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大市,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錨定前進的“總航標”,瞄準新風口,搶占新賽道,將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作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主攻方向,堅持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發展方向,聚焦生產、服務、流通三大關鍵環節精準發力,以引進農業新技術、推廣設施農業新機具、推廣農業種植新品種、做大做強農業新品牌為重要抓手,持續挖掘設施農業的技術潛力和產出效益,推動設施農業成為農民增收共富的支柱產業。
向設施農業要食物,新技術應用三大產業齊發展
在“農業大腦”系統指揮下,溫、光、水、氣、肥實現智能化精準調控,每串番茄同時成熟、成色,大小均一,每天超40噸新鮮番茄從凱盛浩豐(萊西)智慧農業產業園發往全國各地。
集團全球總部落戶于萊西的宜品乳業,正加快打造奶羊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將帶動萊西及周邊地區建設標準化、規模化奶羊養殖場100處以上,奶羊存欄達到200萬只。
在位于萊西市河頭店鎮的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一個30立方米大小的養殖池每年可產出1萬斤墨瑞鱈魚,養殖效率是普通池塘養殖的100倍,從產出效率上講,一畝地頂百畝地。
在萊西市,現代設施農業可謂是處處可見、時時可感。以大食物觀統籌設施種植業、設施畜牧業、設施漁業三大產業發展,萊西市加快推進設施農業裝備推廣應用,不斷提升設施機械化、智能化水平。通過做精設施種植業,重點打造“綠色菜籃子生產基地”;做強設施畜牧業,重點打造生豬、奶牛、肉雞等優勢產業集群;做優設施漁業,重點打造綠色養殖新模式。萊西市提高耕地產出率的同時,將資源利用著眼點從耕地資源轉向全域資源,從空間上挖掘食物供給潛力,以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
走進凱盛浩豐(萊西)智慧農業產業園,即刻會被這里的智慧玻璃溫室所吸引:番茄植株向上延伸最高可以生長到16米,與傳統植株相比猶如參天大樹;210畝的超大單體智能玻璃溫室內只有寥寥幾個工人,用工極少。但這卻不影響每天超過40噸新鮮番茄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在番茄高產優質的背后,是園區智能系統每天實時采集的2000余萬條“大數據”的支持,人工與科技的完美結合稱得上是凱盛浩豐的一大奧秘。
“溫室內安裝了423個傳感器、1165個控制器,這些設備像是我們的小助手,可以實時收集溫光水氣肥的數據。”凱盛浩豐智慧農業產業園經理高松向記者介紹,“采集的數據會上傳至我們的‘農業大腦系統,經過分析得出最優解,并下達澆水、施肥等指令。”
在園區多種智能系統的集合賦能下,普通農民也可以具備專家能力,讓農業生產變得輕松起來。依托于企業自主研發的數字農業大腦的智能調控,園區創造出番茄最佳生長環境,保證產出的果實汁水濃郁,品質、大小、口感均一,籽粒飽滿,智能溫室內番茄年產量是傳統溫室的6-8倍,人均產量是傳統大棚的15倍。
而在世界上墨瑞鱈魚魚苗存養量最大的企業——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不同規格的養殖池整齊排布,水池中,墨瑞鱈魚的魚苗、親魚密密麻麻。該企業對原本廢棄礦坑改造再利用,變環境短板為設施農業生態樣板,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教授宮慶禮向記者介紹,依托自主研發的全封閉循環水養殖系統,公司養殖池常規養殖密度保持在每立方米水體100-200公斤,最高可達到320公斤,是國內外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一個30立方米的養殖池每年可產出1萬斤墨瑞鱈魚,產值達到50萬元,讓廢棄礦坑煥發新生機。
科技創新加持之下,萊西農業發展方式加速轉變,設施農業已然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圍繞種植業、畜牧業、漁業三大領域,萊西市培育青島市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5個,應用面積達1.1萬畝。
截至目前,萊西市已培育形成糧油、蔬菜、果品和畜牧四大主導產業及牛奶、肉雞、豬肉、蔬菜、果品、花生六大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條,設施農業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產量突破100萬噸,總產值超過34.5億元。其中,設施蔬菜栽培面積21萬畝,占蔬菜播種面積的五分之三以上,肉蛋奶總產量穩定在45萬噸以上,連續10年居山東省縣級市首位。
科技加改革,設施農業助力強農民富
“這下好了,一早一晚的空閑時間在自個家里就能掙錢了!”望著艾澤福吉生物科技為自家庭院剛剛改造完成的菌菇房,萊西市院上鎮劉家寨村村民劉華春樂上心頭。
原來,艾澤福吉生物科技是一家從事設施食用菌的生產、培育和種植的科技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的食用菌生產技術和設施農業裝備,將原本農林廢棄果木經過粉碎、預濕、發酵等環節做成菌棒,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菌棒產品占海外市場需求份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年外匯收入可達到3500萬美元。艾澤福吉由此成為引領食用菌產業的一面旗幟,真正將“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
一人富不是富。設施食用菌市場潛力巨大,而許多村民由于缺乏資金、渠道等致富無門。“設施食用菌對大環境門檻要求低,為什么不與共富公司合作,將農民自家庭院充分利用起來?”艾澤福吉公司負責人郭宏志介紹,通過當地共富公司統籌,與有意向合作的農民簽訂合同,將原本閑置農家庭院改造為菌菇房,由艾澤福吉提供技術指導、銷售渠道,統一購銷,農民一早一晚就可實現年增收1.5萬元,帶動周邊村莊發展食用菌產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截至目前,僅僅在萊西投產3個月的艾澤福吉已與周邊50多個農戶達成合作,將農村庭院改造為菌菇房,達到了“庭院就業、‘早晚致富”的效果。依托8個海外銷售基地、4個品種、2個品牌,艾澤福吉預計年產各類食用菌培養基3000余萬包、食用菌鮮品2萬余噸,總產值3億元。
無獨有偶。在水集街道茂芝場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的陽光玫瑰葡萄大棚里,果農許浩亮向記者介紹:“現在種葡萄不用操啥心,有技術,不愁賣!技術員每天都來園區指導我們為陽光玫瑰葡萄作好早期管理。”
近年來,茂芝場村黨支部積極帶領村民發展高效農業,以黨建統領探索出一條符合村莊發展的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之路。目前,村莊設施葡萄產業園占地1800畝,建有25個藤稔葡萄大棚、30個陽光玫瑰大棚、500畝遮雨式陽光玫瑰葡萄棚和5000平方米的智慧農業中心,成為國家級特色葡萄產業基地。
為解決技術難題、暢通銷售渠道,村黨支部領辦了青島西山陽光果蔬專業合作社,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機制,成立混合所有制“共富公司”,發揮專業運營優勢,統一指導完善大棚基礎設施建設、統一采購種苗和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定價銷售,茂芝場村葡萄產業逐步走上生產標準化、品種優良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品牌化的產業化經營之路,平均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600余萬元,群眾增收3000余萬元,實現設施農業促增收、助振興。
目前,萊西市首創“鄉村公共資源+‘共富公司”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成功搭建起“共富公司+村黨組織+村集體+村民”發展共同體,以黨建大聯合推動產業大發展,以設施農業大提升再探強農富民新路徑,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800余萬元、為農戶增收2萬余元,賦予了“萊西經驗”新的時代內涵。萊西市先后獲評首批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數字設施農業創新應用基地。
龍頭企業強帶動,新品牌助推設施農業集群成勢蝶變
奶牛產業鏈以雀巢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帶動萊西市飼養奶牛8萬頭,成為山東省存欄奶牛數量最多的縣級市和全國重要的奶源生產基地。
肉雞產業鏈以九聯集團為龍頭,建設現代化肉雞養殖場116處,年出欄肉雞超1.3億只,是全國目前最大的現代化肉雞養殖基地、出口備案基地和優質雞肉原料供應基地。
生豬產業鏈以萬福集團為龍頭,建有山東省規模最大、管理先進的祖代種豬場及生豬現代化宰殺車間,日可屠宰生豬6000頭,肉類供應量占青島市場的三分之一。
蔬菜產業鏈以凱盛浩豐、聯盛益康等企業為龍頭,帶動10萬農戶從事蔬菜種植。
群雁高飛頭雁領。在鄉村產業振興中,龍頭企業是打造設施農業全產業鏈,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中堅力量,也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萊西市從培優育強龍頭企業入手,通過“外引、內培、擴量”多向發力,統籌抓好龍頭項目、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形成一批以全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肉雞養殖基地九聯集團為代表,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和優越的區域產業配套,培育出九聯、萬福等享譽國際的龍頭企業,也吸引了瑞士雀巢、德國漢莎等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匯集了青島啤酒集團健康飲品、凱盛浩豐等一批食品飲料上下游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家。”萊西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下,萊西市發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25家,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285億元,工業產值占青島市農副食品產業產值五分之一。
同時,萊西市在品牌建設領域持續發力,實施品牌化戰略,科學化締造農特產品核心競爭力,有效地整合優勢農特產品品牌資源,使農特產品從多而散、小而美向大、好、優轉變,在品牌建設、管理、推廣等方面狠下功夫,帶動生產加工、冷鏈物流等相關行業發展,讓設施農業的發展成果走向市場、走向餐桌。
依托設施農業,萊西市加快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培育壯大了店埠胡蘿卜、馬連莊甜瓜、王家莊油桃、任氏大櫻桃、七岌無核葡萄、山后韭菜等一批名優設施農業品牌,聚力打造“萊西有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萊西市發展設施胡蘿卜生產基地5萬畝、無核葡萄避雨栽培基地1.1萬畝,店埠胡蘿卜被認定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位居全國縣級第一,葡萄避雨栽培技術規程、馬連莊甜瓜生產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被列入青島市農業地方標準規范。
截至目前,萊西市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05個、無公害畜產品32個、綠色農產品6個、有機農產品31個和地理標志農產品9個。
(摘自《農民日報》202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