈之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對這一重要系統的肆意破壞在一定時段上是很難恢復的。作為有意識的生態群體,人類應該承擔起對整個大自然的責任,尊重海洋,站在更高的海洋倫理層面思考問題,自覺調節、改善與海洋的關系。利奧波德在概括土地倫理的涵義時曾經這樣講過:“一個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的時候,才是正確的;否則,它就是錯誤的。”j同樣,海洋倫理也是如此,只有尊重海洋生態群落的完整性與復雜性,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完好無損,摒棄功利主義的經濟價值模式,從更高層次的倫理觀念來引導人與海洋關系的改善,才能實現人類文明與海洋共同體的和諧永續。也正是站在這一維度上,作者在《望洋興嘆》中發出的祝愿才能化為我們共識與行動的共同心聲:“要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讓越來越多的人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讓大家懂得,必須持續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人們要對海洋在態度上越來越敬重,行為上越來越自律。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

余 論

從某種意義上,趙德發的紀實文學《黃海傳》可以視為現今文壇方興未艾的文學地理學提倡的“地理敘事”的典范文本。所謂“地理敘事”,是指作家運用藝術手段在敘事文本中通過自然山水、地域人文等地理空間建構故事情節、抒發思想主題的文學創作。事實上,文學與地理一直以來都有一種共生共存的關系。在人與自然聯系最為緊密的人類文明初期,自然地理空間的書寫在神話、史詩等體裁中均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隨著人類文明進入工業社會后,城市化的過程日益造成人與自然的疏離,自然空間因為不再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而在地理敘事中的比例和作用越來越低。二十世紀中葉以降,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以“地理敘事”見長的生態文學逐漸成為創作的熱點之一。在我國也隨之涌現出了一批比較優秀的生態文學作品,這其中,2001年集中出版的以《黃河傳》《長江傳》《珠江傳》《淮河傳》等為代表的“大江大河傳記叢書”就可資例證。與上述作品相比,作家趙德發的《黃海傳》無疑是當代中國文壇以大海為傳主的第一部海洋生態文學。它以開闊的知識視野、細膩的文學筆觸,鋪敘了黃海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為讀者勾勒出一幅融民族、政治、歷史、地理、經濟、軍事、宗教、文化、外交、環境等多元質素有機統一的多聲部立體畫卷。

注釋:

a趙德發:《黃海傳》,山東文藝出版社2023年版,第351頁。以下引文皆出自該版本,不再另注。

b[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甘陽澤,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16頁。

c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劉北成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版,第266頁。

d王諾:《歐美生態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頁。

e王敬中:《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海洋存亡匹夫有責》,新華網http://news.21cn.com/domestic/yaowen/2004/06/04/1594425.shtml.

f趙白生:《生態主義:人文主義的終結?》,《文藝研究》2002年第5期。

gi姬志海:《在狂歡與戲謔的背后——〈一億六〉“天人合一”的精神旨歸》,《朔方》2010年第4期。

h[美]巴里·康芒納:《封閉的循環——自然、人和技術》,侯文蕙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7頁。

j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侯文蕙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3頁。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欧美人人干| 国产二级毛片| 亚洲第一视频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你懂的| 制服丝袜 91视频|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97综合久久|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91啦中文字幕|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免费一极毛片|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亚洲va视频| 国产AV毛片|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538精品在线观看|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日本www在线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毛片|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国产| 毛片一级在线| 亚洲va视频|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久久福利片| 久综合日韩|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高清|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一本色道久久88| 91精品国产福利|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日韩性网站| 欧美精品色视频|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六月婷婷综合|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激情综合五月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久青草网站|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啪啪啪亚洲无码|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欧美在线一二区|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