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永剛 穆小剛
(1.山西鑫飛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呂梁 033300;2.山西柳林金家莊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呂梁 033300)
綜采工作面在回采期間受地質構造影響比較嚴重[1-3],有時會很大程度影響工作面的回采率以及采掘接替計劃,部分復雜地質構造也會破壞煤層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回采過程中會形成應力集中區和破壞帶,會導致冒頂以及煤壁片幫等[4-5]。根據山西柳林鑫飛賀昌煤業有限公司50202 綜采工作面實際揭露情況及物探結果綜合分析,構造對工作面回采影響較大,根據礦井實際情況提出了三種過復雜地質構造的回采方案,并進行了對比分析。
50202 綜采工作面井下位置位于一水平5#煤層二采區,工作面東部為二采區南大巷,西部為該礦井田邊界,北部為閆家山村保安煤柱,南部為50204 回風順槽,上部為4#煤層采空區。工作面所處位置井下標高為+534~+621 m。
50202 綜采工作面共沿走向布置5 條巷道,分別為進風巷道、回風巷道、低位瓦斯抽采巷道、高位瓦斯抽采巷道。其中,進風巷道的主要作用是為50202工作面提供進風風流;回風巷道主要用途是排出風流,并且負責物資運輸與人員行動;低位瓦斯抽采巷道與高位瓦斯抽采巷道是在煤層的頂板與底板中,負責51104 工作面與鄰近工作面的瓦斯抽采。
通過對探測鉆孔的測井軌跡分析,判斷鉆孔見煤點標高,重新修改完善了構造區煤層底板等高線,預測構造影響范圍為1000~1590 m。按照工作面推進中支架傾向最大調整角度15°、推進方向最大調整角度12°,結合工作面地質剖面圖,依據工作面預測影響范圍,將構造區分為4 個區域,具體如下:
1)在1000~1200 m 范圍內,進風巷道的區域位置處于褶曲構造帶中,煤層的傾角最高可達25°以上,受地質構造的影響,煤層的走向落差幅度較大,約為32 m,同時,進風巷道的頂板與5#煤層的底板距離在2.0~8.5 m 之間。為此,工作面進風巷道的底板巖石應采取割底措施,截割范圍在50~95 m 之間,巖性主要為中粒砂巖,約占62%,其余部分為砂質泥巖。
2)在1200~1400 m 范圍內,進風巷道處于煤層的地質構造嚴重影響區域內,煤層破碎情況嚴重,褶曲的軸部位于工作面中間位置,并且發育有節理以及斷裂構造。煤層傾角平均為9°,褶曲軸部平均為18°。工作面底部的截割范圍在60~80 m 之間,巖性主要為中粒砂巖。
3)在1400~1500 m 范圍內,褶曲的軸部靠近回風巷道,煤層的傾角平均為10°,工作面的底部截割區域也逐漸向回風巷道轉移,工作面底部的截割范圍在35 m 左右,巖性主要為中粒砂巖。
4)在1500~1550 m 范圍內,工作面底部的截割區域位于回風巷道,工作面底部的截割范圍在40 m 左右,巖性主要為中粒砂巖,在工作面推進到1590 m 時,構造帶趨于穩定。
按照生產銜接排布,50202 綜采工作面預計于2023 年2 月回采至構造區1050 m 處,根據構造綜合分析結果,制定以下三種過構造方案。
1)工作面進入構造帶區域調坡
工作面在1000 m 位置時,對工作面的坡度進行調整,進風巷道端頭逐漸向5#煤層的底板巖石段嵌入,在進入構造帶區域的初始階段,進風巷道高于回風巷道17 m,工作面靠近進風巷道的5#~35#支架煤溜以8°下坡,截割底板的深度為0.5 m。
2)采用爆破技術通過構造帶
工作面推進至1050~1100 m 時,進風巷道的角度為-8°,鄰近的1#~27#支架嵌入底板巖石中,爆破鉆孔應采取5 花眼布置方式,5#~35#煤溜的角度為-6°。在推進的過程中實時采用爆破技術保障工作面可以沿煤層底板推進,并且最大限度地減少底板的截割范圍。
工作面推進到1100~1250 m 時,進風巷道的煤層角度受地質構造的影響會明顯增大,在走向方向上最高可達20°,在傾斜方向上最高可達25°。工作面在下坡的過程中,回風巷道較高,進風巷道較低,巷道的落差平均為12 m,靠近進風巷道的1#~33#支架嵌入巖石底板,5#~40#支架煤溜平均下坡角度為13°。在推進的過程中實時采用爆破技術保障工作面可以沿煤層底板推進,并且最大限度地減少底板的截割范圍。可通過采取合理的調坡角度、調整巷道的角度,保證支架的穩定性。
當工作面推進到1050 m 位置時拆除架巷,在工作面1250 m 的位置處開切巷道,采用跳采的方式通過200 m×220 m。在巷道施工完成后拆除內部設備,將工作面的支架搬遷到1250 m 處的巷道,同時,需要施工傾斜的高位抽采巷道,如圖1 所示。

圖1 構造區整體跳采示意圖(m)
當工作面推進至1050 m 處,需要開挖長度為100 m 的拆架巷,同時在1250 m 處施工一條100 m新切巷,在1330 m 處開挖長度為100 m 的繞巷,在工作面的中部開挖50202 進風順槽(新)。在回采系統形成以后,拆除工作面的機械設備,液壓支架搬遷至新的切巷,其中1/2 的工作面跳采。工作面推進過后,工作面長度恢復到全斷面長度。

圖2 避開構造區改小面施工繞巷跳采示意圖(m)
三種方案過構造地區經濟效益對比:
1)硬過構造推進方案。工作面強行通過地質構造帶需要83 d,構造帶可以出煤300 800 t,按照每噸的利潤為135 元計算,收益4 060.8 萬元。費用483.32 萬元。利潤4 060.8-483.32=3 577.48 萬元。
2)工作面跳采方案:新掘一條220m 切巷,用時55 天(拆架巷與掘進施工平行作業)。傾斜高抽巷(87m)施工、掘進設備拆除、回采設備拆除及安裝用時45 天。共計用時100 天。成本費用:新開一條切巷成本費用(包括材料費、設備租賃費用和人工費)177.34 萬元,新施工一條傾斜高抽巷(或施工鉆孔)成本費用概算20 萬元,工作面末采、拆除及安裝成本費用318.54 萬元,工作面設備租賃費用498.2 萬元,原方案費用共計1014.08 萬元。采用跳采方案,減去新施工一條傾斜高抽巷和工作面末采、拆除及安裝成本費用,成本約為675.54 萬元。經濟效益:利潤:1014.08 萬元-675.54 萬元=338.54 萬元。
3)工作面繞巷跳采經濟核算。繞巷跳采需要開切一條100 m 的新巷道,所用時間為25 d;掘進一條長度為270 m 的進風巷道與100 m 的繞巷,所用時間為46 d。繞巷內的所有設備的回收與安裝時間為5 d。工作面的設備安裝與拆除的主要時間為20 d,安裝與拆除作業與掘進巷道平行作業。綜上所述,所用的總時間為76 d。成本費用:開挖一條切巷所用的費用為80.6 萬元,開挖進風巷道與繞巷所用的費用為214.6 萬元,工作面的設備拆除、安裝費144.8 萬元,租賃費用487.3 萬元,以上各類費用合計927.3 萬元。經濟效益:構造區繞巷跳采可以出煤181 800 t,每噸利潤按135 元計算,收益2 454.3萬元;費用927.3萬元;利潤2 454.3-927.3=1572萬元。
硬過構造方案支架的角度調整較困難,不能保證工作面設備完全按照設計進行角度調整,對施工人員可能造成安全隱患。繞巷掘進施工本身就是巷探的一個過程,探測效果比鉆探效果更好,能夠更直觀地探明構造大小及影響范圍,在探測后采取一定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證安全回采。
綜上分析,采用繞巷跳采方案更加合理,既能夠取得可觀的經濟收益,安全性也較好。
針對厚煤層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出現復雜構造問題,為保證綜采工作面安全高效過復雜地質區,分別對跳采方案、硬過方案和繞巷跳采方案對比分析提出最優方案。通過現場實測效果分析可知,綜采工作面過褶曲構造采用繞巷跳采方案更加合理,有良好的經濟和安全效益,該技術適用于復雜地質條件厚煤層的回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