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字化賦能可以提高計量的準確性,增強計量數據的共享和轉換效率,因此,推動計量信息檢測的數字化轉型成為計量單位未來主要的工作方向。為此將探究智慧計量信息檢測的構建思路,提出智慧型計量檢測模式的設計方法,為高效計量檢測的打造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智慧計量;檢測;信息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3.03.026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Detection
ZHOU Chunling
(Hepu County Metrological Verifica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Beihai 536100,China)
Abstract:Digital empowerment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and enhance the sharing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measurement data. Therefore,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measurement and detection becomes the main work direction of measurement units in the future. To this end,we will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intelligent measurement and detection,propose the design method of intelligent measurement and detection mode,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measurement and detection.
Key words:intelligent measurement;examination;informationize
計量裝置是維護市場合法、公正、公平的主要工具。隨著當前的計量理論和計量規范標準快速發展,相關單位開始加大了對計量裝置的智慧化改造,通過打造數字化的計量模式,進一步提升計量裝置可靠性和穩定性。
計量檢測主要是根據相關的指標記錄用戶或者單位對資源的消耗情況。從計量裝置的構成元器件可知,計量裝置主要包含數據儲存、微控制單元(MCU)及液晶驅動等設備。而依據工作原理、構成要素,又可以將計量裝置分為機電一體、電子式以及感應等類型。
以感應計量設備為例,其原理主要是結合電磁感理論,將相位、電流以及電壓轉化為能量,即用形成的磁力矩轉動圓盤,然后推動計度器工作,繼而完成計量工作。從其原理能看出,這種計量方式不會丟失數據,且能夠連續、直觀地展示計量數據[1]。再如,電子式計量裝置,其能夠實時采集用戶、單位對資源的使用和消耗情況,并將采集的數據轉換為脈沖信號,最后利用模擬原理完成計量工作。
2.1打造優良的大數據傳輸網絡體系
一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引入新技術,最大程度促進計量信息存儲和傳輸速度的提升。二是,合理載入信息技術平臺構建頂層設計,形成以計量服務為中心的數字化計量單位,讓服務和運用均能夠更為簡潔。數據傳輸一直以來是網絡接入建設的關鍵措施,在信息技術持續優化的影響下,現階段應用的主干帶寬網絡已經很難保障計量單位未來的發展需求。為此,必須充分了解計量單位的實際情況,并基于此進行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革新,構建起全新的數據存儲系統[2]。三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計量單位在信息檢測運作上,必然要基于數據處理構建FTTO模式,以達到提升處理速度、提升帶寬、縮減成本、控制能源以及最大程度控制電磁干擾等效果。四是,在推動信息檢測的同時,帶動數據中心建設,增強業務處理的連續性。
2.2優化計量檢測服務能力
“信息化+計量”并非單純地在傳統層面上實施升級處理即可,更為關鍵的是必須基于互聯網思維,對管理發展形態過程進行調整,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夠幫助計量信息檢測工作打造全新的生態系統。“信息化+計量”的本質意義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來提供現代化的服務與管理,促使計量整理、收集、統計、編研等各項工作均能為信息檢測提供支撐,增強計量服務和管理工作的時代特征,進一步提升計量檢測服務的便捷性、有效性[3]。在當今信息化逐漸滲透到全球各個行業的時代,計量信息檢測工作必然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只有改革,才能夠賦予計量服務工作全新的生命力。
2.3構建計量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要實現對計量信息快速準確處理,提供優質的信息檢測服務,計量單位就必須具備較強的數據處理以及存儲能力。過去,計量單位在信息數據處理過程中,始終處在一個信息“孤島”的狀態下。為此,在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計量檢測在信息檢測服務建設和優化中,需要高度關注信息“孤島”問題,能夠構建計量信息數據共享機制,促使數據的采集和存儲能力更強大。
3.1檢測系統和設備落后
目前,受限于資金或者資源配備等方面的影響,計量單位的檢測系統非常落后,這使得信息檢測服務出現功能不完善的問題。1)在進行信息檢測期間,輸入檢測關鍵詞之后很難實現對相關信息的定位,出現檢測關鍵詞與結果匹配度不高等情況。2)系統經常性出現卡頓或者檢測速度非常緩慢等情況,用戶檢測服務的體驗感極差,這就使得用戶不愿意通過系統來為完成信息檢測。3)部分計量單位即便是引入了相應的檢測設備,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維護管理,導致系統嚴重受損。
3.2檢測效率不高
計量單位涉及的資料內容龐大煩瑣,用戶在進行信息檢測時,若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通常需要耗費相對較長的時間,最主要問題在于:1)計量單位的計量資料序號表現出排列準確度較低的問題,編排方式也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況;2)計量單位的信息閱讀和歸入信息多為人工運作,更新速度非常緩慢,造成瀏覽資料庫信息時出現延時問題,嚴重影響檢測效率。
3.3計量檢測人員自身能力弱
部分管理人員并未認識到計量信息檢測工作的重要性,這與他們本身缺乏專業信息檢測技術和經驗有關。現有的計量檢測人員主要以傳統知識體系為主,在經過現代科技發展后,導致他們很難快速實現自身知識技能與實際需求的完美結合,造成服務能力滯后,嚴重影響計量信息檢測服務的效率。同時,也與人員組成結構有關。計量檢測工作枯燥乏味,不受年輕群體歡迎,導致計量檢測人員的年齡較大、學歷較低、現代技術應用能力較弱等特點,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
4.1引進智能化信息檢測平臺和設備,優化技術手段
性能較高的信息檢測設備是保證計量單位信息檢測服務開展的重要基礎條件。計量單位應當結合信息化發展的要求,積極引入全新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同時,還應當積極應用各種新的智能技術手段,打造具有較高專業性的信息檢測平臺。一個好的智能設備和檢測平臺就是計量單位信息檢測服務成功的開始[4]。
結合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計量單位在信息檢測服務建設與優化中,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手段:1)智能定制技術。該項技術主要結合人工智能技術來捕捉用戶的日常檢測習慣,構建起具有較強偏好和方向的推送服務,讓用戶在檢測平臺獲取計量信息時更為個性化、高效化。2)智能獲取技術。該項技術主要是通過用戶信息設置來明確相關搜索需求,打造用戶檢測信息庫。用戶能夠通過該項技術對以往檢測歷史數據進行查閱,并與當前需求建立聯系,從而實現對信息的快速準確獲取,將新舊檢測內容進行整合。3)智能管理與輔導技術。該項技術主要是基于事前設定算法結果,實現對計量單位的館藏資源的有效整理,同時還能夠對相關資料進行重點篩查,及時過濾垃圾資源,并且基于匹配算法還能快速實現資源的分類,促使信息資源更加合理。模板如圖1所示。

圖1中,IOT套件主要提供協議轉換服務,實現數據格式轉換和統一,以及與用戶的溝通交流,促使用戶能夠基于個體需求完成在線輔導。在對信息實施檢測服務期間,必然會遭遇各種問題,還可引入問題反饋機制,以便為技術的優化和檢測服務的改進提供指導,促使廣大用戶得到更好的檢測服務體驗[5]。
4.2信息檢測資源整合,建立計量信息資源數據庫
計量單位在信息檢測服務開展期間,必然會面對龐大的信息資源和數據存儲要求。例如:相關部門常常需要運用到各種紙張,涉及部門復雜、內容眾多。以往的計量單位普遍采取紙質存儲模式來存儲信息數據。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大量計量單位已經構建起了數字化資源管理模式。數字資源管理表現出獲取快捷方便、存儲空間小等特點。資源數據庫的建設就是將這部分信息進行有序的分類和收集處理,轉換為電子資源,提升了檢測行為的準確度與效率[6],同時還可基于業務、領域等單元,借助云服務、大數據技術,對現有資源信息進行分類和重組,為不同領域、業務的需求提供更為專業化的檢測服務。現階段,計量單位數字資源在很多內容上都呈現出重合特征,但卻各有側重點。數據庫的檢測方式表現出明顯的單一化,操作人員通常是通過靜態檢測的方式來完成,極易導致檢測結果混亂,所以必須對資源數據庫進行優化整合,為用戶構建一個更為科學、系統的可視化數據展示平臺,如圖2所示。

計量單位可以在信息檢測服務中引入元數據標準。該數據庫能夠對電子資源進行元數據存儲,及時載入到云端,隨后再通過自動化處理來做好分類歸納,極大地增強了信息檢測服務的準確性。計量單位還應當重視對內部信息資源數據庫的構建,結合外部信息資源數據庫,打造學術型、聯機型數據庫服務,保障不同部門的檢測需求,同時節省檢測服務耗費的時間,促使整體使用效率的提升。
4.3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信息檢測服務意識
信息化技術發展帶動計量單位信息檢測服務發展,這無疑對計量單位管理人員的信息檢測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計量單位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計量管理服務能力,還必須具備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能夠實現對計量單位信息數據的數字化處理和簡單故障的調試,以便更好地保障信息檢測的運轉。針對計量單位現階段人員意識不強、能力不夠等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解決。第一,計量單位必須重視對人員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和強化,最大限度地增強他們的信息技術專業能力;第二,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對信息資源準確識別的能力,能夠盡快實現對垃圾信息的剔除;第三,管理人員必須積極轉變服務意識,熟練掌握信息檢測服務的具體操作方法和要點,以便在用戶需要時給予適時的幫助;第四,計量單位還必須提升對信息檢測服務的推廣力度,借助平臺大力宣傳信息檢測服務,同時積極開展信息檢測科普工作,幫助用戶能夠快速了解計量單位信息檢測服務,掌握檢測服務的具體方法,提高檢測服務的使用率。
打造智慧化的計量信息檢測體系有助于提高計量精確度,可為計量工作的高效開展帶來裨益。為了達成計量檢測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計量單位要善用云技術等先進技術,打造信息資源平臺,通過構建連接型數據庫,保證計量檢測信息的共享共用,讓計量檢測更加人性化、科學化和智能化。
【參考文獻】
[1]劉海斌,張永旺,黃博偉,等.智慧倉儲體系智能計量周轉柜的設計與研究[J].信息技術,2022(4):175-179.
[2]韓玉華,陳露,王昱,等.“5G+”智慧計量應用探索思考[J].中國計量,2022(6):26-27.
[3]丘文昌.智慧計量實驗室管理平臺建設[J].長江信息通信,2022,35(7):153-155.
[4]李策國,李前兵.我國智慧物流研究文獻計量統計分析[J].物流技術,2022(9):5-10.
[5]首屆智慧監管與計量信息化建設學習交流研討會在南京召開[J].中國計量,2022(10):12.
[6]王道垣,張聰,李占彬.打造智慧測量服務新模式引領“互聯網+計量”風向標[J].中國計量,2016(2):30-31.
【作者簡介】
周春玲,女,1980年出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計量檢測。
(編輯:李加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