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丹15井三維勘探項目,是中國石油浙江油田為加快探明大安區塊有利區域部署的重點項目,主體位于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的重慶市璧山區內。這里有繁忙的現代化經濟開發區,景色宜人的自然風景區,鱗次櫛比的果林蔬菜等農林耕作區……對項目科學組織、安全環保要求非常高,給優質高效生產帶來了挑戰。
項目實施過程中,負責施工的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新興物探開發處2211隊與浙江油田強化現代化運作,提升現代治理效能,打造了復雜城區勘探項目運作新標桿。
現代化生產工具
把綠色低碳理念融入項目施工,丹15井項目采用先進換代的eSeis節點儀器施工。4月初,28000多道節點儀器設備全部進駐2211隊來鳳鎮駐地。2名儀器專家和10名檢測人員,對設備進行全面維護,保證100%完好率投入生產。
“這種設備的體積和重量較傳統有線檢波器減少95%以上,依靠衛星定位和無線數據傳輸工作,科學組織更加靈活高效,可以極大地減少施工人員和車輛,減少施工面積。”生產副經理張明介紹說。
生產工具現代化不止于此。
采集設備進入工區后,2211隊進一步強化現代化工具的應用與創新。
“此次施工排列質量監測由人工深入現場逐點檢查變為由無人機攜帶多波射頻裝置與節點通信,滾動巡查排列節點狀態,平均日巡2500~3000道。”生產副經理張坤介紹說。360平方公里的施工區域,只需2架無人機監控巡檢即可完成,大幅降低了對地表環境的影響。
璧山水系發達。以往城區勘探碰到水域往往采取避讓、偏移、空點加密等措施。
此次作業,首次在陸上水域推廣應用oSeis水下節點采集檢波器。它是東方物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中節點采集儀器,體積很小,同樣通過衛星定位和無線數據傳輸工作,置于水中即可獲取資料,快捷簡便,有效規避了環境影響和空點影響資料品質。
為充分發揮oSeis水下節點采集檢波器的性能,地球物理師陸玉雷專門帶領技術人員進行了多種水域環境測試。實驗結果顯示,節省了測線排列“偏、繞”等花費的時間,保障了檢波點的布設正點率達到97%以上。
現代化管理模式
智能化地震隊系統是東方物探賦能野外勘探,實現高效率、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載體。2211隊層層分解,逐項落實,網頁端注冊用戶達66人,手機端用戶達850人,實現系統應用盡用。
在2211隊生產中心智能化施工電子屏上,實時動態顯示著施工情況。通過電子屏,隊經理蔣洪剛詳細介紹了2211隊的現代管理模式——
任務書管理改變了傳統任務分發模式,通過應用智能化地震隊系統實現了從室內到末端點對點科學高效銜接,效率和準確度大幅提高;測量、鉆井、排列等工序作業情況實時上云,通過云端質控、獨立激發等技術減少工序之間的相互制約,推動流程再造,提高施工效率;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的數據和圖像現場監控,全面掌握野外生產進度,實現100%實時質量控制,推進物探工序生產提速提效8%以上,大幅提升了生產管理效率,項目管理更加智能科學。
在此基礎上,2211隊采用管理學“二八法則”梳理物探作業流程,將工作中80%的常規工作流程化,對20%變更要素抓短板。以解釋組為核心,組長楊波帶領技術人員先后梳理標準化管理流程30項、記錄清單101項、標準化操作程序28項、標準化現場65項。目標是打造現代化的“四個凡是標準化要求”:“凡有崗位必有流程,凡有崗位必有培訓,凡有崗位必有認證,凡有崗位必有考核。”
現代化管理還體現在對員工進行的現代化培訓。營地設立了綜合培訓室,開發了數字化教學培訓系統。緊緊圍繞標準化操作施工,建立了大數據選拔式培訓、互動式情景培訓、主題式案例培訓三大培訓模式,配備了CPR急救假人和AED、投影設備等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會議宣講、實地演練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對人員進行分散、滾動、循環式培訓,確保施工人員100%熟練掌握操作程序,完成培訓1895人次,有效提升了參戰作業人員的整體勞動素養,助力項目高效優質運作。
現代化隊伍品質
現代化施工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但對人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2211隊積極加強學習型隊伍建設。“隊上大力推廣應用eSeis節點儀器等現代化生產工具以來,已經有56%的員工及時進行了崗位角色轉變。”2211隊指導員陳永超介紹說。
提高能力,社會招收的季節工也不例外。項目后期,招收的季節工中有38%參與到節點QC收集統計、獨立激發手簿GPS時間統計、視頻統計和數字化地震隊信息員統計等專業技能要求較強的崗位上。
新時代、新工具、新技術、新要求,推動著物探生產的創新工作深入開展。2211隊深入開展群眾性創新活動。全隊從一線到后勤,從技術崗到操作崗,先后成立了15個創新小組。創新成為現代化物探隊的又一重要特征。
為解決工區內障礙物數量大種類多、人工識別與繪制工作量大的問題,解釋創新小組開展“提高障礙物識別與繪制效率”研究活動,繪制時間由10天縮減到2天,單人繪制效率由1.8萬個提高到12萬個;為解決表層調查資料整理時間長的問題,加強“減少表層調查資料整理時間”研究,表層調查資料單井平均整理時間由39.36分鐘減少到4.02分鐘……
這些員工小改小革,由“小體量”匯聚企業發展“大能量”,直擊基層瓶頸,為項目高效運作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現代化的物探隊伍還要有文明形象。
在縉云山自然保護區,副經理張廣林帶領隊員們做到了“寧繞十步路,不踩一棵草”;在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旁施工,物探車輛提前清洗,不影響環境……2211隊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我們在施工中建立工序環保確認制度。通過關鍵環節管理合規、人員設備資質合規、作業程序適用合規三個層面的合規操作,確保作業活動依法合規。”2211隊負責設備修理的張昶介紹說。
施工過程和諧順利,高效優質,2211隊被當地政府贈予了“文明之師,綠色低碳”榮譽錦旗。
責任編輯:陸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