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羽
將獸用抗體檢測試劑盒偽報為酒精測試盒;在自貿區外倉庫“偷梁換柱”后申報復運出境;不僅參與走私,還通過兒子的銀行賬戶洗錢……走私行為自古有之,走私犯罪更是全球性打擊治理難題。
盡管我國始終對各類走私犯罪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取得了明顯的打擊成效,但由于走私犯罪區域化、多樣化、組織化問題突出,且走私手段翻新速度快,逐漸由原始化、單一化向隱蔽性、多樣化轉變,新形勢下的反走私工作正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受地理環境及經濟發展影響,走私犯罪在沿海地區多發,如上海、青島、寧波等地。
根據近年來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以下簡稱“三分院”)發布的《打擊(辦理)走私犯罪案件檢察工作報告》:2018年,該院審查起訴案件139件359人(單位);2021年,該院審查起訴案件180件416人(單位)。受疫情影響,2022年該院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17件201人(單位),走私犯罪案件數量整體下降。案件總數是否會繼續下降,有待進一步觀察。
青島是我國重要港口城市之一,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與日韓乃至東北亞地區貿易往來的樞紐。2013—2022年,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審結走私刑事案件234件,對253家被告單位、600名被告人判處刑罰,涉案金額12.8億余元。
寧波是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城市,港航經濟、民營經濟蓬勃發展。以寧波2010—2014年、2015—2019年兩個時間跨度為例,前五年寧波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35件325人,后五年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229件898人,受理案件數、人數增長明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質需求的多元化,走私犯罪對象呈現多樣化趨勢,同時,行業性、系統性問題突出。
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青島走私刑事案件審判白皮書》顯示,2013—2022年,走私犯罪對象從最初的農副產品逐漸發展到平行進口車輛、珍貴動植物制品、奢侈品、易制毒化學品等10余種。
記者了解到,2018年,三分院受理審查逮捕及審查起訴的走私犯罪案件中,走私普通貨物、物品案件數占比均超80%,海上走私成品油、白糖案件數及人數增長迅速,走私洋垃圾案件數呈上升趨勢。而到2022年,傳統走私案件數量有一定的回落,走私手表案件數、人數分別同比下降42.42%、45%;走私煙酒、雪茄案件數、人數同比下降69.05%、76.84%。
2020年,三分院辦理的案件中,出現了“笑氣”、集成電路、“老爺車”、電子煙等走私貨物;2021年,出現了人體細胞、玻尿酸等新型走私貨物;2022年,貓三聯、犬三聯疫苗,游戲機及光盤卡帶,二手鋼琴等新類型走私案件開始涌現。
在三分院辦理的一件涉貓三聯、犬三聯等動物疫苗的走私犯罪案件中,某公司實際負責人岑某,明知公司無進口許可證,仍通過偽報品名為酒精測試盒的方式,走私國家限制進口的貓三聯、犬三聯等動物疫苗。
據悉,三分院在2022年至2023年3月期間,集中辦理走私二手鋼琴案9件17人,該系列案件涉案主體多為境內貨主,通過低報價格的方式將二手鋼琴走私入境,偷逃應繳稅額逾2000萬元。
在部分走私犯罪案件中,組織化、團伙化、規模化特征明顯,多個單位、個人互相勾結,涉案人員包括貨主、中介、水客等,作案人員層層分工、緊密協作。
據《青島走私刑事案件審判白皮書》,2013—2022年,單位犯罪呈高發態勢,占全部走私刑事案件的69.2%,涉案被告人多為單位人員,其中實際控制人占37.14%,單位員工占30.15%,其他人員占32.71%。犯罪分子利用公司、企業等組織形式實施走私犯罪成為常態。
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分析稱,司法實踐中,相比自然人走私犯罪,單位走私犯罪的入罪門檻較高,量刑處罰較輕。同時,規模龐大的走私團伙便于逃避偵查,不僅更容易促成走私活動的順利完成,也給案件的偵破和調查取證帶來相當的難度。
近年來,導游、空乘等代購人員攜帶境外貨物闖關走私類案件數量有所下降,外商、水客團伙、境內貨主緊密合作的案件高發。在三分院辦理的一起案件中,軍某公司、礪某公司等電玩游戲專營公司,通過吳某某、傅某某等通關團伙成員雇傭水客,將游戲卡帶、游戲光盤等貨物走私入境,在境內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銷售。該系列案件偷逃應繳稅額總計超1.5億元。
走私犯罪的手段愈發隱蔽、多樣,能否逃避海關監管往往是走私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不法分子會通過鉆漏洞、投機取巧的方式實施犯罪活動,企圖瞞天過海。
2023年3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發布《走私犯罪檢察白皮書》,梳理了2015—2022年辦理走私犯罪案件的基本情況,歸納了走私犯罪案件的特點。其中提及,在司法機關的重拳打擊下,行為人的犯罪手段多樣化、隱蔽性特征更加明顯。在一些涉毒品案件中,行為人采取體內藏毒,或將毒品藏匿于隨身衣物、行李箱夾層等隱蔽位置的方式進行走私。在一些偽報貿易性質走私犯罪案件中,行為人偽報小額邊境貿易進行走私,犯罪手段隱蔽,迷惑性強。
2022年,三分院辦理了多件利用自貿區外倉庫“偷梁換柱”走私紅酒案件——通關團伙在將涉案紅酒申報進境備案后從港口提貨運輸至自貿區的途中,到自貿區外倉庫將實際的紅酒偷運至國內貨主處,再將事先準備的低檔或假冒品牌的紅酒運至自貿區后申報復運出境,偷逃應繳稅額逾千萬元。
在三分院辦理的案件中,有的不法分子將國外進口的洋酒、紅酒偽報品名為洗衣液向海關申報進口,遇海關查驗,則使用之前進口但并未實際出庫的一票洗衣液冒充實際貨物接受查驗,以此逃避海關監管。
走私犯罪往往伴隨著大額貨款、違法收入等資金支付、轉移行為,存在與洗錢等多種犯罪交叉競合的情況,呈現出更復雜的態勢。
隨著我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將“自洗錢”納入打擊范圍,對于走私犯罪行為人實施“自洗錢”行為的,應當數罪并罰。在三分院辦理的上海首例“自洗錢”案件中,尤某接受貨主指使,與其他船員共同乘船至我國領海外水域,接駁冷凍品后繞關走私入境。尤某負責聯系貨主、船員管理、輪機維護及“工資”發放。涉案船員從貨主處獲得“工資”,系參與走私的違法所得。尤某向貨主提供其兒子的銀行賬戶收取“工資”后,再通過該銀行賬戶將部分贓款轉賬至其他船員名下賬戶,這一行為最終被法院認定為洗錢犯罪。
三分院始終堅持“一案雙查”,深挖洗錢犯罪等關聯犯罪。前述“自洗錢”案件中,承辦檢察官根據“一案雙查”“同步審查”洗錢犯罪線索要求,在全面審查走私犯罪證據的同時,對資金流向、賬戶歸屬等證據進行同步審查,發現本案有可能涉嫌洗錢罪,及時報送部門領導備案。根據審查發現的犯罪線索,檢察官引導偵查機關收集相關人員的銀行賬戶流水、第三方賬戶流水等有關資金流向的證據,并梳理涉案資金流向,制作成思維導圖,還針對尤某與其兒子是否共同生活,要求偵查機關加強言詞證據的收集,為辨明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夯實證據基礎。