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梅,陳 林,張穎君,陳 輝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四川 61004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終末期腎病主要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線”,是血液透析治療的基礎。血管通路的建立、使用和維護往往涉及多個科室,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1],但不同學科醫護人員對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關注重點不同,易導致血管通路管理工作出現信息重復和遺漏[2]。國外通過設置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協調員崗位來溝通、協調和管理血管通路相關事宜,不僅利于團隊工作的開展,在減少血管通路相關并發癥、延長血管通路壽命、降低住院費用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3‐5]。隨著我國血管通路技術的發展以及醫護人員對血管通路領域的逐漸重視,《中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專家共識(第2 版)》提出應設置血管通路協調員崗位[1]。但目前我國對血管通路協調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崗位設置對病人血管通路質量的影響及效果分析方面[6‐8],對該崗位具體工作內容、職責、培養模式、資質認定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調查血液透析護理人員對血管通路協調員角色的認知、態度及期望,以期為我國設置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協調員崗位提供參考。
采用方便 抽樣法,于2022 年3 月15 日—4 月13 日選取我國35 所市縣級血液透析中心的327 名血液透析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2)血液透析工作時間≥3 年,有一定血管通路管理經驗;3)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實習護士、規培護士。
結合文獻[2,9‐10]回顧與專家咨詢結果自行編制問卷。選取20 名血液透析護士進行預調查,對有歧義的語句進行修訂,形成“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協調員角色認知和期望調查問卷”,分為5 個部分。1)一般資料:包括醫院級別、醫院類型、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稱、工作年限等。2)對血管通路協調員角色的整體認知:包括對血管通路協調員相關名稱的了解、科室設置的適宜人數等。3)對血管通路協調員工作內容與職能的期望:包括血管通路協調員的工作形式、作為血管通路協調員最應具備的能力等。4)對血管通路協調員崗位培訓及考核方式的期望:包括培訓方式、首次血管通路協調員培訓課時等。5)對我國開展血管通路協調員的態度:包括我國設置血管通路協調員的必要性、對我國發展血管通路協調員的態度等。
通過網絡問卷星平臺編制電子問卷,問卷首頁附知情同意書,說明調查目的、意義及問卷填寫方法,護理人員同意后方可進入問卷填寫界面。通過鏈接將問卷發送至血液透析中心護理人員處,設置問卷漏項不能提交,以保證問卷內容完整性。共回收問卷335 份,有效問卷327 份,問卷有效率為97.6%。
定性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
327 名護士年齡為(32.90±6.28)歲;工作年限為(11.18±6.32)年;男35 名(10.7%),女292 名(89.3%);本科255 名(78.0%),專科58 名(17.7%),碩士研究生14 名(4.3%);初級職稱178 名(54.4%),中級職稱132名(40,4%),副高級職稱15 名(4.6%),正高級職稱2名(0.6%);就職醫院為公立醫院319 名(97.6%),民營醫院8 名(2.4%);就職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298 名(91.1%),二級甲等醫院29 名(8.9%);科室有血管通路協調員145 名(44.3%)。
本次調查顯示,血液透析護士對血管通路協調員角色的認知存在混淆,其中聽過血管通路協調員的為108 人(33.0%),認為血管通路協調員即血管通路護士的為254 人(77.7%);155 人(47.4%)認為科室應設置3 名以上血管通路協調員。血液透析護士對血管通路協調員角色的其他認知情況見表1。

表1 血液透析護士對血管通路協調員角色的整體認知情況(n=327)

表2 血液透析護士對血管通路協調員工作內容與職能的期望(n=327)

表3 血液透析護士對血管通路協調員崗位培訓及考核方式的期望(n=327)

表4 血液透析護士對我國開展血管通路協調員的態度(n=327)
《中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專家共識(第2 版)》在血管通路持續質量改進中已明確提出設置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協調員這一角色[1],但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血液透析護士中僅33.0%聽說過血管通路協調員,77.7%的血液透析護士認為血管通路協調員即血管通路護士,提示血液透析護士對血管通路協調員角色的知曉度較低,且存在混淆現象。歐洲血管外科協會發布的臨床實踐指南指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護士應當承擔血管通路規劃、血管通路功能檢查與監測、血管通路資料的收集及整理等任務,其是在血液透析專科護士基礎上遴選出來的多學科血管通路管理護理團隊成員,成員人數根據各醫院護士人數和病人人數有所不同[11]。而血管通路協調員則是由一名具備血管通路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級實踐護士擔任,在多學科護理團隊中發揮核心作用,需運用該領域先進的理念、技術及方法進行實踐,其工作多側重于血管通路治療協調聯絡,協調員負責建立和協調血管通路護士團隊工作、護理活動和護理途徑,是血管通路護士角色以后可能發展的角色[11‐13]。可見,血管通路協調員在我國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關注度較低,不僅要在全國范圍內加強宣傳和推行工作,提高血液透析護理人員對血管通路協調員的認知,還要注意其名稱的規范性,避免混淆,否則容易導致各地區執業范圍不清的情況,影響血管通路協調員的角色發展。
本調查結果顯示,321 名(98.2%)血液透析護士對我國設置血管通路協調員持積極態度,認可其有必要。318 名(97.2%)血液透析護士支持我國設置血管通路協調員,且大部分血液透析護士認為我國設置血管通路協調員能促進血管通路護理質量提升、早期發現血管通路并發癥、減少病人候診及住院時間,進而節約病人治療成本,提高病人滿意度,同時還能拓寬護士職業發展方向。與張曉雅等[6‐8]研究結果相似。但本研究調查也顯示,血液透析護士認為設置血管通路協調員仍面臨人力不足、沒有系統的培訓體系、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責權不明確等困難,9 名血液透析護士對血管通路協調員角色持不看好或無所謂的態度。提示推動血管通路協調員的發展不僅需要設置崗位,還需要思考如何真正讓其在血管通路管理過程中發揮協調員作用,體現其在血管通路護理專業發展中的價值。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0.5%的血液透析護士認為血管通路協調員應具備的最低學歷為專科,70.9%的血液透析護士認為血管通路協調員應具備中級職稱,56.0%的血液透析護士認為血管通路協調員的工作經驗應為5 年以上,46.8%的血液透析護士認為血管通路協調員應由血管通路專科護士擔任,與已報道結果[4,8‐10,13]有所不同。目前國內外關于血管通路協調員的最低學歷沒有明確標準;職稱方面,我國多認為應至少為中級職稱;在工作經驗方面,一般為5~20 年;擔任者多描述為血管通路管理工作經驗豐富且對血管通路感興趣者。可見,目前國內外在血管通路協調員準入資格方面尚無明確標準,還需進行更多研究為血管通路協調員的發展提供參考。
血管通路協調員在血管通路管理過程中的角色與職權是臨床護士最關心的內容之一。血管通路協調員在血管通路管理工作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如溝通協調者、臨床實踐者、教育咨詢者、研究者和管理者等。血管通路協調員不僅要直接參與病人血管通路各階段的管理,如病人術前血管保護、術后血管通路健康指導和隨訪、內瘺穿刺方案制定與監測管理、科室間轉診和簡化學科間溝通流程,還要為病人、護士提供血管通路知識教育和培訓、參與科室血管通路的持續質量改進工作以及開展血管通路相關的科研工作[4,14]。可見,血管通路協調員在保持血管通路護理連續性和協調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血管通路多學科團隊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心設置血管通路協調員后應給其更多時間開展和完成工作,從而真正發揮其角色職能作用。
目前,國內外對血管通路協調員的培養、認證、考核等模式尚未統一,已有研究多圍繞血管通路協調員在血管通路多學科團隊管理中的效果和作用進行探討[4,10],關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協調員的培訓和考核研究內容也較模糊,僅簡單介紹了培訓內容為血管通路解剖學知識、手術觀摩以及超聲培訓,培訓時間為2 個月[8]。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血液透析護士認為需制定針對血管通路協調員核心能力的專項培訓(93.0%);38.8%的血液透析護士認為首次血管通路協調員培訓課 時 應 為 每 周2 個 課 時,3 個 月,共24 個 課 時;96.3%的血液透析護士認為需要再次培訓;大多數血液透析護士建議培訓頻率為每半年1 次(57.8%);期望考核形式采用血管通路專項考核指標考核,如血管通路并發癥、病人滿意度等(53.8%)。調查結果可為今后制定血管通路協調員規范化培訓和考核提供參考。
本次調查顯示,我國血管通路協調員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加大推廣力度,提高護理人員對血管通路協調員的認知,大部分血液透析護士對血管通路協調員的發展持積極態度,認為血管通路協調員承擔了多重角色,應全職開展工作,并定期接受考核和再培訓。但本次調查僅限于對血管通路協調員的認知與期望進行探究,在后續研究中需進一步對其學歷、崗位職責、資質認定、培訓及考核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規范血管通路協調員的角色準入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