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鐵 孫劍
【摘要】如果眼鏡制配中缺少標準化管理,容易出現的佩戴位置偏差、視力過矯和欠矯、散光矯正誤差大這三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從業人員職業技能有待提高、眼鏡制配標準有待規范、線上制配監管有待完善、行業自律有待加強。因此,為了提高眼鏡制配的精準度和可靠性,有必要強化眼鏡制配的標準化管理,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技術能力,制定完善相關標準,強化線上銷售渠道的監管,建立長效監管制度。
【關鍵詞】近視防控;眼鏡制配;標準化管理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3.03.009
Discussion 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Glasses Preparation in Myop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EN Qitie,SUN Jian
(Wenzhou Institute of Metrology,Wenzhou 325001,China)
Abstract:If there is a lack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 the preparation of glasses,there are three problems that are prone to occur:wearing position deviation,vision overcorrection and undercorrection,and large errors in astigmatism correcti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are that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practitioners need to be improved,the standards for glasses making need to be formulated and standardized,online supervision for glasses making needs to be improved,and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refor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glasses manufacturing,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glasses manufacturing,strengthen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ability of practitioners,formulate and improve relevant standards,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online sales channels,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regulatory system.
Key words:myop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glasses preparation;standardized management
受日益普及的電子產品的影響,我國近視人口總數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我國近視人口數已超過7億,其中學生近視數量居世界首位,初、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70%。近視高發并呈現低齡化趨勢。近視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所以,我們應科學規范開展近視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技術能力。
近視一旦發生將不可逆轉。特別是青少年近視,更容易變成高度近視,甚至會導致視力損傷[1],嚴重影響視覺健康。視覺健康已經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目前,眼鏡制配市場存在價格虛高、行業暴利、服務參差不齊、過度宣傳等一系列問題。因制配眼鏡質量問題引發的消費者投訴屢見不鮮。與其他商品不同,眼鏡因其特殊性又被稱為眼科的“光學藥品”。它既有商業屬性,更具醫療屬性。因為其本質是提供眼視光服務,所需的技術含量較高。
一副合格的眼鏡首先需要進行專業、嚴謹、全面的醫學驗光;其次是量眼定制,開具合理個性化的配鏡處方;最后通過高精尖的設備、精湛的技術、嚴格的檢驗標準等才能完成。它要求每一個環節都要科學、嚴謹、精準,其計量性能參數如頂焦度、軸位、光學中心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如果眼鏡制配的技術要求出現偏差,佩戴者會產生頭暈、目眩、視物傾斜變形等視疲勞癥狀,進而還可能會產生頸部和肩頭酸痛、僵硬現象。
2.1佩戴位置偏差
眼鏡的佩戴位置即視覺中心必須準確對準眼鏡的鏡片光學中心,這樣才能使眼睛達到最佳的矯正狀態。當佩戴位置偏離鏡片的光學中心時,就會產生棱鏡效應[2]。如果佩戴位置與光學中心偏離,成像質量會顯著降低,視覺的矯正效果將大打折扣。所以在眼鏡制配中,首先要確保消費者在佩戴眼鏡時,其佩戴位置的中心與鏡片的光學中心保持一致,而這一點往往被大眾所忽視。
2.2視力過矯和欠矯
一副合格的眼鏡,可以將落在視網膜前面的物像,恰好后移到視網膜之上,這樣才能矯正近視和提高視力。過矯則是把落在視網膜前面的物像后移到視網膜的后面,造成了人為的遠視狀態,成像模糊[3]。長時間佩戴過矯的眼鏡會促使眼球壁擴張,眼軸延長,將會增加近視度數,其危害更是明顯。欠矯則是指佩戴比應有度數低的眼鏡,會使近視人群的視力無法被正確矯正,長此以往,會造成佩戴者雙眼視功能下降,近視度數增長加快等問題。
2.3散光矯正誤差大
散光是眼睛的一種屈光不正常表現,與角膜的弧度有關。散光未矯正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看東西有較大重影[4]。這種重影會嚴重影響人眼對物體的分辨,尤其是夜晚,還有可能產生弱視或斜視問題。
3.1從業人員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制配眼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副合格的眼鏡需要在制配各工序中都做到精確無誤,這就需要有技術精湛的從業人員。目前我國高校開設視光高等教育課程相對較少,視光學高端人才短缺[5]。社會職業培訓機構技術培訓水平不高、管理不規范,導致持驗光、制配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的從業人員是從其他行業轉職而來,未接受過系統眼科醫學專業教育培訓。此外,從業人員繼續培訓覆蓋率也比較低,缺乏系統性學習,致使醫療服務屬性未能跟上。在我國,把近視當作一種疾病對待的人并不多。眼鏡制配更像是服務業或零售業,而非醫療行業。缺乏足夠的專業培訓和嚴格考核,勢必影響從業人員掌握過硬的技能,也無法建立專業、規范、精良的人才隊伍。
3.2眼鏡制配標準有待制定完善
目前雖然眼鏡產品已經有國家標準,但由于缺乏相對統一的驗光、制配標準,各省、協會標準也不一致,導致眼鏡制配質量參差不齊。眼鏡制配行業的計量管理主要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眼鏡制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為依據[6]。行政監管的重點是眼鏡產品的質量合格與否、驗光制配強檢計量器具的檢定與否。而眼鏡制配場所中人員要求和職責是否規范、制度文件和控制是否充分有效、制配所需的計量器具是否充分、計量性能是否滿足使用需要、計量器具管理和使用是否標準規范、計量器具周期溯源和溯源信息如何公開、如何有效實施社會監督等操作性的要求都未涉及,這些環節還屬于關注盲區。
3.3線上制配監管有待完善
近年來電商產業方興未艾。在足不出戶的便捷性和價格實惠的優勢下,線上制配眼鏡也為近視人群提供了一種選擇。線上電商經營者的技能水平、計量器具配置、成品檢驗等環節難以監管,導致眼鏡質量堪憂。由于眼鏡屬于一次性定制化產品,無法重復配置,所以線上售后維權十分困難。調查數據顯示,部分學生群體特別是自主消費的學生,基于價格、消費習慣等因素會選擇在線上制配眼鏡。因無法試戴鏡架、不能確定佩戴位置、無法根據消費者調校眼鏡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線上制配眼鏡的質量參差不齊。
3.4行業自律有待加強
目前眼鏡行業競爭激烈,加之線上電商平臺影響,行業自律水平較低,導致“充片”等不規范現象時有發生。一些眼鏡制配單位為了快速完成驗配,以“立等可取”為噱頭,對缺少定制度數的處方也會接受配置。其采取的普遍做法就是以相近度數的備片來替代處方所需的度數,這種做法在業內被稱為“充片”。這樣配置的眼鏡當然不能滿足處方要求,容易造成視力過矯或者欠矯,引起消費者視力受到“二次傷害”。
4.1建立互聯網教學積分制標準化管理,提高從業人員技術能力
基于對眼視光從業人員的現狀進行摸底調查,了解行業實際情況,政府有關部門依據調查的結果,制定眼視光繼續教育培訓計劃。統籌建立繼續教育培訓新模式,實行政府職能部門牽頭、專業技術機構支撐、行業協會組織督導、制配單位積極參與的互聯網教學積分制標準化模式,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覆蓋率,提升專業技術能力水平,從而實現近視的科學精準矯治。政府投入資金拍攝公益性的教學視頻供所有從業人員學習,對眼鏡制配中各個環節進行分解,通過視頻授課,實行教育培訓積分制,并列入企業分類監管項目進行考核。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可以聯合高校、眼科醫院、專業技術機構,通過開辦公益性的講座、開放性的服務公眾號、技術專家在線解答等形式,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術能力。
4.2制定完善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形成行業統一的執行標準
完善眼鏡制配行業的相關標準,就眼鏡制配中的人員配備和職責、制度文件和控制、制配所需的計量器具、器具計量性能要求、計量器具管理和操作規范、計量器具周期溯源和溯源信息公開、誠信計量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內容并作出規范化要求,以達到標準化結果。重點對驗光器具的有效管理進行細化落實,從而促成行業統一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同時加強行業質量監管,發動群眾參與行業監管,進一步規范市場發展秩序,有利于降低消費者眼睛受到“二次傷害”的風險,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形成長效計量監管機制。
4.3推行線上銷售認證計劃,推進互聯網銷售誠信計量體系建設
鑒于制配眼鏡產品的特殊性,加強對線上銷售渠道的監管勢在必行。市場監督管理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登記在冊營運的線上電商經營者,按照屬地負責的原則對線上經營者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強化線上銷售渠道的監管;鼓勵線上眼鏡制配單位開展誠信計量自我承諾建設,強化線上眼鏡制配單位增強誠信計量意識,規范制配鏡誠信計量活動,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要求各大電商銷售平臺定期向社會公布誠信計量示范單位的名單,引導消費者安全消費,共同營造“誠信、健康、和諧”的眼鏡制配市場秩序。
4.4實行監管標準化,打造智慧監管新生態
為順應時代發展,市場監督管理行政部門采用互聯網+、數字技術、圖像識別等新技術[7],開發二維碼系統,將計量器具檢定信息、制配單位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技術人員等信息集中于“一碼”,并要求所有信息及時更新,將二維碼貼于計量器具的顯著位置予以公示。消費者制配眼鏡時,可以通過掃碼確認眼鏡制配單位的整體硬件配套設施,如發現產品不合格、器具超期等現象,可以一鍵差評,另外根據整體制配流程和技術服務水平也可以一鍵點贊。這樣不僅能引導誠信計量建設,還能充分發揮廣大消費者的監督作用。通過數據集成、網絡互聯,將現代化技術手段與監督管理相結合,可實現計量監管遠程化、動態化、實時化的智慧監管模式,從源頭把住質量關。樹立智慧管理新機制,促使眼鏡制配單位對計量器具、人員技能的管理形成實時化、標準化、規范化,提高計量器具的準確性,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打造眼鏡制配新生態。
近視防控任重道遠,必須強化眼鏡制配規范化管理,才有利于加快眼鏡制配行業管理的標準化進程,規范眼鏡制配的計量行為,促進眼鏡制配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海芳,王靜,陳婷麗,等.2020年無錫市濱湖區中小學生近視篩查現狀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22,38(2):250-254+261.
[2]于晨,唐小軍,陳穎,等.青少年佩戴定配眼鏡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分析報告[J].玻璃搪瓷與眼鏡,2021,49(7):1-16.
[3]任鵬帥,葉佳意.定配眼鏡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分析[J].玻璃搪瓷與眼鏡,2022,50(1):32-34.
[4]黃嘉平.定配眼鏡檢驗標準執行中常見問題的探討[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9,46(8):54-55+57.
[5]何祖鑫.王小煒.張亞妮.對甘肅平涼定配眼鏡質量現狀的調查及建議[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7(7):70-72.
[6]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眼鏡制配場所計量專項監督檢查和“回頭看”情況通報[EB/OL].(2021-1-20). https://www.samr.gov.cn/jls/fzjl/zxdt/202101/t20210120_ 325359.html.
[7]田昀,趙艷.制配眼鏡強檢器具計量智慧監管新模式探討[J].中國計量,2022(5):27-32.
【作者簡介】
陳其鐵,男,1984年出生,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化學計量、光學計量。
(編輯: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