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燦
2022年6月23日,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上的講話中指出:“誰能把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發展機遇,誰就把準了時代脈搏。”當前,海關全面深化改革,通關管理呈現網絡化,通關數據全面電子化,各類型數據量爆發式增長,通關業務改革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蘊藏著新的走私風險。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出現了洋垃圾、野生動植物、非法疫苗、毒品等走私、違法、海上越界行為,危害著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與人民的身心安全。
當今,大數據在中外警務和偵查活動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和成熟。例如,美國各地的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開始實施各類大數據警務計劃。2019 年,日本開始以AI刑警工作模式全面開展試驗,通過大數據的學習和比對,對可疑標的進行分析。大數據在偵查階段的適用,毫無疑問為犯罪預防和預期損失的減少提供了新的路徑和可能性。自2004年中國海關緝私部門首次提出“網上緝私”概念以來,歷經近20年的探索和實戰,積累了豐富經驗,綜合運用大數據資源和網絡技術取得一定成效,形成強大力量。
大數據時代,走私行為日益呈現跨區域、鏈條化、電子化的特點,走私環節往往分布在全國,走私分子也日趨智能化、分工高度細微化,在全球信息化趨勢和大數據理念的推動下,大數據賦能緝私模式應運而生。
近年來,我國空港口岸走私形勢日趨復雜,大數據資源和網絡技術運用從被動使用到積極防控。目前我國海關緝私部門開展智慧緝私建設主要依托于海關的“金關”二期建設,建設時間還不是很長。近年,大數據賦能緝私有以下典型事例:在廈門,2017年1月,海關緝私局接轉自日本警方的走私案件線索通報,唯一涉案貨物線索就是發票號“SQ20161005-1”,緝私人員首先通過大數據分析,獲取了該票貨物于2016年申報出口的報關信息。首先確定負責押運貨物的人員,而后綜合運用大數據合成作戰方式,從一個“171”開頭的虛擬手機號碼循線追蹤,鎖定走私毒品的幕后組織者等3名境外主要犯罪嫌疑人。在杭州,2020年,海關工作人員對跨境電商通關數據進行風險分析時發現,某跨境電商公司進口的服裝、奶粉等商品,有低報價格和偽報貿易方式的嫌疑。通過大數據分析,從數十萬條信息比對分析中鎖定走私團伙。在上海浦東,緝私工作突破傳統的“人機犬”緝私模式,將“大數據”理念引入旅檢風控式監管,創新采用“高風險旅客篩選法”,在實現了精確精準打私、保障出入境安全的同時,為全國空港海關緝毒緝私工作打開了新局面。據報道,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利用“智慧旅檢”保障通關安全便捷的同時,先期機檢設備具有視覺識別、智能審圖等15項全新技術,對瀕危動植物及其制品、毒品等各類違禁品都能夠實現迅速識別。自2021年6月首批改造升級的先期機檢設備開始應用至今,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在旅檢渠道,累計查獲動植物制品走私233批次,毛重834.6公斤,瀕危物種走私案件60起。2022年,上海某公司進口一批“丙烯酸膠黏劑”貨物時疑似存在瞞報危險化學品的違法行為。上海海關通過風險分析發現,該批貨物在海事部門申報中為“易燃液體”,但并未按照危險化學品要求在海關申報。為此,上海海關立即開展數據校驗甄別違規線索,確認某公司涉嫌瞞報后,將案件移交給緝私部門處理。經調查,某公司存在瞞報危險化學品的違法行為。2023年4月23日,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溫州海關緝私、公安、煙草、漁政等部門聯合開展專項行動,在溫州海域成功查處一起海上走私案件,現場查獲7個品規近4萬條假冒卷煙,案值1000余萬元;查扣走私船只1艘,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90條的規定:公安機關應當綜合考慮案件的性質、情節、社會影響、犯罪嫌疑人的社會關系等因素,確定特定場所、特定人員和特定活動的范圍。之前,緝私人員做出決定的主要依據是其所受到的訓練、個人經驗以及常識。通常基于經驗,夾雜偏見、情緒以及人類認知的缺陷等要素,具有不確定性,始終無法超越人類思維的極限。在大數據時代,基于大數據的應用,可以提高做決定的正確性。相比于人腦決定做出的隨意與無序,大數據基于其預設的算法和賦權,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給出相應的指示,供人參考。大數據的算法基礎是統計學,其本身被看作數學邏輯和統計批判性思維、計算機科學的交集。算法的預先設定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偏見。

(圖/視覺中國)
在實際案例中,海關緝私人員一般依托于通關及物流信息等大數據,把案件特征進行提煉,通過計算機語言將以上邏輯形成算法,搭建出模型。根據案件不同的規律特征,不斷更新參數和指標。對走私活動進行深挖擴線,還能預警防控。緝私工作涉及國家秘密,通過公開信息,我們可以了解到,大數據賦能海關緝私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實例。深圳海關在旅檢渠道開發應用智能旅客通道面部識別設備,并在人流密集的口岸投入使用,通過實時抓拍收集旅客面部信息,結合視頻監控系統及旅客通關數據進行快速研判,實現實時布控、查驗。在貨運渠道,研發機檢查驗集中審像系統,建立系統圖像庫,機檢審圖水平大幅提升。南寧海關通過大數據采集關區大量有效機檢圖像,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施自動比對篩查、智能判斷,構建“智慧審像”的大腦中樞,利用智能審圖功能查找問題物品。開發陸路口岸車體智能比對系統,運用車體剪影技術自動識別出入境車輛駕駛室、車架工具箱等部位,實時顯示智能審圖、車體比對結果,輔助人工判別車體夾藏走私品的風險。一些細微線索可通過其大數據平臺進行擴展。比如通過一個車牌,大數據系統可摸排到嫌疑對象及其在某時段的活動軌跡。
根據公開資料,筆者簡要地整理出大數據賦能緝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是建設大數據基礎的數據湖。廣泛融匯海關、公安和互聯網海量信息資源,開展集成模塊建設應用,通過對底層數據的高度融合、深度研判,為案件經營、數據查詢與分析提供數據支持。加強各個單位之間的情報信息與交流,逐漸實現信息共享,對數據進行科學與合理的整合,促使數據應用能力逐步提升。第二是提升數據水平,打造緝私“大腦”和“神經”。通過加載富媒體(即Rich Media)計算、語義計算等大數據技術,向全國包括海關在內的同行開放授權整合數據。第三是建設智能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各種智能輔助模塊,打造智能管控、辦案、服務保障為一體的綜合智能中心。
通過資料調查和走訪,從傳統緝私到大數據賦能緝私是反走私形勢與任務發展的需要,面臨的問題也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數據信息壁壘多,融合共享程度不夠。由于各部門間的數據規范和標準不統一,不同部門之間的聯系多是縱向貫通、橫向隔離的狀態,又因為申請查詢涉案情報的程序煩瑣,就會導致緝私情報的數據資源信息共享不及時,出現信息分散或者滯后的現象。比如,新時期走私犯罪的交易形式不斷信息化,如數據共享不及時,就無法在第一時間截住贓款,從而影響稽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二是大數據應用的頂層設計有待完善。雖然“金關”二期情報系統的需求規劃考慮到海關、公安、互聯網的大數據應用,但還需要海關各級領導、各部門共同參與。此外,緝私情報工作研判、經營、指揮、偵辦等多項工作與大數據應用關系密切 ,如何科學規劃大數據時代下的具體操作模式和機制需要提前思考布局。第三是外部數據資源的獲取存在一定困難。如與“人”密切相關的社區出入門禁信息、客運數據、銀行數據、快遞物流信息、交通信息等在大數據時代愈發重要。這些數據主要為外部資源公安網數據,但受到權限、地域等因素的影響,要全面深入應用其數據資源還有一定難度。第四是大數據融合實力待加強。大數據時代下的大數據分析已經成為社會領域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應通過各領域大數據分析的融合實現數據深層次價值的充分挖掘。
基于以上問題,海關“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完善大數據基礎設施,匯聚多形態數據資源,形成海關大數據湖,為海關數據治理提供基礎支撐。構筑集專家經驗與業務知識為一體的知識計算新引擎,建設海關特色知識圖譜,打通從數據到知識再到智慧的能力提升通道。探索構建與業務實體運行良性互動的數字鏡像,以大數據驅動風險防控、通關監管、稅收征管、檢驗檢疫等海關主要業務運行,建設大數據安全體系,形成大數據智能應用生態,提升大數據輔助治理能力。我們先來看看海關“十四五”規劃里面提到的有關大數據的4個主要內容:(一)完善大數據基礎設施。(二)加強海關大數據管理。(三)完善海關大數據應用。(四)建設大數據安全體系。
大數據在海關緝私情報工作中的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緝私工作規律特點、科技與平臺建設乃至與之配套的機制體制等方面統籌兼顧、系統創新。必須綜合運用大數據平臺及資源、手段,以實現緝私能力的提升與緝私效益的優化。結合海關“十四五”規劃,筆者對大數據賦能緝私提出對策建議如下:
第一,提高情報大數據賦能意識。海關履行職能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離不開數據的整合與共享。未來緝私情報工作需要從工作體制、機制各方面圍繞大數據進行全面創新。要對海關數據進行全面整合,對互聯網、新型社交媒體等渠道的公開情報以及對國家相關機構、行業部門和協會可共享的數據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形成大數據賦能緝私的數據湖。需要從地域廣度(海內外)、范圍寬度(各類數據)、高科技前瞻性三個維度出發構建立體大數據應用框架。
第二,大數據實時預警防控。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說:“預防是最有效和最省錢的控制犯罪的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在收拾殘局。”大數據分析及預防緝私已在實踐中。通過隨機及規律相結合的方式,大數據與人員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取代單一的傳統的人員盯防、盤查或巡防。
第三,各門類數據共享。大數據要發揮重大作用,重點是打破部門間數據壁壘。數據屬于各部門的隱私及重要資產,但為預防犯罪,公安機關可與各重點部門進行有限度的數據共享,包括銀行、海關、邊檢、稅務、金融監管部門等。在合法依規,以及履行一定法律程序的前提下,通過各部門數據共享,快速精準定位及分析犯罪行為及犯罪分子,從而加強犯罪預防。
第四,加強數據安全及個人信息保護。在加強數據安全及個人信息保護方面,有《網絡安全法》《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海關緝私作為執法部門應該帶頭遵守對個人信息的保護。
第五,為國內企業提供貿易情報。從目前來看,大數據賦能的應用主要針對國內的稽查和打擊走私方面,暫時無法對國際貿易情報進行數據分析,從媒體上看,很少有情報分析的文章。以北美國家為例,大量企業足不出戶即可獲得大部分國家的國際商品市場行情,我國大數據對國際貿易領域的分析應用至今還較為滯后。
2017年,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已強調:“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是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懂得大數據,用好大數據,增強利用數據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不斷提高對大數據發展規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數據在各項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在大數據時代,誰率先擁有大數據,善于利用大數據,誰就能掌握主動、贏得未來。我們需要不斷提高對大數據的重視程度,相關部門要合理下放技術手段,建立多元化的數據信息共享系統,重視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堅持建設智慧海關,能夠有效適應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發展趨勢,可以有效遏制違法犯罪行為、防范走私風險,并推動海關緝私朝著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從而維護社會和國家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